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解密風帆翼龍飛行奧秘利用冠當帆
帶帆的KJ復原圖 KJ1化石,可看到完整的大型脊冠 帶帆的KJ復原圖 沒有帆的KJ復原圖 北京時間12月15日消息,中國古生物學者與航空專家日前披露了一種非常有趣的翼龍飛行方式。這種名為夜翼龍(Nyctosaurus)利用高聳于頭上的脊冠,充當帆的功用,具有高超的飛行能力。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青年學者邢立達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吳江浩副教授為首的研究小組在近日出版的《地質學報》英文版09年第1期上撰文介紹了該項研究成果。 據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翼龍專家呂君昌博士介紹,翼龍是恐龍的近親,是最早飛向藍天的脊椎動物,有時也被誤認為是“會飛的恐龍”。翼龍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前肢上極度加長的第四指,該指由長而粗的三、四個指節組成,附著有一張大大的膜,而成為飛行的翅膀。而一些翼龍的腦袋上長有非常奇特的脊冠。對這些脊冠的作用,古生物學者做過很多研究,目前有著很多假說,比如充當飛行的方向舵、氣動補償、減速板,炫耀展示,調節體溫和性成......閱讀全文
宏演化研究書寫了一段翼龍“興亡史”
作為第一種演化出動力飛行能力的脊椎動物,翼龍的宏演化問題在古生物學界一直備受關注。近日,《當代生物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古脊椎所)一項關于翼龍多樣性大尺度演化的成果。這項研究詳細討論了翼龍從起源至滅絕多樣性的變化過程以及潛在的影響因素。為了更深入理解翼龍的多樣性演
我國首款全復材多用途無人機翼龍ID首飛成功
記者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我國首款全復材多用途無人機——翼龍I-D無人機23日在西部某機場成功首飛。 23日16時32分,隨著現場飛行總指揮“放飛”指令,翼龍I-D無人機開始滑跑、加速,在人們的歡呼中以矯健的英姿直沖云霄,空中飛行30分鐘后,按計劃圓滿完成首次飛行任務。 近年來,
國際衛生港再揚新風帆
深圳檢驗檢疫局局長劉勝利(前右)為示范區授牌深圳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呂志平(左一)在示范區授牌儀式上講話醫療急救車安裝調試捕蚊設備檢查示范區醫療救護站設置毒鼠屋和防鼠網在“質量提升”中實現檢企共贏―――創建國內首個“LNG碼頭口岸衛生核心能力建設示范區”綜述 作為亞洲第一批
鳥類起源研究獲重要成果
鳥類及其恐龍近親的翅膀擁有一個共同特點:片狀飛羽是其關鍵組分,但珍藏于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的一件來自我國河北青龍縣侏羅系地層的化石發現挑戰了這一認知。4月30日在線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和臨沂大學教授鄭曉廷帶領的一個科研團隊報道了一種生活于約1.6
侏羅紀世界3票房破10億|這篇硬核科普揭秘背后“隱藏情節”
近日,“侏羅紀”系列電影的收官之作——《侏羅紀世界3》正在影院熱映。作為最具影響力的恐龍電影之一,每一次“侏羅紀”系列電影的上映都能在全球掀起恐龍熱潮,激發出人們對于恐龍的無限遐想。 從1993年第一部《侏羅紀公園》電影上映,到如今已經過了近30年。在這期間,人們對于恐龍的認識也發生著變化,而
“杜蘇芮”登陸-翼龍2H無人機緊急出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53.shtm近日,第5號臺風“杜蘇芮”在福建省晉江市沿海登陸,引發福建省多地出現城鄉積澇、山洪、滑坡災害。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在應急管理
翼龍新種被命名“友好美麗飛龍”以紀念中巴合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844.shtm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與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教授Alexander Kellner將一個中國無齒翼龍新鑒定種命名為“友好美麗飛龍”,以紀念中國和巴西研究人員
中國發現世界上最小的樹棲翼龍化石
中巴科學家合作完成,發表于11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中國和巴西的科學家在中國著名的熱河生物群發現了一種新的翼龍化石。這件被科學家命名為“隱居森林翼龍”的化石,翼展僅25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樹棲翼龍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周忠和研究員與巴西科學院凱爾勒、坎普斯
港中大研究:1.5億年前小型翼龍已能水面起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7929.shtm 中新網4月2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中文大學古生物學研究團隊最近分析了一種古代翼龍的化石鐳射熒光成像,發現其身體構造能讓它好像鴨子一樣利用四肢在水面起飛,以擺脫水面張力的影
