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1-05-07 16:31 原文鏈接: 關于貧血時判讀血沉結果的那些事

    血沉,全稱是紅細胞沉降率(ESR),指在一定條件下,把抗凝血放在特定血沉管中,紅細胞在規定時間內在血漿中自然下降的距離,以魏氏法作為測定的標準方法,作為急性時相反應的檢測指標,對某些疾病的協助診斷和療效觀察具有重要的輔助價值,盡管對診斷疾病缺乏特異性,但在臨床上還是應用較多的常規性檢驗項目。

        然而,看似簡單操作起來也簡單的檢驗項目,影響的實驗因素卻不少,如抗凝劑、溫度、人為因素等等。除了以上的影響因素,貧血對血沉的影響算是較為常見因素之一。

        機體貧血時,紅細胞沉降速度加快,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紅細胞數量減少時,紅細胞碰撞機會減少,同時紅細胞總面積減少,所承受的血漿逆阻力也減少,因此血沉加快。但也有熊立凡等人認為,在嚴重貧血時血沉反而不增快,這可能與因紅細胞太少而影響其緡錢狀聚集有關。

        相信大部分同行在用魏氏法工作時,都遇到過血沉拖尾的現象,而這拖尾現象又明顯給我們對血沉的判讀造成了困難。練栩輝等人研究表明,當紅細胞小于3×10^12/L時,采用魏氏法檢測血沉容易出現拖尾現象,且隨著紅細胞濃度進一步減少,拖尾現象更為嚴重。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因為紅細胞濃度太低時,雖然大部分紅細胞仍可以發生緡錢狀聚集,促使其沉降速度加快,但仍有小部分紅細胞由于過于分散于血漿中,不容易發生緡錢狀聚集,從而使其沉降速度減慢,因此出現拖尾現象。

        而且,他們認為,引起血沉不增快可能是與拖尾的小部分紅細胞的沉降速率減慢有關。也就是說,假如忽略這小部分紅細胞的可能影響,嚴重貧血時檢測血沉仍然是增快的。張從利等人報道,血沉值大于80 mm/h時,魏氏法與血沉儀測定的血沉值存在顯著性的差異,其原因可能與拖尾現象導致魏氏法血沉值無法統一判讀有關。

        據筆者所知,在基層單位,對于血沉的檢測還是魏氏法。那么,怎么解決貧血時魏氏法出現的拖尾現象?練栩輝等人認為,在嚴重貧血時,即使有拖尾現象,尾部含少量紅細胞的血漿與大部分沉降的紅細胞界面的透光度仍有顯著變化,在某一界面這種變化達到血沉儀所限定的值時即為血沉值,因此血沉儀可以自動解決嚴重貧血引起拖尾現象的問題。對此,他們以血沉儀的測定值為基準制作標準比色卡,根據比色卡的標準顏色統一讀取魏氏法拖尾部分的血沉刻度值,也就是通過采用血沉儀的測定值對魏氏法的判讀值進行校正。

        通過他們的研究,發現隨著紅細胞濃度的減低,其血沉具有逐漸增快的趨勢,即使在嚴重貧血時,血沉值也顯著增高,并沒有出現因過度貧血導致血沉減慢的現象。而且采用比色卡校正的魏氏法血沉值,與血沉儀的測定結果差異無顯著性,兩者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也說明,魏氏法測定時的拖尾現象,是可以采用比色卡來校正的。

        參考文獻
    1.熊立凡, 李樹認. 臨床檢驗基礎.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9-32.
    2.周玲. 紅細胞因素影響血沉測定結果的臨床探討.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11):40-41.
    3.練栩輝, 謝梅, 馬碧娟, 耿昕, 吳秋林, 楊四佳, 彭克軍. 不同程度貧血對魏氏法血沉測定的影響及其讀值的校正. 用醫學雜志,2013,29(17):2895-2897.
    4.張從利, 胡愛玲.SD-100自動血沉分析儀與魏氏法血沉測定結果比較分析. 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09,24(6):120-121.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