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下唇轉移性腺癌擴大切除術后扇形皮瓣修復診療分析
臨床資料 1病史 患者鄭某,男,65歲,以“賁門癌術后2年,發現右下唇腫物2月”為主訴入院。患者2年前在我院胸外科行“賁門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主動脈弓下吻合術”,術后病理示“賁門潰瘍型中分化腺癌,部分為粘液腺癌”,術后行FOLFOX方案全身靜脈化療4療程,定期復診未見腫瘤復發、轉移。 患者自述2月前發現右下唇近唇紅緣粘膜側有一1.0 cm×0.8 cm大小黑色腫塊,質硬,無潰爛及滲出。在當地衛生院行“下唇腫物局部切除術”,送我院病理檢查結果示“下唇浸潤性腺癌”,病理圖片見圖1。 術后腫塊迅速增大至2.0 cm×1.5 cm大小,并潰爛、滲出來診。查體:頸部及頜下無腫大淋巴結,胸部、腹部檢查未見異常,CEA測定結果6.54ng/ml(正常值0-4.7ng/ml)。 2手術方法 根據臨床表現及病理檢查,診斷為右下唇腺癌,在局麻下行右下唇腺癌擴大切除術。具體方法:在距腫瘤1&......閱讀全文
一例下唇轉移性腺癌擴大切除術后扇形皮瓣修復診療分析
臨床資料?1病史?患者鄭某,男,65歲,以“賁門癌術后2年,發現右下唇腫物2月”為主訴入院。患者2年前在我院胸外科行“賁門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主動脈弓下吻合術”,術后病理示“賁門潰瘍型中分化腺癌,部分為粘液腺癌”,術后行FOLFOX方案全身靜脈化療4療程,定期復診未見腫瘤復發、轉移。?患者自述2月前
巨大下唇癌切除術后缺損修復診療分析
唇癌的發病率約占口腔癌的12%~15%,其中95%發生于下唇,以鱗狀細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最常見,其發病與日光暴曬、煙草刺激、HPV感染、自身免疫抑制等有關。下唇鱗狀細胞癌切除術后的缺損修復不僅需考慮功能,還需考慮美觀。目前修復下唇鱗狀細胞癌術后的缺損有多種方法。本
淺談改良M形瓣在下唇癌切除術后缺損修復中的應用
唇是面部下三分之一的主要部分,具有獨特的功能,包括表達情緒、進食和言語發音等,在社交活動中也發揮重要作用。唇部缺損的常見原因有腫瘤、創傷及感染等,唇缺損重建旨在恢復唇正常形態和生理功能。唇由皮膚、黏膜和肌肉三個層次組成,其復雜解剖結構使得該區域的手術重建成為治療挑戰。唇血供豐富,使得用局部皮瓣來重建
一例鄰近延遲皮瓣修復腰椎骨折術后難愈創口病例分析
外傷或手術后某些創面因出血、感染、營養等因素導致創面愈合困難,甚至出現骨或內固定物外露,常規縫合或換藥治療難以達到滿意效果。筆者應用鄰近延遲皮瓣修復腰椎骨折術后難愈創口1例,對此類創口的修復有一定參考意義。現報告如下。?1.病歷資料?患者男,41歲,因腰椎骨折術后創口不愈50 d入院。患者于2014
一例-下唇腫物6年疼痛1月診斷分析
?1病例資料?某女,68歲。主因下唇腫物6年疼痛1月入院。患者6年前發現下唇一綠豆大小腫物,無痛及明顯不適,當時未診治,腫物生長緩慢,逐漸增大,出現輕微疼痛,1個月前下唇口內黏膜出現破潰,疼痛明顯,影響進食,遂來我院求診,門診以“下唇占位,性質待排”收入院。?查體:一般狀況良好,無發熱、飲食二便正常
一例巨大唇癌單純切除術后下唇延長成形病例分析
?1 病歷資料?患者艾某,男70歲,維族,病案號:12608/4,2010年6月22日以下唇占位病變收入科。全身檢查無異常。患者述1年前下唇一小米粒大小突起,之后自行潰爛,未治療。后隨時間延長潰爛面漸進性擴大有,無明顯疼痛,因其潰爛基本漫延及全下唇,要求手術切除。?專科檢查:下唇菜花樣新糜爛,表面高
一例舌缺損股薄肌皮瓣修復病例分析
