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9歲,孕2產2,因發現陰道前壁腫物7月余就診。婦科檢查:于陰道前壁偏右側可觸及一大小約1.9 cm×1.3 cm腫物,質硬,光滑,活動度好,邊界清,無壓痛。經陰道超聲檢查:于陰道前壁見一大小約1.8 cm×1.0 cm團狀低回聲,呈橢圓形,邊界清,內部回聲欠均勻;CDFI示腫塊周邊可見豐富的環狀血流信號,其內可見較豐富血流信號(圖1),阻力指數0.59。超聲提示:陰道前壁實性結節,考慮陰道平滑肌瘤可能。遂行手術治療,術后病理證實為陰道壁平滑肌瘤(圖2)。 圖1 CDFI示瘤體周邊見豐富的環狀血流信號 圖2 陰道平滑肌瘤病理圖(HE染色,×40) 討論 陰道平滑肌瘤是臨床上較罕見的陰道良性腫瘤,主要來源于陰道的血管平滑肌、豎毛肌、黏膜下平滑肌及圓韌帶的平滑肌。目前認為其發病原因可能與激素長期刺激導致局部組織病理性過度增生有關,與子宮肌瘤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本病好發......閱讀全文
患者女,39歲,孕2產2,因發現陰道前壁腫物7月余就診。婦科檢查:于陰道前壁偏右側可觸及一大小約1.9 cm×1.3 cm腫物,質硬,光滑,活動度好,邊界清,無壓痛。經陰道超聲檢查:于陰道前壁見一大小約1.8 cm×1.0 cm團狀低回聲,呈橢圓形,邊界清,內部回聲欠均勻;CDFI示腫塊周邊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及結締組織組成,常見于30~50歲婦女[1]。子宮肌瘤是實質性器官的占位性疾病,超聲是首選輔助檢查手段,多數患者均有典型的超聲圖像特征,較易診斷,個別患者超聲表現較為復雜,聲像圖差異較大,需認真鑒別。隨著超聲設備越來越先進、技術越來越精湛,超聲術前
在婦科疾病中,子宮肌瘤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屬于良性腫瘤,好發于三十至五十歲女性,疾病誘發與雌激素分泌失調有有關[1],因肌瘤通常發于平滑肌,又被稱為平滑肌瘤,患者通常會出現陰道流血、經期延長等癥狀,對女性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均造成嚴重影響。以往多使用腹部彩超診斷,雖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存在應用局限性
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病均為婦科常見病,但因病變部位、聲像圖特點及超聲醫師識別經驗的不同,二者的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仍有一定困難,相互間容易誤診,從而延緩治療時間。為提高診斷的準確率,本研究采用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技術(TVCDFI)并與手術病理診斷作對照,回顧性分析經我院婦產科住院收治的57例子
卵巢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見腫瘤,Ⅰ、Ⅱ期5年存活率分別為90%和70%。近幾十年來,雖經婦科腫瘤專家的不懈努力,而晚期卵巢癌5年存活率仍維持在15%-20%,死亡率居于各類婦科腫瘤之首,已成為嚴重威脅女性生命的疾病之一。卵巢雖小,但組織復雜,是全身各臟器腫瘤類型最多的部位。卵巢腫瘤組織學類型多且
宮外孕即異位妊娠,是婦產科常見的一種急腹癥,近年來該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病情嚴重時會影響患者生命,因此宮外孕的早期診斷非常關鍵[1]。婦科臨床診斷宮外孕的主要手段是傳統經腹超聲檢查(TAS),但是其對早期未破裂型宮外孕的檢查容易造成漏診或誤診。近幾年臨床發現利用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TVS)
子宮肌瘤是現代女性較為常見的良性腫瘤疾病,主要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纖維結締組織作為一種支持組織而存在。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其肌瘤也隨之增大,結締部位變長,在黏膜下肌瘤會出現脫垂現象,到達陰道時會發生感染或變性,造成陰道流血。針對此病癥,采用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的檢測方法增加了
子宮疤痕妊娠是婦產科臨床中較為罕見的一種異位妊娠疾病, 主要指的是有過剖宮產分娩史的產婦在再次妊娠時, 孕囊或者受精卵在子宮切口疤痕處著床, 導致出現無法正常妊娠的情況, 危及生命[1]。臨床研究表明, 早期診斷和干預對于子宮疤痕妊娠的治療意義重大。本研究就經腹及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疤痕
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部妊娠簡稱剖宮產瘢痕部妊娠(CSP),這是剖宮產術后的一種遠期并發癥,是異位妊娠中比較罕見類型。此處妊娠后容易發生子宮破裂、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CSP如果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處理,則能減少并發癥,成功保留患者生育能力[1]。剖宮產率的增加是瘢痕妊娠的重要
目的:探討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TVCDS)對宮外孕的診斷價值,以提高彩超對宮外孕的正確診斷水平和診斷符合率。 方法:宮外孕患者53例,VOLUSON73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腹部凸陣探頭頻率3~5MHz,經陰道探頭頻率5~7MHz、掃查角度120°,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檢查,并將檢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