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心血管病患者,每10秒鐘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在致中國城鎮與農村居民死亡疾病中占首位。因此可見,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是未來臨床與科研重點關注的研究方向。轉化醫學這一概念的提出促進了臨床實踐向基礎研究提出新的命題,基礎研究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進行臨床驗證,相互轉化。目前中國轉化醫學的研究重點在心血管疾病與腫瘤,集中在疾病的發病機制、疾病的早期非創傷性診斷、疾病的規范治療及新藥物新技術的開發等。細胞水平建立體外疾病模型從而研究相關發病機制與治療手段,是心血管疾病關注的重要方向。流式細胞檢測和顯微成像,是細胞水平研究的兩大傳統方法。利用流式細胞技術,科研人員可以分析上萬個細胞,獲得每個細胞的相對大小、顆粒度和熒光信號的數值,從而得到細胞群體的各種統計數據,篩選出稀有的細胞亞群。但是傳統流式細胞檢測技術存在一定局限,獲得高通量的同時忽略了細胞承載的豐富信息。研究人員僅僅得到散點圖上的一個點,而不是......閱讀全文
ImageStream技術建立在傳統的流式細胞術基礎之上,結合了熒光顯微成像技術,它具有多個檢測通道,可以對通過流動室中的每個細胞進行成像,實現了對細胞圖像進行多參數量化分析,獲得全新的細胞形態統計學數據。ImageStream系統配有功能強大的數據分析軟件IDEAS,可以對每個細胞分析超過50
ImageStream技術建立在傳統的流式細胞術基礎之上,結合了熒光顯微成像技術,它具有多個檢測通道,可以對通過流動室中的每個細胞進行成像,實現了對細胞圖像進行多參數量化分析,獲得全新的細胞形態統計學數據。ImageStream系統配有功能強大的數據分析軟件IDEAS,可以對每個細胞分析超過50
ImageStream技術建立在傳統的流式細胞術基礎之上,結合了熒光顯微成像技術,它具有多個檢測通道,可以對通過流動室中的每個細胞進行成像,實現了對細胞圖像進行多參數量化分析,獲得全新的細胞形態統計學數據。ImageStream系統配有功能強大的數據分析軟件IDEAS,可以對每個細胞分析超過500種
許多科學研究人員通過加入特定化合物刺激細胞后繼而來觀察細胞的 2D 或 3D 結構變化,借此來闡釋復雜的細胞內信號通路變化。科學研究者利用新的細胞成像和分析技術,大大提升了他們對未知領域的理解水平。 擁有一臺低成本、高效率、高通量檢測分析儀器,例如 ImageXpress? 細胞成像分析系統
目前,大部分的細胞檢測方法采用的仍然是傳統的終點法——僅僅給出最終結果,而且往往需要標記細胞和破壞細胞。這種方法無法得到細胞在生長時的真正狀態,也無法對細胞的生長過程做出動態的監測和分析。美國 Essen 公司開發了第二代長時間實時動態活細胞成像分析儀——IncuCyte ZOOM,用一種
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FCM)是一種對液流中排成單列的細胞或其它生物微粒(如微球,細菌,小型模式生物等)逐個進行快速定量分析和分選的技術。作為應用流式細胞術進行檢測的技術平臺,現代流式細胞儀產生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和完善,今天的流式細胞儀已經十分成熟,并被廣泛的
碳點(f-CDs)是一種尺寸小于10nm的分散的類球形熒光碳納米顆粒。因其發光范圍可調、雙光子吸收截面大、光穩定性好、易于功能化、無毒和生物相容性好等優點,在生物成像和標記、分析檢測,藥物開發, 癌癥納米治療, 光電轉換以及催化等領域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這也使碳點成為半導體量子點、高分子納米材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7年2月24日,北京,PerkinElmer舉辦NexION 2000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全球同步首發儀式暨媒體見面會。2017年同時是PerkinElmer公司創立80周年及進入中國40周年,因此當天也是公司慶祝80周年的開場儀式。來自北京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各行業
