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與聽力損失相關新基因找到
由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和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確定了10個與聽力損失有關的新基因。而且,他們發現,位于內耳的耳蝸紋脈管是治療聽力損失的新標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17日出版的《美國人類遺傳學雜志》。隨著年齡不斷增長,許多人會逐漸喪失部分聽力。科學家們估計,到2050年,將有24億人出現某種形式的聽力損失。此外,與年齡相關的聽力障礙是致殘的主要原因,也是癡呆癥的重要風險因素。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研究了之前在世界各地進行的基因分析,使用了來自17項研究的723266個人的樣本,這些人被臨床診斷或自我報告存在聽力障礙。這項綜合分析是迄今為止聽力遺傳學領域開展的規模最大的分析之一,結果,研究人員確定了48個與聽力損失有關的基因,其中包括10個與聽力有關的新基因。......閱讀全文
10個與聽力損失相關新基因找到
由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和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確定了10個與聽力損失有關的新基因。而且,他們發現,位于內耳的耳蝸紋脈管是治療聽力損失的新標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17日出版的《美國人類遺傳學雜志》。隨著年齡不斷增長,許多人會逐漸喪失部分聽力。科學家們估計,到205
最新聽力損失研究盤點
聽力損失(hearing loss)又稱聾度(deafness)或聽力級(hearing level)。是人耳在某一頻率的聽閾比正常聽閾高出的分貝數。由于年齡關系產生的聽力損失稱為老年性耳聾;由于社會環境噪聲(年齡、職業性噪聲和疾病等影響除外)產生的聽力損失稱為社會性耳聾;職業性噪聲導致的聽力損
《自然》:通過再生關鍵聽覺細胞損失
美國科學家近日為聽力損失患者帶來了福音。他們在小鼠體內制成了關鍵的聽覺細胞,并首次證實這些細胞能與自然的耳部細胞一樣發揮作用。相關論文8月27日在線發表于《自然》(Nature)雜志上。 在聽覺系統中,內耳在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中將聲波轉換成電信號,柯蒂氏器上布滿了15000至
JAMA子刊:別小瞧貧血,或可導致聽力損失!
在美國,約有15%的成年人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聽力損失的影響。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年人超過65歲,80%的成年人超過85歲。聽力損失與健康狀況不佳,高血壓,吸煙,糖尿病和住院密切相關。 由于聽力損失可能對個人健康產生重大影響,并且病因尚不明確,因此科學家們正在探索新的風險因素。比如,在突發性感音
抗癌藥順鉑導致聽力損失原因查明
抗癌藥物順鉑會導致患者永久性聽力損失。美國國家聾啞和其他交流失調癥研究所(NIDCD)的一項最新研究確認了這一副作用背后的病理機制。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論文稱,順鉑在內耳尤其是耳蝸血管紋中積聚,是造成患者聽力損失的直接原因。新發現為科學家研究消除鉑類抗癌藥物損害聽力這一副作用的方法
科學家通過基因敲除發現了聽力損傷的關鍵基因
最近,來自Harwell醫學研究委員會(MRC Harwell)的科學家在對超過3000個小鼠基因進行試驗后,發現了52個之前未被鑒定的對聽力至關重要的基因。通過國際小鼠表型聯盟(IMPC)領導了這一研究的科學家表示,這些新發現的基因將為人類聽力損失的原因提供見解。 這項發表在Nature
世衛組織:全球三億多人受殘疾性聽力損失困擾
世界衛生組織在3月3日“國際愛耳日”即將到來之際發布數據說,估計全球有3.6億人遭受殘疾性聽力損失困擾,其中亞太、南亞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受影響人群最多。 世衛組織為此準備的報告全文將在“國際愛耳日”當天發布。據估計,有殘疾性聽力損失的人群已超過全球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五。耳部感染未能接受治療是導
中國火車駕駛員的職業環境和聽力損失研究
世界范圍內,由高水平的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是火車駕駛員的一種潛在的職業健康障礙。最近,有研究人員調查了隧道駕駛職業環境與火車駕駛員聽力損失之間的相關性,從而為減少火車駕駛員的聽力損失提供新的認知。圖片來源于網絡 研究包括了 1214 名中國廣州鐵路的火車駕駛員,并分析了其代表性的數據。另外,具有
Science轉化醫學:基因治療再獲重要突破
哈佛醫學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治療,成功使遺傳性耳聾的小鼠恢復了聽力。這一成果發表在七月八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為治療基因突變引起的聽力損失奠定了基礎。 “我們的基因治療還需要進一步優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就能用于臨床試驗,”哈佛
基因治療“復活”小鼠聽力
來自邁阿密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研究所、巴斯德研究所、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法國科學研究中心、法蘭西學院、巴黎大學和法國克萊蒙特?奧弗涅大學的科學家成功恢復了成年DFNB9耳聾小鼠模型的聽力。 DFNB9耳聾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遺傳性耳聾,因為缺乏編碼耳畸蛋白(otofer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