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融入冬奧會每個細節
即將在明年2月舉辦的北京冬奧會得到大批科技成果助力。“科技冬奧”將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一大亮點,場館建設、基礎設施、綠色環保、智慧服務、轉播技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得到充分展示和應用。 北京冬奧組委18日在首鋼辦公區舉辦了科技冬奧新聞發布會。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圍繞“科技冬奧”重點任務布局,北京冬奧會的場館建設廣泛應用新技術,重點解決雪車雪橇賽道、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和國家速滑館等場館設計、建造和運維技術難題,支撐“鳥巢”智能化和“水立方”水冰轉換等場館改造,同時加強氣象預測、運行指揮、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技術支持。 “場館是舉辦奧運會的基礎條件。‘科技冬奧’的工作有規劃、有成效、有期待。”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部長喻紅說。新建的冬奧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四分之一。被稱為“雪游龍”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采用“毫米級”雙曲面混凝土噴射及......閱讀全文
科技成果融入冬奧會每個細節
即將在明年2月舉辦的北京冬奧會得到大批科技成果助力。“科技冬奧”將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一大亮點,場館建設、基礎設施、綠色環保、智慧服務、轉播技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得到充分展示和應用。 北京冬奧組委18日在首鋼辦公區舉辦了科技冬奧新聞發布會。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
北京冬奧會關注啥
北京冬奧會進入倒計時。近日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行的《冬奧簡史》新書分享會上,作者季成提醒讀者關注北京冬奧會中幾個特別的地方。雪上項目第一次“反攻城市”? ? 從1988年加拿大卡爾加里冬奧會開始,冰上項目和雪上項目正式分開。冰上項目和雪上項目有什么區別?就是滑冰與滑雪的區別嗎?? ? 季成解釋說
2022北京冬奧會火種抵達北京
10月20日上午,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種抵達北京。 此前,北京冬奧會火種于18日在奧運會發源地——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古奧林匹亞遺址采集成功。19日,北京冬奧會火種在希臘首都雅典的帕納辛奈科體育場(大理石體育場),正式由希臘奧委會交接給北京冬奧組委,并由北京冬奧組委帶回中國。
“科技冬奧”成果將“飛入尋常百姓家”
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加氫站,未來將繼續保持使用,并有望向企業開放;應用于冬奧會服裝保暖的石墨烯技術,已與相關服裝企業達成合作……近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任許強介紹,在本屆冬奧會上應用的科技成果,是冬奧會的寶貴財富,在后奧運時代,北京將在城市發展中持續為科技冬奧成果提供應用場景,使冬奧科
北京冬奧會火種在希臘成功點燃
10月18日,北京冬奧會火種在奧林匹克運動的發祥地——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古奧林匹亞采集成功。在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赫拉神廟遺址前,奧運火種再次為北京點燃。圖① 扮演最高女祭司的演員喬治烏在火種采集儀式上從火種罐引燃火炬。圖② 扮演最高女祭司的演員喬治烏將象征和平和榮耀的橄欖枝傳遞給第一棒火炬手—
用科技為冬奧會火炬編織外衣
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在即,激動人心的火炬接力儀式正在進行。旋轉上升,猶如絲帶舞動飄逸,化作頂端的熊熊火焰…… 作為歷屆奧運會中備受關注的元素之一,此次冬奧火炬“飛揚”一亮相就吸睛無數。東華大學機械學院教授、紡織科技創新中心主任孫以澤團隊作為火炬重要部分外飄帶(外殼)的關鍵制造技術提供方,
冬奧會上,北醫-“黑科技”將閃亮登場
“科技冬奧專項”國內首個基于人工智能的凍傷及頜面創傷移動式智能化診療平臺正式投入使用。(北大醫學部供圖)?“科技冬奧”是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的主要特色之一。從北醫三院的運動創傷救治到口腔醫院的凍傷及頜面創傷救治,再到北大六院的心理健康保障,北大醫學將借助科技力量,全方位保障北京冬奧。賽場內外,
北京2022年冬奧會《防疫手冊》發布
北京冬奧組委25日發布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防疫手冊》(以下簡稱《防疫手冊》)。 《防疫手冊》分兩本,一本面向運動員和隨隊官員,另一本面向所有其他利益相關方,為其提供了全面的防疫指導,有助于涉奧人員為前往和抵達中國、參加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以及離開北京做好準備。 國際奧委會奧運會部執
科技冬奧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辦-4大亮點搶先看
11月17日上午,科技冬奧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舉行,現場介紹了北京冬奧會新技術應用以及科技冬奧重點專項進展情況。 發布會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部長趙衛東主持,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朱建紅,河北省科技廳副廳
英特爾全新升級冬奧會體驗中心
1月24日,英特爾在位于前門新近建成的“英特爾北京2022年冬奧會體驗中心”舉辦了媒體見面會,介紹了英特爾即將在2月開幕的北京2022冬奧會上的諸多創新應用進展。據悉,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上,智慧科技的廣泛應用將成為一大亮點。以英特爾為例,從運動員訓練到賽事轉播,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組織運營,其包括A
冬奧會背后的硬核保障:計量與檢測!