新一代成像流式技術在免疫細胞吞噬、CAR-T免疫療法等最新熱門話題中的應用新一代成像流式技術的最新熱門應用 近年來,生命科學研究工具不斷推陳出新,新一代的測序、成像、自動化檢測等尖端技術革新了整個生命科學行業的認知維度,不僅使得經久不衰的科研話題獲得新的突破,如細胞間相互作用、自噬和細胞信號通路等,
簡介細胞凋亡是一種發生在多細胞生物體內的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生化反應導致細胞形態和特征變化及細胞死亡。形態變化包括細胞收縮、核分裂、染色質凝縮、染色 DNA 分裂及 mRNA 衰減。細胞凋亡是一種高度調控的過程,通過內在途經對各種壓力源做出響應,包括饑餓、感染、缺氧和氧化應激反應等。線粒體損
ImageStream是一種臺式多譜段成像流式細胞儀(Multispectral Imaging Flow Cytometry),能夠同時采集6個檢測通道中的細胞圖像。它將流式細胞檢測與熒光顯微成像結合于一身,既能提供細胞群的統計數據,又可以獲得單個細胞的圖像,從而提供細胞形態學、細胞結
一、概述1 當前細胞培養和觀察的常用方法十九世紀起,當顯微鏡出現后,人們就開始嘗試對細胞結構進行觀察,并在二十世紀發展出細胞的培養技術。單層細胞的培養相對方便,而且商業化的顯微鏡非常適合于平面的、薄樣品的觀察,所以,在二十世紀的中后期,人們普遍采用 2D 的細胞培養方法,進行生物學的研究,以及進
細胞死亡機制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通常,細胞死亡(細胞凋亡、自噬、壞死)的檢測需要間接的熒光標記配合不同檢測方法。然而,這些方法無法實時監測細胞死亡過程中的內部狀況,也無法同時鑒定毒性物質和細胞死亡過程。因此間接標記越來越難以滿足細胞死亡過程實時監測的需求。量
隨著對tau構象敏感的第一個基因編碼的促進共振能量轉移(FRET)傳感器的誕生,tau蛋白成為一項新技術的焦點,該傳感器監測了活的hela細胞和永生的HT22海馬神經元在藥物治療后,微管(mts)存在和不存在的情況下野生型和病理突變的tau蛋白的構象 12,這個tau-FRET
3D無標記斷層掃描技術探索巨噬細胞防疫功能及納米材料毒性1、斷層掃描3D顯微鏡對活巨噬細胞成像研究 巨噬細胞在傷口愈合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一類在吞噬過程具有內吞和消化外界物質潛能的白細胞。在血液中,存在一些未分化的白細胞即單核細胞,單核細胞可以分化為其他的細胞如巨噬細胞或樹突狀細胞。 動物或人在被
活細胞成像在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和紊亂研究中的應用研究人類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和紊亂的原因以尋求有效的治療方式需要體外和體內疾病模型,這些模型真實的再現了各自的神經病理生理情況,同時也通過必要的細胞機制支持神經元以提供翻譯結果的治療方式作出反應1-3。 此外,我們需要研究最早
3、3D cell explorer無標記成像系統觀察紅細胞與內皮細胞的粘附效果實驗操作:1.內皮細胞用H2O2 處理進行損傷處理12h,MTT 檢測IC 50 值為400 mM實驗驗證:Nanolive 無標記成像系統通斷層掃描與全息成像技術,對細胞3D成像,3維圖像360度旋轉分析,觀察到紅細胞
CAR-T免疫療法 新型抗腫瘤藥一直都是各大藥企的研發重點。目前臨床使用的抗癌藥物大多數為化學藥,這類藥物由于靶向性差導致患者常常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以及耐藥性。盡管藥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不得不承認傳統化學類抗腫瘤藥物的研發遇到了瓶頸。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把目光投向了免疫治療,因此嵌合抗原受體
生物研究和藥物發現越來越需要擴大基于細胞的檢測方法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活細胞檢測可以實時監測細胞反應,并提供關于化合物治療效果和生物復雜性的重要見解。為了描述抗癌化合物的作用,我們監測了HeLa 宮頸癌細胞增殖和細胞周期的時間依賴效應。采用透射光延時成像技術對細胞數量、融合度、細胞面積進行量化
1、背景和原理1999年,美國哈佛大學Weissleder等人提出了分子影像學(molecular imaging)的概念——應用影像學方法,對活體狀態下的生物過程進行細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傳統成像大多依賴于肉眼可見的身體、生理和代謝過程在疾病狀態下的變化,而不是了解疾病的特異性分子事件。
