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IEF/SDS-PAGE雙向電泳法 1975年O′Farrall等人根據不同組份之間的等電點差異和分子量差異建立了 IEF/SD S-PAGE雙向電泳。其中IEF電泳(管柱狀)為**向,SDS-PAGE 為第二向(平板)。在進行**向IEF電泳時,電泳體系中應加入高濃度尿素、適量非離子型去污劑NP-40。蛋白質樣品中除含有這兩種物質外還應有二硫蘇糖醇以促使蛋白質變性和肽鏈舒展。IEF電泳結束后,將圓柱形凝膠在SDS-PAGE所應用的樣品處理液(內含SDS、β-巰基乙醇)中振蕩平衡,然后包埋在SDS-PAGE的凝膠板上端,即可進行第二向電泳。IEF/ SDS-PAGE雙向電泳對蛋白質(包括核糖體蛋白、組蛋白等)的分離是極為精細的,因此特別適合于分離細菌或細胞中復雜的蛋白質組分。⒉毛細管電泳 Neuhoff等人于1973年建立了毛細管均一濃度和梯度濃度凝膠用來分析微量蛋白質的方法,即微柱膠電泳,均一濃度的凝膠是將毛細管浸入凝膠混合......閱讀全文
⒈IEF/SDS-PAGE雙向電泳法 1975年O′Farrall等人根據不同組份之間的等電點差異和分子量差異建立了 IEF/SD S-PAGE雙向電泳。其中IEF電泳(管柱狀)為**向,SDS-PAGE 為第二向(平板)。在進行**向IEF電泳時,電泳體系中應加入高濃度尿素、適量非離子型去污劑NP
等電聚焦(isoelectric focusing,IEF)是60年代中期問世的一種利用有pH 梯度的介質分離等電點不同的蛋白質的電泳技術。由于其分辨率可達0.01pH單位,因此特別適合于分離分子量相近而等電點不同的蛋白質組分。⒈IEF的基本原理 在IEF的電泳中,具有pH梯度的介質其分布是從陽極到
(一)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 醋酸纖維素是提纖維素的羥基乙酰化形成的纖維素醋酸酯。由該物質制成的薄膜稱為醋酸纖維素薄 膜。這種薄膜對蛋白質樣品吸附性小,幾乎能完全消除紙電泳中出現的“拖尾”現象,又因為膜的親水性比較小,它所容納的緩沖液也少,電泳時電流的大部分由樣 品傳導,所以分離速度快,電泳時間短,樣品
(一)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醋酸纖維素是提纖維素的羥基乙酰化形成的纖維素醋酸酯。由該物質制成的薄膜稱為醋酸纖維素薄膜。這種薄膜對蛋白質樣品吸附性小,幾乎能完全消除紙電泳中出現的“拖尾”現象,又因為膜的親水性比較小,它所容納的緩沖液也少,電泳時電流的大部分由樣品傳導,所以分離速度快,電泳時間短,樣品用量少
常用的電泳分析方法主要有: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凝膠電泳、等電聚焦電泳、雙向電泳、毛細管電泳。
以淀粉膠、瓊脂或瓊脂糖凝膠、聚丙烯酰胺凝膠等作為支持介質的區帶電泳法 稱為凝膠電泳。其中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普遍用于分離蛋白質及較小分子的核酸。瓊脂糖凝膠孔徑較大,對一般蛋白質不起分子篩作用,但適用于分離同工酶及其亞型,
1.儀器裝置 包括電泳室及直流電源兩部分。 常用的水平式電泳室裝置如圖,包括兩個電泳槽 A和一個可以密封的玻璃(或相應材料)蓋B;兩側的電泳槽均用有機玻璃(或相應材料)板 C分成兩部分;外格裝有鉑電極(直徑0.5~0.8cm)D;里格為可放濾紙 E的有機玻璃電泳槽架F,此架可從槽中取出;兩側電泳
1.儀器裝置 電泳室及直流電源同紙電泳。 2.試劑 (1) 醋酸-鋰鹽緩沖液(pH3.0) 取冰醋酸 50ml,加水800ml混合后,用氫氧化鋰調節pH**3.0,再加水** 1000ml。 (2) 甲苯胺藍溶液 取甲苯胺藍 0.1g,加水100ml使溶解。 3.操作法 (1)
醋酸纖維素是提纖維素的羥基乙酰化形成的纖維素醋酸酯。由該物質制成的薄膜稱為醋酸纖維素薄膜。這種薄膜對蛋白質樣品吸附性小,幾乎能完全消除紙電泳中出現的“拖尾”現象,又因為膜的親水性比較小,它所容納的緩沖液也少,電泳時電流的大部分由樣品傳導,所以分離速度快,電泳時間短,樣品用量少,5μg 的蛋白質可得到
1.儀器裝置 電泳室及直流電源同紙電泳。 2.試劑 (1) 巴比妥緩沖液(pH8.6) 取巴比妥 2.76g,巴比妥鈉15.45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 (2) 氨基黑染色液 取 0.5g的氨基黑10B,溶于甲醇50ml、冰醋酸10ml及水40ml的混合液中。 (3) 漂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