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
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介紹: 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是對人體內的血漿因子Ⅷ抑制物進行定性測定。因子Ⅷ抑制物是一種抗體,絕大多數屬IgG,少數為IgG和IgM混合存在。通常以IgG的κ輕鏈型為多見,也有κ和λ輕鏈混合型。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正常值: 檢查結果呈陰性。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陽性,即存在血漿因子Ⅷ抑制物,由于血漿因子Ⅷ抑制物滅活因子Ⅷ:C,致使因子Ⅷ:C活性降低。臨床癥狀類似于重型血友病A,且對常規抗血友病球蛋白制劑治療效果不佳。因子Ⅷ抑制物常發生于10%-20%的重型血友病A反復輸注血液或血漿制品后,也見于孕婦、產后、嬰兒、自身免疫性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以及DIC.。 需要檢查的人群:血友病患者,孕婦、產后、嬰兒。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無。 檢查前禁忌:檢查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閱讀全文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
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介紹: 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是對人體內的血漿因子Ⅷ抑制物進行定性測定。因子Ⅷ抑制物是一種抗體,絕大多數屬IgG,少數為IgG和IgM混合存在。通常以IgG的κ輕鏈型為多見,也有κ和λ輕鏈混合型。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正常值: 檢查結果呈陰性。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
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介紹: 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是對人體內的血漿因子Ⅷ抑制物進行定性測定。因子Ⅷ抑制物是一種抗體,絕大多數屬IgG,少數為IgG和IgM混合存在。通常以IgG的κ輕鏈型為多見,也有κ和λ輕鏈混合型。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正常值: 檢查結果呈陰性。血漿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測定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
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介紹: 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是控制凝血啟動階段的一種體內天然抗凝蛋白,它對組織因子途徑 (即外源性凝血途徑) 具有特異性抑制作用,曾稱為外在途徑抑制物。因為血漿中的 TFP I 大部分存在于脂蛋白部分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凝血因子ⅩⅢ定性測定
凝血因子ⅩⅢ定性測定介紹: 因子ⅩⅢ是一種糖蛋白,也稱纖維蛋白穩定因子,來源于骨髓中的多種細胞和肝臟。因子ⅩⅢ參與凝血酶形成,對形成穩固的纖維蛋白凝塊有重要作用,不但可增加對纖維溶酶的抵抗性,還有利于傷口的愈合。但因子ⅩⅢ缺乏時,則不能生成不溶性纖維蛋白,只能生成可溶性纖維蛋白。凝血因子ⅩⅢ定性測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凝血因子Ⅶ活性測定
血漿凝血因子Ⅶ活性測定介紹: 血漿凝血因子Ⅶ活性測定是對人體內血漿凝血因子Ⅶ,即促凝血酶原激酶原進行活性測定,凝血因子Ⅶ的半衰期最短(4-6h),血漿含量較低(0.5-2mg/L),故可作為肝病患者蛋白質合成功能減退的早期診斷指標。血漿凝血因子Ⅶ活性測定正常值: 正常值 2-4mg/mL。血漿凝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凝血因子Ⅱ活性測定介紹
血漿凝血因子Ⅱ活性測定介紹: 血漿凝血因子Ⅱ活性測定是對血漿內的凝血因子Ⅱ,即凝血酶原進行測定,對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有診斷指導。血漿凝血因子Ⅱ活性測定正常值: 正常值 2-4mg/mL。血漿凝血因子Ⅱ活性測定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凝血因子Ⅱ活性正常或輕度下降。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和肝硬化患者,凝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凝血因子XI活性測定
血漿凝血因子XI活性測定介紹: 血漿凝血因子XI活性測定是對人體內的血漿凝血因子XI,即抗血友病球蛋白C進行活性測定,用于診斷凝血因子XI缺乏癥。血漿凝血因子XI活性測定正常值: 檢查結果呈陰性。血漿凝血因子XI活性測定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陽性,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延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血漿凝血因子Ⅴ活性測定