測定癌細胞球培養物形態學特征的共聚焦成像及3D圖像分析前言: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興趣投入到利用三維(3D)類器官培養物作為組織生物學和癌癥 模型。發展可對3D模型表型變化做定量分析的高通量檢測技術是當前研究的熱門。研究的目 的是為了發展高通量的高內涵成像和分析方法,這種方法可用于檢測和分
KOSTER & PHIOPTICS梯度光干涉顯微鏡 GLIM系統是一種無需標記的用于厚組織樣品的三維定量斷層成像技術。由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教授蓋布利爾·波佩斯庫(Dr. Gabriel Popescu)開發并申請專利,GLIM技術能夠解決厚組織樣品的多重散射
2016年寒假生物醫學大型儀器理論與實驗技術培訓班二輪通知(2016年1月20~28日)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在醫學領域具有國內一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以尖端的醫學研究及出色的理論和實驗教學成為著名的醫 學科學研究與教育基地。為了培
當前,迅速發展的免疫腫瘤療法已經改變了癌癥治療的前景。要發現安全、有效和持久的免疫細胞治療產品,需要對癌癥生物學和免疫細胞特性(例如激活、細胞命運、細胞毒性殺傷、免疫調節和記憶)有完整的了解。那么我們該使用什么工具對活細胞進行實時分析? 此外,隨著我們通過使用更復雜的體外癌癥模型不斷提高對癌癥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世界上生產流式細胞儀的廠家幾經變遷,BC & BD仍在,新玩家不斷進入,并購重組各取所需,它們生產各種不同性能和功能的流式細胞儀。總體而言,呈現出以下的發展趨勢:1. 應用對象從細胞到顆粒一般而言,流式細胞儀檢測的對象是細胞,而且是呈獨立狀態的懸浮于液體中的細胞,即單
(二輪通知 2017年7月10~19日,北京)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在醫學領域具有國內一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以尖端的醫學研究及出色的理論和實驗教學成為著名的醫學科學研究與教育基地。為了培養生物醫學領域創新人才,現推出一年一度的,以尖端儀器和實戰訓練為特色的“大型儀器
2018年10月20日,第二十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8年光譜年會開幕式暨40周年慶典在青島舉辦(相關報道:慶祝中國光譜40年 構建中國光譜新時代)。在第一天的大會報告之后(相關報道:古人學問無遺力 今有分子光譜百家鳴),組委會也安排了精彩分會報告。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合作媒體為您帶來拉曼
活體動物體內生物發光和熒光成像技術基礎原理與應用簡介 文章目錄:一、活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二、活體動物熒光成像技術三、生物發光成像與熒光成像的比較四、活體動物可見光成像儀器原理與操作流程活體動物體內成像技術是指應用影像學方法,對活體狀態下的生物過程進行組織、細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技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安捷倫與BioTek聯合宣布推出一種新型集成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將細胞代謝分析和成像技術相結合。 Seahorse XFe96 分析儀 Cytation 1細胞成像多模讀取器 優化的解決方案將安捷倫 Seahorse XFe96 / XFe24分析儀與BioTek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命科學開始向定量科學方向發展。大部分實驗的研究重點已經變成生物大分子,特別是核酸和蛋白質的結構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