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精確的金納米團簇光學性質的演變
金納米顆粒(直徑2.2-100 nm)具有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吸收(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同時其光學性質可以通過調節其尺寸和形貌進行控制。超小尺寸的金納米顆粒(直徑小于2.2 nm,也稱金納米團簇)由于量子限域效應而呈現分子性質,具有分立能級和多個吸收峰。近年來,具有原子精度的金納米團簇的研究獲得快速發展,目前已可以實現精確合成包含十幾個到數百個金原子的金納米團簇。為了更進一步理解不同尺寸和結構的金團簇的光學性質,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化學系Meng Zhou (博士后) 和Rongchao Jin (教授) 等通過比較一系列不同尺寸硫醇配體保護的金納米團簇的穩態和瞬態吸收光譜、帶隙以及載流子動力學,提出了金納米團簇從不可期 (Nonscalable) 到可期 (Scalable) 的光學性質的演變這一重要概念。 金團簇的光學性質受到尺寸和結構的共同影響,因此具有原子精度的金團簇成為研究團簇光學性質......閱讀全文
原子精確的金納米團簇光學性質的演變
金納米顆粒(直徑2.2-100 nm)具有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吸收(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同時其光學性質可以通過調節其尺寸和形貌進行控制。超小尺寸的金納米顆粒(直徑小于2.2 nm,也稱金納米團簇)由于量子限域效應而呈現分子性質,具有分立能級和多個吸收峰。近年來,具有
科學家研制出新型光致發光金銅納米團簇
??安徽醫科大學聯合團隊近期研制出一種在空氣中具有強磷光發光效率的金銅納米團簇,為制備更多具有強磷光效率的新型金屬納米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論基礎。該成果日前發表于《科學進展》。 由于低毒性、近紅外發光、良好的光學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光致發光的金屬納米團簇在生物成像、細胞標記、腫瘤治療等生物醫藥
紫外激光解離生成金納米團簇及原位質譜表征
近日,大連化物所所生物分子結構表征新方法研究組(1822組)王方軍研究員、基元反應動力學研究組(1111組)肖春雷研究員、催化反應化學研究組(501組)李杲研究員等合作,采用193nm脈沖紫外激光解離—質譜裝置,實現了有機配體保護金團簇前體高效氣相解離生成400余種不同尺寸、組成和電荷價態金納米團簇
“小不點”金屬納米團簇的“變心”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認識材料的尺寸不斷擴展,從宏觀到介觀,再到100納米以下,當尺寸進一步減小(圖1),進入“量子尺寸”范圍,組成材料的原子或分子會采取什么新的排列方式?會導致一些什么新穎的性能?結構和性能如何關聯?如何從原子水平理解“量子尺寸”效應?這些問題催生了一系列前沿研究領域,包括由此應
上海應物所在金納米團簇的結構和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水科學與技術研究室許文武和研究員高嶷與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教授曾曉成合作,在金納米團簇的結構和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日前出版的Science 最新子刊Science Advances(Sci. Adv. 2015, 1, e1400211)上。該
金納米團簇合成以及結構與熒光性能關聯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固體所伍志鯤研究員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楊金龍教授等合作,在金納米團簇合成以及結構與熒光性能關聯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工作以Fcc versus Non-fcc Structural Isomerism of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Kernel Atom Packi
銅納米團簇合成有了新策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48.shtm
氫納米團簇“超流體”現象首獲觀測
氫納米團簇展示了“超流體”特性(藝術圖)。圖片來源: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科技日報北京2月25日電(記者劉霞)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首次在實驗環境中觀察到低溫條件下氫納米團簇展示出“超流體”特性,這意味著氫原子能夠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流動。在此之前,這種量子狀態僅在氦中被觀測到。詳細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
我所提出銅納米團簇合成新策略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302/t20230221_6681047.html 近日,我所化石能源與應用催化研究部金催化劑設計與選擇氧化研究組(DNL0809組)黃家輝研究員、劉超副研究員團隊與我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動力學研究中
黃金為什么能變成酒紅色?150年謎題解開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伍志鯤研究員課題組與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金榮超教授合作,通過精選配體,構筑適當的團簇間/內弱相互作用力,生長出高質量的單晶,成功解析出Au144(SR)60的團簇結構,其結構此前困擾科學界多年,是金納米團簇結構研究的“圣杯”。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科學》
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團隊完成納米團簇陣列構建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納米與界面催化研究組(502組)包信和院士、傅強研究員和寧艷曉副研究員團隊在負載納米團簇催化劑的結構控制和微觀表征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金屬—氧化物相互作用調控金屬納米團簇的尺寸與穩定性,揭示了載體氧化物表面氧原子p-帶中心可用于定量描述金屬—氧
銀銅合金納米團簇的組裝和磁性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團隊、曾雉團隊,與大連理工大學教授趙紀軍團隊合作,在金屬納米團簇的線性組裝和磁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并被主編選為亮點工作。 近年來,金屬納米粒子的組裝不僅能豐富和
ACS-Nano:利用磁性納米團簇殺死難以觸及的腫瘤
磁性納米顆粒是一種微小的物質,只有十億分之一米那么小。它已經顯示出了抗癌的前景,可以很容易地用注射器注射到腫瘤中,讓這些顆粒可以直接注射到癌變部位。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改進的技術,利用磁性納米團簇殺死難以觸及的腫瘤。 一旦注入腫瘤,納米顆粒就暴露在交變磁場(AMF)中。這個磁場使
銀銅合金納米團簇的組裝和磁性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團隊、曾雉團隊,與大連理工大學教授趙紀軍團隊合作,在金屬納米團簇的線性組裝和磁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并被主編選為亮點工作。 近年來,金屬納米粒子的組裝不僅能豐富
