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2-02-17 16:54 原文鏈接: 科學家助力打造冬奧會“最快的冰”

    image.png

    國家速滑館“最快的冰” 武漢大學供圖

    image.png

    制冰排管三維激光掃描現場 武漢大學供圖

    image.png

    國家速滑館制冰排管整體點云圖 武漢大學供圖

        荷蘭選手凱爾·內斯和荷蘭選手托馬斯·克魯爾在男子速度滑冰1500米比賽中分別以1分43秒21和1分43秒55的成績打破冬奧會紀錄;瑞典選手尼爾斯·范德普爾和荷蘭選手帕特里克·魯斯特分別以6分08秒84和6分09秒31的成績兩次刷新男子速度滑冰5000米冬奧會紀錄……連續刷新奧運會紀錄有一個共同特征:都是在國家速滑館“最快的冰”上創造出的最好成績,無愧“最快的冰”。

        國家速滑館又稱為“冰絲帶”,是第24屆北京冬奧會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承擔本屆冬奧會速度滑冰的比賽。在國家速滑館建造過程中,建設者采用新技術和高標準打造世界上“最快的冰”,希望在北京冬奧會的時候,速滑運動員可以在這塊冰面上創造出最快的世界紀錄。

        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教授毛慶洲領銜的高分辨激光雷達團隊,應國家速滑館建設單位北京城建集團邀請,為建造“最快的冰”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造“最快的冰”,需要精確控制冰面溫度和厚度等參數,確保400米冰道溫度誤差不超過0.5℃。國家速滑館的冰場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布置在冰面下層混凝土中的密密麻麻的制冰排管的安裝精度將直接影響冰面的溫度的一致性,全場標高允許偏差為&plusmn;5毫米,管道之間的平行度優于1/1000。

        毛慶洲領銜的高分辨激光雷達團隊應國家速滑館建設單位北京城建集團邀請,于2020年秋季,對國家速滑館制冰排管安裝現場利用高精度三維激光進行了全面測量。經過28天緊張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共獲得2太字節的現場點云數據,測量精度優于2毫米,有效指導制冰排管的安裝布置工作。經最終核查,國家速滑館制冰排管的高程和平行度均符合施工要求,為建造“最快的冰”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