冬奧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點的重大標志性活動,是展現國家形象、促進國家發展、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機。 科技奧運的理念貫穿著冬奧的整個進程。 其中,計量科學技術起到重要的基礎保障作用。 冬奧會比賽的過程中,時時刻刻需要精準的計量: 體育場館及其設施需要對其溫度、濕度、風速、采光、電磁干擾等進行監
冬奧會上的留學生志愿者
北京2022年冬奧會落下帷幕,在這場驚艷世界的盛會背后,不僅有各國運動員年復一年的辛苦訓練,也有無數志愿者日復一日的無默默奉獻。他們之中,也有復旦大學留學生的身影。任務變化帶來新考驗參與北京冬奧志愿者工作的亞美尼亞籍留學生偉亞(Vahan Geghamyan)和海哥(Hayk Gehamyan)是出
科技冬奧|212項技術在冬奧會上應用
2月16日,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新聞發布會——科技冬奧有關情況專場上,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介紹,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設立了“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專項面向北京冬奧會的實際需求,圍繞辦賽、參賽、觀賽、安全、示范5大板塊部署科研任務。專項共安排部署80個科研項目,共有212項技術
科學家助力打造冬奧會“最快的冰”
國家速滑館“最快的冰” 武漢大學供圖 制冰排管三維激光掃描現場 武漢大學供圖 國家速滑館制冰排管整體點云圖 武漢大學供圖? ? 荷蘭選手凱爾·內斯和荷蘭選手托馬斯·克魯爾在男子速度滑冰1500米比賽中分別以1分43秒21和1分43秒55的成績打破冬奧會紀錄;瑞典選手尼爾斯·范德普爾和荷蘭
數字沉浸時空倉:冬奧會上講好“中國故事”
數字沉浸時空倉? ? ? 受訪者供圖在北京冬奧村核心展區,有個神秘的“北京小屋”。在北京小屋里,清城睿現數字科技研究院攜RE-BOX數字沉浸時空倉,隨時準備用數字技術講述冬奧的“中國故事”。“數字沉浸時空倉最大的亮點是內部有360度沉浸式影院,通過一鍵中控,可以切換播放不同的影片內容。”國際文化遺產
這屆冬奧會將綠色低碳貫穿到底!
“當前,全球都在努力減輕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可持續發展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未來至關重要。我們希望奧運賽事的舉辦能夠在可持續性方面為全世界引領示范,也希望奧運賽事的舉辦能夠在主辦國成為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加速器。”2月9日,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組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際奧委會企業和可持續發展總監瑪利亞·
重慶大學發揮學科優勢-科技助力冬奧會
中新網重慶12月30日電 (記者 鐘旖)北京冬奧會將于2022年2月4日開幕。記者30日從重慶大學獲悉,該校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牽頭承擔了“科技冬奧”重點專項中的“嚴寒山地地基處理及大面積高容量臨時設施安全運維關鍵技術”“面向冬奧的京張高鐵配套視覺全方案設計技術示范”“雪上項目場地環境要素影響評估與臨
冬奧會背后的神奇化學知識,你知道哪些?
