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壽命”迄今最精確測量結果發布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日報道,一個國際物理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對中子的“壽命”開展了迄今最精確測量,精確度提高了兩倍多,不確定性不足1/10,相關研究發表于13日的《物理評論快報》,有助揭示宇宙的演化歷程并為發現新物理現象提供證據。 最新實驗的科學目的是測量自由中子在原子核范圍外的平均壽命。該研究負責人之一、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丹尼爾·薩爾瓦特說:“非常精確測量這個值意義重大,因為了解中子的精確壽命可以揭示宇宙的發展演化歷程,也可以讓物理學家發現現有亞原子粒子標準模型中的缺陷。” 研究中使用的中子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超冷中子源(UCNtau)內產生。研究人員在一個擁有4000塊磁鐵的“浴缸”內捕獲這些中子,并將其溫度降低到接近絕對零度。等待30到90分鐘后,研究人員計算了“浴缸”內幸存的中子,它們在磁力的作用下懸浮起來。 UCNtau陷阱的獨特設計可以將中子儲存11天以上,比早期設計的時間長得多,從而最大......閱讀全文
中子、中子源、散裂中子源科學研究
什么是中子? 中子由查德威克于1932年發現,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不帶電,因此被稱為中子。? 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 在宇宙中,中子含量非常豐富,幾乎占了所有可見物質的一半。但對于物理和生物材料領域的研究來說,缺少一種足夠亮度的中子源。正如我們希望能夠在黑暗中有一盞明燈,
中子探測技術
中子探測基本原理中子不帶電,因此通過物質時和物質中的電子不發生作用,不能直接引起電離,而是通過與原子核相互作用產生能引起電離的次級粒子才能被記錄。中子與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有核反應、核反沖、核裂變、活化等。中子按能量可大致分為慢中子(
中子水分計概述
中子水分儀可用于工業生產過程中對物料水分含量的在線連續檢測,廣泛適用于鋼鐵、建材、水泥、鑄造、玻璃、陶瓷等行業,并能輸出控制信號以實現生產過程的閉環自動控制。 概述 中子水分儀按應用分為皮帶水分儀和礦槽水分儀兩種。可用于工業生產過程中對物料水分含量的在線連續檢測,廣泛適用于鋼鐵、建材、水泥、
什么是中子衍射
中子衍射(neutron diffraction)通常指德布羅意波長為約1埃左右的中子(熱中子)通過晶態物質時發生的布拉格衍射。它能得到其它手段不能獲取的結構體應變狀態信息,將工程師的夢想變成現實。這種技術的主要優勢在于:1. 對于大多數工程材料而言,穿透能力在厘米的量級。2. 無損測量,并能監視現
熱中子三軸譜儀實現廣范圍中子測量
近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中國先進研究堆(CARR)熱中子三軸譜儀完成了高溫1000K(約727攝氏度)的中子散射實驗,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提供的鋰電池材料測定了鋰離子的占位情況,從而為電導材料的導電機理解釋提供了實驗依據。至此,該臺熱中子三軸譜儀成為國內首臺實現低溫到高溫廣范圍測量的熱中子非彈
中國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獲得中子束流
質子束流第一次打靶在6號束線測量的中子飛行時間譜 8月28日,位于廣東東莞的國家大科學工程——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首次打靶成功,獲得中子束流。這是工程建設的重大里程碑,提前實現了今年秋天首次獲得中子束流的目標,向黨的十九大獻禮。這標志著CSNS主體工程順利完工,進入試運行階段。預計2018年
中國散裂中子源大氣中子輻照譜儀通過驗收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6月7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建于廣東東莞的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的重要研究平臺“中子輻照譜儀”,近日已通過驗收,將為眾多高科技領域和行業的產品研發與制造,提供先進的大氣中子試驗環境和大氣中子測試與科研平臺。 大氣中子輻照譜儀由
散裂中子源出束記:小中子有大能量
8月底的一個上午,在廣東東莞國家大科學工程——中國散裂中子源靶站譜儀控制室中,工程總指揮兼工程經理陳和生發出指令,從加速器引出的質子束流首次打向金屬鎢靶。 一眨眼的功夫不到,科研人員便從6號和20號中子束線測量到兩個慢化器輸出的中子能譜,散裂中子源順利獲得中子束流。至此,中國首個散裂中子源主
中子態的定義
這樣的狀態,叫做“中子態”。這種形態大部分存于一種叫“中子星”的星體中,它一般是由質量為太陽質量的10倍到29倍的恒星晚年發生坍縮而造成的。
什么是中子態?
