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甘油三酯的測定方法與標準化研究近況
血清甘油三酯/三酰甘油(TG)是一項重要的臨床血脂常規測定指標,特別是隨著對其致動脈粥樣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為冠心病的一項獨立的危 險因素日益受到重視 [1~3]。但是目前血清TG測定及其臨床應用尚存在很多問題,如生物學變異、游離甘油對測定的影響、測定的標準化系統不完善等等。本文僅對TG的生物化 學、測定方法與標準化、臨床意義等方面的近況作一簡述。 一、TG的生物化學 TG又稱中性脂肪,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酯化而成,是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TG處于脂蛋白的核心,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運輸。除TG外,外周血中還存 在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兩者總和不足TG的3%)和游離甘油(FG)。各種脂蛋白中,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其殘粒被TG含量 高,被統稱為富含TG脂蛋白(TRL),也稱殘粒樣脂蛋白(RLP)。越來越多的臨床與實驗證據提示,TRL在AS病因學中扮......閱讀全文
血清甘油三酯的測定方法與標準化研究近況
血清甘油三酯/三酰甘油(TG)是一項重要的臨床血脂常規測定指標,特別是隨著對其致動脈粥樣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為冠心病的一項獨立的危 險因素日益受到重視 [1~3]。但是目前血清TG測定及其臨床應用尚存在很多問題,如生物學變異、游離甘油對測定的影響、測定的標準化系統不完善等等。本文僅對T
血清甘油三酯的測定方法與標準化研究近況
? 血清甘油三酯/三酰甘油(TG)是一項重要的臨床血脂常規測定指標,特別是隨著對其致動脈粥樣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為冠心病的一項獨立的危 險因素日益受到重視 [1~3]。但是目前血清TG測定及其臨床應用尚存在很多問題,如生物學變異、游離甘油對測定的影響、測定的標準化系統不完善等
血清甘油三酯的測定方法與標準化研究近況
血清甘油三酯/三酰甘油(TG)是一項重要的臨床血脂常規測定指標,特別是隨著對其致動脈粥樣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為冠心病的一項獨立的危 險因素日益受到重視 [1~3]。但是目前血清TG測定及其臨床應用尚存在很多問題,如生物學變異、游離甘油對測定的影響、測定的標準化系統不完善等等。本文僅對T
血清甘油三酯的測定方法與標準化研究近況(2)
二、TG測定的方法學??? 血清TG測定方法一般可分為化學法、酶法和色譜法3大類[6~9]。早期測定方法是以總脂質與膽固醇和磷脂之差估算。化學法用有機溶劑抽提標本中的TG, 去除抽提液中磷脂等干擾物后,用堿水解(皂化)TG,以過碘酸氧化甘油生成甲醛,然后用顯色反應測甲醛。比較準確的是二氯甲烷-硅酸-
血清甘油三酯測定的臨床意義
增高:可以由遺傳、飲食因素或繼發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等。TG值2.26mmol/L以上為增多;5.65mmol/L以上為嚴重高TG血癥。 降低:常見于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肝實質性病變、原發 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血清甘油三酯測定的臨床意義
增高:可以由遺傳、飲食因素或繼發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等。TG值2.26mmol/L以上為增多;5.65mmol/L以上為嚴重高TG血癥。降低:常見于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肝實質性病變、原發 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血清甘油三酯的意義
(1)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原發性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腎病、脂肪肝等。 (2)血清甘油三脂降低:原發性β-脂蛋白缺乏癥、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肝功能嚴重低下及吸收不良等。 參考值: 酶法(一步終點比色法):M(男):24.0-160mg/dLF(女):28-1
血清甘油三酯的概述
中文名稱: 血清甘油三酯 英文名稱: TG 化驗介紹: 血酯的含量可隨膳食的改變而改變,而且變動范圍很大。另外其含量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尤其是體重超過標準的中老年人往往偏高。
血清甘油三酯的原理
