副腫瘤性肢端角化癥的檢查
1.體格檢查 主要通過體格檢查,皮膚視診發現在四肢、耳、鼻等部位有典型的鱗屑等皮損表現。 2.病理檢查 顯示皮膚非特異性炎癥。角化過度及角化不全,棘細胞層增厚,真皮淺層血管周圍少量淋巴細胞浸潤。......閱讀全文
副腫瘤性肢端角化癥的檢查
1.體格檢查 主要通過體格檢查,皮膚視診發現在四肢、耳、鼻等部位有典型的鱗屑等皮損表現。 2.病理檢查 顯示皮膚非特異性炎癥。角化過度及角化不全,棘細胞層增厚,真皮淺層血管周圍少量淋巴細胞浸潤。
副腫瘤性肢端角化癥的診斷
發病年齡在40歲以上,男性多見,有肺部、咽喉部、舌部、頸部等腫瘤病史,皮損通常始發于手指、足趾,呈對稱性鱗屑性,皮損與內臟腫瘤的演變有密切的關系,腫瘤消失,皮損消退,腫瘤復發時皮損加重,皮膚病理檢查并無特異性改變,根據以上特征可以做出診斷。
副腫瘤性肢端角化癥的概述
副腫瘤性肢端角化癥是指以累及耳部、鼻、肢端的丘疹鱗屑性損害和角化過度性損害為主的疾病,是較罕見的副腫瘤性皮膚病。常見于40歲以上的男性,常伴發于膈肌以上的消化道和呼吸道鱗狀細胞癌,皮損與腫瘤密切相關,屬于惡性腫瘤的皮膚標志之一。
副腫瘤性肢端角化癥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1.體格檢查 主要通過體格檢查,皮膚視診發現在四肢、耳、鼻等部位有典型的鱗屑等皮損表現。 2.病理檢查 顯示皮膚非特異性炎癥。角化過度及角化不全,棘細胞層增厚,真皮淺層血管周圍少量淋巴細胞浸潤。 診斷 發病年齡在40歲以上,男性多見,有肺部、咽喉部、舌部、頸部等腫瘤病史,皮損通
副腫瘤性肢端角化癥的鑒別診斷
1.銀屑病 鱗屑較厚為銀白色,可見薄膜及點狀出血。 2.甲溝炎 甲溝紅、腫、熱、痛,若為真菌性甲溝炎則真菌檢查陽性。 3.盤狀紅斑狼瘡 皮損呈邊緣稍高的隆起,中心稍凹陷的盤狀紅斑,其上有黏著性鱗屑,剝去鱗屑見毛囊角質栓,病理檢查有液基細胞液化性變性,真皮內淋巴細胞塊狀浸潤。
副腫瘤性肢端角化癥的臨床表現及檢查
臨床表現 皮損主要累及四肢、耳、鼻,也可發生分布對稱、廣泛,皮損始發于手指、足趾,開始為患指(趾)腫脹,呈紫紅色,關節處形成疣狀指節墊,手指末端背面皮損類似銀屑病,手指側面發紅,角化較輕,手掌呈蜂窩狀,角化過度,大小魚際處可有黃色疣狀斑片;面部損害呈脂溢性皮炎樣或紅斑狼瘡樣改變;軀干部損害類似
副腫瘤性肢端角化癥的臨床表現
皮損主要累及四肢、耳、鼻,也可發生分布對稱、廣泛,皮損始發于手指、足趾,開始為患指(趾)腫脹,呈紫紅色,關節處形成疣狀指節墊,手指末端背面皮損類似銀屑病,手指側面發紅,角化較輕,手掌呈蜂窩狀,角化過度,大小魚際處可有黃色疣狀斑片;面部損害呈脂溢性皮炎樣或紅斑狼瘡樣改變;軀干部損害類似銀屑病樣,此
局灶性肢端角化過度病例分析
局灶性肢端角化過度是 Dowd 等[1]在 1983 年首先 命名的一種肢端角化性皮膚病, 其臨床表現和肢端角 化性類彈性纖維病相同,但缺少真皮彈性纖維的疾病, 國內有關報道罕見。 我院皮膚科診治 1 例, 現報告如 下。1 病歷摘要患者女,37 歲,因左側拇指、大魚際扁平丘疹 7 個 月,于
一例對稱性肢端角化病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 18 歲,高中學生。雙手、足角化性斑片 2 年。2 年 前無明顯誘因患者雙手背、腕、雙足背、踝處出現對稱性輕度角 化性暗紅色斑片,浸水后3 ~5min 變白,稍隆起,離開水后約 10 余分鐘可恢復原狀,伴皮膚干燥,無瘙癢、疼痛等自覺癥狀。兩 年間夏季加重,冬季緩解。2
關于肢端動脈痙攣癥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冷水試驗 將手指或足趾置于4攝氏度的冷水中一分鐘,可誘發上述典型癥狀發作。 2.握拳試驗 兩手握拳1分鐘,在彎曲狀態下放開,也可誘發上述癥狀。 3.皮膚紫外線照射實驗 皮膚對紫外線照射的紅斑反應減弱。 4.手指動脈造影 必要時行上肢動脈造影,了解手指動脈情況,有助于