假如在超固態物質上再加上巨大的壓力,那么原來已經擠得緊緊的原子核和電子,就不可能再緊了,這時候原子核只好宣告解散,從里面放出質子和中子。從原子核里放出的質子,在極大的壓力下會和電子結合成為中子。這樣一來,物質的構造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原來是原子核和電子,都變成了中子。
中子衍射方法的原理
中子與其他微觀粒子一樣,具有波粒二象性。當中子波以掠射角射向晶面,在相鄰兩晶面上反射的中子波,程差為與X射線一樣,當等于中子波長的整數倍時,這兩支反射波相干而加強,由許多層的相干作用,出現明顯的衍射峰。中子衍射的布喇格公式為式中——晶面間距;——掠射角;——散射中子波長;——衍射級次。?在反射中子束
“中子態”的概念
假如在超固態物質上再加上巨大的壓力,那么原來已經擠得很緊的原子核和電子,就不可能再緊了,這時候原子核只好宣告解散,從里面放出質子和中子。從原子核里放出的質子,在極大的壓力下會和電子結合成為中子。這樣一來,物質的構造發生了根本的 變化,原來是原子核和電子,現在卻都變成了中子。這樣的狀態,叫做“中子態”
“中子態”的概念
假如在超固態物質上再加上巨大的壓力,那么原來已經擠得很緊的原子核和電子,就不可能再緊了,這時候原子核只好宣告解散,從里面放出質子和中子。從原子核里放出的質子,在極大的壓力下會和電子結合成為中子。這樣一來,物質的構造發生了根本的 變化,原來是原子核和電子,現在卻都變成了中子。這樣的狀態,叫做“中子態”
強流中子源HINEG產生十二次方氘氚聚變中子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FDS團隊最新建成的強流氘氚聚變中子源HINEG于1月2日第I階段實驗中成功產生氘氚核聚變中子,流強高達1.1x1012n/s,強流加速器和高速旋轉靶系統實現連續穩定運行,主要實驗參數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子是核能系統運行和安全控制的“靈魂”,
中子衍射的特點之三
中子的磁矩和原子磁矩(即電子和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和軌道磁矩的總和)有相互作用,其散射振幅隨原子磁矩的大小和取向而變化。
中子衍射的特點之二
當X射線或電子流與物質相遇產生散射時,主要是以原子中的電子作為散射中心,因而散射本領隨物質的原子序數的增加而增加,并隨衍射角2ι的增加而降低,而中子流不帶電,與物質相遇時,主要與原子核相互作用,產生各向同性的散射,且散射本領和物質的原子序數無一定的關系。
中子衍射的特點之一
中子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能夠測量具有較大體積固體材料的內部參與應力。
中子衍射方法的技術特點
對于非極化中子束,它在磁性晶體上的散射,中子衍射峰的強度是核衍射強度和磁衍射強度之和。對于極化中子束,必須考慮到核散射振幅和磁散射振幅之間的相干現象,使衍射峰強度帶來加強或減弱的效果。
中子衍射方法的應用特點
中子衍射(neutron diffraction)通常指德布羅意波長為約1埃左右的中子(熱中子)通過晶態物質時發生的布拉格衍射。中子衍射方法是研究物質結構的重要手段之一。衍射是波動性最突出的特征,早在1936年人們就發現中子從晶體表面散射時出現衍射現象。
中子衍射法的應用介紹
中子衍射主要應用于:1、晶體單色器從反應堆引出的熱中子是連續譜。如果再引出孔道外面安置一單晶片,中子束以掠射角射向單晶片。根據布喇格條件在與入射方向成角的方向上可接受到波長為的單能中子,是反射晶面的間距。改變不同的,就可以得到不同波長的單能中子。2、極化中子中子束選取適當的鐵磁晶體,通過相干衍射可以
喜訊|中國散裂中子源微小角中子散射譜儀成功出束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研究部獲悉,1月4日下午,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微小角中子散射譜儀成功出束,開始帶束調試。首次出束測試獲得的小角模式樣品處中子飛行時間譜、微小角模式VSANS探測器處中子強度分布等結果表明譜儀光路與設計相符,標志著譜儀多狹縫技術方案有效實現,機械設備研制與安
又成功一臺!散裂中子源大氣中子輻照譜儀出束