血清甘油三酯的正常值為多少呢?從理論上來說,其正常值為0.22—1.65mmo/L。 但事實上,甘油三酯波動范圍較大,隨年齡、性別、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等不同而有差異。人體內的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臟和脂肪組織中合成,也可經小腸黏膜從食物中吸收合成。血清中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
乙酸丙酮法血清甘油三酯測定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本法用異丙醇抽提血清TG,氧化鋁吸附磷脂及游離甘油氫氧化鉀皂化,過碘酸鈉氧化生成甲醛,甲醛與乙酸丙酮在氨離子存在下加熱生成黃色的 3,5二乙酰-1,4二甲基吡啶〔Hantgsch止反應)顯色程度與標本中TG濃度成正比。實驗步驟一、實驗試劑:1. 異丙醇(分析試劑)2. 氧化鋁(中性、層分
乙酸丙酮法血清甘油三酯測定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本法用異丙醇抽提血清TG,氧化鋁吸附磷脂及游離甘油氫氧化鉀皂化,過碘酸鈉氧化生成甲醛,甲醛與乙酸丙酮在氨離子存在下加熱生成黃色的 3,5二乙酰-1,4二甲基吡啶〔Hantgsch止反應)顯色程度與標本中TG濃度成正比。實驗步驟 一、實驗試劑:1. 異丙醇(分析試劑)2. 氧化鋁(中性、
血清甘油三酯的臨床意義
1.生理性增高 生理情況下,血清甘油三酯有隨年齡增長而升高的趨勢。另外還見于高脂肪飲食、高熱量飲食、吸煙、大量飲酒、長期禁食及妊娠中后期等。 2.病理性增高 (1)高甘油三酯血癥與冠心病發病率呈正相關。在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綜合征、甘油三酯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子。 (2)甘油三酯增
血清甘油三酯的原理及意義
原理 血清甘油三酯的正常值為多少呢?從理論上來說,其正常值為0.22—1.65mmo/L。 但事實上,甘油三酯波動范圍較大,隨年齡、性別、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等不同而有差異。人體內的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臟和脂肪組織中合成,也可經小腸黏膜從食物中吸收合成。血清中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極低密度脂蛋白(VL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TG)是血脂的一種,血脂還包括其他物質如膽固醇等。血中甘油三酯(TG)與膽固醇一樣,也都是存在于各種脂蛋白中。而血甘油三酯則是所有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總和。血中顆粒大而密度低的脂蛋白所含甘油三酯的量多。當病人的血甘油三酯特別高(顆粒大、密度低的脂蛋白過多)時,血液會呈乳白色,將這種血靜置
薏苡仁含量測定方法(甘油三油酸酯)
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種仁。2005版《中國藥典》一部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2005版《中國藥典》薏苡仁含量測定項下: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
薏苡仁含量測定方法(甘油三油酸酯)
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種仁。2005版《中國藥典》一部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 2005版《中國藥典》薏苡仁含量測定項下: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
薏苡仁含量測定方法(甘油三油酸酯)
?? 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種仁。2005版《中國藥典》一部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 2005版《中國藥典》薏苡仁含量測定項下:???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
血清甘油三酯的相關內容介紹
甘油三酯是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縮合而成的酯類,是人體能量貯存的重要形式,又稱中性脂肪。甘油三酯來自膳食,但更多由肝、脂肪組織及小腸合成。在血清中,內源性甘油三酯主要以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運輸,外源性甘油三酯主要以乳糜微粒的形式運輸。 正常值范圍 正常值:0.56~1.71mmol/L。
甘油三酯測定的臨床意義
(1)甘油三酯升高: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發病的一個危險因素。升高可見于各種高脂蛋白血癥、糖尿病、痛風、梗阻性黃疸、慢性膽汁淤積、甲狀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TG水平與胰島素抵抗有關,是糖尿病的獨創危險因子。TG水平若>11.3mmol/L,極易發生的并發癥是急性胰腺炎。(2)甘油三酯降低:見于低脂蛋白血
