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肝神經內分泌腫瘤多發轉移病例分析
患者男,60歲,出現乏力、味覺減退,偶有腹痛。體格檢查示:右側頸靜脈怒張,上腹壁靜脈曲張,血流方向由上而下;CT示:肺癌肝轉移。同年7月行依托泊苷+卡鉑化療1個周期,同步行縱隔放療;2個月后胸部CT示:雙肺多發斑片狀高密度影,考慮放化療后改變;縱隔占位性病變,肝內多發占位性病灶,遂行紫杉醇+順鉑化療1個周期,間隔1個月后分別行吉西他濱+順鉑化療2個周期,化療后病灶基本無變化。 次年1月就診于本院消化腫瘤科門診,B超示:胸骨柄兩側前縱隔各一實性占位,右側大小約3.4 cmX2.8 cmX3.3 cm,左側大小約2.5 cmx2.4 cmX3.1 cm,彩色多普勒速度圖可見血流信號;雙側頸部、右腹股溝區淋巴結腫大,轉移不除外;肝內多發實性占位,考慮轉移。同期18F-FDG PET/CT顯像(圖1)示:(1)右肺上葉后段高代謝異常密度影,雙肺多發類結節、斑......閱讀全文
一例肝神經內分泌腫瘤多發轉移病例分析
患者男,60歲,出現乏力、味覺減退,偶有腹痛。體格檢查示:右側頸靜脈怒張,上腹壁靜脈曲張,血流方向由上而下;CT示:肺癌肝轉移。同年7月行依托泊苷+卡鉑化療1個周期,同步行縱隔放療;2個月后胸部CT示:雙肺多發斑片狀高密度影,考慮放化療后改變;縱隔占位性病變,肝內多發占位性病灶,遂行紫杉醇+順鉑化療
一例肝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60歲。因上腹部不適2月余,來我院就診。專科檢查:全腹無壓痛,腹肌稍緊張,未觸及腹部包塊,肝、脾肋下未觸及,莫菲征(—),肝及腎區無叩痛,余無異常。影像表現:超聲檢查肝右葉見三個實性腫塊,最大者位于右后葉約4.9 cm×6.0 cm,為不均質稍高回聲團,邊界欠清,形態尚規則,CDFI:其內
一例肺癌視神經轉移病例分析
患者,男,49歲。因“左眼視物模糊伴左眼球轉動痛2個月”就診。2013年11月起無明顯誘因突然左眼視物模糊,視物發暗,伴左眼球轉動痛,無頭痛、眼脹感,無惡心嘔吐、畏光流淚,無虹視,就診于當地眼科,當時查左眼視力光感,右眼1.0,經VEP檢查及眼底檢查,診斷“左眼球后視神經炎”,給予靜脈靜滴地塞米松1
一例喉神經內分泌癌病例分析
病例報告患者,男,55歲,自訴2個月前開始無明顯誘因的出現咽痛,并伴有刺激性嗆咳,咳白色黏痰,于2016年5月9來我院門診就診。動態喉鏡示:會厭喉面偏右可見表面不平的青紫色腫物(圖1),考慮為纖維血管瘤或其他良性腫物的可能性大,故未行術前病理檢查,入院后常規檢查無異常,故以會厭腫物于2016年5月1
一例肝臟神經內分泌癌病例分析
病例男,39歲。因“發現肝臟占位性病變10天”入院。病人15天前出現惡心嘔血,胃鏡示淺表性胃炎,相關實驗室檢查均未見異常。超聲檢查示:肝S8段見高回聲,大小約2.91?cm×2.56 cm,其內回聲欠均勻,局部可見低回聲,高回聲周圍未見明顯暈環,其內可見放射狀彩色血流.可測及動脈頻譜。?超聲提示:肝
一例MM后發生腫瘤轉移病例分析
患者男,80歲,表現為背痛、肋骨骨折、多發性骨囊性病變,骨髓活檢(BM)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 (MM),轉至我院。BM活檢示存在大量形似未成熟瘤性漿細胞的非典型細胞群(圖 A)。BM 活檢示腫瘤細胞(圖 B) 。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自由κ/λ 比值均正常,血清α 胎兒蛋白 (AFP) 為16
復發多節段胸椎神經內分泌腫瘤病例分析