從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4月2日15時20分,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大氣中子輻照譜儀成功出束。束流性能測試表明,已測工況的中子束尺寸與分布、中子能譜、通量等重要參數與預期相符。譜儀成功出束,標志著譜儀設備研制與安裝成功。 大氣中子輻照譜儀是散裂中子源科學中
中子照相機誕生記
上個世紀90年代,如今已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吳宜燦曾拒絕國外研發機構的多次邀請,放棄優厚待遇回到祖國。2020年,如今已成為鳳麟核集團科研骨干的宋婧、師雪艷和一群年紀相仿的志同道合者,放棄手里的“鐵飯碗”。兩代人,走了兩條告別“舒適區”的相似道路。在兩條道路的交點處,高分辨率智能中子照相機應際而生。
神奇中子如何定向“引爆”癌細胞
把一種“東西”輸入到人的體內,癌細胞十分喜歡它,把它吞噬為已有。人體外的一束“流”射向癌細胞,那個神秘的“東西”被引爆,癌細胞死亡。而癌細胞附近的其他正常細胞則安好無恙。 這就是一種治療癌癥的方法:硼中子俘獲療法(BNCT)。盡管大多數國人還沒有聽說過,但它已不是治癌新方法。上世紀50年代,科
中子散射:微觀世界研究利器
1932年,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人們認識到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中子的發現及應用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當中子入射到樣品上時,與它的原子核或磁矩發生相互作用,產生散射。通過測量散射的中子能量和動量的變化,可以研究在原子、分子尺度上各種物質的微觀結構和運動規律,告訴人們原子和
散裂中子源高能中子單粒子效應測試束線可行性討論會
會議現場 8月6日,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高能中子單粒子效應(SEE)測試束線可行性討論會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來自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科院物理所、中山大學和中科院高能所的11名專家,包括3位院士參加了會議。 首先,CSNS工程常務副經理馬力對與會專家的到來表示
粵港澳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啟動依托散裂中子源
1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東莞理工學院、香港城市大學、澳門大學共同建設的粵港澳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在高能所東莞分部舉行揭牌和授牌儀式。 聯合實驗室將依托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開展中子散射科學技術相關學科的研究,引進和培養中
中國散裂中子源:一個中子與一座城的奇妙反應
直徑只有原子的十萬分之一,質量為1.6749286 ×10-27千克,平均壽命為896秒…… 這是中子,原子核包含的兩種粒子之一,算得上“微不足道”。 然而,正是這般“微不足道”的中子,“落在”廣東的“制造業之都”東莞,扎根巍峨山下、松山湖邊,4年多來,“散裂”出科研的“龐然密林”: 5
中國散裂中子源將動工
近日,記者從東莞大朗鎮和中科院廣州分院獲悉,中科院與廣東省共建的散裂中子源經過幾年的選址、論證、設計以及設備研制、調試等前期工作,即將于近期破土動工。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奚基偉、陳延偉介紹說,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大科學裝置,是位于國際前沿的高科技、多
中子活化分析的簡史
1936年匈牙利化學家G.C.de赫維西和H.萊維用鐳-鈹中子源 (中子產額約 3×106中子/秒)輻照氧化釔試樣,通過164Dy(n,γ)165Dy反應(活化反應截面為2700靶(恩), 生成核165Dy的半衰期為2.35小時)測定了其中的鏑,定量分析結果為10-3克/克,完成了歷史上首次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