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定血沉的方法
①魏氏法(Westergren法):將離體抗凝血液置于特制刻度測定管內,垂直立于室溫中,1h準紅細胞層下沉距離,用毫米(mm)數值報告。②血沉儀法:用發光二極管、光電管檢測紅細胞和血漿界面的透光度改變,得到血沉值,顯示紅細胞沉降高度(H)與時間(t)關系的H-t曲線。抗凝劑與血液比例為1:4.......閱讀全文
關于貧血時判讀血沉結果的那些事
血沉,全稱是紅細胞沉降率(ESR),指在一定條件下,把抗凝血放在特定血沉管中,紅細胞在規定時間內在血漿中自然下降的距離,以魏氏法作為測定的標準方法,作為急性時相反應的檢測指標,對某些疾病的協助診斷和療效觀察具有重要的輔助價值,盡管對診斷疾病缺乏特異性,但在臨床上還是應用較多的常規性檢驗項目。? ?
兩種紅細胞沉降率測定方法的比較
作者:馮彩蓮 陳蓮香????作者單位:510300 廣州 廣州新海醫院檢驗科??【摘要】? 目的 探討用DRAGONMED ESR 2010全自動血沉分析儀和傳統魏氏法測定紅細胞沉降率的相關性及其臨床應用。方法 對328例門診及住院患者同時用全自動血沉分析儀和魏氏法進行對比檢測,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全自動化血沉儀參考范圍建立及臨床應用評價
?[摘要]? 目的評價Monitor -J+自動血沉儀的性能及建立Monitor -J+自動血沉儀檢測血沉(ESR)正常參考范圍。方法分別應用Monitor -J+自動血沉儀及魏氏法同時檢測380例健康體檢者及130例患者的ESR,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及比較。結果Monitor -J+自動血沉儀與魏氏
血沉儀的發展歷史
紅細胞沉降率(ESR)早在1921年即由Febreaus Westrygren等創立,歷經90余年,仍被廣泛應用。血沉是指60min是時紅細胞產生沉降后的“刻度”。 1965年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血液專家對血沉標準化方案進行審定,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推薦的魏氏法,使用枸櫞酸鈉作
血沉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魏氏法,血沉儀法,潘氏法魏氏法簡便實用,是ICSH的推薦方法。潘氏法用血量少(適用于兒童)血沉儀法儀器測量時間短,重復性好,不受環境和溫度影響
全自動化血沉儀參考范圍建立及臨床應用評價
?????? 紅細胞沉降率(ESR)是用來反映急慢性炎癥、活動性結核、風濕熱活動期、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及監測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盡管特異性和敏感性不是很高,但仍被認為是急性炎癥時的可靠與常用的檢測指標之-[1]。目前魏氏法還作為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的推薦方,此法易受多種因素的
快速血沉檢測法在骨科診斷中的應用
?????? 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或血沉)是指紅細胞在單位時間里下沉的速度,盡管ESR對疾病診斷缺乏特異性和敏感性,其在骨科臨床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療效觀察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臨床檢測技術的不斷提高,ESR的檢測方法也持續改進,
快速血沉檢測法在骨科診斷中的應用
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或血沉)是指紅細胞在單位時間里下沉的速度,盡管ESR對疾病診斷缺乏特異性和敏感性,其在骨科臨床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療效觀察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臨床檢測技術的不斷提高,ESR的檢測方法也持續改進,國際血液學標準化
