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的介紹
偏癱(hemiplegia)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是急性腦血管病的常見癥狀。輕度偏癱病人雖然尚能活動,但走起路來,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癱瘓的下肢走一步劃半個圈,這種特殊的走路姿勢,叫做偏癱步態。嚴重者常臥床不起,喪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癱的程度,可分為輕癱、不完全性癱瘓和全癱。輕癱:表現為肌力減弱,肌力在4~5級,一般不影響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癱較輕癱重,范圍較大,肌力2~4級,全癱:肌力0~1級,癱瘓肢體完全不能活動。應該及時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期。......閱讀全文
偏癱的病因
偏癱病因多樣復雜,總的來說都與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動脈粥樣硬化是中風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風患者患有動脈硬化,高脂血癥是引起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血壓是中風最主要最常見的病因,腦出血患者93%有高血壓病史。 3.腦血管先天性
偏癱的檢查
檢查主要包括影像學檢查和康復評定: 1.影像學檢查 (1)腦血管造影。 (2)CT。 (3)MRI。 2.康復評定 肌力、肌張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評定、布氏分期、心理功能評估等。
偏癱的介紹
偏癱(hemiplegia)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是急性腦血管病的常見癥狀。輕度偏癱病人雖然尚能活動,但走起路來,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癱瘓的下肢走一步劃半個圈,這種特殊的走路姿勢,叫做偏癱步態。嚴重者常臥床不起,喪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癱的程度,可分為輕癱、不
偏癱的鑒別診斷
1.皮質與皮質下性偏癱 皮質性偏癱時,上肢癱瘓明顯,遠端為著。如果出現皮質刺激現象有癲癇發作。頂葉病變時,有皮質性感覺障礙,其特征是淺層感覺即觸覺、溫痛覺等正常,而實體覺、位置覺、兩點辨別覺障礙明顯。感覺障礙以遠端為明顯。右側皮質性偏癱時常伴有失語、失用、失認等癥狀(右利),雙側皮質下偏癱伴有
偏癱肢體水腫的概述
偏癱是急性腦血管疾病的一個常見癥狀,輕度偏癱的患者雖尚能活動,但走路成偏癱步態,重者則臥床不起,喪失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偏癱患者需要家人給予細心的呵護,而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最常見的一個問題是患者偏癱的一側會發生水腫的現象。
偏癱的臨床表現
1.輕偏癱 在偏癱極輕微的情況下,如進行性偏癱的早期,或一過性發作性偏癱的發作間隙期,癱瘓輕微,如不仔細檢查易于遺漏。 2.弛緩性偏癱 表現為一側上下肢隨意運動障礙伴有明顯的肌張力低下,隨意肌麻痹明顯而不隨意肌則可不出現麻痹,如胃腸運動、膀胱肌等均不發生障礙。 3.痙攣性偏癱 一般由弛
偏癱肢體水腫的治療
輕癥肢體腫脹,通過改善條件,讓靜脈血盡快回流心臟,水腫會很快消失,不會產生較大危害。相反,若水腫在組織中滯留時間過長,其中的蛋白質成分就會沉積下來,變成纖維組織。如果這種病變發生在關節周圍,可發生關節強硬和攣縮,故對肢體腫脹應積極治療。 首先,要經常被動運動和對患肢進行按摩。通過摩、揉、捏、按
偏癱肢體水腫的病因
1、靜脈回流障礙:人體的血液供應是由循環系統完成的。循環系統包括心臟和血管。全身的血管由動脈和靜脈兩部分組成。動脈向組織細胞內灌注新鮮血液;靜脈把機體利用過的血液重新返回心臟。動脈血流的動力來自心臟每一次有力的收縮和血管壁的彈性;而靜脈回流主要靠它與心臟之間的壓力差,以及肌肉收縮對血管壁的擠壓力
中醫治療偏癱驗案
? 偏癱古稱偏枯,是中風經過救治,神志清醒后留下的以一側肢體活動不利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后遺癥。《諸病源候論??風偏枯候》曰“偏枯者,由氣血偏虛,則腠理開,受于粉絲,粉絲客于身半,在分腠之間,使血氣凝澀,不能潤養,久不瘥,真氣去,邪氣獨留,則成偏枯。”精辟地指出該病發生的病因,若抓緊時機,積極治療,
偏癱的臨床表現及檢查