血漿凝血因子Ⅴ活性測定介紹: 血漿凝血因子Ⅴ活性測定是對人體內血漿凝血因子Ⅴ,即促凝血球蛋白原進行活性測定,是判斷肝病患者預后的良好指標。血漿凝血因子Ⅴ活性測定正常值: 正常值 2-4mg/mL。血漿凝血因子Ⅴ活性測定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凝血因子Ⅴ活性是判斷非對乙酰氨基酚誘導的暴發性肝功能衰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凝血因子IX活性測定介紹
血漿凝血因子IX活性測定介紹: 血漿凝血因子IX活性測定是對人體內的血漿凝血因子IX,即抗血友病球蛋白B (AHG B)進行活性測定,可以診斷遺傳性的B型血友病。血漿凝血因子IX活性測定正常值: 檢查結果呈陰性。血漿凝血因子IX活性測定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陽性,表示血漿凝血因子IX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凝血因子X活性測定介紹
血漿凝血因子X活性測定介紹: 血漿凝血因子X活性測定是對人體內的血漿凝血因子X,即自體凝血酶原C進行活性測定,主要用于肝臟受損的檢查。血漿凝血因子X活性測定正常值: 檢查結果呈陰性。血漿凝血因子X活性測定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陽性,即血漿凝血因子X活性降低。提示可能有肝臟損害,血漿凝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氟化物介紹
血漿氟化物介紹: 正常成人體內含氟2.6g。從腸道吸收氟。大部分由尿糞排泄,10%-48%的氟貯存體內,主要集聚在骨骼。骨中氟大約到15歲時達到恒定數值。適量氟是形成堅硬牙齒和預防齲齒所必需的元索。兒童期缺氟易患齲齒。老人缺氟會影響鈣和磷的利用,使骨質變脆。但氟攝入過多,也會產生氟斑牙、氟骨癥及地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肝素含量測定
血漿肝素含量測定介紹: 血漿肝素含量測定是測定血液透析及抗凝治療患者血漿中游離肝素,并動態檢測抗凝治療患者血漿中游離肝素與凝血因子的變化。血漿肝素含量的測定可以保證肝素的療效及降低出血的危險性,且可以進行實驗室監測。血漿肝素含量測定一般包括肝素輔轉因子II活性測定和低分子肝素測定(LMWH)。血漿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蛋白S測定
血漿蛋白S測定介紹: 血漿蛋白S測定是對血漿中的血漿總蛋白S(TPS)包括游離PS(FPS)和與補體C4結合的PS(C4bp-PS)。進行測定,以助于判斷血液疾病。血漿蛋白S測定正常值: 血漿總蛋白S測定,97.56%±9.76%。 血漿游離蛋白S(FPS)測定,100.9%士29.1%。血漿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
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介紹: 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pc)是對血漿中的血蛋白進行C活性的測定。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正常值: 102.5%±20.1%。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C活性減低。 常見于先天性PC缺陷,根據C活性測定A和PC,抗體可分為Ⅰ型(PC:Ag與PC:A均減低)和Ⅱ型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內皮素測定介紹
血漿內皮素測定介紹: 血漿內皮素測定是對血漿內的內皮素進行測定,在高血壓、腦血管意外患者的發病中具有重要的診斷作用。血漿內皮素測定正常值: 健康人血漿內皮素ET為1.0 pg/ml。血漿內皮素測定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陽性,即血漿內皮素大于1.0 pg/ml,提示可能患有心血管、呼吸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激肽釋放酶原測定介紹
血漿激肽釋放酶原測定介紹: 血漿激肽釋放酶原測定是對人體的血漿進行血漿激肽釋放酶原的含量測定,用于血栓與止血篩查。激肽原酶由哺乳動物胰臟、頸下腺及尿提取精制而得的蛋白酶。廣泛存在于尿、血漿和腺組織,能促使無活性的激肽原釋放出有活性的激肽。血漿激肽釋放酶原測定正常值: 發色底物法:98.03%±1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滲量檢查
血漿滲量檢查介紹: 血漿滲量檢查是對人體的血液滲量進行檢測,用于與尿滲量共同檢測腎功能疾病。血漿滲量檢查正常值: 尿滲量一般為600-100mOsm/kgH2O(冰點滲量計法)。24小時最大范圍為40-1400mOsm/kgH2O,血漿為300mOsm/kgH2O,尿與血漿滲量之比為3-4.7:
臨床化學檢查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抗原檢測
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抗原檢測介紹: 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抗原檢測是對人體內是否存在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抗原進行檢測。用于診斷血栓類疾病。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抗原檢測正常值: 檢查結果呈陰性。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抗原檢測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陽性
臨床化學檢查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活性檢測