成飛自貢無人機產業基地正式投產
4月28日,2024無人機產業發展大會暨成飛自貢無人機產業基地投產儀式在四川自貢舉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以下簡稱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翼龍-2無人機亮相現場,并成功實現我國大型固定翼無人機貨運物流首次飛行試驗,為低空物流運輸提供了新范式、新方案。啟動儀式后,翼龍-2無人機從產業基地的自貢蘭田機場起飛,
呂君昌專訪:此次化石新發現解決了翼龍性別鑒定之謎
呂君昌:博士,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 翼龍類生活在2.2億年至6500萬年之前,作為恐龍時代的空中霸王,它擁有強大的飛行能力,翱翔在整個天空。然而,科學界一直沒能找到判斷翼龍性別的直接證據,所有的結論亦只是推想。 現在這個100多年以來科學界懸而未決的難題,終于被攻克了。
馳援甘肅!翼龍2H無人機執行應急救災任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542.shtm12月18日晚,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已致多人遇難,部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受損。應急管理部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局緊急調派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
科學家首次發現腳拇指呈対握狀態的翼龍化石
近日,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和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人員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遼寧建昌喇嘛洞九佛堂組發現一種新的蛙嘴龍類化石,將其命名為喇嘛洞黃昏翼龍。相關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英國倫敦地質學會《專刊》上。 呂君昌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黃昏翼龍發現于早白堊世九佛堂組中,是目
翼龍10成功執行海洋氣象觀測科研試驗任務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周音)記者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航空工業)獲悉,27日9時,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翼龍-10無人機騰空而起,搭載毫米波測云雷達、掩星/海反探測系統等,經過幾十分鐘飛行后到達任務空域,與天基、海基、岸基氣象觀測儀器一起,對海洋上空云系、溫濕廓線分布、以及海面風
旋翼飛行機器人參與消防演練并實現著火點精準定位
近日,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制的火災現場監測與應急處理旋翼飛行機器人系統取得階段性進展,在參與模擬高層建筑以及城市周邊火災消防演練中實現了煙霧復雜環境下著火點的精確定位及火場火情監測,進一步擴展了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旋翼飛行機器人在公共安全領域的應用范圍。 面向火災現場監測與應急處理應用的
對中國最早在山東萊陽發現的翼龍化石再研究獲進展
近日,《白堊紀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系統記敘了產自山東萊陽下白堊統青山群的中國最早發現的翼龍化石材料,重新厘定了分類位置,并將其歸入了神龍翼龍超科。此外,研究根據這些材料中保存較好的一件股骨,對
《自然》最新發現2.3億年前兔蜥,為翼龍前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10.shtm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論文,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兔蜥(lagerpetid),為翼龍的前身物種。這一在巴西發現的約2.3億年前的三疊紀兔蜥有猛禽之喙和突出的
翼龍無人機首次在貴州省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861.shtm3月9日,在貴州省氣象局的統籌部署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翼龍-2H氣象型無人機在貴州省西部地區成功實施人工增雨作業首次飛行。此次作業標志著貴州省將正式開
中科院在熱河生物群發現帆翼龍科新屬種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團隊研究報道并詳細描述了在遼寧凌源熱河群九佛堂組發現的帆翼龍科一新屬種——坎波斯凌源翼龍。相關論文在線發表于PeerJ。 帆翼龍科是翼手龍類的一個分支。我國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是帆翼龍科化石最為豐富的地區。坎波斯凌源翼龍正型標本產自遼寧凌源四合當的
