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統稱為脂類,這是一類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劑的化合物。膽固醇(cholesterol) 一種固醇,是動物質膜的重要成分,動物細胞器膜的含量要少些。血漿中的脂蛋白也富含膽固醇,其中約70%與長鏈脂肪酸構成膽固醇酯。膽固醇酯可以皂化。細胞內游離膽固醇在脂酰膽固醇脂酰轉移酶(ACAT)的催化下,生成膽固醇酯; 血漿中游離膽固醇在卵磷脂膽固醇脂酰轉移酶(LCAT)的催化下,生成膽固醇酯和溶血卵磷酯。......閱讀全文
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統稱為脂類,這是一類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劑的化合物。膽固醇(cholesterol) 一種固醇,是動物質膜的重要成分,動物細胞器膜的含量要少些。血漿中的脂蛋白也富含膽固醇,其中約70%與長鏈脂肪酸構成膽固醇酯。膽固醇酯可以皂化。細胞內游離膽固醇在脂酰膽固醇
血清膽固醇酯介紹: 膽固醇脂主要在肝臟形成,占總膽固醇四分之三,其變化與總膽固醇基本一致。血清膽固醇酯正常值: 酶速率法(37℃):2.34-3.38mmol/L(90-130mg/dl)占膽固醇總量0.70-0.75(70%-75%)(膽固醇酯=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血清膽固醇酯臨床意義:
腦脊液膽固醇酯介紹: 腦脊液中脂類的主要成分為膽固醇、膽固醇酯、中性脂肪、磷脂(卵磷脂、髓磷脂等)、脂肪酸、糖脂等,含量甚少,僅在神經組織損傷、變性和脫髓鞘疾病時增多。腦脊液膽固醇酯正常值: 0.0435±0.0077mmol/L。腦脊液膽固醇酯臨床意義: 腦血管病患者并有高血壓腦脊液膽固醇酯
血清膽固醇酯介紹: 膽固醇脂主要在肝臟形成,占總膽固醇四分之三,其變化與總膽固醇基本一致。血清膽固醇酯正常值: 酶速率法(37℃):2.34-3.38mmol/L(90-130mg/dl)占膽固醇總量0.70-0.75(70%-75%)(膽固醇酯=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血清膽固醇酯臨床意義:
溶菌酶(lysozyme)又稱胞壁質酶(muramidase)或N-乙酰胞壁質聚糖水解酶(N-acetylmuramide glycanohydrlase),是一種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堿性酶。[1]主要通過破壞 細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 -乙酰氨基葡糖之間的β-1,4糖苷鍵,使細胞壁不溶性
嘧啶也稱作1,3-二氮雜苯,是一種雜環化合物,化學式為C4H4N2。嘧啶(Pyrimidine)由2個氮原子取代苯分子間位上的2個碳形成,是一種二嗪。和吡啶一樣,嘧啶保留了芳香性。 名稱: 嘧啶 分子式: C4H4N2 摩爾質量:80.09 g/mol 密度: 1.016 g/ml 熔
質膜(plasma membrane)是每個細胞把自己的內容物包圍起來的一層界膜又稱細胞膜(cell membrane),一般厚度在5~10 nm。質膜與細胞內膜(即各種細胞器的膜)具有共同的結構和相近的功能,統稱為生物膜,也常統一簡稱為膜(membrane)。質膜使細胞與外界環境有所分隔,而又
鞭毛(flagellum)長在某些細菌菌體上細長而彎曲的具有運動功能的蛋白質附屬絲狀物,稱為鞭毛。鞭毛的長度常超過菌體若干倍。少則1-2根,多則可達數百根。 原生質神經伸出細胞外形成的鞭狀物,一條或多條,有運動、攝食等作用。鞭毛蟲以及各種動植物的精子等都有鞭毛。是常見的細菌細胞器之一。 在某
菌毛是菌體表層附屬器官之一,但比鞭毛細短,不呈波形,與菌動力無關。菌毛起源于細胞膜內側基粒上,穿越細胞壁而游離子菌體外。菌毛多見于革蘭陰性菌。 菌體表面一種比鞭毛更細、更短而直硬的絲狀物。菌毛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到,必須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目前已發現的細菌菌毛直徑一般為2-7nm,長度為0
弧菌(Vibrio)是菌體短小,彎曲成弧形,尾部帶一鞭毛的革蘭氏陰性菌。如霍亂弧菌。弧菌屬(Vibrio)廣泛分布于河口、海灣、近岸海域的海水和海洋動物體內。弧菌有91種。主要魚貝類致菌為:溶藻弧菌、鰻弧菌、副溶血弧菌、創傷弧菌等;有些弧菌也能引起人類疾病如:溶藻弧菌、創傷弧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