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假絲酵母的形態介紹
是一種雙相型單細胞酵母菌,熱帶念珠菌(C.tropicalis)是生殖器念珠菌病的第二病原菌。為芽生,有假菌絲,有厚壁孢子、無子囊。一般情況下呈卵圓形 的單壁細胞。大小為2μm X 6μm,成群分布,尚可見分隔的假菌絲,革蘭染色陽性。熱帶念珠菌在人體中可見到不同期表現,無癥狀時為酵母型,呈圓形或橢圓形;在侵犯黏膜組織致病時,常表現為菌絲型,為長條型的假菌絲。......閱讀全文
熱帶假絲酵母的形態介紹
是一種雙相型單細胞酵母菌,熱帶念珠菌(C.tropicalis)是生殖器念珠菌病的第二病原菌。為芽生,有假菌絲,有厚壁孢子、無子囊。一般情況下呈卵圓形 的單壁細胞。大小為2μm X 6μm,成群分布,尚可見分隔的假菌絲,革蘭染色陽性。熱帶念珠菌在人體中可見到不同期表現,無癥狀時為酵母型,呈圓形或
關于熱帶假絲酵母的介紹
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即熱帶念珠菌,是常見的假絲酵母。迄今為止,已發現有270余種念珠菌,其中引起人類致病的念珠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熱帶念珠菌(C.tropical)、假熱帶念珠菌(C.pseudotropicalis)、近平滑念珠菌(C.p
熱帶假絲酵母的快速鑒定介紹
以傳統發酵法檢測光滑念珠菌、白念珠菌、熱帶念珠菌發酵海藻糖情況。采用4%海藻糖液孵育各試驗株3小時后用尿糖試紙檢測。E-test法測試光滑念珠菌對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結果:光滑念珠菌與熱帶念珠菌皆可發酵海藻糖,尿糖試紙呈陽性反應,但后者菌落在科瑪嘉色原培基為藍色,在米粉吐溫瓊脂有假菌絲。結
關于熱帶假絲酵母的檢查方法介紹
念珠菌顯色培養基根據酶底物法,通過顯色來區別不同念珠菌,25-28℃培養48小時后,白色念球菌藍綠色,熱帶念珠菌顯藍灰色或鐵藍色,光滑念珠菌顯紫色,克柔假絲酵母顯粉色,其它念珠菌顯白色,細菌被抑制。 用法 稱取本品9.6g(可按4.8g/100ml的比例擴大或縮小),加入200ml蒸餾水或純
關于熱帶假絲酵母的培養方法介紹
在葡萄糖—酵母汁—蛋白胨液體培養基中培養,25℃,3天,細胞呈球形或卵球,其中大小為4~8×6~11μm。在麥芽汁瓊脂上菌落為白色到奶油色,無光澤或稍有光澤。軟而平滑或部分有皺紋。培養時間長時,菌落變硬。在加蓋玻片的玉米粉瓊脂培養基上培養,可看到大量的假菌絲和芽生孢子。 熱帶假絲酵母氧化烴類的
熱帶假絲酵母的生存環境介紹
熱帶念珠菌是一種腐物寄生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從水果、蔬菜、乳制品、土壤中分離出。也可存在于健康人體的皮膚、陰道、口腔和消化道等部位。約10%的健康婦女和30%的孕婦可無任何臨床癥狀而陰道內帶有念珠菌。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陰道局部環境發生改變時,熱帶念珠菌就大量繁殖,產生病變。所以,熱帶念珠菌是
熱帶假絲酵母的構成和變化
近年來曲霉菌所占比例有所增高,臨床真菌送檢量及陽性檢出率都明顯升高。 不同標本來源分離的菌株分布不同:血液標本中所占比例最多的分別是白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腦脊液標本中新生隱球菌所占比例最多,其次白念珠菌和熱帶念珠菌;肺泡灌洗液中白念珠菌最多,其次青霉、煙曲霉、光滑念珠菌;尿液、生殖
關于熱帶假絲酵母的相關毒力差異
熱帶念珠菌(C.t)和白色念珠菌(C.a)是引起全身性念珠菌感染的主要致病原。曾有報道,C.t的致病性比C.a強,也有報道念珠菌對人肺上皮細胞的粘附是一種特異性的粘附 ,臨床標本來源的白色念珠菌粘附宿主細胞的能力比熱帶念珠菌強。念珠菌的致病力與菌體形態和黏附能力有關,酵母型一般不致病,菌絲型有致
假絲酵母菌的的形態特征介紹
白假絲酵母菌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3~6μm,革蘭陽性,著色不均勻。可形成芽生孢子和假菌絲,經培養假菌絲中間或頂端可形成厚膜孢子。具有侵襲性的菌株在體內易形成假菌絲。 假絲酵母菌的主要特征是細胞呈球形、橢圓形、圓筒形、長條形,有時為不規則形;通過發芽而繁殖,可形成假菌絲,少數形成厚膜孢子及真