副神經節瘤是一種神經內分泌腫瘤,具有一定的侵襲性。其確切發病率尚不明確,大概是每10萬人0.2~1。根據腫瘤細胞發生部位,起源于腎上腺髓質的嗜鉻細胞伴有大量兒茶酚胺分泌時,稱為嗜鉻細胞瘤;起源于腎上腺外交感神經節的嗜鉻細胞,或者頭頸部的副交感神經節,稱之為副神經節瘤。約69%的副神經節瘤位于頸動脈小
一例卵巢上皮性癌多發皮膚轉移病例分析
患者75歲,因“腹脹4個月余”于2012年4月27日收入院。入院后盆腔MRI檢查提示占位性病變,考慮來源于卵巢。遂于5月3日行剖腹探查術,術中見腹腔淡黃色腹水約2900 ml,盆腹腔腹膜、腸管、腸系膜、子宮、膀胱表面均可見散在的結節樣腫物,較大者直徑為0.8 cm,右側卵巢可見質脆、菜花樣腫物,
神經內分泌腫瘤皮膚轉移的癥狀體征
神經母細胞瘤皮膚轉移癌為散在堅實性,藍色皮下結節,無觸痛,可以移動。局部刮搓后變白并持續30~60min。類癌腫瘤表現為單個或多發性真皮或皮下結節,可有疼痛。來自Merkel細胞癌的皮膚轉移癌通常為堅實性,淡紅色非潰瘍性結節,直徑0.4~0.8cm。甲狀腺癌皮膚轉移癌為肉色或紫紅色皮膚結節常累及
神經內分泌腫瘤皮膚轉移的輔助檢查
神經母細胞瘤皮膚轉移癌表現為成簇具有許多核分裂象的小嗜堿性細胞,形成玫瑰花結狀,位于纖細原纖維性嗜酸性基質中。類癌皮膚轉移癌位于真皮及皮下脂肪層,由具有圓形核和透明或嗜酸性胞漿,大小和形狀一樣的細胞排列成島嶼狀、巢狀和索狀構成。Merkel細胞皮膚轉移癌由具有小皰狀核、小量胞漿和許多核分裂象的圓
關于神經內分泌癌的肝轉移的介紹
這類腫瘤的惡性程度較低,包括類癌、胰腺惡性胰島細胞瘤(蘋果教教主喬布斯所患的腫瘤)等等。以胃腸道的類癌為例,腫瘤本身生長緩慢, 侵襲性小,惡性程度低,手術切除是主要的治療手段。如已發生肝轉移, 可同時行肝葉切除, 或向腫塊注射無水酒精等。手術切除的根治程度影響術后生存時間, 但即使是姑息性切除(
成人幕上多發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病例分析
中樞神經系統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PNET)是一組臨床非常少見的惡性顱內腫瘤,在兒童顱內腫瘤中僅占2.5%~6%,發生于成人的更為少見約占0.5%,無明顯性別差異,呈浸潤性生長,易沿腦脊液循環播散和轉移,具有惡性度高、侵襲性強、誤診率高、預后差等特點。近年對PNET的報道逐漸增多,但成人幕上多發PNE
一例肝腎重復良性腫瘤病例分析
隨著疾病診斷與治療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壽命的延長,重復腫瘤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尤其消化道、肺、腦、甲狀腺、子宮和前列腺等臟器間的惡性重復腫瘤報告明顯增多。有關肝腎的重復腫瘤文獻報告相對較少,本文報告1例經手術后病理證實的肝臟局灶性結節增生重復腎錯構瘤同時性良性重復腫瘤,現結合文獻作一回顧分析。?1 臨床
一例乳腺癌術后多發皮膚轉移灶病例分析
患者女,69歲,以左乳腺癌術后2年4個月,左乳切口周圍多發皮膚結節1年1個月為主訴就診。2010年11月發現左側乳腺腫塊,在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行左乳腫物穿刺活檢,病理示:浸潤性乳腺癌,免疫組織化學:雌激素受體(ER)約95%(+),孕激素受體(PR)約95%(+),CerbB-2(++),Ki
一例兒童右側膈肌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肺內轉移病例分析
患兒,女,8.5歲,因咳嗽2周、發熱10 d就診,陣發性咳嗽,日夜皆有,活動后稍加重,無痰。發熱,初高,熱峰39℃,后38.5℃左右,無喘息,食納稍差,無惡心及嘔吐,睡眠尚可,活動如常,無頭痛。曾用頭孢克肟、美普清、孟魯司特治療1周,熱降,咳嗽仍有。體檢:神清,呼吸平,營養發育可,咽紅輕,扁桃體無腫
