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導產生T細胞獲人體“信任”
調節性T細胞(Tregs)在維持機體免疫穩態和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應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已經得到國際廣泛認可。然而長期以來,由于T細胞在人體內作用機理并不清晰,影響了這一基礎性研究向臨床轉化的進程。在世界各國臨床醫學科學家的持續攻關下,目前這一謎團正逐步解開。 記者從昨天在滬閉幕的“第三屆Treg/輔助性T細胞亞群研究進展及其臨床應用國際會議”上獲悉,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劉中民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最近研究發現,經他們人工培養、誘導形成的調節性T細胞產生TGF-beta和IL-10等細胞因子,在減輕器官移植后人體排斥反應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換言之,人為增加體外誘導產生的調節性T細胞,就等于為打贏移植排斥反應這場戰役投入更多的“子彈”。 據介紹,普通人對人體自然產生的調節性T細胞抱有天然“好感”,但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自體T細胞的功能會逐漸減低或者喪失。而對于體外培植、誘導出來的調節性T細胞,人體是否會“信任”,這些細胞是......閱讀全文
生物炭的研究成果
據《每日科學》網報道,一直以來人們都在尋求固定二氧化碳從而減少其排放的辦法。科學家表示,幾百年前,亞馬遜印第安人用來提高土壤肥力的生物炭(biochar),在現代世界可以幫助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大規模生產生物炭可吸收大量溫室氣體。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周刊上。 進行此項研究的
最新鹽度變化研究成果發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7/526174.shtm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王凡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在《自然-氣候變化》期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定量揭示了上世紀中葉以來大西洋-太平洋鹽度差異(APSC)的加強趨
非洲爪蟾環狀RNA研究成果
作為最新的明星分子,環狀RNA的熱度與日俱增。環狀RNA到底火到了什么程度?從云序客戶捷報頻傳﹑研究成果不斷就可見一斑:上期我們剛剛介紹云序客戶發表了世界首個小鼠腦創傷模型外泌體環狀RNA的研究,整合了外泌體和環狀RNA兩大科研熱點。在探索新物種的環狀RNA研究上,云序客戶此前更是先后發表了全世界第
Nature最新基因組研究成果
無論是接收禮物的圣誕襪,還是櫥窗里的漂亮衣服,棉花的作用滲透在即將到來的這個節日的方方面面中,然而對于生物能源研究人員來說,棉花纖維成分比其顏色和質地更為重要。 由來自31個研究機構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近期完成了基因組最簡單的棉花品種:Gossypium raimondii的詳細圖譜
11篇!Science最新研究成果概覽
1.Science:N-豆蔻酰化蛋白質量控制機制 doi:10.1126/science.aaw4912 人們早就知道蛋白的穩定性受其N-末端氨基酸殘基的影響,并且在過去三十年中大量的研究工作已描述了一系列N-端規則(N-end rule)途徑,這些途徑通過N-末端的蛋白降解子基序讓其所在的
CUORE發布中微子奇異屬性研究成果
4月6日,意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LNGS)和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LBL)同步發布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0nDBD)國際合作實驗(CUORE),對中微子奇異屬性研究的最新進展。CUORE的最新結果對“中微子馬約拉納屬性”給出了最嚴格的實驗限制之一。同日,該成果在《自然》發表并配發新聞觀察。
關于操縱基因的研究成果
以X射線晶體學測定幾種結合蛋白與DNA的三維結構,得出一些驚人的結果。它們表明調節蛋白(阻遏蛋白)與特異的DNA部位是如何結合的。第一個測定的結構是E.coli CAP蛋白的結構,隨后不久,λCro蛋白、A阻遏物及噬菌體434的阻遏蛋白(λ的近親)先后測定成功。有如晶體學家預測的那樣,活性結合單
復旦MOSS團隊:研究成果將會開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39.shtm 由美國OpenAI公司開發的ChatGPT模型在全球點燃了新一輪AI革命,海內外關注度陡增。前不久,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邱錫鵬團隊發布類ChatGPT模型MOSS,新聞迅速
復旦MOSS團隊:研究成果將會開源!