臨床表現 在臨床上有四種表現形式: 1.輕偏癱 在偏癱極輕微的情況下,如進行性偏癱的早期,或一過性發作性偏癱的發作間隙期,癱瘓輕微,如不仔細檢查易于遺漏。 2.弛緩性偏癱 表現為一側上下肢隨意運動障礙伴有明顯的肌張力低下,隨意肌麻痹明顯而不隨意肌則可不出現麻痹,如胃腸運動、膀胱肌等均不
偏癱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病因 偏癱病因多樣復雜,總的來說都與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動脈粥樣硬化是中風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風患者患有動脈硬化,高脂血癥是引起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血壓是中風最主要最常見的病因,腦出血患者93%有高血壓病史。 3.腦血
偏癱肢體水腫的病因及治療
病因 1、靜脈回流障礙:人體的血液供應是由循環系統完成的。循環系統包括心臟和血管。全身的血管由動脈和靜脈兩部分組成。動脈向組織細胞內灌注新鮮血液;靜脈把機體利用過的血液重新返回心臟。動脈血流的動力來自心臟每一次有力的收縮和血管壁的彈性;而靜脈回流主要靠它與心臟之間的壓力差,以及肌肉收縮對血管壁
一例患者偏癱、感覺異常病例分析
79歲女性,表現為左側偏癱、感覺異常并麻木。頸椎的矢狀位T2WI和T1WI序列(A和B)和軸位T2 梯度回聲序列(D)顯示起源于頸髓C4水平后方(白色箭頭)的等信號外生性病變。矢狀位后對比T1WI序列(C)未見強化。注意皮膚凹陷,棘上韌帶的壓痕和假定的竇道(A,藍色箭頭)。診斷:中線脊髓錯構瘤背景:
我國在中樞偏癱的治療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81171151,81525009)等資助下,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徐文東教授課題組在中樞神經損傷后慢性期上肢痙攣性偏癱的治療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Contralateral Seventh Cervical Nerve Transfer for Spas
脊髓電刺激術讓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明顯改善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成功為一位腦出血后偏癱4年的患者實施脊髓電刺激術,術后患者肢體功能得到明顯改善。該技術的應用為腦卒中后遺癥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 患者王先生(化名),4年前因腦出血導致左側肢體偏癱,雖經長期康復治療,仍存在肢體僵硬、腳趾向下扣等癥狀,日常生活十分困難。在
面部注射美容手術致失明和肢體偏癱臨床分析2
2.2 不同注射材料 、注射部位對動脈栓塞的影響 不同注 射材料的直徑不同 ,可以栓塞不同動脈 。 皮下的毛細血管 管徑約 7~8 μm ,羥基磷灰石約 25 ~ 45 μm ,左旋聚乳酸約 40~63 μm[1] ,透明質酸約 400 μm ,而脂肪顆粒更大且直徑 不一[4 , 16]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我學者中樞性偏癱研究上榜
1月11日,《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公布12篇2018年該雜志最受矚目文章,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徐文東教授、顧玉東院士團隊的“健側頸神經移位手術治療中樞損傷后上肢痙攣癱的臨床試驗研究”名列其中。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最受矚目的文章評選是該雜志社編委會從全年發表文章中
面部注射美容手術致失明和肢體偏癱臨床分析1
面部注射美容手術是整形外科常用的美容方法 ,如墊 高額頭 、鼻部 ,注射物常見有透明質酸 、自體脂肪 、膠原蛋 白 、生物合成高分子 、羥基磷灰石等材料 [1-2] 。 該手術有一 定風險 ,如皮膚感染、壞死等 ,甚至出現罕見 、嚴重的并發 癥 ,如注射物意外入血可導致動脈栓塞 ,包括眼動脈
ICU搶救19天,95后女孩產后偏癱竟是煙霧病
ICU搶救19天,95后女孩產后偏癱竟是煙霧病。身體發麻的背后,竟然潛藏著致命的罕見病!23歲的小麗持續出現這一癥狀,被確診煙霧病。病痛以外,經濟壓力也讓她一度喘不過氣來,多次手術后治療費用超過40萬元,好在醫保報銷后,又通過醫療險報銷了15萬,減輕了部分壓力。專家提醒,煙霧病發病后血管會呈現煙霧狀
科學家發現了與兒童交替偏癱相關的新突變
都柏林三一學院和巴黎內克爾醫院想象研究所的科學家今天宣布,對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兒童交替偏癱(AHC)的認識取得了重大進展。這種毀滅性的疾病會導致身體一側反復癱瘓,有時還會同時癱瘓兩側,通常在18個月前就開始影響兒童。迄今為止,只發現了一個致病基因。都柏林和巴黎的科學家現在已經發現了第二種基因(C
