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髖關節脫位一般由高能創傷導致,常見于交通事故傷。髖關節前脫位在髖關節脫位中大約占10%,髖關節前脫位合并膝關節脫位國外曾報道1例,國內目前未見報道。我院于2017年2月收治1例髖關節前脫位合并同側膝關節脫位病例,報告如下。臨床資料患者女性,69歲,因“騎車摔倒致右髖膝部疼痛活動受限7h”于2017年2月入院,查體:各項基本生命體征平穩,全身無皮膚破損,右髖關節外展外旋畸形,右下肢無感覺異常,足背動脈可觸及搏動,骨盆分離擠壓試驗陰性,右髖部深壓痛陽性,右腹股溝韌帶中點附近捫及股骨頭,右膝關節腫脹畸形。急診攝X線片示右髖關節前脫位+右膝關節后外旋轉脫位,髖關節外展外旋畸形(見圖1~2)。初步診斷為右髖關節前脫位(Levin綜合分型Ⅱ型)+右膝關節后外旋轉脫位。急診入手術室全麻下行閉合復位。患者仰臥位,助手固定骨盆,術者向外側推舉大腿近端,同時另一助手縱向牽引內收、內旋患肢,聞及股骨頭納入髖臼彈響聲,畸形消失,術中C型臂透視證實......閱讀全文
創傷性髖關節脫位一般由高能創傷導致,常見于交通事故傷。髖關節前脫位在髖關節脫位中大約占10%,髖關節前脫位合并膝關節脫位國外曾報道1例,國內目前未見報道。我院于2017年2月收治1例髖關節前脫位合并同側膝關節脫位病例,報告如下。臨床資料患者女性,69歲,因“騎車摔倒致右髖膝部疼痛活動受限7h”于20
臨床資料患者,女,64歲,因右髖部疼痛伴跛行43年,加重4年在當地醫院就診。患者43年前在農作時不慎摔傷后感覺右髖部疼痛,因條件受限,未予以任何檢查及治療。自行臥床3個月后可拄拐下床活動,伴右髖部輕度疼痛;經2個月拄拐下床非負重活動后,疼痛緩解,行走尚可,遂棄拐開始負重及田間勞作,之后間斷出現髖部疼
臨床資料患者,男,59 歲,2018 年 9 月因跌倒致膝關節損傷于當地醫院行非手術治療,同年 11 月因膝關節陳舊損傷入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入院查體:左膝關節疼痛,髕下外傷處愈合良好,活動受限(0° ~60°),伸膝障礙,麥氏征( + ),外側側方應力試驗( + ),后抽屜
創傷性寰枕脫位(OAD)是一種罕見的、致命的、極不穩定的枕頸交界區損傷,通常由交通事故、高墜傷等強烈暴力造成頸、延髓損傷及嚴重的齒狀韌帶、寰橫韌帶和十字韌帶損傷,容易導致患者猝死或出現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BIackwood在1908年首次報道創傷性寰枕關節脫位,該患者在呼吸機輔助呼吸下生存了34h,
臨床資料患者,男,58歲,以“左手腕部疼痛、腫脹,伴活動受限1d”為主訴就診。就診前1d,因摔傷致左手腕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社區醫院診為尺骨莖突骨折,行石膏外固定。固定后腫痛持續加重,遂來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就診。體格檢查見左手腕部腫脹、活動受限、局部壓痛明顯,結合X線片,診斷為月骨周圍背
肩關節后脫位在臨床上較為少見,占肩關節脫位的1.5%~3.8%,其臨床表現較為隱匿,容易導致漏診,文獻報道漏診率高達60%~80%。筆者于2018-05診治1例創傷性肩關節后脫位合并反Hill-Sachs損傷,分析此類損傷的早期診斷及處理方法,為避免其漏診、誤診提供臨床參考,報道如下。病例報道患者,
創傷性髓核脫出癥(TNPP)通常由嚴重脊柱創傷導致。當發生無明顯脫位的輕微骨折時,由于椎間盤的生物力學特點,其產生剪切和扭轉暴力也可導致髓核脫出,并伴有嚴重神經損傷。現報告1例無脫位型胸腰段骨折,合并嚴重神經癥狀的病例。臨床資料患者,男,35歲,因“高空墜落致腰背部疼痛伴雙下肢放射痛12h”于本院就
先天性橈骨頭脫位(CRHD)在臨床上比較少見。常見的橈骨頭脫位多是發生于創傷后,如孟氏骨折、肘關節恐怖三聯征等。CRHD經常被誤診為是創傷后橈骨頭脫位,經過多次手法復位失敗,或者是加拍對側肘關節X線片,最終才確診是CRHD。本文報道本院收治的1例CRHD的病例。病例報告患者,男性,16歲。因“右肘關
病例報道患者,男,52歲,因雙肩部外傷伴疼痛、活動受限18h入院。患者于入院18h前酒醉后摔倒,顏面著地,肩部未著地,當時肩部無疼痛,因患者身材魁梧,同伴一人拉一條胳膊,試圖將其拉起,如此反復搖擺后,患者感雙肩部疼痛明顯,雙肩關節活動受限,因當時酒醉,而且交通不便,未及時來院就診。在家中自服止痛藥物
肩關節(盂肱關節)是最容易脫位的骨關節之一,臨床以前脫位最常見,后脫位相對少見。而我科近期收治1例罕見的肩關節脫位患者----垂直型脫位,其特點是肱骨頭脫出后交鎖于關節盂下方,上臂上舉,無法內收。患者成功手法復位治療,關節功能良好,現報告如下。臨床資料患者,女,68歲,因“車禍致右肩關節疼痛、活動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