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發現一種特殊類型的皮肌炎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體表器官,各種皮膚表現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體的生理和病理狀態。皮肌炎是一種臨床累及皮膚和肌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肺臟的損傷,表現為肺間質纖維化,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皮膚科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一種特殊類型的皮肌炎,并命名為脂溢性皮炎樣皮肌炎(SD-distributed DM)。該類型不同于既往報道的皮肌炎,患者皮疹常常很輕微,僅表現為面部,如眉弓、眼內齜和鼻唇溝等脂溢性部位的輕微紅斑和脫屑,常被誤診為脂溢性皮炎或過敏性皮炎而延誤了病情。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美國皮膚學會會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JAAD),通訊作者為皮膚科楊驥主任醫師,醫師徐欣植、陳冰琳和黃俊霞為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皮膚科李明教授的指導和幫助。 此次發現的脂溢性皮炎樣皮肌炎是基于團隊對近10年來臨床病例的深入......閱讀全文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揭示肝癌轉移新機制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儉研究團隊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創造性地繪制出肝癌細胞中microRNA與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雙向調控網絡,揭示了肝癌轉移調控新機制和潛在的分子靶點。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肝臟病學》。 該課題組對參與肝癌轉移的關鍵miRNAs進行篩選并對其功能展開系列研究。研究人員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發現一種特殊類型的皮肌炎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體表器官,各種皮膚表現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體的生理和病理狀態。皮肌炎是一種臨床累及皮膚和肌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肺臟的損傷,表現為肺間質纖維化,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皮膚科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一種特殊類型的皮肌炎,并命名為脂溢性皮炎樣皮肌炎(SD-di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發現結直腸癌轉移新機制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教授周平紅課題組、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研究員蔣玉輝課題組與美國威克森林浸信醫學中心綜合癌癥中心教授張微課題組合作,研究發現結直腸癌轉移新機制——磷酸化的遷移侵襲抑制蛋白(MIIP)促進結直腸癌轉移。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 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不斷創新的“醫學人生”
“要想完全攻克肝癌很難,至少還要50~100年。”樊嘉說,他目前正在做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工作,整個研究體系就像龐大浩瀚的宇宙,他只找到了其中一顆很小的行星,不能解決整個宇宙的問題。 10月21日,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獎在北京頒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肝腫瘤外科樊嘉教授憑借在肝癌臨床診療
臨床檢測中LCMS/MS應用—訪復旦大學中山醫院檢驗科郭瑋
郭瑋老師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腫瘤分子診斷、腫瘤轉移復發機制。在國內外統計源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主編、參編專著7部。現任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第九屆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臨床生化學組成員、《檢驗醫
臨床檢測中LCMS/MS應用——訪復旦大學中山醫院檢驗科郭瑋
郭瑋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腫瘤分子診斷、腫瘤轉移復發機制。在國內外統計源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主編、參編專著7部。現任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第八屆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臨床生化學組成員、《中華臨床實
LCMS/MS在治療藥物監測中的應用-訪復旦大學中山醫院郭瑋
郭瑋老師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腫瘤分子診斷、腫瘤轉移復發機制。在國內外統計源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主編、參編專著7部。現任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第九屆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臨床生化學組成員、《檢驗醫
中山醫院污水處理設備
