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生物鐘調控代謝新方式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王恬團隊與芝加哥大學合作在《細胞—報告》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了生物鐘調控代謝的新方式,拓展了人們對生物鐘、m6ARNA甲基化修飾和代謝相互關系的認識。 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RNA上最豐富的一種轉錄后修飾,在基因表達、RNA剪切、mRNA運輸與翻譯等方面均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動態和可逆的m6A甲基化修飾廣泛參與哺乳動物的發育、免疫、腫瘤生成和轉移、干細胞更新、脂肪分化等生命過程。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小鼠肝臟生物鐘基因Bmal1特異性敲除,發現小鼠肝臟脂代謝異常,mRNA的m6A水平升高,并且失去晝夜節律性,同時調控肝臟脂代謝的重要基因PPARα的m6A修飾升高,提示Bmal1影響m6A RNA甲基化修飾進而調控脂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從而調節脂代謝。進一步研究證實,m6A RNA甲基化修飾可影響PPARα mRNA的穩定性和壽命,從而調控該基因的轉錄與翻譯,并影響脂代謝......閱讀全文
生物鐘調控代謝新方式揭示
人體內有一個很酷的時鐘——生物鐘。然而,生物鐘調控生理、代謝和行為等生命活動的機制十分復雜,仍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究。記者15日從南京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王恬教授團隊與芝加哥大學合作在《細胞通訊》上刊發研究成果,揭示了生物鐘調控代謝的新方式。 生物鐘由基因和蛋白質打造,是生物進化的禮物。生物鐘掌控
生物鐘調控代謝新方式揭示
人體內有一個很酷的時鐘——生物鐘。然而,生物鐘調控生理、代謝和行為等生命活動的機制十分復雜,仍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究。記者15日從南京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王恬教授團隊與芝加哥大學合作在《細胞通訊》上刊發研究成果,揭示了生物鐘調控代謝的新方式。 生物鐘由基因和蛋白質打造,是生物進化的禮物。生物鐘掌控
科學家揭示生物鐘調控代謝新方式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王恬團隊與芝加哥大學合作在《細胞—報告》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了生物鐘調控代謝的新方式,拓展了人們對生物鐘、m6ARNA甲基化修飾和代謝相互關系的認識。 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RNA上最豐富的一種轉錄后修飾,在基因表達、RNA剪切、mRNA運輸
新發現:植物生物鐘調控因子
為了適應地球自轉引起的環境周期性變化,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真核生物都進化出了內源計時器——生物鐘,它可以維持細胞內近24小時的基因表達節律性以適應環境中光溫因子的晝夜動態變化。生物鐘參與調控植物體內幾乎所有的生長發育和代謝過程,如光周期依賴的開花時間、發育、葉片衰老,以及植物對生物與非生物脅迫的響應
《細胞—代謝》:脂肪攝入過量會影響生物鐘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脂肪攝入過量會引起機體內在生理節奏的變化,從而影響其對各種生理過程的調控。這一發現意味著生物鐘和代謝之間或許存在更為復雜的相互影響和關聯,并有望加深科學家對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的理解。相關論文發表在11月7日的《細胞—代謝》上。 圖片說明:高脂肪食物會影響雄性小鼠的
美研究稱“發脾氣”受生物鐘調控
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小鼠實驗發現,生物鐘參與了調控動物的“進攻性”行為。這一研究結果有望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黃昏焦躁癥狀。圖片來源于網絡 4月9日發表在英國《自然·神經學》雜志上的研究表明,雄性小鼠間為保護領地而發生的好斗行為在一天中的強度和頻率會隨光照發生變化。 論文高級作者、哈佛大
美研究稱“發脾氣”受生物鐘調控
新華社華盛頓4月9日電 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小鼠實驗發現,生物鐘參與了調控動物的“進攻性”行為。這一研究結果有望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黃昏焦躁癥狀。 9日發表在英國《自然·神經學》雜志上的研究表明,雄性小鼠間為保護領地而發生的好斗行為在一天中的強度和頻率會隨光照發生變化。 論文高
Molecular-Plant:生物鐘調控葉片衰老新機制
生物鐘是生物體為適應環境晝夜周期變化而進化出的協調細胞內基因表達、代謝網絡調控的分子系統,調控植物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多個過程。生物鐘使植物的內源節律與外部晝夜變化的光和溫度等環境條件相協調,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競爭性優勢。葉片衰老過程能將營養和能量從衰老的葉片向正在發育的組織和器官轉移,以便
研究揭示光信號調控植物生物鐘分子機理
