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人們認識到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中子的發現及應用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當中子入射到樣品上時,與它的原子核或磁矩發生相互作用,產生散射。通過測量散射的中子能量和動量的變化,可以研究在原子、分子尺度上各種物質的微觀結構和運動規律,告訴人們原子和分子的位置及其運動狀態。這種研究手段就叫中子散射技術。做一個較為形象的比喻,假設面前有一張看不見的網,我們不斷地扔出很多玻璃彈珠,彈珠有的穿網而過,有的則打在網上,彈向不同的角度。如果把這些彈珠的運動軌跡記錄下來,就能大致推測出網的形狀;如果彈珠發得夠多、夠密、夠強,就能把這張網精確地描繪出來,甚至推斷其材質。由于中子不帶電、具有磁矩、穿透性強,能分辨輕元素、同位素和近鄰元素,具有非破壞性,這些特性使得中子散射成為研究物質結構和動力學性質的理想探針之一,是多學科研究中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和原子運動的強有力手段。......閱讀全文
中子散射不但可以告訴我們“原子在哪里”,還可以告訴我們“原子在做什么”。在我國,建設自己的中子散射科研平臺,自主開展中子散射實驗研究,不僅是老一輩科學家心中的夢想,也是當前我國航空、航天、核工業等重大裝備前沿研究領域的迫切需求。 伴隨著我國首個中子散射科研平臺正式投入運行的喜訊,11月5日,科
中國散裂中子源園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圖 中國散裂中子源靶站。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圖 日前,建在廣東東莞的我國“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按期、高質量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設任務,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鑒定和驗收。這是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沖型散裂中子源,它的建成填補
日前,位于廣東東莞的國家大科學工程——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首次打靶成功,獲得中子束流,這標志著CSNS主體工程順利完工,進入試運行階段。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什么?它長啥樣?有什么用?安不安全?記者奔赴現場,為您一一揭曉。 一問:是什么? 就像一臺“超級顯微鏡”,可以研究物質的微觀結構 “
第二屆全國中子散射會議(暨國家中子源多學科應用研討會-2014)于11月5日至7日在四川綿陽成功召開。會議由中國物理學會中子散射專業委員會主辦(該委員會掛靠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承辦,中國散裂中子源和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協辦。參會代表200余名,來自5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4月18日,第十六屆全國低溫物理學術研討會在河南省新鄉市河南師范大學開幕。在大會開幕式上,2018第四屆馬丁?伍德爵士中國物理科學獎舉行了頒獎儀式,獎項得主揭曉。 馬丁?伍德爵士中國物理科學獎由牛津儀器在2013年設立,旨在發掘和獎勵國內年輕科學家在低溫或強磁場環境
4月19日至21日,“中子散射及反射技術在軟物質科學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培訓會在中科院化學所舉行。培訓會特別邀請了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中子散射中心三位資深科學家、化學所韓志超研究員等國內從事中子散射與反射研究與儀器設計研發專家參與授課,授課內容包括中子散射技
記者5日從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簡稱中物院)獲悉,我國首個中子散射科研平臺日前已在該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完成建設并投入運行。利用我國科學實驗用反應堆“中國綿陽研究堆”提供穩定中子束的該平臺,目前已“搭載”國內首個中子應力分析譜儀等9臺達到國際水平的中子散射和中子成像裝置。這也標志著我國在探索科學的
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效果圖 資料圖片英國散裂中子源 網絡圖片 中國迄今最大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Chines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簡稱CSNS),已在東莞動工建設。該項目建成后,CSNS將成為發展中國家擁有的第一座散裂中子源,也將
高溫超導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領域前沿難題之一。作為繼銅氧化物超導體之后的第二個高溫超導家族,2008年發現的鐵基超導體也是通過在三維反鐵磁母體中摻雜電子或空穴載流子來抑制反鐵磁長程序而獲得超導態。目前的研究普遍認為,自旋漲落在兩者的超導電子配對過程中均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征之一表現為在超導樣品的磁
12月14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德國于利希研究所中子散射聯合實驗室”(簡稱 “中德中子散射聯合實驗室”)掛牌儀式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先進研究堆現場舉行。德國于利希研究所副所長Sebastian Schmidt、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張昌明等出席儀式并為實驗室掛牌。
高溫超導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目前已發現的銅氧化物和鐵砷化物兩大高溫超導家族中,母體均具有長程反鐵磁序,隨著空穴/電子摻雜的引入而壓制靜態反鐵磁序并出現高溫超導電性,而動態的反鐵磁漲落則存在于整個相圖區域。這一圖像促使人們相信反鐵磁漲落在高溫超導微觀機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
高溫超導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目前已發現的銅氧化物和鐵砷化物兩大高溫超導家族中,母體均具有長程反鐵磁序,隨著空穴/電子摻雜的引入而壓制靜態反鐵磁序并出現高溫超導電性,而動態的反鐵磁漲落則存在于整個相圖區域。這一圖像促使人們相信反鐵磁漲落在高溫超導微觀機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
“極簡”是陳和生辦公室的風格。房內的辦公桌、茶幾、沙發,都是最簡單的擺設,唯一顯眼的是貼在墻上的工程圖紙。 就在這間略顯單調的辦公室里,這位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中科院院士,主持締造了“國之重器”——中國散裂中子源。 3月25日,位于廣東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鑒定和驗收。建