中山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各種填料詳解填料是污水處理中常用的輔助物,污水處理設備填料一般分掛膜、沉淀、吹脫用填料,因填料價格便宜效果好,所以一些用地緊張或者提標上會用到填料,但是因填料的一些局限性并不是每個工藝都適用。一體化污水處理各種填料詳解1、軟性纖維填料成分:PE中心繩+ 醛化維綸絲花束適用范圍:易
中山醫院成功切除脊柱造釉細胞瘤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日前發布消息,該院骨科董健教授帶領的團隊成功運用經單一后路全脊椎整塊切除技術,為一名患者切除了累及三椎節胸腰段脊柱的復發巨大造釉細胞瘤,術后第二天,患者下肢及腰背部疼痛明顯緩解,術后8天即出院。 28歲的蔡先生就診時,背部劇烈疼痛,且排尿已受影響。影像學檢查發現,其第1
復旦中山醫院突破黃疸禁區-巨型肝癌患者獲救
近日,一位伴有重度黃疸(總膽紅素)高達411μmol/L、直徑20厘米巨大肝腫瘤、生命垂危的女患者,奇跡般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獲救,經第二次介入治療后,10月17日已出院。 來自內蒙56歲的王女士(化名)身體一直不錯,近3年來從未參加過單位組織的體檢。今年8月初突感無力,且愈來愈嚴重,食欲
復旦大學與上海申康醫院合作共建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
2020年1月14日,復旦大學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簽署協議,雙方合作共建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上海市質子重離子臨床技術研發中心),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掛牌成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黨委書記王興鵬代表雙方簽訂《合作共建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
12位醫學專家獲中國顯微外科終身成就獎
10月16日,在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陳中偉等12位專家獲得中國顯微外科終身成就獎。 其中,6位已故的專家分別為第二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和沈陽軍區總醫院;另外6位專家分別是上海市第
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中山醫院啟動
??介入治療是在醫學影像引導下進行非直視下診療的新學科,是與內科、外科并駕齊驅的第三大學科,也是心臟、血管、腫瘤等疾病的三大治療手段之一。 據悉,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和國家藥監局組織完成了第四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評審工作。12月5日,記者從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臨床檢驗質譜進階:中山醫院臨床質譜高級進修班舉辦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4月26日,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培訓系列計劃——中山醫院臨床質譜高級進修班第二期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召開。本次高級進修班針對具有一定臨床質譜經驗的檢驗人員,講授醛固酮等臨床檢測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通過上機操作、數據處理和質譜定量分析等實際操作,提高學員們
中山大學附屬醫院10余支隊伍馳援湖北
“主任,我報名!”“我是呼吸內科的,我報名!”“我參加過抗擊非典,我可以!”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迅速在院內發起志愿報名,來自呼吸內科、重癥醫學科、全科醫學科、血液內科、檢驗科等科室多位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志愿報名申請援助湖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迅速組建成功。
中山醫院破禁區:腸癌肝轉移一次同切除
有25%的結直腸癌患者在被確診時已經肝轉移,另有25%的患者在5年內也會發生肝轉移。腸癌肝轉移,能否實現“原發灶”與“轉移灶”一次性同步切除?這個在世界外科學界備受爭議的熱點話題,現在已由上海醫生以良好的臨床效果,作出了自己肯定的回答。 今天上午舉行的第3屆上海國際大腸癌高峰論壇上,許劍民教授報告
郭瑋:舉辦臨床質譜培訓班,為醫患提供精準參考結果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1年6月2日-4日,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美國臨床質譜學會(MSACL)、北美華人臨床化學協會(NACCCA)、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檢驗醫學專委會、上海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檢驗醫學專委會主辦、上海市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質譜學組協辦的國家級I類繼續教育學習班——
第二屆上海國際腫瘤局部與靶向治療研討會召開
11月5日—7日,第二屆上海國際腫瘤局部與靶向治療研討會(RTTC)在復旦大學楓林校區明道樓成功舉辦。本次會議是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編號:J23-10-02),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主辦,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復旦大學藥學院、復旦大學醫院管理處、JMMC亞太編輯部協辦。
潘柏申:我國臨床質譜已逐漸強大,未來可期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1年6月2日-4日,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美國臨床質譜學會(MSACL)、北美華人臨床化學協會(NACCCA)、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檢驗醫學專委會、上海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檢驗醫學專委會主辦、上海市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質譜學組協辦的國家級I類繼續教育學習班——
