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自顯影的操作方法介紹
放射自顯影操作的第一步是制備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化合物,通常是選用發射低能β射線的同位素,如14C、3H等。然后,使標記化合物被生物組織或細胞吸收,參加生物代謝。把含有標記化合物的組織做成切片,置于載片上,再把切片表面上涂一薄層乳膠,在暗盒中放置一定時間,進行放射性“暴光”。最后按處理照像底片過程,經顯影、定影,顯示出被射線還原的銀粒子。由于切片中放射性化合物在位置上與銀粒子沉淀吻合,因而銀粒子可指示出放射性化合物存在的部位。有時還可對切片再進行染色處理,以使標記部位顯示明確。放射自顯影可制做用于光學顯微鏡觀察的標本,也可制做供電子顯微鏡觀察的標本,其分辨力約為0.1μm。放射自顯影標本處理過程,自涂乳膠步驟開始必須在嚴密的暗室中進行,以免受自然光的干擾,增加本底,降低自顯影效果。 放射自顯影主要用于對標記化合物的分布和動態變化進行追蹤。放射自顯影也是基因定位的一種重要手段,即所謂的原位雜交技術。RNA與為其編碼的DNA順序......閱讀全文
放射自顯影的操作方法介紹
放射自顯影操作的第一步是制備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化合物,通常是選用發射低能β射線的同位素,如14C、3H等。然后,使標記化合物被生物組織或細胞吸收,參加生物代謝。把含有標記化合物的組織做成切片,置于載片上,再把切片表面上涂一薄層乳膠,在暗盒中放置一定時間,進行放射性“暴光”。最后按處理照像底片過程
放射自顯影的操作方法
放射自顯影操作的第一步是制備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化合物,通常是選用發射低能β射線的同位素,如14C、3H等。然后,使標記化合物被生物組織或細胞吸收,參加生物代謝。把含有標記化合物的組織做成切片,置于載片上,再把切片表面上涂一薄層乳膠,在暗盒中放置一定時間,進行放射性“暴光”。最后按處理照像底片過程,經
關于放射自顯影的基本介紹
放射自顯影即利用放射性可使照像乳膠和軟片感光的原理,對標本中放射性分子進行定位的技術。放射性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發射出電離輻射,射線可使照像乳膠感光。乳膠同標本接觸后,放射性物質存在的部位溴化銀膠體被還原,產生銀粒子沉淀,從而顯示出放射性物質存在的部位。
關于放射自顯影的基本原理介紹
在應用這一技術時先把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合物引入生物體內,經過一定時間后,將其組織取下,制成切片或涂片,然后將其與照相乳膠相接觸。由于放射性元素所產生的α粒子和β粒子能和可見光一 對照相乳膠發生作用,用普通照相技術進行顯影和定影,即可得到放射性同位素的正確位置。 并根據放射性元素對乳膠作用的黑化
放射自顯影術
實驗材料DPX試劑、試劑盒顯影液停影浴液定影液硫代硫酸鈉洗液蘇木素磷酸緩沖液乙醇組織透明劑儀器、耗材蓋玻片實驗步驟建立培養1. 在蓋玻片、載玻片(Ninc,Bellco ) 或皮氏培養皿上建立幾份同樣的單層培養。2. 在 37°C 條件下培養,直至細胞到達適合標記時。加入核素3. 通常以 0.1~1
顯微放射自顯影
實驗材料 小白鼠 試劑、試劑盒 酒精 二甲苯 Giemsa 染色液 乳膠 顯影液 定影液 氚-胸腺嘧啶核苷 氚標記胸苷
顯微放射自顯影
實驗材料 小白鼠 試劑、試劑盒 酒精 二甲苯 Giemsa 染色液 乳膠 顯影液 定影液 氚-胸腺嘧啶核苷 氚標記胸苷
放射自顯影術
? ? ? ? ? ? 實驗材料 DPX 試劑、試劑盒 顯影液 停影浴液 定影液 硫代硫酸鈉洗液
放射自顯影[術]
中文名稱放射自顯影[術]英文名稱autoradiography;radioautography定 義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產生的電離輻射對感光乳膠的氯化銀晶體而產生潛影,再經過顯影定影處理,把感光的氯化銀還原成黑色的銀顆粒,即可根據這些銀顆粒的部位和數量分析出標本中放射性示蹤物的分布,以進行定位和定量