2022年2月4日,大年初四,萬眾矚目的第二十四屆冬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 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健兒,將匯聚于五環之下,在冰天雪地間揮灑汗水,創造奇跡。 在欣賞冬奧會開幕盛典和運動員們精彩表現的同時,讓我們也來一起領略本屆冬奧會背后的化學高科技—— 神奇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制冰 走進國家速
4大亮點!“科技冬奧”成果全面支撐賽事舉辦
公共空間氣溶膠新冠病毒檢測系統、綠色智慧場館建造與低能耗運行技術、5G+8K冬奧賽事轉播車……北京市通過部署“科技冬奧”項目,一批成果已經獲得測試應用。 11月18日上午,科技冬奧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舉行,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朱建紅介紹了北京冬奧會新技術應用以及科技冬奧
實行最嚴環保限制-河北要讓綠色貫穿冬奧會
河北省近日召開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領導干部會議,強調要堅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籌辦工作始終,努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優美環境,全面落實綠色辦奧要求。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主持會議并講話,省長張慶偉講話。 趙克志強調,做好籌辦工作,要下大力推進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突出抓好化解過剩產能,
北京冬奧會碳排放量將全部實現中和
近日,北京冬奧組委在京發布了《北京冬奧會低碳管理報告(賽前)》(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籌辦初期,根據國內外相關碳足跡方法學測算,北京冬奧會的溫室氣體基準線排放量約為163.7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修訂后的基準線排放量約為130.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經過綜合測算,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
北京即將正式成為舉辦2022年冬奧會候選城市
國際奧委會即將宣布2022年冬奧會的候選城市名單,如果沒有意外,北京將榜上有名,這也意味著北京即將邁入冬奧會申辦的候選階段。而再過一年,2015年7月,國際奧委會將從候選城市中確定一座舉辦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屆時冬奧會落戶北京,那么北京將成為全球唯一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舉辦過冬奧委會的
冬奧會臨近,疫情防控有哪些注意事項?
新華社北京1月21日電?題:冬奧會臨近,疫情防控有哪些注意事項?新華社記者顧天成、林德韌北京冬奧組委官網近日發布消息稱,鑒于疫情防控形勢依舊嚴峻復雜,決定將原計劃面向境內符合疫情防控相關要求的觀眾售票的方式調整為定向組織觀眾現場觀賽。冬奧會臨近,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及涉奧人員即將抵京。面對奧密克戎變
護航冬奧會-氣象科技實現兩個“首次創新”
從11月6日北京迎來今冬初雪便達到暴雪量級,到一波接著一波寒潮“侵襲”,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賽前的最后一次全方位測試活動并未受到特別影響,2地3賽區的8個競賽場館正在按計劃穩步進行10項國際賽事、3個國際訓練周和2項國內測試活動,這背后冬奧氣象服務保障籌備工作功不可沒。 要知道,與夏季奧運會
雪界“冰墩墩”,冬奧會的雪道保障!
王飛騰(中)在首鋼大跳臺儲雪堆監測雪質變化。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供圖 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為世界展現了超級大回轉、滑降等高難度動作的魅力,冰狀雪賽道功不可沒。冰狀雪賽道用的可不是普通的雪,它們是雪界的“冰墩墩”——被一層薄薄冰殼包裹住的雪,以減小賽道對滑雪板的摩擦。
北京冬奧會實現“碳中和”,這筆賬要怎么算?
2月20日晚,北京冬奧會正式閉幕。它成為迄今為止第一個“碳中和”的冬奧會。北京冬奧會也是2020年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后舉辦的首個大型國際賽事。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余碧瑩教授20日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根據他們的評估測算,北京冬奧會實施了30多項低碳技術和措施,相比于傳統方案共計減少
北京冬奧會:新技術新成果的“孵化場”
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在相對密閉的冬奧場館內如何實現場館內空氣病毒的監測預警和快速檢測?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昌平實驗室攜手研發,三家高新技術企業承接生產的公共空間“生物氣溶膠新冠病毒核酸監測系統”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方案。“該系統主要由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研發而成,并通過了技術轉讓或許可,明確了
北京市長談冬奧會申辦:全力治理大氣污染
全國兩會期間,北京、張家口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為熱議話題之一,代表委員熱切關注,高度肯定聯合申辦的重大意義,紛紛表示支持。本報記者就2022年冬奧會申辦情況專訪了北京冬奧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長王安順。 問:北京2008年成功舉辦了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夏季奧運會后,為什么要申辦2022年冬
北京2022年冬奧會為何新增這7個比賽小項?
國際奧委會當地時間2018年7月18日正式確定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項目設置。與2018年平昌冬奧會相比,北京冬奧會新增7個比賽小項,分別為女子單人雪車、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跳臺滑雪混合團體、自由式滑雪大跳臺(男子、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團體和單板滑雪障礙追逐混合團體。 國際奧委會決
冬奧會點燃人們的冰雪運動熱情,相關產業不斷升溫。
2月8日,在全場觀眾的屏息凝視下,中國滑雪選手谷愛凌驚鴻一躍,成功完成空中轉體1620度的超高難度,為中國代表團奪得本屆冬奧會的第三金,也是中國女子選手在冬奧會上獲得的首枚雪上項目金牌。 北京冬奧會再次點燃人們的冰雪運動熱情,相關產業不斷升溫。 《2021年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