產朊假絲酵母的特點介紹
產朊假絲酵母的細胞呈圓形、橢圓形或臘腸形,大小為(3.5~4.5)μm×(7~13)μm。液體培養不產醭,管底有菌體沉淀。在麥芽汁瓊脂培養基上,菌落乳白色,平滑,有或無光澤,邊緣整齊或菌絲狀。在加蓋片的玉米粉瓊脂培養基上,形成原始假菌絲或不發達的假菌絲,或無假菌絲;能發酵葡萄糖、蔗糖、棉子糖,不
關于白色假絲酵母的檢查介紹
1、直接檢查法是臨床最常用檢驗方法,陽性檢出率為60%。其優點是簡便,快捷。 (1)鹽水法 (2)氫氧化鉀法 2、革蘭染色法此方法陽性檢出率為80%。取分泌物涂片、固定后,革蘭染色,置顯微鏡下觀察,可見成群革蘭染色陽性的卵圓形孢子和假菌絲。 3、培養法如疑為假絲酵母菌性陰道炎,多次檢查均
關于白色假絲酵母的特征介紹
本菌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很像酵母菌,直徑3~6μm,比葡萄球菌大5~6倍,革蘭陽性,但著色不均勻。出芽方式繁殖。在病灶材料中常見真菌細胞出芽生成假菌絲,假菌絲長短不一,并不分枝,假菌絲收縮斷裂又成為芽生的菌細。 此菌正常情況下呈卵圓形,白假絲酵母菌與機體處于共生狀態,不引起疾病。當某些因素破壞
白色假絲酵母的系統的位置介紹
臨床真菌按其所致疾病的癥狀和體征進行分類,DYMD系統(皮膚真菌、酵母菌、真菌)這一分類模式已得到公認,是以組織發生學、生理學及形態學特征為基礎,將真菌分類為類酵母菌和絲狀真菌,又進一步按其組織親和性分別將它們分為皮膚真菌和真菌。對婦產科醫生來說,不同種類的真菌醫學相關性大不相同,迄今未發現由真
關于白色假絲酵母的簡介
白色假絲酵母又稱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 或 Canidia albicans),是一種真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腸道及陰道,一般在正常機體中數量少,不引起疾病,當機體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約作用失調,則本菌大量繁殖并改變生長形式(芽生菌絲相)侵入
簡述白色假絲酵母的培養
本菌在血瓊脂或沙保氏瓊脂上,37℃或室溫孵育2~3日后,生成灰白乳酪樣菌落,涂片鏡檢,可看到表層為卵圓形芽生細胞,底層有較多假菌絲。若接種于4%玉蜀黍瓊脂上,室溫孵育3~5日可見假菌絲,芽生孢子,厚膜孢子。
假絲酵母菌的性狀
假絲酵母菌的主要特征是細胞呈球形、橢圓形、圓筒形、長條形,有時為不規則形;通過發芽而繁殖,可形成假絲菌,少數形成厚膜孢子及真菌絲。假絲酵母菌為酵母型真菌,芽生酵母在特定條件下轉為菌絲后則致病力增強。按細胞壁甘露糖蛋白的主要抗原成分不同可分為A和B兩種血清型,據報道免疫功能正常人中A型比B型多2倍,免
假絲酵母菌的簡介
假絲酵母菌屬歸于真菌界、半知菌亞門、芽孢菌綱、隱球酵母目、隱球酵母科。對人致病的有白假絲酵母菌( C. albicans)、熱帶假絲酵母菌( C. tropicalis)、近平滑假絲酵母菌(C. parapsilosis)和都柏林假絲酵母菌(C. dubliniensis)等,其中以白假絲酵母菌
產朊假絲酵母的基本信息介紹
感染人和動物后常引起局部或全身化膿性皮膚損害的病毒。為病毒粒最大的一類 DNA 病毒,結構復雜。病毒粒呈磚形或橢圓形,大小( 300~450)納米×(170~260)納米。有核心、側體和包膜,核心含有與蛋白結合的病毒DNA。DNA為線型雙鏈。 火雞痘是由雞痘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特
假絲酵母菌的生存環境介紹
假絲酵母菌對熱的抵抗力不強,加熱至60℃1小時后即可死亡。但對干燥、日光、紫外線及化學制劑等抵抗力較強。 白假絲酵母菌在室溫及37℃環境中均能生長。在沙氏培養基上形成典型類酵母型菌落,表面柔軟、光滑,呈奶油色、并帶有濃厚的酵母氣味。陳舊培養基中菌落顏色變深、變硬或出現皺褶。白假絲酵母菌在玉米粉
假絲酵母菌的基本內容介紹
假絲酵母菌屬(Candida)隸屬子囊菌門,是一類深部感染真菌 [1] 。假絲酵母菌又稱念珠菌,可侵犯皮膚、粘膜和內臟,表現為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炎癥,大多為繼發性感染。假絲酵母菌種類很多,但能對人致病的僅有幾種,以白假絲酵母菌即白色念珠菌最常見,致病力也最強,其次為熱帶假絲酵母菌,其它還有克柔假