放射自顯影的工作原理
在應用這一技術時先把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合物引入生物體內,經過一定時間后,將其組織取下,制成切片或涂片,然后將其與照相乳膠相接觸。由于放射性元素所產生的α粒子和β粒子能和可見光一 對照相乳膠發生作用,用普通照相技術進行顯影和定影,即可得到放射性同位素的正確位置。?并根據放射性元素對乳膠作用的黑化程度
凝膠放射自顯影的定義
中文名稱凝膠放射自顯影英文名稱gel autoradiograph定 義對擬分析的樣品(如蛋白質、多肽、核酸等)經放射性核素標記后,做凝膠電泳分離,再用感光膠片或磷屏等顯示凝膠上的放射性進行定位或定量分析的技術。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方法與技術(二級學科)
放射自顯影技術的概述
放射自顯影技術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電離輻射對乳膠(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對細胞內生物大分子進行定性、定位與半定量研究的一種細胞化學技術。放射自顯影技術(radioautography;autoradiography)用于研究標記化合物在機體、組織和細胞中的分布、定位、排出以及合成、更
雜交和放射自顯影
固定于濾膜上的RNA的預雜交、雜膠及淋洗等條件,與DNA雜交的相應條件基本相同。現簡述如下1)用下列兩種溶液之一進行預雜交,時間1-2小時。若于42℃進行,應采用。50%甲酰胺5xSSPE2xDenhardt試劑0.1%SDS若于68℃進行,應采用:6xSSC2xDenhardt試劑0.1%SDS?
放射自顯影的原理和應用
放射自顯影即利用放射性可使照像乳膠和軟片感光的原理,對標本中放射性分子進行定位的技術。
放射自顯影[術]的技術特點
中文名稱放射自顯影[術]英文名稱autoradiography;radioautography定 義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產生的電離輻射對感光乳膠的氯化銀晶體而產生潛影,再經過顯影定影處理,把感光的氯化銀還原成黑色的銀顆粒,即可根據這些銀顆粒的部位和數量分析出標本中放射性示蹤物的分布,以進行定位和定量
放射自顯影技術的工作原理
其原理是將放射性同位素(如14C和3H)標記的化合物導入生物體內,經過一段時間后,將標本制成切片或涂片,涂上鹵化銀乳膠,經一定時間的放射性曝光,組織中的放射性即可使乳膠感光。然后經過顯影、定影處理顯示還原的黑色銀顆粒,即可得知標本中標記物的準確位置和數量,放射自顯影的切片還可再用染料染色,這樣便
什么是放射自顯影術?
免疫放射自顯影術(autoradiograph)旨在追蹤某些物質在體內、組織或細胞中的分布與代謝徑路。首先,將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同位素的標記物注入動物體內或加入培養基中,間隔一定時間取材,制成標本(如切片),在暗室中于標本的上面涂以液體原子核乳膠,置暗處曝光,數日后再經顯影和定影處理,或經染色
方案27.2-放射自顯影術
方案27.2 放射自顯影術 ? ? ? ? ? ? 實驗材料 DPX 試劑、試劑盒
放射自顯影術的工作原理簡介
免疫放射自顯影 放射自顯影的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發射出來的帶電離子(α或β粒子)作用于感光材料的鹵化銀晶體,從而產生潛影,這種潛影可用顯影液顯示,成為可見的"像",因此,它是利用鹵化銀乳膠顯像檢查和測量放射性的一種方法。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不斷衰變,當衰變掉一半時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半衰期。各
放射自顯影的技術方法的研究方法
