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皰型壞疽性膿皮病病例分析
患者男,30歲,因全身紅斑水皰伴疼痛20 d就診。患者 20 d前無明顯誘因左大腿內側出現片狀水腫性紅斑,感疼 痛,紅斑向外周離心性擴大,邊緣出現水皰、大皰,部分融合; 右大腿、軀干相繼出現類似皮損。患者來我院就診,診斷為 接觸性皮炎,給予左西替利嗪片、爐甘石樟腦洗劑等抗過敏 治療3 d,皮損無明顯好轉,漸增多,疼痛加重。遂再次來我 院就診并收住人院。病程中患者精神睡眠尚可,無畏寒發 熱、咳嗽咳痰、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關節痛。 體檢:一般情況良好,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皮 膚科檢查(圖1):左大腿大片環形水腫性紅斑,中央淺潰瘍, 部分結痂,邊緣水皰大皰;右大腿及肩背部可見類似皮疹;面 部亦可見小片水腫性紅斑,紅斑上可見水皰和結痂。 實驗室及輔助檢查:血、尿、糞常規和外周血涂片檢查無 異常,糞便查蟲卵陰性;肝腎功能、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 率、抗鏈球菌溶血素0、胰高血糖素、微量元素水平等處于正 常范圍;抗核抗體、抗中性粒細胞胞......閱讀全文
深膿皰病的介紹
深膿皰病(Ecthyma)又稱臁瘡,其炎癥較膿皰瘡深,成為潰瘍性膿皰病。開始為炎性紅斑或小結節,在此基礎上形成水皰或膿皰,數日內結成暗褐色厚痂,漸漸變干發硬,緊附在患部。皮損形狀往往不規則,可呈圓形或卵圓形,境界很清楚,周圍有一圈紅暈。以后逐漸變大,大小不等,由黃豆至指甲大或更大,重者痂皮愈積愈
深膿皰病的病因
本病多數為β型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少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兩者混合感染,衛生條件差,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等常為本病的誘因。本病常繼發于外傷、蟲咬癥、疥瘡、瘙癢性皮膚病等之后。
一例嗜酸性膿皰性毛囊炎病例分析
嗜酸性膿皰性毛囊炎(EPF)的治療手段多樣,系統用藥包括非甾體類消炎藥、糖皮質激素、四環素類藥物等,外用藥包括糖皮質激素、他克莫司等,其他還有物理治療如紫外線照射等。系統應用吲哚美辛被認為是目前經典型EPF的一線治療方案。四環素類藥物(多西環素或米諾環素)是經典型及免疫抑制相關型EPF的二線治療方案
新生兒膿皰病的病因分析
新生兒膿皰病多從帶菌醫護人員或患兒母親身上感染。由凝固酶陽性、噬菌體Ⅱ組71型金黃色葡萄球菌接觸傳染所致。由于嬰兒皮膚稚嫩,抵抗力弱,同時初次接觸細菌,對細菌特別敏感,再加上營養不良、氣候濕熱、過度保暖、皮膚多汗浸漬等誘發原因,而給化膿菌的侵入和繁殖造成了良好條件。在嬰兒室、哺乳室中,一旦發現此
局限性膿皰型銀屑病的簡介
局限型膿皰型銀屑病體征皮損限于手掌及足跖,對稱分布。掌部皮損發于大小魚際,以后皮損漸擴展到掌心、手背及手指,足跖部好發于跖中部及內側,皮疹為對稱性紅斑上成群淡黃色針頭至粟粒大小膿皰,不易破裂,約7到14天后膿皰干涸、結痂及脫屑,鱗屑下反復出現成群新皰,故同一皮損上可見膿皰、結痂、脫屑等不同時期損
診斷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的簡介
歐洲罕見和嚴重銀屑病專家網絡(ERASPEN)建議的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的診斷可參考如下四點 : ① 原發的無菌性膿皰; ② 伴發或不伴發系統癥狀; ③ 伴發或不伴發尋常型銀屑病; ④ 復發大于1次或病程持續(大于3個月) 日本皮膚病協會(JAD)建議的診斷可參考如下四點 [6] :
關于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的簡介
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GPP)(后簡稱:GPP)是一種罕見的、臨床異質性的皮膚疾病,其特點是廣泛的、無菌性的、廣泛分布的膿皰發作,伴或不伴系統性炎癥 [2] 。臨床表現為紅斑基礎上機型發走的多發性無菌性膿皰,針尖至粟粒大小,分布密集廣泛