舌癌切除后常導致舌組織缺損,從而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需要皮瓣或肌皮瓣進行修復;舌缺損的良好修復,不但恢復其形態,而且可以達到良好的語音效果以及恢復吞咽等運動功能。?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皮瓣有前臂皮瓣,胸大肌皮瓣,股前外側皮瓣等,股薄肌皮瓣用于修復舌缺損的報道少見;我科2014年6月采用股薄肌皮瓣修復
一例上臂內側管狀皮瓣修復面部復合缺損病例分析
面部復合缺損可由多種原因造成,包括先天缺損、外傷、感染以及腫瘤。由于皮瓣的選擇空間和部位有限,以及面部獨特的解剖學特點,面部復合缺損的修復始終是困擾整形外科醫師的難題。雖然分別修復鼻中隔、鼻小柱及上腭的方法很多,但沒有一種組織可以同時保證供受區組織較好的質地和色澤吻合。?1597年,GTagliac
改良的闊筋膜張肌肌皮瓣修復大轉子創面診療分析
大轉子處創面修復在整形外科較為常見,多見于壓瘡 及鱗狀細胞癌(馬氏潰瘍)[1-2]。因該部位為受壓部位,多 需皮瓣或肌皮瓣進行修復[3-5],雙葉型闊肌膜張肌肌皮瓣臨 床上最為常見[6-7]。但該術式供區損傷較大,組織利用率 低。2017年1月-2018年10月,應用以闊筋膜張肌為蒂的島 狀
一例皮瓣危象病例分析
?早期發現并及時處理血管危象是皮瓣成活的關鍵,本例患者術后1天出現血管危象,后經換藥處理,1周后皮瓣顏色正常,皮瓣完全成活,效果比較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1病例介紹?患者,男,38歲,診斷“全身多處瘢痕攣縮畸形、擴張器置入術后”,緣于2011年6月在工作中被火焰燒傷軀干、四肢、面頸部,燒傷面
對側面動脈蒂鼻唇溝島狀瓣修復舌癌術后缺損臨床研究
?口腔癌是人體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上升趨勢,其中舌癌的發病率一直高居首位。舌癌的手術切除治療常造成患者吞咽、語音功能的破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血管化游離皮瓣移植逐漸成為口腔癌術后修復組織缺損的首選。?然而,對于小到中型的組織缺損、血管條件較差的患
經皮內窺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后并發假性囊腫診療分析3
最易發生PDP的節段,臨床尚無定論。復習文獻39例病例,發生于L4/5節段有21例,占所有節段的53.84%;L5/S1節段有15例,占38.46%;L3/4節段占7.69%。若依據以上結果,說明L4/5節段的PDP發生率可能高于其他節段,但該結果僅在兩個節段的手術病例數相等情況下才有意義。Kang
經皮內窺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后并發假性囊腫診療分析2
開窗術后6個月復查MRI,可見混雜水腫信號區消失(圖12)。病理結果示囊壁為纖維結締組織伴有新近和陳舊出血,未見椎間盤組織和上皮細胞,部分囊壁含有血管(圖13)。討論(一)臨床病理特點。Young等于2009年首次報道了2例髓核摘除術后并發囊腫,因囊壁不完整,為與椎間盤囊腫區別,而命名為術后椎間盤假
經皮內窺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后并發假性囊腫診療分析1
經皮內窺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PELD)是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的治療單純腰椎間盤突出癥(LDH)的微創術式。關于PELD的并發癥,文獻多集中在腦脊液漏、神經損傷、術后髓核再突出等。而Young等于2009年首次報道了一種罕見的PELD術后并發癥:術后癥狀性椎間盤假性囊腫(PDP)。PDP是原突出髓核被摘除