一例肝上皮樣血管肉瘤腹腔廣泛轉移病例分析
肝臟血管肉瘤非常少見,沒有特異性腫瘤標志物及臨床癥狀,其診斷主要依靠影像檢查及活檢。本研究報告肝上皮樣血管肉瘤并腹盆腔廣泛轉移1例,以提高對該少見病的認識。?患者男,49歲。腹部竄氣樣不適伴腹瀉1周。大便為稀水樣,每日10余次,無粘液胨子,無里急后重及肛門墜脹感,無明顯惡心嘔吐,無發熱、畏寒、厭油、
原發性肝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病例報告
原發性肝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國內外報道較為少見,其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缺乏特異性。本文報道了經B超引導下肝穿刺活組織檢查并排除其他部位原發性腫瘤而確診的原發性肝臟神經內分泌腫瘤1例,通過總結其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特點,以提高此病的早期診斷。病例資料患者女性,52歲,因“右中上腹脹5月余”入江蘇省蘇北人
一例胎兒腎上腺神經母細胞瘤并出生后術后肝轉移病例...
一例胎兒腎上腺神經母細胞瘤并出生后術后肝轉移病例分析?孕婦26歲,孕1產0,孕27周。常規超聲檢查發現緊貼左側膈肌下方、左腎上方、胃泡后方3.7 cm×2.8 cm團狀高回聲(圖1),邊界清,類圓形,與胃泡、腎臟、膈肌均分界清,內部回聲均勻,左腎上腺小部分可顯示,范圍約1.5 cm×0.7
結腸間質瘤肝轉移病例分析
患者男,58歲。1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下腹脹痛入院。自覺右下腹可觸及包塊,質韌,按壓疼痛明顯。門診以“腹部包塊”為診斷收住我院內科。既往患慢性胃炎3年,發現右大腿脂肪瘤5年。右下腹可觸及15.3mm×11.8mm×6.8mm大小包塊,質韌,表面光滑,壓痛陽性,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CT檢查(圖1-3
肝惡性腫瘤腹膜及腹膜后轉移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女性,63歲,農民【主訴】發現肝癌2個月,納差、嘔吐伴腹脹10余天入院。【現病史】于入院前2個月,無明顯誘因出現納差,伴上腹部疼痛,無返酸、燒心,無惡心、嘔吐,在家未予治療,后來到我院。上腹部增強CT示:肝右葉肝Ca并腹膜及腹膜后淋巴結轉移。后在我科住院治療,經治療20余天后患者癥狀好轉
喉神經內分泌癌病例分析
病例報告患者,男,59歲,吞咽疼痛半年入院。患者于半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吞咽疼痛,飲食水時加重。在當地醫院診斷為咽炎,給予藥物治療,癥狀無明顯改善。2015-09-20到我科就診,喉鏡檢查示左側杓會厭皺襞內側可見黏膜隆起(圖1A)。取活組織檢查,結果回報:喉神經內分泌腫瘤,于2015-11-17收入我
一例中樞性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1歲。1天前無明顯誘因的出現非噴射性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不含膽汁及咖啡樣物質,約5~6次/日,不伴發熱、腹瀉;患兒既往有熱性驚厥史,否認外傷史。?頭部CT示右側額葉稍高、等、稍低混雜密度團塊狀影,密度不均勻,邊界較清,周圍無水腫,考慮惡性腫瘤性病變(圖1A,1B)。術前診斷;顱內惡性腫
一例椎旁巨大伴多發神經鞘瘤病例分析
