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2-01-21 21:32 原文鏈接: 經陰道超聲診斷陰道平滑肌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39歲,孕2產2,因發現陰道前壁腫物7月余就診。婦科檢查:于陰道前壁偏右側可觸及一大小約1.9 cm×1.3 cm腫物,質硬,光滑,活動度好,邊界清,無壓痛。經陰道超聲檢查:于陰道前壁見一大小約1.8 cm×1.0 cm團狀低回聲,呈橢圓形,邊界清,內部回聲欠均勻;CDFI示腫塊周邊可見豐富的環狀血流信號,其內可見較豐富血流信號(圖1),阻力指數0.59。超聲提示:陰道前壁實性結節,考慮陰道平滑肌瘤可能。遂行手術治療,術后病理證實為陰道壁平滑肌瘤(圖2)。

     1590537950128990.png

    圖1 CDFI示瘤體周邊見豐富的環狀血流信號

     1590537968644515.png

    圖2 陰道平滑肌瘤病理圖(HE染色,×40)

     

    討論

     

    陰道平滑肌瘤是臨床上較罕見的陰道良性腫瘤,主要來源于陰道的血管平滑肌、豎毛肌、黏膜下平滑肌及圓韌帶的平滑肌。目前認為其發病原因可能與激素長期刺激導致局部組織病理性過度增生有關,與子宮肌瘤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本病好發于育齡期婦女,多為單發,常位于陰道前壁,其臨床表現取決于肌瘤的大小和生長部位。本病病理學特征表現與子宮平滑肌瘤相似,有發生變性或惡變的可能,其超聲表現亦可呈相應的實性低回聲、無回聲或囊實混合回聲。

     

    本例超聲表現為橢圓形低回聲結節,邊界清,內回聲欠均勻,周邊可探及環狀血流信號,血流阻力指數0.59,與子宮平滑肌瘤的超聲特征相似,故考慮為平滑肌瘤,提示在行經陰道超聲檢查時應注意緩慢推進,多切面掃查,注意陰道壁上的病變,同時提高對本病的認識,以降低漏誤診率。本病需與陰道血管瘤、纖維瘤等良惡性腫瘤鑒別。

     

    目前,超聲、CT、MRI均為常見的輔助檢查方法,但均無法明確診斷,其確診主要依靠病理學檢查。超聲檢查雖在術前無法確定腫物性質,但能幫助臨床明確其范圍、位置及其與鄰近組織的關系,同時對術后治療效果的判斷和隨訪具有重要意義。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