三例急性硬膜下血腫致同側肢體偏癱病例分析
1929年,Kernohan和Woltman報道顱內腫瘤引起的病灶同側肢體偏癱的病例,此后學者們把顱內病變導致的病灶同側肢體偏癱,稱為Kemohan-Woltman現象。顱內血腫合并腦疝的病人常遺留病灶對側肢體不同程度的偏癱,但是同側肢體偏癱比較少見。現將我院收治的外傷性急性硬膜下血腫導致同側肢體偏
浮針治療偏癱后傷口遷延不愈一例引起的思考
【Abstract】Floating needle medicine] originated from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developed into modern medicine. It can not only treat some pre-muscul
高血壓、糖尿病等是腦梗死偏癱患者抑郁的獨立影響因素
近年來,腦梗死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導致腦梗死偏癱患者越來越多,相當一部分患者在后期康復中因肢體功能受限而繼發抑郁,嚴重影響康復效果。但是,目前關于腦梗死偏癱患者繼發抑郁的機制尚未有明確的一致研究結論。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671136)支持下,寶雞市中醫醫院康復醫學科呂敏副主任醫師和寶雞
大腦中動脈閉塞綜合征的簡介
(一)1.主干閉塞 出現對側中樞性面舌癱和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同向性偏盲;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若優勢半球受累還可出現失語,非優勢半球受累可出現體象障礙。 (二)皮質支閉塞 上分支閉塞可出現病灶對側偏癱和感覺缺失,Broca失語(優勢半球)或體象障礙(非優勢半球);下分支閉塞可出現Wern
概述小兒煙霧病的癥狀體征
本病可發生各年齡組,兒童好發年齡高峰在10歲以下。臨床表現可分缺血型和出血型兩類。兒童患者以缺血型居多,成年患者則以顱內出血表現為主。Karasawa等報道了104例兒童煙霧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偏癱,其中短暫的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占57例,持續
小兒煙霧病的常見癥狀
本病可發生各年齡組,兒童好發年齡高峰在10歲以下,臨床表現可分缺血型和出血型兩類,兒童患者以缺血型居多,成年患者則以顱內出血表現為主,Karasawa等報道了104例兒童煙霧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偏癱,其中短暫的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占57例,持續
首例干細胞治療腦梗塞臨床受試者給藥完成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楊治權教授團隊近日開展了全球首例干細胞治療腦梗塞臨床受試者給藥,并完成了21天的觀察,患者身體各項指標正常,于術后3日順利出院。 患者腦部大面積梗塞2年導致偏癱,手腳無力。楊治權為其提供了一個使患者參與《評價人誘導多能干細胞來源的前腦神經前體細胞注射液(hNPC
復旦大學博導發表NEJM文章獲中樞神經損傷研究新進展
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ontralateral Seventh Cervical Nerve Transfer for Spastic Arm Paralysis”的文章,報道了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在中樞神經損傷后慢性期上肢痙攣性偏癱的治療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這不僅為中樞
臨床物理檢查方法介紹隨意運動檢查介紹
隨意運動檢查介紹:?隨意運動是指意識支配下的動作,隨意運動功能的喪失稱為癱瘓。由于表現不同,在程度上可分為完全性及不完全性(輕)癱,在形式上又可分為單癱、偏癱、截癱及交叉癱瘓。隨意運動檢查就是檢查確定癱瘓的形式。隨意運動檢查正常值:?四肢腱反射正常。隨意運動檢查臨床意義:?異常結果: ?(1) 偏癱
首例干細胞治療腦梗塞臨床受試者給藥完成
記者1月4日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楊治權教授團隊近日開展了全球首例干細胞治療腦梗塞臨床受試者給藥,并完成了21天的觀察,患者身體各項指標正常,于術后3日順利出院。 患者腦部大面積梗塞2年導致偏癱,手腳無力。楊治權為其提供了一個使患者參與《評價人誘導多能干細胞來源的前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