神經鞘瘤是常見的原發脊柱腫瘤之一,一般單發,多為良性,常呈“啞鈴形”,發生在胸腰段且呈巨大“姜形”伴多發者較為罕見,國內鮮有報道。因其形狀不規則,散在多發,位置較深,病情隱匿,因此手術方式的選擇對全切腫瘤及保護周圍組織具有重要的意義。2014年12月,我科收治椎旁巨大伴多發神經鞘瘤1例,現報告如下。
關于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病因分析
大部分神經內分泌腫瘤為散發,其確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有一小部分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關,涉及一些基因的缺失與突變,例如多發性內分泌腺瘤(mutipleendocrineneoplasia,MEN)、林道綜合征(vonHippel-lindausyndrome,VHLsyndrome)
一例進展緩慢的多發轉移性腦膜瘤病例分析
41歲男性,顱內腦膜瘤復發,伴多發肺部轉移。我們給出7年間的影像學檢查,可以看到在沒有進行系統性治療的情況下,病情自然進展緩慢。這一病例呈現出的獨特性有助于增進我們對于這一罕見現象的理解。概述腦膜瘤在原發性腦腫瘤中約占15%。多數腦膜瘤是良性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表現為惡性或出現轉移行為。腦膜瘤轉移的
一例右側腹股溝巨大皮脂腺癌并肝轉移病例分析
一、病例介紹?患者男,64歲。2012年初無意間發現右腹股溝處皮下一包塊,約鴿子蛋大小,于當地醫院行腹股溝腫物切除術,術后病理檢查示:惡性上皮性腫瘤,考慮皮膚附件來源(以皮脂腺癌可能性大)。?術后2個月始手術切口處再次有腫塊生長且速度加快,部分瘤體逐漸突破表皮并伴破潰不愈,偶有摩擦后新鮮出血,創面較
肺癌間斷發熱多發轉移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男性,70歲,喪偶,農民,漢族。【主訴】喘憋氣短2月,左肺癌1月余,間斷發熱1周。【現病史】患者緣于2月前出現喘憋氣短,伴有咳嗽咳痰,于當地診所治療(具體藥物不詳)后無好轉,遂就診于當地中醫院,行胸部CT提示左肺占位。轉診于北京某醫院行頸胸腹CT:1.左肺下葉腫物,考慮為惡性,肺癌可能性
右肺腺樣囊性癌肝轉移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男性,40歲,已婚,漢族,農民。【主訴】右肺癌3年余,擬行下一周期化療。【現病史】患者緣于2010-09無明顯誘因出現陣發性咳嗽,無痰,咳嗽時伴有右側腰背部疼痛,疼痛不劇烈,能忍受,無發熱、咯血,無呼吸困難。2010-10-6于當地二級醫院查胸部CT“考慮右肺門區占位,合并右肺中葉不張、
一例下頜骨及頜下腺多發性神經鞘瘤病例分析
神經鞘瘤又稱施萬細胞瘤(Schwannoma),來源于神經鞘。頭頸部神經鞘瘤主要發生于腦細胞,如聽神經、面神經、舌下神經、迷走神經,其次是周圍神經,以頭部、面部、舌部最為常見。常見于舌部,其次是上頸部、頰部腮腺區、口腔、腭、下唇及咽側等處。同時多發于下頜骨組織及頜下腺的神經鞘瘤較罕見,我院于2014
多發性原發性腫瘤病例分析
腮腺是多形性腺瘤的好發部位,一般為單側單發,原發多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罕見。廣東省口腔醫院收治1例原發單側腮腺同時發現兩個獨立的多形性腺瘤病例,現報道如下。?1 臨床資料?患者女,45歲,因“發現右耳垂下腫物漸大七年”入院。患者七年前發現右耳垂下無痛性腫物,米粒大小,隨后腫物逐漸增大,近兩年偶爾出現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