《阿凡達2》中的巨獸竟然“來自”地球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許多忙于工作、學習的人,終于騰出時間走進電影院,看了近來大熱的《阿凡達2:水之道》。 闊別十余年,阿凡達再次與觀眾見面。影片中,除了“老朋友”阿凡達外,還出現了許多新面孔:酷似蛇頸龍的海獸伊魯、形似座頭鯨的龐然大物圖鯤……雖然它們都生活在虛構的潘多拉星球,但卻都有著地球生
完成交付!國家級機動觀測業務正式啟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152.shtm近日,國家級機動觀測業務啟動暨無人機交付活動在四川省自貢市成功舉辦。兩架海燕號氣探型高空大型無人機完成交付,并成功實現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氣象精細化垂直探測首飛。其中,海燕號I型無人機是由
像鳥一樣敏捷!西工大仿生撲翼飛行器又有新突破
西北工業大學了解到,該校仿生撲翼飛行器“小隼”取得新突破。據了解,“小隼”撲翼飛行器由西工大仿生飛行器研究團隊仿生撲翼課題組設計研發,具有目前同類飛行器中最敏捷,最像鳥類的飛行動作。“小隼”撲翼飛行器采用了全新發明的驅動機構,它能在撲動翅膀的同時聯動翅膀折疊,還能在機動飛行時單獨收折一側的翅膀。“小
翼龍2H氣象型無人機連續執行人工增雨雪作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980.shtm4月6日,記者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航空工業)獲悉,截至6日,在軍民航管制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氣象局利用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翼龍-2H氣象型無人機,在川西高原地區實施了2架
我國學者在舌骨方面研究為古鳥類演化提供關鍵性證據
舌骨的主要作用是支撐舌頭,而鳥類舌骨的獨特之處在于其骨質部分還能延伸到靠近舌頭的最前端。舌骨在古生物學的研究中很少受到關注,但實際上,舌骨研究可以為滅絕動物的生活方式提供關鍵性證據。 6月20日,古脊椎所周忠和團隊和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同行在Plos One雜志在線發表了關于舌骨研究的最新進
蜥蜴爪--似彎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68.shtm巴西科學家新發現了一種翼龍的前身物種——兔蜥。這一約2.3億年前的三疊紀物種有喙和突出的爪,凸顯出這一古代類群的多樣性。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恐龍和翼龍經過三疊紀中期至晚期(約2
雪迪龍公司推出飛行時間質譜新產品-尋求各方合作
2015年6月,雪迪龍與英國Kore Technology Limited簽署投資意向書,雪迪龍持有KORE公司51%的股權;2015年9月7日,KORE公司完成了股權變更的注冊登記手續,本次投資事項全部完成。 Kore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國際上最早專業從事飛行時間質譜儀和相關產品研發、
20年來中國和巴西科研人員共同研究命名17種翼龍化石
日前,國際知名科技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科學報告》刊登了中國和巴西兩國研究人員在朝陽翼龍科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基于對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翼龍化石的研究,兩國研究人員共同建立了朝陽翼龍科一個新屬種,并將其命名為“友好美麗飛龍”。20年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
首款產品化氫燃料多旋翼無人機升空-飛行時長達273分鐘
軸距約1.8米,看起來很大,但還不到一大瓶可樂的重量,卻可安全載重達5公斤,實際飛行時長達273分鐘。10日,深圳科比特航空發布全球首款產品化氫燃料多旋翼無人機,工業無人機機身采用全碳纖維一體成型工藝,實現工業三防(防火、防雨、防塵)。 無人機行業資深專家、哈工大孫明健博士介紹,“航時是工業級
2021無人機氣象應急觀測科研試驗啟動
搭載多種氣象載荷的翼龍-10無人機。中國氣象局供圖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11月27日,2021年無人機海陸空立體協同觀測科研試驗正式啟動。搭載多種氣象載荷的翼龍-10無人機在高空與海面浮標、氣球探空系統、地面垂直遙感觀測設備組成立體觀測網絡,將對多氣象載荷及無人機平臺進行驗證,探索建立基于無人機的氣
中國動力旗下中船風帆成功研發類固態電池系統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國動力子公司風帆公司首個軌道交通工程車用類固態電池系統研制成功。該電池主要應用于軌道交通工程車,在城市地鐵車輛早晚出入庫檢修維護及地鐵緊急故障等工作中有效發揮牽引作用,電池容量達420Ah,標稱電壓819.2V,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等特性。風帆類固態電池系統替代鉛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