關于進行性肢端色素沉著癥的簡介
進行性肢端色素沉著癥(progressive acromelanosis)又稱進行性肢端色素沉著病。為一種進行性肢端色素失調。首先由古家和叁島(1962)報告一例日本嬰兒。 進行性肢端色素沉著癥多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本病從新生兒、嬰兒或兒童開始發病,大多于生后2~6個月。好發于指(趾)背面,而
副腫瘤性脊髓病的檢查
1.血清和CSF免疫學特異性抗體檢查。 2.血尿便常規檢查。 3.神經系統CT,MRI檢查,有定位診斷意義。 4.神經肌肉電生理學檢查。
副腫瘤性小腦變性的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清和CSF免疫學特異性抗體檢查。 2.血尿便常規檢查。 其它輔助檢查: 1.神經系統CT、MRI檢查 早期CT及MRI檢查正常,晚期MRI可見小腦白質T2WI高信號廣泛的小腦和腦干萎縮 2.神經肌肉電生理學檢查
關于小兒腸病性肢端皮炎的檢查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血清鋅:鋅是細胞生長和繁殖以及許多酶的活性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體內缺鋅將影響物質代謝及各臟器功能的發揮,影響細胞生長分裂。測定血清鋅可知體內是否缺鋅。在絕大多數病例血清鋅降低,常低于40μg/dl(正常值為8.4-23μmol/L(55-150μg/dl))。 (2)
簡述進行性肢端色素沉著癥的臨床表現
表現為所有指(趾)背側皮膚彌漫性色素沉著,境界明顯,表面光滑、無脫屑,指甲不受侵犯,其面積進行性擴大,顏色加深。患者4~5歲后皮損呈進行性發展,色素沉著可波及到腹股溝、下腹部、股、臀、四肢、外陰、腋下、頭頸等部位。幼兒智力發育遲緩,可有癲癇樣發作,有的可伴有色素痣,毛痣。父母有血緣關系。
關于肢端動脈痙攣癥的簡介
雷諾綜合征是由于寒冷或情緒激動引起發作性的手指(足趾)蒼白、發紫然后變為潮紅的一組綜合征。沒有特別原因者稱為特發性雷諾綜合征;繼發于其他疾病者,則稱為繼發性雷諾綜合征。
肢端動脈痙攣癥的病因分析
1.特發性雷諾綜合征病因不明,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寒冷刺激 病人對寒冷刺激比較敏感,在寒冷地區本病的發病率較高。 (2)神經興奮 病人多是交感神經興奮型,可能與中樞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功能亢進有關。 (3)職業因素 長期從事震動性機械的工人如氣錘操作工,其發病率高達50%,具體機制
慢性腸源性肢端皮炎的實驗檢查及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血清鋅水平降低(正常值9.18~19.89μmol/L);毛發、指甲、皮膚和尿鋅濃度因正常變動范圍大,故不可靠。堿性磷酸酶是含鋅金屬酶,隨血鋅缺乏而降低,當肝功能正常,低堿性磷酸酶活性伴低血鋅可作為鋅缺乏佐證。其它有皮膚粘膜損害處、尿和糞中檢出白念珠菌、貧血、低蛋白和低白蛋白血癥、
副腫瘤性脊髓病的并發癥
副腫瘤損害如累及其他部位的神經系統還會產生語言困難,癡呆,記憶力障礙,錐體束癥或其他神經病變,也能可影響到體內的許多組織和器官,造成相應的臨床表現,如關節炎,皮疹,內分泌功能紊亂等。
副腫瘤性小腦變性的并發癥
