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繞螺旋結構的設計和優化技巧實驗
雖然表觀上簡單,盤繞螺旋(coiled coil ) 模體是高度專一的,并在理解三級結構及其形成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最常觀察到的盤繞螺旋形態——平行二聚態,其一般的結構類型仍有待全面的描述。盡管如此,其結構已呈現出在某些特定位置需要某些特定類型氨基酸的嚴格規則。本實驗來源「現代蛋白質工程實驗指南」〔德〕K.M.實驗步驟本節討論盤繞螺旋特異性設計所涉及的幾個不同方面。我們的目標是在核心處和邊沿位置選擇氨基酸以得到期望的寡聚態( 見 3. 2.1)、特異性(見 3. 2. 2 ) 和螺旋取向 ( 見 3.2.3 )。這里,我們也把針對特定穩定性的不同設計方案聯系起來。第 4 小節(見 3. 2.4 ) 涉及整體穩定性,集中在外部位點(b、c 和 f )。本章我們把所有內容分為小節逐一討論。但是,正是由于所討論的導致盤繞螺旋形成的相互影響的各因子的本性,本節的討論會在幾個地方互相交叉。因此,對于處理同一殘基位置所起的不同作用的小節可以被......閱讀全文
盤繞螺旋結構的設計和優化技巧實驗
盤繞螺旋結構的設計和優化技巧 ? ? ? ? ? ? 實驗步驟 本節討論盤繞螺旋特異性設計所涉及的幾個不同方面。我們的目標是在核心處和
盤繞螺旋結構的設計和優化技巧實驗
雖然表觀上簡單,盤繞螺旋(coiled coil ) 模體是高度專一的,并在理解三級結構及其形成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最常觀察到的盤繞螺旋形態——平行二聚態,其一般的結構類型仍有待全面的描述。盡管如此,其結構已呈現出在某些特定位置需要某些特定類型氨基酸的嚴格規則。本實驗來源「現代蛋白質工程實驗指南」〔德
盤繞螺旋結構的設計和優化技巧實驗(二)
( 3 ) 在研究設計好的反平行盤繞螺旋核心位置的丙氨酸的位置效應時(見注 3 ),Monera 等發現,當丙氨酸殘基在適當位置(即在同一個環上)時,會形成二聚體 [ 20 ] 。如果丙氨酸殘基不同步,會形成四聚體。對此,最可能的解釋是,四聚體中同步丙氨酸形成的孔穴高度地不穩定,因而傾向
盤繞螺旋結構的設計和優化技巧實驗(四)
( 5 ) Arndt 等設計了一個多肽庫。此庫的設計基于 Jim-Fos 雜二聚,庫中 b、c 和 f 殘基來自于各自的野生型蛋白,a 位和 d 位為 Val 和 Leu ( 帶有 a3Asn 在核心的插入例外,此插入引導期望的螺旋取向和寡聚態),e 和 g 殘基則用三核苷酸作改變以得
盤繞螺旋結構的設計和優化技巧實驗(六)
3.2.5.1 簡并密碼子使用簡并密碼子,可在希望改變的位點上編碼若干氨基酸的混合密碼。同樣,在仔細選擇要隨機化的對應位點引入簡并密碼子,不僅可以引入期望的堿基,而且可以引人期望的氨基酸。如已經討論過的,盤繞螺旋在不同位置對氨基酸類型有偏好。例如,e 和 g 殘基常是極性且互補的(表 3. 4)
盤繞螺旋結構的設計和優化技巧實驗(五)
3.2.4.1 螺旋長度一般來說,在盤繞螺旋鏈長度增加時,觀察到穩定性的(線性)增加 [61] 。這是因為盤繞螺旋的序列將會起到額外的重要作用。例如,Lau 和 Hodges 構建了一個比原肌球蛋白( 284 殘基盤繞螺旋)還穩定的 29 聚體(見 注 25;參考文獻 [ 62] )。在
盤繞螺旋結構的設計和優化技巧實驗(一)
本節討論盤繞螺旋特異性設計所涉及的幾個不同方面。我們的目標是在核心處和邊沿位置選擇氨基酸以得到期望的寡聚態( 見 3. 2.1)、特異性(見 3. 2. 2 ) 和螺旋取向 ( 見 3.2.3 )。這里,我們也把針對特定穩定性的不同設計方案聯系起來。第 4 小節(見 3. 2.4 ) 涉及整
盤繞螺旋結構的設計和優化技巧實驗(三)
( 9 ) Ji 等突變了 gp41—— 來自猿猴免疫缺陷病毒的 6 螺旋束包膜蛋白,與 gp120 一起,負責病毒與 CD4+?細胞的融合 [ 34 ] 。在結構上,它是由反平行雜二聚體組成的三聚體蛋白。在這一研究中,為核心氫鍵和鹽橋負責的(兩個 Gln 和兩個 Thr 殘基)4 個被掩埋
日常實驗小技巧.打開緊固的螺旋瓶蓋