由美國OpenAI公司開發的ChatGPT模型在全球點燃了新一輪AI革命,海內外關注度陡增。前不久,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邱錫鵬團隊發布類ChatGPT模型MOSS,新聞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MOSS“火”了。2月20日發布當天就收到大量內測申請、采訪、投資、合作邀約——公眾對于這項原本局
對抗耐藥細菌的最新研究成果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的一篇文章,對于那些無法從艱難梭狀芽胞桿菌(C. diff)靶向抗生素治療中獲益的患者來說,將感染C. diff的患者的糞便微生物移植到他們的結腸可能是最好的治療方法。C. diff是美國最常見的醫院獲
Nature發布癌癥之王重要研究成果
胰腺導管腺癌是胰腺癌最常見的類型,其非常的致命,5年生存率僅為6%。化學治療療效欠佳,部分原因在于對當前使用的治療方案高度耐藥。 在發表于6月6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加州大學圣地亞哥醫學院和Moores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與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和Ion
lncRNA在農業領域的研究成果
miRNA的好Homie,非編碼RNA界的NewStar --沒想到在農業上大展身手啦 你沒看錯!不是標題黨。說到miRNA的好Homie,非編碼RNA界的NewStar,想必聰明博學的你就已經猜到了是lncRNA。今天大閱哥要給大家挖一挖lncRNA在農業上的研究進展。為了寫這篇主題
《Science》發表中科院研究成果
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美國北卡羅琳娜大學的研究人員在Science(317卷)發表了今年夏季太湖藍藻水華大量暴發的現場報道。 原文檢索:Science 31 August 2007:Vol. 317. no. 5842, p. 1166 DOI: 10.1126/science.3
朱健康院士PLOS最新研究成果
植物激素脫落酸(ABA)調節著植物的生長、發育和對生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核心的ABA信號通路是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ABA受體(PYR1/PYLs)、2C型蛋白磷酸酶(PP2C)和SNF1相關蛋白激酶2(SnRK2)。然而,ABA信號的復雜性,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最近,國際遺傳學期刊《PL
高強不銹鎂合金的研究成果
2022年10月3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輕合金研究所材料智能設計與加工研究室曾小勤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Towards development of a high-strength stainless Mg all
Nature:史上最大型RNA測序研究成果
來自日內瓦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一個歐洲科學家小組,發布了一張人類功能性遺傳變異的綜合圖譜。這一研究發表在9月15日的《自然》(Nature)和《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志上,提供了有史以來RNA水平上最大的人類基因組與基因活性關聯數據集。 了解每
Nature報道中科院最新研究成果
人體每天排出的一些廢物有可能成為強大的腦細胞來源用于研究疾病,甚至有一天還可能用于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相對簡單的方法將人體尿液排出的細胞誘導生成有價值的神經元。 研究論文在線發布于本周的《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雜志上,Nature官網第一時間對相
美科研競爭導致研究成果出現偏差
???? 一項分析報告稱,在學術研究結果出版率較高的美國一些州,研究人員所報告的研究結果更可能支持他們的假說。該報告認為,研究人員為了在這些高產的學術環境里競得一席之地,不得不千方百計地讓自己的實驗結果看起來是正確的,學術界盛行的“要么出版,要么消亡”的文化便是這一現象的幕后推手。 這項分析
華人女學者連發干細胞研究成果
2015年二月份,Cell子刊《Stem Cell Reports》刊登了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Shuibing Chen博士帶領的一項研究成果。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包含人類胚胎干細胞(hESC)衍生祖細胞和內皮細胞的共培養系統,探討了內皮細胞在人類發育過程中的確切功能。延伸閱讀:優化干
清華院士Cell-Research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Ca2+/鈣調蛋白依賴的蛋白磷酸酶calcineurin(CN),是由一個催化亞基A和一個調控亞基B組成的異源二聚體。CN在多種細胞過程中起到了關鍵功能,比如心肌肥厚和T細胞激活。不過CNA調控區域的大部分結構還有待確定,CN活性的調控機制也存在相當大的爭議。 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日前獲得了全長
馬涵慧博士再發CRISPR研究成果
最近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揭示了“CRISPR-Cas9機器在活細胞內如何運作”的重要新細節,對于開發使用強大基因編輯工具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通訊作者、生物化學與分子藥理學教授Thoru Pederson
裴端卿教授JBC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中科院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教授帶領的一項研究,解釋了為什么失活細胞周期抑制劑能促進重編程,表明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介導的Sox2磷酸化作用,調控著多能性的建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七月二日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中科
張鋒參與發表CRISPR新研究成果
2016年7月29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線發表了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Broad研究所和山西眼科醫院等處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題為“The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浙江大學Nature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每年,在亞洲水稻都面對著來自一種芝麻籽大小的昆蟲——褐飛虱(brown planthopper)的巨大威脅。現在由浙江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揭示出了,使得一些飛虱發育為短翅型,而另一些飛虱發育為長翅型的原因——這是決定它們入侵新水稻田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研究結果發表在3月18日的《自然》(Natur
我國科學家再獲多項研究成果
肺泡發育之謎揭開 本報北京2月21日電 日前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發育細胞》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湯楠實驗室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世界上首次采用活體成像技術,直觀、實時地觀測了肺泡的發育過程,提出了一個機械力和生長因子共同調控肺泡發育的全新模型。 肺泡的發育過程非常復雜,湯楠
lncRNA在農業領域的研究成果(二)
【思路及相應結果】內容與圖片源:(王立方,2015)【結論】通過全轉錄組測序、lncRNA測序和實時熒光定量的方法發現和鑒定了與家蠶產絲相關的lncRNA和其在不同產絲階段的表達量變化,挑出了與家蠶產絲調控緊密相關的非編碼RNA和lncRNA。例如位于P25基因下游互補鏈的lncR2034,與P25
全國城市健康大數據研究成果出爐
12月23日,由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清華大學健康中國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1》發布會在京召開。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全國愛衛辦副主任、健康中國行動推進辦副主任毛群安,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清華校友總會副會長史宗愷,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團隊連發重要研究成果
在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中,遺傳信息從DNA、RNA最后流向蛋白。RNA的成熟需要經過復雜的轉錄后加工,其質量控制在多種細胞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真核細胞具有大量識別和調控RNA降解的生物大分子,比如exosome復合體。 Exosome復合體通過外切酶方式從3′端對RNA進行水解。人們發現,
關于聚合酶的研究成果介紹
新興納米技術的一個誘人之處就是它可以識別核酸是否可作為一種用途多樣的有效實驗平臺,以應用于建造那些更為復雜的生物醫學工具。有多種特定的功能基團能以共價鍵的形式聯接到核苷上,而核苷又依次通過幾種化學反應組裝成鏈狀物。一方面這是一種耗費勞動的過程,但在另一方面,一些科學家正通過此種過程來檢驗自然產生
關于纖維素的研究成果介紹
包括德國哥廷根大學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國際小組在研究康普茶在類似火星環境中存活的可能性時驚訝地發現,盡管模擬的火星大氣破壞了康普茶培養物的微生物生態,但一種駒形桿菌屬的能產生纖維素的細菌卻存活了下來。這一發現發表在最近的《微生物學前沿》雜志上。研究結果表明,細菌產生的纖維素可能是它們在外星條件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