關于膿皰性銀屑病的基本介紹
膿皰性銀屑病是一組以膿皰為特征的銀屑病,屬于較嚴重類型,患者可能有尋常型銀屑病病史,該病可分為泛發性膿皰性銀屑病和掌跖膿皰病。常在某些內外因素的刺激下而誘發。男女均可發病,以青少年多見,反復發作。
治療膿皰性銀屑病的相關介紹
1.一般治療 病情嚴重時應臥床休息,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飲食,加強口腔及皮膚護理。 2.局部治療 以干燥、消炎、止癢為原則。膿皰未破時,可外用粉劑;若有糜爛結痂,則可外用0.5%新霉素軟膏等。 3.全身治療 (1)芳香族類維甲酸 常用的有阿維A酯和阿維A酸,根據效果,調節治療劑量。兩者
關于膿皰性銀屑病鑒別診斷介紹
1.角層下膿皰性皮病 無尋常型銀屑病史,膿皰較大,皰液可上部為漿液,下部為膿液,呈弦月狀,無全身癥狀及黏膜損害。病理為角層下膿皰。 2.皰疹樣膿皰病、連續性肢端皮炎 這兩種病常無尋常性銀屑病史,前者好發于孕婦,血鈣偏低,初發部位多為指(趾),常有外傷史。
臨床藥師參與妊娠期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會診病例分析1
銀屑病是一種遺傳與環境共同作用誘發、免 疫介導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系統性疾病, 典型臨床表現為鱗屑性紅斑或斑塊,局限或廣泛 分布[1]。銀屑病在中國的發病率為 0.47%[2]。膿皰 型銀屑病是銀屑病的一種少見而嚴重的特殊類型, 在所有銀屑病患者中所占比
臨床藥師參與妊娠期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會診病例分析2
3 臨床藥師會診分析 ?3.1 阿維 A 對胎兒的致畸作用 阿維 A 膠囊是治療 GPP 的首選藥[1]。該藥最為 嚴重的不良反應是致畸,主要影響頭部神經嵴的 發育,多表現為小腦、腦積水、無耳、小耳、面 部無眼、頜面發育異常等。1985 年,Lammer 等[7] 較早地報告維 A 酸類藥物口服可引
關于膿皰性細菌疹的病因分析
本病的病因爭論較大,有人認為是機體對濕疹或銀屑病的特殊反應。但Andrews認為該病常發病于中年人,以往無銀屑病表現,而且發現扁桃體、牙齒、鼻旁竇或其他部位有感染性病灶,當使用抗生素除去此種病灶后,皮損常得以痊愈,因此認為該病可能是與感染病灶有關的獨立疾病。
PAPASH綜合征病例分析
PAPASH 綜合征(pyoderma gangrenosum,acne,pyogenic arthritis, and suppurative hidradenitissyndrome)是一種與PSTPIP1基因突變有關的自身炎癥性疾病,表現為化膿性關節炎、壞疽性膿皮病、痤瘡、化膿性汗腺炎,非常罕
銀屑病合并大皰性類天皰瘡繼發卡波西肉瘤病例分析
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又名多發性特發性出血性肉瘤,是一種較少見的以梭形細胞增生和血管瘤樣結構為特征的惡性腫瘤。近期瑞金醫院皮膚科劉芝翠醫師等報道了一例銀屑病合并大皰性類天皰瘡繼發卡波西肉瘤患者。本例患者40余年前患有銀屑病,2年前出現紅斑水皰,確診為大皰性類天皰瘡。系
簡述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的發病機制
膿皰型銀屑病的確切病因與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涉及遺傳和免疫應答異常等多種因素,中國學者發現,白細胞介素36受體拮抗劑基因(IL?36RN)可能是GPP 最常見的致病基因,其中c.115+6T C是一突變熱點,且發病年齡與IL?36RN變異頻率無關,這一結論與國外研究結果一致。不伴尋常型銀屑
膿皮病的概述
為鏈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 常見的 皮膚感染,多發于兒童。本病在炎熱、潮濕的夏天,特別是居住擁擠和衛生情況不良時更多發生。 本病患者有一定的特殊體質,即自身的免疫力較差
膿皮病的治療
在感染發生前,可局部使用抗生素類治療被昆蟲叮咬處,或擦傷、裂傷處。一旦感染發生,應就醫,服抗生素治療。應該注意的是 細菌培養一般是幾種細菌混合感染,抗生素使用一般很難控制,應當及時的選擇中醫治療,防止病情的進一步擴大。 在發現此患者時應該及時的隔離處理,防止其它人感染。