關于白色假絲酵母的生存環境介紹
念珠菌對熱的抵抗力不強,加熱至60℃1小時后即可死亡。但對干燥、日光、紫外線及化學制劑等抵抗力較強。 在假絲酵母菌中80%~90%病原體為白假絲酵母菌10%~20%為光滑假絲酵母菌、近平滑假絲酵母菌,熱帶假絲酵母菌等。 白假絲酵母菌為條件致病菌,10%~20%非孕婦女及30%孕婦陰道中有此菌寄生
白色假絲酵母對人體的危害
白假絲酵母菌可侵犯人體許多部位,可引起: 1.皮膚念珠菌病,好發于皮膚皺褶處(腑窩、腹股溝,乳房下,肛門周圍及甲溝,指間),皮膚潮紅、潮濕、發亮,有時蓋上一層白色或呈破裂狀物,病變周圍有小水泡。 2.粘膜念珠菌病,以鵝口瘡、口角炎、陰道炎最多見,在粘膜表面蓋有凝乳大小不等的白色薄膜,剝除后,
關于假絲酵母菌的檢查
病原學檢查 臨床標本取膿汁、痰可直接涂片染色后鏡檢;皮屑等標本先用10%KOH處理后再鏡檢。鏡下可見出芽的小酵母菌及假菌絲。具有侵襲力的白假絲酵母菌侵入組織細胞后形成假菌絲,使細胞破損,假菌絲釋放而出,因此,假菌絲的出現可間接證明該株白念珠菌具有致病作用。 分離培養與鑒定 經直接檢查未發現
關于產朊假絲酵母的分布與應用介紹
本菌分布很廣,可從酒廠的酵母沉淀物、牛消化道、花朵和人的唾液等處分離到。因本菌能利用多種己糖、戊糖和尿素或是廉價工農業副產品、廢料等合成營養豐富的蛋白質,例如,可利用造紙廠亞硫酸廢液、糖蜜、淀粉廠廢液和木材水解液作碳源,以尿素或硝酸鹽作氮源生長,其蛋白質和維生素B含量均超過釀酒酵母,故是生產食用
概述假絲酵母菌病的危害
假絲酵母菌病(又稱念珠菌病)是由各種致病性假絲酵母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好發于機體免疫低下的患者,為最常見的深部真菌病。假絲酵母菌病患者、帶菌者以及被假絲酵母菌污染的食物、水、醫院等環境是本病的傳染源,由定植于體內的假絲酵母菌在一定條件下大量增殖并侵襲周圍組織引起自身感染較為多見,也可通過直
概述白色假絲酵母引起的菌病
念珠菌病主要是白假絲酵母菌引起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感染,是最常見的真菌病。常侵犯皮膚、粘膜,也可引起內臟或全身感染。臨床癥狀錯綜復雜,急緩不一。兒童多為急性繼發性感染。近年來隨著大劑量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劑的應用,以及器官移植術的開展,其發病率漸趨增高,并可危及生命造成嚴重后果。 生殖器念珠菌
白假絲酵母菌的染色方法
白假絲酵母菌的染色方法如下:1、菌液準備將各種假絲酵母菌標準菌株及臨床分離株分別接種沙保弱瓊脂,35℃培養48h,挑取菌落,混勻2ml無菌蒸餾水中,在濁度儀上調整菌液濃度為4個麥氏單位(約8×108/m1)。2、選擇適合假絲酵母菌生長繁殖的液體沙保弱培養基(100ml蒸餾水中含葡萄糖5g,蛋白胨10
白色假絲酵母菌用什么染液
白色假絲酵母菌用碳酸氫鈉溶液。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一般使用的濃度就是百分之三。除了需要用此清洗,還需要積極給予制霉菌素或制霉素菌素栓納陰治療才能根治。
概述白色假絲酵母的感染及致病機理
包括:附著、發芽、蛋白酶、菌落轉換,以白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發病機制研究如下: 1.附著。假絲酵母菌為了寄居至陰道黏膜,首先要附著在陰道上皮細胞上,白假絲酵母菌比熱帶假絲酵母菌、克魯假絲酵母菌和假熱帶假絲酵母菌更易黏著在陰道上皮細胞。但是陰道細胞在接受假絲酵母菌的程度上卻存在著相當大的人與人
近平滑假絲酵母菌鑒定要點
近平滑假絲酵母菌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肺的深部感染,也可致敗血癥。常見發病誘因有妊娠、糖尿病、大量應用免疫抑制劑及廣譜抗生素。近平滑假絲酵母菌鑒定要點如下:(一)形態與染色:在不同培養基顯示不同形狀近平滑假絲酵母菌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肺的深部感染,也可致敗血癥。常見發病誘因有妊娠、糖尿病、大量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