甘油三酯測定的臨床意義
(1)甘油三酯升高: 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發病的一個危險因素。 升高可見于各種高脂蛋白血癥、糖尿病、痛風、梗阻性黃疸、慢性膽汁淤積、甲狀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 TG水平與胰島素抵抗有關,是糖尿病的獨創危險因子。 TG水平若>11.3mmol/L,極易發生的并發癥是急性胰腺炎。 (2)甘油
甘油三酯測定的參考值與臨床意義
1.參考值TG水平與種族、年齡、性別以及生活習慣(如飲食、運動等)有關,TG水平的個體內與個體間差異大。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規定,合適范圍:1.7mmol/L(150mg/dl)以下;邊緣升高:1.7~2.25mmol/L(150~199mg/dl);升高:≥2.26mmol/L(
甘油三酯種類
ATPII報告將甘油三酯水平分為四級:正常水平,低于2.3毫摩爾/升;臨界高水平,2.3~4.5毫摩爾/升;高水平,4.5~11.3毫摩爾/升;極高水平,超過11.3毫摩爾/升。甘油三酯處于臨界高水平和高水平的患者,常常伴有導致冠心病危險性增加的脂質紊亂,如家族性復合型高脂血癥和糖尿病性脂質紊亂
甘油三酯的來源
血漿中的甘油三酯的來源主要有兩種:①外源性:由食物中攝取的脂肪于腸道內,在膽汁酸、脂酶的作用下被腸黏膜吸收,在腸黏膜上皮細胞內合成甘油三酯。②內源性:體內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臟,其次為脂肪組織。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供給與儲存能源,還可固定和保護內臟。血清甘油三酯測定是血脂分析的常規項目。
甘油三酯的簡介
甘油三酯(TG)是一種有機化合物,由甘油的3個羥基與3個脂肪酸分子酯化生成的甘油酯。為非極性物質,以非水合形式貯存于體內,是體內儲量最大和產能最多的能源物質。植物性三酰甘油多為油,動物性三酰甘油多為脂。固、液態的三酰甘油統稱為油脂。 在中、低強度運動中,其分解能提供運動肌肉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甘油三酯的原理
甘油三脂(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縮寫TG),又稱脂肪,是由食物脂肪與肝臟合成的,是長鏈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它是血液中血脂最重要的一種。 它們不溶于水,與蛋白質結合成脂蛋白,在血液中循環運轉。甘油二酯與第三個脂酰CoA分子作用生成甘油三酯,起催化作用 甘油三酯是人體內含量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介紹: 甘油三酯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所構成的酯。各種甘油三酯的甘油部分都相同,而脂肪酸部分可相同也可不同。甘油三酯正常值:
血漿中甘油三酯測定的參考值
參考值:TG水平與種族、年齡、性別以及生活習慣(如飲食、運動等)有關,TG水平的個體內與個體間差異大。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規定,合適范圍:1.7mmol/L(150mg/dl)以下;邊緣升高:1.7~2.25mmol/L(150~199mg/dl);升高:≥2.26mmol/L(2
什么是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是我們所說的脂肪,是長鏈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脂類。 臨床上,血清中的甘油三酯作為一項重要的血脂常規測定指標,與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共同作為血脂測定的基本項目。其正常值范圍應
甘油三酯代謝概述
? 甘油三酯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脂類,大部分組織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產物供給能量,同時肝臟、脂肪等組織還可以進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組織中貯存。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謝 脂肪組織中的甘油三酯在一系列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并釋放入血供其它組織利用的過程,稱為脂動員。? 在這一
甘油三酯高的用藥
常用的藥物有貝特類藥物,降血脂作用,具有明顯的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貝特類又名氯貝丁酯、安妥明、冠心平等。是這類藥中應用最早的一種。它主要是通過抑制腺苷酸環化酶,使脂肪細胞內cAMP含量減少,抑制脂肪組織水解,使血中非酯化脂肪酸含量減少,導致肝臟甘油三酯合成及分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