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活性檢測介紹: 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活性檢測是對人體內的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進行活性測定,用發色底物法進行檢測。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活性檢測正常值: 0.1-1.0抑制單位/ml。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活性檢測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醛固酮介紹
血漿醛固酮介紹: 血漿醛固酮(aldosterone,Ald)是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分泌的一種重要的鹽皮質激素,具有調節鈉、鉀代謝和細胞外液容量的生理作用。Ald主要受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調節,體內鈉、鉀水平,ACTH、腎上腺能和多巴胺能系統以及血容量等因素對醛固酮的分泌都有調節作用。Ald在血循環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酮體介紹
血漿酮體介紹: 在臨床實驗診斷中有三種酮體起作用:它們是有兩個酮酸的乙酰乙酸和β-羥丁酸,它們在生理性的pH環境下以離子形式存在,以及沒有酮酸的丙酮。?血漿酮體正常值: 經過一夜空腹,血中的β-羥丁酸 0.02-0.27mmol/L(0.21-2.81mg/dl) 經過一夜空腹尿中酮體: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蝰蛇毒磷脂時間測定
血漿蝰蛇毒磷脂時間測定介紹: 血漿蝰蛇毒磷脂時間測定是在血漿中加入蝰蛇毒,用于檢查凝血時間,診斷血漿內因子。血漿蝰蛇毒磷脂時間測定正常值: 血漿凝固法:8.3-10.7s。血漿蝰蛇毒磷脂時間測定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RVVCT和RVVRT均延長:缺乏因子Ⅹ。 2RVVCT正常而RVVR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間α胰蛋酶抑制物介紹
間α胰蛋酶抑制物介紹: IαTI曾稱為蛋白π,是單一多肽鏈組成的糖蛋白,性質不穩定,白細胞彈性蛋白酶可將其裂解為兩個節片,其中之一能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其他蛋白酶。電泳位于α2球蛋白區。間α胰蛋酶抑制物正常值: 免疫擴散法: 血清 200-700mg/L,均值為550mg/L。間α胰蛋酶抑
血漿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檢測
【參考范圍】70~130μg/L(ELISA法)。 【影響因素】1.最好采用硅化或塑料注射器,玻璃試管等需涂硅處理或使用塑料制品。因為玻璃可以激活凝血反應。 2.理想的抗凝劑應首選枸櫞酸鈉。 【臨床意義】1.TFPI增高可以發生在70歲以上的老年人、妊娠后期婦女和敗血癥及血管內皮廣泛受損時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凝血因子活性測定
凝血因子活性測定介紹: 凝血因子活性測定是對人體內的各種凝血因子進行活性測定,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測定各個凝血因子的活性,有助于判斷血友病的類型,血友病的輕重程度以及某些病理情況下的凝血狀況。凝血因子活性測定正常值: 因子Ⅱ:C 、因子Ⅴ:C 、因子Ⅶ:C 、因子Ⅶ:C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亮氨酸
血漿亮氨酸介紹:???????? 組成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1種。正常人血漿氨基酸濃度呈晝夜性波動,一般以早晨8-10時之間為高峰,午夜時為低谷。氨基酸及其產物測定,對先天性或后天性代謝病的診斷有重要的意義。臨床上測定血清或血漿的亮氨酸,要避免食物消化吸收后的影響,應在清晨空腹采血。血漿亮氨酸正常值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黏度(PV)介紹
血漿黏度(PV)介紹: 血漿黏度約為全血黏度的1/8-1/4,是反映血液流動性的指標之一。通常血漿黏度主要依其高分子化合物的變化,諸如纖維蛋白原、球蛋白、血脂和糖類等濃度增加有關。血漿黏度增加導致血流不暢,甚至阻斷,可反映淤血存在。血漿黏度(PV)正常值: 男性 0.85-1.99毫帕/秒;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纈氨酸介紹
血漿纈氨酸介紹:???????? 正常人血漿氨基酸濃度呈晝夜性波動,一般以早晨8-10時之間為高峰,午夜時為低谷。氨基酸及其產物測定,對先天性或后天性代謝病的診斷有重要的意義。臨床上測定血漿纈氨酸,要避免食物消化吸收后的影響,應在清晨空腹采血。標本溶血時不宜采用,以免由于紅細胞中的氨基酸進入血漿導致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循環血漿量介紹
循環血漿量介紹: 血液是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的紅色黏稠混懸液。其中血細胞約占全血的45%,血漿約占55%。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循環血漿量正常值: 131I-HSA法:男:80.8-83.9ml/kg,女:71.8-75.2ml/kg。循環血漿量臨床意義: (1) 增多:真性紅細胞增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結合球蛋白半定量測定介紹
血漿結合球蛋白半定量測定介紹:??????? 血漿結合球蛋白是一組來源結構、氨基酸組成不同,功能各異的不均質蛋白的混合體。血漿結合球蛋白半定量測定正常值:???????? 0.5-2.0g/L。血漿結合球蛋白半定量測定臨床意義: (1) 增高: ① 各種炎癥、結核病、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