當螺旋瓶蓋擰不開時,可用電吹風或小火焰烘烤瓶蓋周圍,使其受熱膨脹,再用于布包住瓶蓋用力將其旋開。 如果瓶內裝有不宜受熱或易燃物質時,可取一段結實的繩子,一端拴在固定的物體上(如門窗把手),再把繩子按順時針方向在瓶蓋上繞一圈,然后一手拉緊繩子的另一端,一手握住瓶體用力向前推動,就能使瓶蓋打開
電磁仿真大顯身手,優化螺旋天線設計(一)
縫隙螺旋天線擁有多功能性和寬帶頻率響應特性,因此被廣泛用于無線通信、傳感、定位、跟蹤及許多不同微波頻段的應用。為了優化縫隙螺旋天線的設計,工程師們可以利用電磁分析來精確計算諸如S 參數和遠場模式之類的特性。縫隙螺旋天線的優點縫隙螺旋天線擁有以下優點:· 近乎理想的圓偏振輻射· 寬帶頻率響應· 輻射方
電磁仿真大顯身手,優化螺旋天線設計(二)
查看電磁仿真結果第一個繪圖展示了天線頂面的電場模。該圖表明沿縫隙的電場要強于天線表面其余地方的電場,這證實了電場被有效限制在帶縫隙的基底上。第二張是S 參數的計算結果繪圖。結果明確顯示,在研究的頻率范圍內,S11 約為-10 dB。xy 平面上的對數電場模(上圖)和S 參數繪圖(下圖)為了進行遠場分
α螺旋的定義和結構特點
α-螺旋(α-helix)是蛋白質二級結構的主要形式之一。指多肽鏈主鏈圍繞中心軸呈有規律的螺旋式上升,每3.6 個氨基酸殘基螺旋上升一圈,向上平移0.54nm,故螺距為0.54nm,兩個氨基酸殘基之間的距離為0.15nm。螺旋的方向為右手螺旋。氨基酸側鏈R基團伸向螺旋外側,每個肽鍵的肽鍵的羰基氧和第
實時熒光定量PCR實驗體系的設計與優化
實時熒光定量PCR以其精確、快速、方便,越來越多的應用在科研、臨床及檢驗檢疫的各個領域。但是定量PCR是對精確性要求很高的實驗,不僅要求在實驗前有比較完整的實驗設計方案,而且實驗的條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也非常大。這些都是很多老師與學生非常關心的問題,下面分別從這兩個方面來對定量PCR實驗做一些闡述。?
PCR引物設計技巧
自從1985年美國PE—Cetus公司的人類遺傳研究室 Mullis等發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聚合酶鏈反應(PCP0 以來,PCR已經成為了分子生物學領域zui基本也是zui重要的技術手段之-[ I。然而能否找到一對合適的核苷酸片段作為引物,使其有效地擴增模板DNA序列,無疑決定著PCR的成敗。現在動
PCR引物設計技巧
自從1985年美國PE—Cetus公司的人類遺傳研究室 Mullis等發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聚合酶鏈反應(PCP0 以來,PCR已經成為了分子生物學領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術手段之-[ I。然而能否找到一對合適的核苷酸片段作為引物,使其有效地擴增模板DNA序列,無疑決定著PCR的成敗。現在動物遺傳育
PCR引物設計技巧
自從1985年美國PE-Cetus公司的人類遺傳研究室 Mullis等發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聚合酶鏈反應(PCP) 以來,PCR已經成為了分子生物學領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術手段之一 。然而能否找到一對合適的核苷酸片段作為引物,使其有效地擴增模板DNA序列,無疑決定著PCR的成敗。現在動物遺
螺旋袢螺旋結構域的結構功能
中文名稱螺旋-袢-螺旋結構域英文名稱helix-loophelix motif定 義存在于轉錄因子的DNA結合結構域中的一種蛋白質結構域。由兩個α螺旋和中間的一個袢組成,識別并結合特異的DNA序列。
螺旋轉角螺旋結構域的結構功能
中文名稱螺旋-轉角-螺旋結構域英文名稱helix-turnhelix motif定 義由兩個α螺旋間隔以一定角度的轉角構成的結構域。其中一個α螺旋可插入DNA大溝中與專一DNA序列結合。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化學(二級學科)
引物設計重點因素及設計技巧
想把引物合成的比較好,除了前引物和后引物的Tm不能相差太大,我們還要重點考慮以下因素: 一、GC含量 引物的GC含量一般為40-60%,以45-55%為宜,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引發反應。有一些模板本身的GC含量偏低或偏高,導致引物的GC含量不能在上述范圍內,這時應盡量使上下游引物的GC