副腫瘤損害若累及其他部位的神經系統還會產生語言困難、癡呆記憶力障礙錐體束癥或其他神經病變。也能可影響到體內的許多組織和器官造成相應的臨床表現,如關節炎、皮疹、內分泌功能紊亂等。
關于慢性腸源性肢端皮炎的輔助檢查介紹
組織病理:皮膚活檢無特異性,呈現亞急性皮炎組織病理改變,伴表皮細胞間海綿狀水腫、表皮內水皰,有時可見角化過度或角化不全及角質層肥厚,真皮上部及血管周圍淋巴細胞和組織炎性浸潤,Loembeck等進行空腸活檢,顯示腸道嗜酸性粒細胞的超微結構有損害。
一例肢端角化性類彈力纖維病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患者男,52 歲,醫生。因雙手發生角化性丘疹1 年,于2015 年6 月3 日來我院就診。?患者1年前無明顯誘因雙手掌及指側出現多發粟粒大小丘疹,皮色,表面光滑發亮,質硬,雙手自覺輕微麻木感,未予診治,皮疹逐漸增多。雙手背及雙足未見類似皮疹。?患者否認家族中類似疾病史,否認外傷史。?體檢:
關于肢端硬化癥的特點介紹
特點是皮膚硬化僅發生在肢端,可以累及面部、頸部。在皮膚硬化前,手足部位先出現間歇性貂現象,有典型的三相表現。長期發作后硬化由指(趾)端開始,向上波及手指(或足背)、甚至再往上影響前臂或小腿,可造成指(趾)潰瘍,指(趾)甲營養不良,萎縮或脫落,一般不擴展到全身,內臟器官一般不受累,預后良好。但也有
治療肢端動脈痙攣癥的方法介紹
1.一般治療 避免暴露于寒冷環境,注意肢體遠端保暖。戒煙。 2.藥物治療 (1)鈣離子拮抗劑 硝苯地平、硫氮卓酮。 (2)利血平。 (3)α受體拮抗劑 哌唑嗪等。 3.手術治療 對藥物無反應者可考慮交感神經切除術,但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
副腫瘤性邊緣系腦炎的輔助檢查
1.腦電圖:有時表現為彌漫性慢波、或雙顳葉慢波、或棘波存在。 2.MRI:在中顳葉、海馬、扣帶回、島葉以及杏仁核等結構可見到異常的信號影像。 3.組織學檢查:發現在大腦皮質出現神經元脫失、反應性神經膠質增生、小膠質細胞增生以及周圍血管淋巴細胞呈套狀聚集浸潤。在海馬、扣帶回、梨狀皮層、額下葉、
副腫瘤性邊緣系統腦炎的檢查
1.腦脊液中少量的單核細胞增多,中等程度的蛋白升高。 2.血清學檢查有時可發現一種針對神經元Ma2蛋白的抗體。 3.腦電圖:有時表現為彌漫性慢波,或雙顳葉慢波,或棘波存在。 4.MRI:在中顳葉,海馬,扣帶回,島葉以及杏仁核等結構可見到異常的信號影像。 5.組織學檢查:發現在大腦皮質出現
關于副腫瘤綜合癥的檢查診斷介紹
診斷:副腫瘤綜合征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及相關的抗體檢查,未發現原發性腫瘤前易誤診,臨床遇到持續神經系統癥狀的患者難以解釋時應疑診PNS,神經科醫生對本綜合征的警惕性尤為重要。 某些PNS 患者有特征性表現,如PCD、POM 及Lambert-Eaton 綜合征等常提示與腫瘤有關,如系統檢查未
副腫瘤性邊緣系腦炎的并發癥
副腫瘤性邊緣系腦炎所致的遺忘綜合征常常伴有其他部位的損害的癥狀,這取決于所影響的邊緣系統以外神經系統部位,如小腦、延髓、錐體束以及周圍神經等的損害。
紅斑性肢痛癥都有哪些檢查
1、血、尿常規。 2、血生化常規。 3、B超,彩超。
關于慢性腸源性肢端皮炎的實驗室檢查
血清鋅水平降低(正常值9.18~19.89μmol/L);毛發、指甲、皮膚和尿鋅濃度因正常變動范圍大,故不可靠。堿性磷酸酶是含鋅金屬酶,隨血鋅缺乏而降低,當肝功能正常,低堿性磷酸酶活性伴低血鋅可作為鋅缺乏佐證。其它有皮膚粘膜損害處、尿和糞中檢出白念珠菌、貧血、低蛋白和低白蛋白血癥、脂肪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