頭頸部腫瘤皮瓣修復術后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病例分析
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UGB)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急癥,急性UGB的發病率約為每年(60~150)/10萬,死亡率約為5%~10%。UGB是一種緊急危重、病情復雜的內科以及外科常見疾病,雖然近年來新研發的藥物、診療儀器和設備越來越多
局部任意皮瓣修復頭皮缺損病例分析
頭皮皮損切除后創面修復是皮膚外科的常見問題。由于皮損部位、周邊皮膚伸展性及皮損良惡性的不同,臨床處理方法有所不同,常用修復方法有直接拉攏縫合、游離皮片移植、局部任意、帶蒂皮瓣修復及應用皮膚擴張器等。直接拉攏縫合無疑是最簡便、安全的選擇,但在頭皮缺損面積較大或周邊頭皮移動性差的情況下常不能直接縫合。相
增生型毛細血管畸形的手術治療與分析
毛細血管畸形(Capillary malformations,CM),又名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PWS)、鮮紅斑痣,微靜脈畸形。病變主要表現為真皮內毛細血管及后微靜脈的擴張畸形,不伴明顯的血管內皮細胞增殖。毛細血管畸形在出生時即可發現,表現為邊界清晰、邊緣不規則、不高于
一例經蝶切除斜坡脊索瘤術后呼吸道梗阻診療分析
患者,女,37歲,45kg,因左眼視力只有光感,頭痛劇烈1個月于2014年6月20日入院。患者于9個月前在當地醫院行MRI檢查示“鞍區占位”,住院行經鼻蝶占位切除術,術后病理為“顱咽管瘤”,術后仍間斷頭痛,視力仍持續下降,復查示占位逐漸增大,1個月前左眼視力只有光感,頭痛劇烈。?來我院后體格檢查示:
一例右側腹股溝巨大皮脂腺癌并肝轉移病例分析
一、病例介紹?患者男,64歲。2012年初無意間發現右腹股溝處皮下一包塊,約鴿子蛋大小,于當地醫院行腹股溝腫物切除術,術后病理檢查示:惡性上皮性腫瘤,考慮皮膚附件來源(以皮脂腺癌可能性大)。?術后2個月始手術切口處再次有腫塊生長且速度加快,部分瘤體逐漸突破表皮并伴破潰不愈,偶有摩擦后新鮮出血,創面較
一例眼瞼黏液癌病例分析
患者,男,53歲。主訴:左眼瞼長包塊10個月,因其生長速度較快于2011年2月14日入院。眼部查體:左眼視力1.0,左眼外眥部上下瞼部可見3.5 cm×2.5 cm×0.5 cm包塊,呈多個結節狀隆起,邊界欠清,位于皮下,皮膚表面可見紅斑,與皮膚粘連緊密,質硬,無活動度,無觸痛,眼內檢查大致正常(圖
一例牙修復體脫落修復診療分析
?應用牙周多種手術技術來恢復牙周組織的健康和軟硬組織的形態,以重建功能和展現美觀是近年來口腔醫學關注的焦點。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在正確評價口腔狀況特別是牙周狀況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的設計并合理選擇治療方法,最大限度恢復功能和美觀。本文完整展示了1例針對雙側后牙區病例的病情分析、多學科參與治療設計及步
淺談局部皮瓣在類圓形軟組織缺損美學修復中的臨床應用
局部皮瓣是利用缺損區周圍皮膚軟組織的彈 性和松弛性,設計局部皮膚轉移,以達到修復組織 缺損的目的。采用這些局部皮瓣修復軟組織缺損時 如何能獲得最佳的功能和遠期美學效果是整形外 科醫師所面對的問題。自 2016 年 7 月至 2020 年 4 月,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采 用不同
淺析上唇紅唇缺損畸形修復手術方法的選擇