引物設計重點因素及設計技巧
想把引物合成的比較好,除了前引物和后引物的Tm不能相差太大,我們還要重點考慮以下因素: 一、GC含量 引物的GC含量一般為40-60%,以45-55%為宜,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引發反應。有一些模板本身的GC含量偏低或偏高,導致引物的GC含量不能在上述范圍內,這時應盡量使上下游引物的GC
引物設計重點因素及設計技巧
想把引物合成的比較好,除了前引物和后引物的Tm不能相差太大,我們還要重點考慮以下因素:一、GC含量引物的GC含量一般為40-60%,以45-55%為宜,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引發反應。有一些模板本身的GC含量偏低或偏高,導致引物的GC含量不能在上述范圍內,這時應盡量使上下游引物的GC 含量以及Tm
實驗操作技巧和禁忌
常見化學藥品的貯存 硝酸固碘硝酸銀,低溫避光棕色瓶。 液溴氨水易揮發,陰涼保存要密封。 白磷存放需冷水,鉀鈉鈣鋇煤油中, 堿瓶需用橡皮塞,塑鉛存放氟化氫。 易變質藥放時短,易燃易爆避火源。 實驗室中干燥劑,蠟封保存心坦然。 解釋: 1.硝酸固碘硝酸銀,低溫避光棕色瓶:意思是說硝酸
螺旋型卵裂的定義和結構特點
螺旋型卵裂:觀察強棘紅螺及海蚌等貝類的分裂卵。強棘紅螺的卵子受精后,卵質逐漸向動物半球流動集中,于是在該極形成一盤狀的胞質部分,卵裂即在該范圍內進行。細胞期分裂球的排列為上、下兩層,上層的四個細胞較小,而下層的四個細胞較大,上層細胞與下層細胞成相互交錯排列,因此稱為螺旋型卵裂。
超螺旋的結構特點和主要類型
超螺旋是DNA三級結構的主要形式,由雙螺旋DNA進一步扭曲盤繞而形成。超螺旋按其扭曲方向分兩種類型:與DNA雙螺旋的旋轉方向相同的扭轉稱為正超螺旋;反之稱為負超螺旋。研究發現,所有的DNA超螺旋都可由DNA拓撲異構酶消除。正超螺旋和負超螺旋兩種。真核生物中,DNA與組蛋白八聚體形成核小體結構時,存在
反應釜的設計技巧
1 根據工藝流程的特點確定反應釜操作方式,確定反應釜是連續的還是間歇的操作。2 計算反應釜體積?3 依據生產能力、反應時間、溫度、裝料系數、投料比、轉化率、投料變化情況以及物料和反應產物的物性數據、化學性質等因素對設計基礎數據工藝進行匯總。4 確定反應釜直徑和筒體高度、封頭5 確定反應釜設計(選用)
液相色譜儀梯度優化的技巧
有許多種優化操作,主要取決于您的目的和分析方法的科學性。還是分析時間?從測試的成本中?還是準確?由于目的不同,許多方法需要改變。例如,為了縮短分析時間,需要更多地選擇短柱,更少地使用梯度。如果分析時間長,液相色譜儀色譜柱需要更長,成本高。我認為你問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優化這種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的優化應以流
螺旋結構的特點
在很多種聚合物的晶區中,由于相鄰分子鏈的側基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最緊密的堆砌要求,其分子鏈采取反式和左右式不同交替方式的構象排列,形成螺旋結構。
α螺旋的基本結構
α螺旋是一種最常見的二級結構,最先由Linus Pauling和Robert Corey于1951年提出,其主要內容是:?①肽鏈骨架圍繞一個軸以螺旋的方式伸展;②螺旋形成是自發的,肽鏈骨架上由n位氨基酸殘基上的-C=O與n+4位殘基上的-NH之間形成的氫鍵起著穩定的作用;被氫鍵封閉的環含有13個原子
α螺旋的結構特點
α-螺旋(α-helix)是蛋白質二級結構的主要形式之一。指多肽鏈主鏈圍繞中心軸呈有規律的螺旋式上升,每3.6 個氨基酸殘基螺旋上升一圈,向上平移0.54nm,故螺距為0.54nm,兩個氨基酸殘基之間的距離為0.15nm。螺旋的方向為右手螺旋。氨基酸側鏈R基團伸向螺旋外側,每個肽鍵的肽鍵的羰基氧和第
正超螺旋的結構特點和形成原因
正超螺旋:由線性雙螺旋分子兩端連接起來或因與蛋白質結合而固定的環狀DNA分子,進一步扭曲都可形成超螺旋·雙螺旋DNA處于擰緊狀態時所形成的超螺旋為正超螺旋(左手超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