血沉儀
血沉儀是血沉分析儀的讀數原理,紅外發送和接收對管(TX—RX)移動范圍為C,對血沉管的讀數終端為:L為最底端,H為最高端的儀器。
全血血細胞沉降率測定SOP文件(魏氏法)
1. 實驗原理 離體抗凝置于特制刻度測定管(魏氏法血沉管)內,垂直立于室溫中,一定時間時觀察上層血漿高度的毫米數值報告之。 2. 標本采集 2.1 標本采集前病人準備:無需特殊準備。 2.2 標本種類:靜脈抗凝血(109mmol/L枸櫞酸鈉溶液抗凝)。 2.3 標本要求:標本采集
紅細胞沉降率在臨床檢驗工作中的應用與進展
?紅細胞沉降率(下稱血沉)是指紅細胞(RBC)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距離(mm/h),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傳統檢驗項目。隨著血沉自動化儀器的不斷出現,手工法逐漸被自動化方法所取代。目前,血沉測定的儀器和方法較多,給結果的可比性造成一定難度。本文就血沉測定的有關問題綜述如下。1.抗凝劑的使用幾乎所有的血沉測
紅細胞沉降率在臨床檢驗工作中的應用
? 紅細胞沉降率(下稱血沉)是指紅細胞(RBC)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距離(mm/h),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傳統檢驗項目。隨著血沉自動化儀器的不斷出現,手工法逐漸被自動化方法所取代。目前,血沉測定的儀器和方法較多,給結果的可比性造成一定難度。本文就血沉測定的有關問題綜述如下。1.抗凝劑的使用幾乎所有的血沉
紅細胞沉降率在臨床檢驗工作中的應用與進展
紅細胞沉降率(下稱血沉)是指紅細胞(RBC)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距離(mm/h),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傳統檢驗項目。隨著血沉自動化儀器的不斷出現,手工法逐漸被自動化方法所取代。目前,血沉測定的儀器和方法較多,給結果的可比性造成一定難度。本文就血沉測定的有關問題綜述如下。1.抗凝劑的使用幾乎所有的血沉測定
全自動血沉動態分析儀
全自動血沉動態分析儀 檢測時間: 相對于1小時標準魏氏法,儀器的檢測時間為25分鐘。相對于2小時標準魏氏法,儀器的檢測時間為45分鐘。 采樣間隔: 相對于1小時標準魏氏法,儀器的采樣間隔為4分鐘。相對于2小時標準魏氏法,儀器的采樣間隔為8分鐘。 檢測樣品數量: 儀器每批最多可檢測20個標本
全血血細胞沉降率測定(BESR)(魏氏法)
1.????實驗原理離體抗凝血液置于特制刻度測定管(魏氏法血沉管)內,垂直立于室溫中,一定時間時觀察上層血漿高度的毫米數值報告之。2.?標本采集2.1?標本采集前病人準備:無需特殊準備。2.2?標本種類:靜脈抗凝血(109mmol/L枸櫞酸鈉溶液抗凝)。2.3?標本要求:標本采集時避免脂肪血、溶血。
檢測ESR應該怎么著
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tate,ESR)簡稱血沉 是指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簡稱血沉。在健康人血沉數值波動于一個較狹窄范圍內。在許多病理情況下血沉明顯增快。紅細胞沉降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 [原理] 血流中的紅細胞,因胞膜表面的唾液所具有
血沉儀定義
血沉儀是在魏氏法的基礎上,儀器根據紅細胞下沉過程中血漿濁度的改變,采用紅外探測技術或其他光電技術定時掃描紅細胞與血漿界面位置,動態記錄血沉全過程,數據經計算機處理后得出檢測結果的一種醫學檢測儀器。
血流變中血沉測定方法的比較與探討
血流變分析儀目前為了方便檢測血流中的血沉常采用溫氏法或動態血沉儀法,但均采用魏氏法正常參考值。其結果經常與臨床表現不符,對疾病的診斷不能提供及時正確的參考。現將我室動態血沉儀法和溫氏法結果做一比較,旨在說明兩者的差異,闡明原因,以資探討。血沉測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紅細胞的聚集性,紅細胞聚集性是非牛