深膿皰病的檢查化驗
1、傳染性膿皰病 主要表現為淺表的膿皰和膿痂,愈后無潰瘍。好發于暴露部位。 2、皮膚變應性血管炎 皮疹多形態,有丘疹、紅斑、紫癜、結節、潰瘍等。病理檢查為真皮淺層細小血管的血管炎。
深膿皰病的并發征
所留瘢痕周圍有輕度色素沉著,一般無全身癥狀,如果患者身體衰弱,機體免疫機能低下,皮損發展快,可伴有發熱。毒血癥等,附近淋巴結可腫大,個別發生壞死性潰瘍,有時可伴發急性腎炎、敗血癥、肺炎而死亡。
深膿皰病的檢查化驗
1、傳染性膿皰病 主要表現為淺表的膿皰和膿痂,愈后無潰瘍。好發于暴露部位。 2、皮膚變應性血管炎 皮疹多形態,有丘疹、紅斑、紫癜、結節、潰瘍等。病理檢查為真皮淺層細小血管的血管炎。
一例柳氮磺胺吡啶治療兒童線狀IgA大皰性皮病診療分析
線狀IgA大皰性皮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LABD)是一種罕見的累及皮膚黏膜的獲得性表皮下水皰病,以學齡前兒童為多。本病病因不清,可能的誘因包括藥物反應(如萬古霉素)、感染和免疫性疾病等。目前國內外沒有大樣本的治療經驗,治療缺乏統一標準,一般使用氨苯砜
簡述膿皰性銀屑病的臨床表現
1.泛發性膿皰性銀屑病 (1)皮損為密集分布的針尖至粟粒大小的黃白色膿皰,自覺瘙癢和疼痛,成批出現,反復發作,多發生于炎性紅斑基礎上,部分膿皰可融合,呈紅皮病樣改變,幾日后膿皰結痂。膿皰消退后可轉歸為尋常型或紅皮病型銀屑病。皮損可遍布軀干、四肢,包括掌跖,但以四肢屈側及皺褶部位多見,面部常不受
關于膿皰性銀屑病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血常規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白細胞數增多。 2.一般體格檢查 可發現膿皰性銀屑病的相關皮膚癥狀。 二、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病理檢查結果可診斷。
一例泛發性大皰性硬皮病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患者男,51歲。因背部、上肢、指端皮膚變硬、結痂、萎縮伴疼痛5年于2015年1月就診。?2009年6月起患者自覺肩背部、上肢出現多發性片狀水腫性斑塊,皮膚較硬,輕度萎縮,后在上述部位間斷出現水皰、大皰,皰壁較厚,周圍有輕度紅腫,水皰很快破潰干涸,形成較厚的黑色痂皮,部分形成深在性潰瘍,自覺
概述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的臨床分型及表現
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有5個臨床類型:急性GPP、妊娠期GPP、嬰幼兒膿皰型銀屑病、環狀膿皰型銀屑病及GPP的局限型。 急性GPP 此類型又稱:von Zumbusch型GPP 成人發病前多伴有尋常型銀屑病病史,而兒童發病前多無尋常型銀屑病病史。 急性期體溫可達40 ℃,與皮損進展密切相關。
膿皰性細菌疹的癥狀
基本損害為膿皰,初起可能為水皰,但很快變成膿皰,有時膿皰之間雜有瘀點。常開始發生于手掌、足跖的中部,后逐漸蔓延擴展至整個手掌、足跖,甚至其側緣,少數病人可開始發生于指(趾)尖端或踝部,但指(趾)縫及趾蹼面不受侵犯。初起多為單側性,后逐漸發展到對側,亦有開始即為兩側對稱。皮疹成批出現,常呈一致性。
膿皰性細菌疹的檢查
在發病早期,白細胞增高達(1.2~1.9)104/dl,中性粒細胞達65%~80%。 組織病理:在表皮深部有單房性大膿皰,膿皰四周有少量炎癥細胞浸潤,皰頂表皮輕度增厚,但膿皰間的表皮基本正常,膿皰內含有大量中性粒細胞。
膿皰性細菌疹的介紹
膿皰性細菌疹是機體對細菌性感染病灶的一種過敏性反應疹,表現為掌跖部發生膿皰,皰液內不含細菌。發病與體內存在的感染病灶如扁桃腺炎、副鼻竇炎等有關,也有認為是機體對濕疹或銀屑病的一種特殊反應。
如何診斷膿皰性細菌疹?
診斷要點: ①為慢性頑固性膿皰疹,常對稱性發生于手掌、足趾; ②與感染性病灶有直接關系,若將病灶去除后則可痊愈; ③白細胞數增高,尤其在發作期; ④對葡萄球菌及鏈球菌呈陽性皮膚過敏反應; ⑤表皮下層有單房性膿皰; ⑥膿皰內皰液細菌培養陰性; ⑦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