全面磨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推行臨床研究新模式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浦東院區)開業100多天,歷經臨床、醫技等患者診療流程的全面“磨合”,目前所有臨床科室全部入駐完畢,病房已全線開放收治患者。浦東院以多學科綜合治療為特色,深化實體化單病種MDT,推行高質量的腫瘤臨床研究新模式。 自2019年8月23日乳腺外科/乳腺腫瘤綜合治療部、胰腺外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成立兩研究院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研究院、耳鼻喉科研究院日前成立。兩個研究院成立后,將在重要、重大疾病研究方面開展創新科學研究,培育重大的、原創性的學術成果,推動研究團隊的形成,增強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能力。專家表示,兩個研究院的成立將開創醫院眼科、耳鼻喉科臨床與科研深度結合的新篇章。
結合抗疫經驗-《新冠肺炎防治復旦中山方案》全球發布
4月8日,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指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辦的應對新冠肺炎復旦中山網絡國際論壇暨《新冠肺炎防治復旦中山方案》(以下簡稱《中山方案》)全球發布會在中山醫院舉行,并利用5G-SA(獨立組網)技術,向全球直播。 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表示
助力邊遠地區破解“生了腫瘤,栽在心臟”難題
5月25日,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腫瘤心臟病亞專科、第十七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腫瘤心臟病學論壇”、上海《中國臨床醫學》雜志社、上海健盟醫學科技服務中心聯合舉辦的第二期復旦中山“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心肌炎臨床診療”學習班開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在有效治療晚期腫瘤的同時,可能會導致“心臟
復旦大學等處發表Nature文章-解析肝癌蛋白質組學研究
肝癌是全世界造成癌癥死亡的第三大殺手,更是有中國特色的一種癌癥。誘發肝癌的因素很多,包括病毒、環境和遺傳因素的共同作用。在我國,肝癌發生的最大危險因素之一是乙肝病毒感染。 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Proteomics identifies new ther
國產神經導航儀器造福腦病患者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最近宣布,醫院神經外科利用復旦大學數字醫學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的神經導航手術系統,成功為一名患者一次性切除腦內6枚縱行排列、深淺不一的海綿狀血管瘤,目前患者隨訪狀況良好。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張曉彪介紹,患者受長期反復癲癇發作的困擾,經診斷發現,其腦內有
上海國際慢病論壇:探索建立慢病“云醫院”
4月2日,2016年上海國際慢病管理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專家、臨床醫生以“融合·創新”為宗旨,圍繞慢病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前景以及慢病管理在醫院、在社區的應用實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當前,各種慢性疾病大幅度增加,已經嚴重威脅到人群的健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會專家表示,我國已進
王紅陽院士工作站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揭牌
22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主任王紅陽教授牽頭的院士工作站項目正式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啟動。 這意味著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將以院士工作站為契機,加強腫瘤精準醫學轉化和基礎研究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全方位提升研究實力和水平。 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兼上海醫學
全國醫院排名2019名單
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了2019中國醫院排行榜,這是連續第十年發布該榜單。榜單借鑒了美國相關研究的評價方法,堅持以臨床學科水平、專科聲譽為核心,兼顧當年的科研產出,由于評價方法的科學性,排行榜的評選結果得到了醫療行業廣泛認可。2019中國醫院排行100強名單綜合排名醫院名稱專科聲譽科研學術綜
關注臨床質譜質量管理-了解臨床質譜前沿應用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9年4月23-25日,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辦,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檢驗醫學分會、上海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和美國臨床質譜協會(MSACL)協辦的“國家級I類繼續教育學習班-第四屆液相色譜–質譜技術臨床應用培訓班”在中山醫院東院區18
中山醫院治愈罕見先天性復雜變異胸主動脈患者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外科應用3D打印技術輔助外科手術,成功治愈罹患罕見先天性復雜變異胸主動脈瘤的伍先生。患者今天康復出院。 伍先生今年42歲,一年前開始反復出現活動后的胸悶胸痛。在中山醫院行胸部CT檢查時發現胸主動脈畸形,確診為罕見的胸主動脈Kommerell憩室(科梅內爾憩室)。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