紅細胞沉降率的方法學評價
血沉測定的方法有多種,有魏氏法(Westergren法)、庫氏法(Coulter法、)、溫氏法(Wintobe-landsbrey法)、潘氏法。其差別在于抗凝劑、用血量、血沉管、觀察時間以及記錄結果方面不同。庫氏法每5分鐘記錄一海外僑胞結果,它除獲得1小時沉降結果外,還可以看到這段時間內沉降曲線
魏氏梭菌感染有哪些癥狀
急性死亡一般見不到臨床癥狀,死后可見腹部異常膨脹、肛門外翻、有的可見口鼻流出血色液體慢性表現腹部脹氣、形體消瘦仔豬表現嚴重腹瀉、俗稱紅痢
血沉儀讀數原理
選用紅外光電管組成的檢測板垂直地對30個血沉管同時進行監測,垂直檢測的間隔距離為0.16mm讀一個數據(即儀器分辨率),檢測周期為3分鐘。當血沉管插入儀器后,儀器自動對血沉管進行檢測。第一次檢測作為時間計時的“0”計時,并對血沉管中的血液高度進行初始判斷,并以此為基準進行分析,儀器設置的血液高度M的
血沉儀測量原理
紅細胞沉降率(ESR)是常用的臨床檢驗指標。 血樣采集到內有抗凝劑的血沉管中,混勻后垂直放置在儀器樣品架上,在重力的作用下,紅血球會漸漸下沉,在血沉管的上部會留下一段透明的血漿,儀器利用一對紅外發送和接收管(TX—RX)上下移動來測定紅血球和透明血漿的分界面,在一定時間內可測出紅細胞的動態沉降變化情
血沉儀-測量原理
紅細胞沉降率(ESR)是常用的臨床檢驗指標。 血樣采集到內有抗凝劑的血沉管中,混勻后垂直放置在儀器樣品架上,在重力的作用下,紅血球會漸漸下沉,在血沉管的上部會留下一段透明的血漿,儀器利用一對紅外發送和接收管(TX—RX)上下移動來測定紅血球和透明血漿的分界面,在一定時間內可測出紅細胞的動態沉降變
血沉儀樣品準備
血沉儀對每個樣品需1.28ml全血,被測樣品血液可直接注入血沉管,現在通常使用帶負壓的血沉管,每個血沉管中事先已注入0.32ml抗凝劑,這樣為了保證該血沉管中被測血液有適當的容積,在血沉管上有一條標志線。在血液注入血沉管時,一直注入到抗凝劑和血液的總高度達到血沉管上標志線附近±3mm,把血沉管上下慢
血沉動態分析儀設備的特點
血沉動態分析儀設備的特點: 1、血沉動態分析儀上樣方式:隨機插入樣品位,隨時進行檢測; 2、血沉動態分析儀結果輸出:顯示和打印樣本號(序號)、魏氏法檢測結果及全過程血沉曲線、檢測時間和溫度;當檢測時間為60分鐘時,可自動計算、顯示和打印Katz指數; 3、血沉動態分析儀具有選擇環境溫度補償
測定血沉的方法
①魏氏法(Westergren法):將離體抗凝血液置于特制刻度測定管內,垂直立于室溫中,1h準紅細胞層下沉距離,用毫米(mm)數值報告。②血沉儀法:用發光二極管、光電管檢測紅細胞和血漿界面的透光度改變,得到血沉值,顯示紅細胞沉降高度(H)與時間(t)關系的H-t曲線。抗凝劑與血液比例為1:4.
血沉儀的分類和應用范圍
分類 血沉檢測因原理方法學的發展不同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經典的魏氏法,二是自動儀器檢測法,三是毛細管動態檢測法。 應用范圍 1、觀察結核病和風濕熱的病情變化和療效、血沉加快,表示病情復發和活躍;當病情好轉或靜止時,血沉也逐漸恢復。 2、用于疾病的鑒別診斷,如心肌梗死和心絞痛、胃癌和胃潰瘍等
卡氏水分儀(容量法/庫侖法)
該系列水分儀開創了水分測定地新紀元!它極好地平衡了“快速”和“準確”這對矛盾體,讓“魚”與“熊掌”從此可以兼得!該系列滴定儀測量范圍廣(固體、液體、氣體適用)且測量迅速、準確,同時兼備“學習滴定”功能讓初學者能迅速學會操作。DL31/DL38容量儀可使用乙醇基的卡氏試劑,完全符合環保要求。DL38容
血沉儀主要特點
1)精確可靠: 先進的光學檢測裝置,自動溫度補償,克服了手工法中的讀數誤差以及血沉管的清潔度,放置位置;室溫過高血沉加快,室溫過低血沉減慢等所引起的誤差;(2)干凈安全:檢測標本全過程封閉,避免操作者及實驗室環境污染;(3)快速高效: 省略了手工方法的制作標本、計時等的繁瑣程序;(4)快捷簡便: 隨
血沉儀測量方法
在紅外發送和接收對管從最底端(L)向最高端(H)移動的過程中,如果紅外光線不能到達接收管,則說明紅外光線被高密度的紅細胞阻擋。一旦紅外光線能穿過血沉管到達接收管,接收管的信號就告訴計算機開始計算到達移動終端時所需的距離。L1代表血沉管中的血液在時間零計時的高度(血樣初始高度),L2代表血沉管中的紅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