放射自顯影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就應用廣度和解決問題的深度來說,近20年來發展尤為迅速。放射自顯影可以分為整體水平、組織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4個不同層次。放射自顯影突出的優點是:結果直觀,記錄逼真,避免在解釋時帶有個人的偏見;放射自顯影可把形態、機能和代謝統一起來,以研究生物體內的動態變化過程
關于放射自顯影的歷史研究
放射自顯影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就應用廣度和解決問題的深度來說,近20年來發展尤為迅速。放射自顯影可以分為整體水平、組織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4個不同層次。放射自顯影突出的優點是:結果直觀,記錄逼真,避免在解釋時帶有個人的偏見;放射自顯影可把形態、機能和代謝統一起來,以研究生物體內的動態變化
原位雜交中的放射自顯影技術
? ? ? ? ? ? 實驗方法原理 將同位素標記探針與固定于顯微鏡載玻片上的細胞進行雜交,然后通過放射自顯影將雜交位點顯影。 實驗材料 糖原 瓊脂糖
放射自顯影技術的顯影與定影原理
對于由一般的照相過程得到的影象,需要進行顯影和定影才能得到固定的影象。顯影本質上是一個氧化還原過程。顯影從顯影中心開始,首先顯影劑(還原劑)放出電子,自身氧化。然后,溴化銀晶體中的銀離子(氧化劑)接受電子,還原為銀原子。實際過程大體是,澳化銀晶體首先吸附溴離子,形成負電層。在負電層外吸附鉀正離子,又
菌落培養的操作方法介紹
根據標準要求或對污染情況的估計,選擇2~3個適宜稀釋度,分別在制10倍遞增稀釋的同時,以吸取該稀釋度的吸管移取1ml稀釋液于滅菌平皿中,每個稀釋度做兩個平皿。將涼至46℃營養瓊脂培養基注入平皿約15ml,并轉動平皿,混合均勻。同時將營養瓊脂培養基傾入加有1ml稀釋液(不含樣品)的滅菌平皿內作空白
顯微注射的操作方法介紹
在高倍倒置顯微鏡下,利用顯微操作器(Micromanipulator),控制顯微注射針在顯微鏡視野內移動的機械裝置,用來進行細胞或早期胚胎操作的一種方法。 以細胞內微注射和微灌注技術為基礎的玻璃針頭(GlassNeedle,精細的玻璃微量毛細移液管)的使用,已經在越來越多的實驗生物學研究領域中
色差儀的操作方法介紹
1、安置好白板,按下電源開關鍵,出現開機動畫,正在進行自動黑白板校正。2、自動校正完成,進入標準測量測量。3、按一下儀器右側的測試鍵,讀出標準樣的L*a*b*絕對值。4、按下enter鍵,將測試口對正樣品的被測部位,按一下測試鍵,等"嘀"的一聲響后才能移開鏡頭,此時顯示該樣品與標準樣的色差值:dL*
關于顯微注射的操作方法介紹
在高倍倒置顯微鏡下,利用顯微操作器(Micromanipulator),控制顯微注射針在顯微鏡視野內移動的機械裝置,用來進行細胞或早期胚胎操作的一種方法。 以細胞內微注射和微灌注技術為基礎的玻璃針頭(GlassNeedle,精細的玻璃微量毛細移液管)的使用,已經在越來越多的實驗生物學研究領域中
關于變應原檢測的操作方法介紹
1、變應原檢測—斑貼試驗 (1)受試部位一般取上背部脊柱兩側的正常皮膚。若皮脂過多,可用75%乙醇輕輕擦拭,然后用生理鹽水清洗待干。 (2)去除斑試器的保護紙,將變應原按順序置于惰性聚乙烯塑料或鋁制斑試器內。排列順 序為自上至下,自左至右,并做標記。 (3)將加有變應原的斑試器膠帶自上至
關于紙電泳的操作方法介紹
(1) 電泳緩沖液 枸櫞酸鹽緩沖液(pH3.0)。取枸櫞酸 (C6H8O7·H2O)39.04g與枸櫞酸鈉(C6H5Na3O7·2H2O4.12g,加水4000ml,使溶解。 (2) 濾紙 取色譜濾紙置1mol/L甲酸溶液中浸泡過夜,次日取出,用水漂洗至洗液的pH值不低于4,置60℃烘箱烘干,
拉伸儀的幾種操作方法介紹
拉伸儀提供了評價面團流變學特性的指標,但是拉伸儀不同的操作方法(主要是面團的制備)對所記錄的數據有一定的影響。目前國內主要使用的方法有三種,此外還有日本和臺灣有些廠家采用的方法,這四種方法的主要區別在面團制備過程中攪拌時間和方式不同。下面就簡單來介紹這幾種方法的區別: 1、國際法 氯化鈉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