安徽大學手性配體直接合成手性Au38納米團簇研究取得進展
我們的左右手具有巧妙絕倫的對稱之美,然而,能使自已的左右手重合嗎?不可能!這就是手性。大至星系旋臂、行星自轉、大氣氣旋,小到礦物晶體、有機分子,從無生命的物體,到生命現象,無處沒有手性的倩影。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屬性。近年來,人們對單一手性化合物及手性功能材料的需求推動了手性科學的蓬勃發展,手性金
合肥研究院發現第四種晶相最密排列方式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課題組與國內多個單位合作,在金屬納米團簇結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一種新的晶相最密排列方式,相關研究結果以The fourth crystallographic closest packing unveiled in the gol
研究人員揭示配體金納米團簇生長機制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高嶷課題組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教授曾曉成合作,提出了一個用于解釋配體金納米團簇的結構穩定性及其生長機制的普適模型。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通訊》。 長期以來,配體金納米團簇因其獨特的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在催化、納米技術及生物醫學等領域廣泛的應用前景得到了
合肥研究院在團簇結構研究中取得進展
對物質結構的掌握為理解和改善物質性能提供了根本條件,因而結構研究在科學研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課題組與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金榮超合作,通過精選配體,構筑適當的團簇間/內弱相互作用力,生長出高質量的單晶,成功解析出Au144(SR)6
合肥研究院在金屬團簇研究中取得進展
金屬納米團簇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材料,其特殊的尺寸范圍、確定的組成結構、獨特而又豐富的物理、化學性能激起了廣大科研工作者的興趣。然而,金屬納米團簇的研究也存在很多困難和挑戰(如精準合成、結構解析等)。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課題組進行了不懈
長春應化所銅納米團簇合成和性能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銅納米團簇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陳衛課題組在Cu納米團簇合成和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2011, 133, 2060-2063)上。 隨著金屬納米粒
固體所金屬納米團簇熒光與結構關聯方面獲重要進展
近期,固體所伍志鯤研究員課題組與復旦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智能所、中國科大等單位合作,在金屬納米團簇的結構與熒光性能關聯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已在《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1567 -11571)。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后甘自保。
中科院大化所等金屬納米團簇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馬志博團隊與廈門大學鄭南峰團隊及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Hannu Hakkinen團隊合作,通過低溫超高真空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研究原子結構精確已知的Ag374納米團簇的表面配體,獲得亞分子水平超高分辨,結合DFT理論計算與模板識別算法,實現對表面配體形貌和結構以及團簇
我所提出鈀納米團簇炔烴選擇性加氫新策略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403/t20240313_7025215.html近日,我所化石能源與應用催化研究部金催化劑設計與選擇氧化研究組(DNL0809組)劉超副研究員、黃家輝研究員團隊與我所化學動力學研究室化學動力學研究中心(1102組)
制備具有協同化功能且結構多樣化的鑭系納米團簇
有機配體可以控制納米晶的尺寸、形貌、晶體結構和功能,同樣,其在納米材料的自組裝領域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單一納米顆粒在配體的作用下演變為微觀或宏觀的組裝體,旨在創造新的物理化學性能。 但納米材料表面有機配體的存在也帶來一定的弊端,惰性的有機配體通常會抑制量子點以及太陽能電池等材料的光電性能,
大連化物所李杲副研究員訪問合肥研究院
10月17日,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研究室伍志鯤研究員邀請,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杲副研究員訪問固體所,并做了題為《金納米團簇在催化中的應用》(Catalysis Application of Gold Nanoclusters)的學術報告。 李杲
掃描電鏡在微觀下觀察組成字體的納米材料的應用
如果說相機向我們展示的是定格的宏觀畫面,那么掃描電鏡呈現的就是微觀世界的美景。在電鏡技術的幫助下,科研工作者們能快速了解樣品的微觀形貌,對實驗結果進行表征。飛納電鏡每天都會與各種新樣品打交道,千奇百怪的樣品也層出不窮,為了給大家在科研之余帶來一些歡樂,我們特此開辟掃描電鏡“奇葩樣品”欄目,展示一些有
X射線晶體衍射揭示金屬納米粒子中的同分異構現象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伍志鯤研究員課題組與國內外多個研究小組合作,發現了金屬納米粒子的同分異構現象,相關研究結果以“Structural isomerism in gold nanoparticles reveal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高能所在錒系元素分離新方法上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研究中心研究員石偉群課題組在錒系元素分離新方法上獲得進展:首次制備并表征一類基于多酚類配體的錒系配位納米組裝體,提出基于該原位組裝的納米團簇作為萃合物選擇性分離錒系元素的全新理念。相關研究成果以Actinide separation inspired by s
合肥研究院在團簇結構調控和性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帶領的課題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楊金龍帶領的課題組合作,在金屬納米團簇的結構調控與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Kernel Tuning and Nonuniform Influence on Optical and Ele
《科學》發文!安徽大學發現新的光波導材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79.shtm光波導是實現光電集成和光子集成的關鍵。近日,安徽大學先進材料原子工程研究中心朱滿洲教授、陳爽副教授科研團隊發現金屬納米團簇中的光波導行為。這是在金屬納米團簇材料中發現的重要光傳播新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