香港城市大學3日宣布,該校攜手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的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日前正式揭幕,以加強與位于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專才培訓、科研和設備上的合作。 這是香港唯一研究中子散射的實驗室,將提升香港在中子散射領域的發展。中科院和香港裘槎基金會自2015年起,支持城大建立中子散射聯合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趙俊課題組與陳鋼課題組及合作者利用中子散射技術在量子自旋液體候選材料YbMgGaO4中首次觀測到了分數化自旋激發----完整的自旋子激發譜,這一結果為該體系中量子自旋液體態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12月5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Nature)雜志。 據悉,復旦大
8月底的一個上午,在廣東東莞國家大科學工程——中國散裂中子源靶站譜儀控制室中,工程總指揮兼工程經理陳和生發出指令,從加速器引出的質子束流首次打向金屬鎢靶。 一眨眼的功夫不到,科研人員便從6號和20號中子束線測量到兩個慢化器輸出的中子能譜,散裂中子源順利獲得中子束流。至此,中國首個散裂中子源主
CrAs是具有螺旋反鐵磁序的關聯金屬。常壓下,CrAs具有“MnP”型正交晶體結構,隨著溫度降低,在TN ≈ 265 K會發生一級的順磁-反鐵磁相變,形成雙螺旋反鐵磁結構,即Cr離子自旋(~1.7μB)躺在ab平面內旋轉,螺旋傳播方向沿著c軸。實驗還發現,螺旋反鐵磁相變還同時伴隨著等結構轉變,即
1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東莞理工學院、香港城市大學、澳門大學共同建設的粵港澳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在高能所東莞分部舉行揭牌和授牌儀式。 聯合實驗室將依托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開展中子散射科學技術相關學科的研究,引進和培養中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1月26日8時39分,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多物理譜儀成功出束,中子束流與預期相符。多物理譜儀是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東莞理工學院和香港城市大學共同建設的國內首臺中子全散射譜儀,也是CSNS第一臺合作譜儀。該譜儀的成功出束標志著國內首臺中子全散射譜儀的設備研
什么是中子? 中子由查德威克于1932年發現,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不帶電,因此被稱為中子。 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 在宇宙中,中子含量非常豐富,幾乎占了所有可見物質的一半。但對于物理和生物材料領域的研究來說,缺少一種足夠亮度的中子源。正如我們希望能夠在黑暗中有
我國“超級顯微鏡”首批實驗計劃公布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我國迄今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將在2018年迎來驗收,目前該裝置3臺譜儀的首批實驗計劃對外公布,實驗覆蓋若干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發領域。這是該項目繼今年8月進
我國迄今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將在2018年迎來驗收,目前該裝置3臺譜儀的首批實驗計劃對外公布,實驗覆蓋若干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發領域。這是該項目繼今年8月進入試運行以來的又一重要節點。圖片來源于網絡 “散裂中子源”通俗來說就是一個用中子散射來了解微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支持港澳與內地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多個新實驗室也陸續組建成立。香港科技大學將牽頭多所大學,組建實驗室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發展;香港城市大學則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以培育更多中子散射研究人才。資料圖:香港科技大學。中新社記者 謝光磊
8月21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先進研究堆中子科學譜儀首次獲得衍射圖像,業內人士表示,這表明譜儀安裝的位置基本正確,已具備開展科學實驗研究工作的條件。 當天下午13時左右,中國先進研究堆啟動,功率逐漸提升、中子束流出現,10多分鐘后,該院核物理所中子散射實驗室李峻宏博士高呼:“應力譜儀
3月22日至2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現場考察團考察了中國人民大學承擔的“冷中子非彈性散射譜儀研制專項”。浙江大學院士張澤擔任專家組組長,專家組成員包括解思深院士、張裕恒院士、胡安教授、金鐸教授、戴鵬程教授、申德振研究員、張傳飛總工程師、
外爾半金屬的費米面有且僅有孤立的能帶交叉點構成,因而其低能激發的準粒子可以用描述外爾費米子的外爾方程來刻畫,具有外爾費米子的零質量、確定手性等特征。雖然自由粒子形式的外爾費米子至今未能被實驗確認,但在外爾半金屬中卻能夠實現外爾費米子形式的準粒子,這為研究外爾費米子的行為提供了新途徑。固體中的外爾
提到大科學裝置,不少人或許會想到“大工程”“科學重器”,也有人心里納悶:這跟我有什么關系?在東莞市大朗鎮,就有一個不僅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同時也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 8月11日,作為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之一,中國散裂中子源邁出了產業應用的第一步。這一天,中科院高能
日前,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鮑威教授為項目負責人的“冷中子非彈性散射譜儀的研制”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批準,資助額度為1.11億元人民幣,執行周期為五年。該項目是以中國人民大學作為依托單位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是中國人民大學迄今為止獲得單項資助經費最
同位素與輻射技術是指利用核發出的以及加速器產生的粒子和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來研究和改造物質的技術,是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重要的尖端技術之一。 同位素與輻射技術的應用幾乎涵蓋了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特別是放射性同位素應用,在醫學、農學、脈沖功率應用和核測試分析中應用尤為引人注目。&nb
1958年6月,我國第一座重水反應堆和第一臺回旋加速器(簡稱“一堆一器”)建成,標志著我國已經開始跨進了原子能時代。60年來,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以“一堆一器”為基礎,全面推進核科技的自主創新,開展了一系列研發工作,尤其是為“兩彈一艇”技術攻關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培養和輸送了數以萬計的核科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