紅唇是面部重要的組織器官,正常的紅唇左右對稱,上下唇厚薄協調,具有獨特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在面部美學上占有重要地位。外傷、腫瘤、發育不良等均可造成紅唇缺損畸形,嚴重影響外觀,也常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口輪匝肌黏膜推進、交叉唇瓣法、舌黏膜瓣均可修復紅唇缺損,但常需二次手術斷蒂或修整,手術操作及術
一例臉部動靜脈畸形致病變診療分析
脈管畸形是血管或淋巴管的先天性發育畸形,一般出生時即有,但有時并不明顯,而是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明顯。一般不會自行消退,隨患者的生長發育等比例生長。目前,脈管畸形的治療方法較多,包括手術治療、硬化劑注射、激光治療、電化學治療等。對于保守治療或激光治療無效者,手術治療在改善外觀、快速去除病灶、美容性重建及
一例頸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畸形(重度)矯正術病例分析
0引言?頸部為身體暴露部位,易引起燒傷、燙傷,其皮膚較薄弱,組織彈性好,燒傷后易引起外觀畸形及功能障礙,輕者直接影響外貌及頦、頸部功能活動,重者可引起廣泛頦頸胸粘連,并可影響語言、咀嚼、進食、呼吸等功能,嚴重者可影響下頜、頸椎骨組織的發育以致變形,給患兒帶來極大痛苦。其治療目的在于解除頸部的強迫姿勢
一例顴顳部皮膚癌術后大面積軟組織缺損診療分析
顴部位于眼睛的外下方,因在顴骨的表面而得名。顳部是指額部的兩側,眼眶的外上部,顴骨上方,俗稱“太陽穴”的部位。顴顳部是人體面部容貌的重要組成部位,發生于該處的皮膚癌的治療較為棘手。為徹底切除病灶防止復發,病灶切除后常繼發大面積皮膚軟組織缺損。?對于顴顳部皮膚癌術后大面積軟組織缺損的修復,既要滿足其面
顱內腫瘤切除術后術區水腫擴大病例分析
?1.病例資料?病例1:32歲男性,因頭痛頭暈12d、加重伴抽搐4d入院。入院頭顱MRI平掃+增強考慮左側額葉囊性星形細胞瘤(圖1A~C)?全麻下行經左額開顱腫瘤切除術,全切腫瘤,術野仔細止血,未見活動出血后關顱。術后病理為浸潤型星形細胞瘤(WHO分級Ⅱ級)。?術后4d,頭痛加重,復查頭顱CT示腦水
舌腺樣囊性癌與肺腺癌雙原發惡性腫瘤病例報告2
1.4治療結果?手術方法包括氣管切開術、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左舌根癌根治性切除術、功能性頸淋巴結切除以及脛后動脈穿支皮瓣修復。原發灶的安全切除邊界范圍為1cm以上。術后皮瓣存活,供區創口愈合良好。美學和功能修復效果良好,重建舌功能后患者能夠做到發音清晰;術后肺功能可,未見明顯肺部術后并發癥。?對該患
下頜骨惡性多形性腺瘤切除同期腓骨肌皮瓣修復病例報告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是唾液腺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發生惡變的情況罕見。惡性PA的組織學分類由世界衛生組織于2005年定義,有3種不同的分型:(1)癌性PA(上皮惡變來源的PA);(2)肉瘤(真惡性混合腫瘤);(3)轉移性PA。2015年我科診治1例下頜骨惡
應用OS皮瓣修復頭皮近發際線處皮膚缺損分析
切除頭皮較大的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后一般不能直接縫合關閉創面,而選擇植皮或皮瓣修復缺損。若進行皮片游離移植,植皮后易出現局部組織凹陷、無毛發生長等,影響美觀。所以頭皮缺損一般優先選擇局部皮瓣修復創面,植皮次之。自2014年1月至2叭5年5月,我們應用0一S皮瓣成形術修復頭皮近發際線處腫瘤切除后創面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