近日,《植物細胞》在線發表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研究成果。他們揭示了自然界光信號途徑與植物內部的生物鐘互作協同調控生物鐘關鍵基因CCA1節律性表達的分子機理。FHY3 和FAR1蛋白促進CCA1的表達,而PIF5 和TOC1蛋白抑制CCA1表達。進一步,PIF5與TOC1
規律的飲食有利于新陳代謝和生物鐘
人體內幾乎每個細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鐘,它們的相互作用對代謝健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睡眠與飲食時間不規律容易患肥胖癥和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然而,關于生物鐘與飲食時間之間的相互作用科學家們仍知之甚少,尤其是它對整體健康的影響。 北京時間7月31日,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
武漢大學Hepatology揭示代謝調控因子
來自武漢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小鼠實驗中證實,干擾素調節因子9(IRF9)起保護預防肝臟胰島素耐受及脂肪變性的作用。相關研究論文已被在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志Hepatology(最新影響因子11.665)接受并在線發布。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
植物所揭示新的植物生物鐘周期精細調控因子
生物鐘作為植物細胞內在計時機制,通過協調基因表達的節律性和代謝穩態等,使植物更好地適應地球自轉和公轉引起的晝夜性和季節性環境變化。當植物內源生物鐘系統和外界光-暗周期相一致時,植物會獲得最佳生長,因此,維持較為穩定的生物鐘周期對植物生長發育至關重要。 近期,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王雷團隊發現一類
生物鐘基因在氨基酸代謝中的關鍵作用
氨基酸代謝穩態對人類的健康至關重要,來自暨南大學藥學院的吳寶劍教授研究組發表了題為“REV‐ERBα antagonism promotes homocysteine catabolism and ammonia clearance”的文章,發現生物鐘基因REV-ERBα在氨基酸代謝的晝夜節
J-Lipid-Res:揭示機體生物鐘控制脂肪代謝的分子機制
在果蠅機體中,生物鐘(晝夜節律鐘,circadian clocks)也控制著機體的脂肪代謝,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上題為“The circadian clock is required for rhythmic lipid transport
安徽農大科研成果探究生物鐘調控先天免疫功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095.shtm
研究發現DNA甲基化修飾精準調控植物生物鐘周期
生物鐘通過協調細胞內代謝和生理活動的節律性以適應由地球自轉而產生的晝夜光溫周期性變化,為植物生長發育提供適應性優勢。在多種真核生物中均已發現組蛋白修飾可參與調控生物鐘周期,但DNA甲基化作為表觀修飾的另一重要類型,是否參與以及如何調控真核生物的生物鐘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雷研
Science子刊:傷口愈合也受生物鐘調控!白天愈合更快
傷口愈合白天幾乎是夜間兩倍 我們的生物鐘,或者說晝夜節律——調節機體的幾乎每一個細胞,并驅動許多生理過程,如睡眠、激素分泌和新陳代謝的24小時循環。 一項來自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RC)的研究發現,在皮膚細胞——成纖維細胞和角質化細胞以及小鼠身上的實驗表明,在體內生物鐘處于“白天”時,傷口愈
科學家發現擬南芥生物鐘核心振蕩器調控通路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黃巍團隊研究發現擬南芥生物鐘核心振蕩器調控脫落酸以及抗冷信號新途徑。相關成果發表于《植物、細胞與環境》(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生物個體進化出適應環境的前瞻性調控機制即生物鐘,對植物逆境脅迫響應至關重要。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冷凍災害
Cell揭示細胞代謝調控新機制
在Helen McNeill博士的領導下,來自Lunenfeld-Tanenbaum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令人興奮的、且不同尋常的生化聯系。他們的研究發現對于線粒體相關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線粒體是我們的細胞內能量生成的主要來源。相關論文發表在9月11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McN
Cell子刊揭示重要代謝調控因子
由于其與長壽、糖尿病、癌癥和代謝調控相關聯,近年來Sirtuin脫乙酰酶家族受到了相當大的關注。在發表于12月3日《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Buck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現在確定了一些代謝相關蛋白受到了線粒體sirtuin——SIRT5的廣泛調控。
Nature子刊:調控代謝的miRNA開關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能將討厭的白色脂肪細胞轉變為棕色脂肪細胞,由此輕易消除多余的體重。來自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朝著這一目標又走近了一步:他們破譯了小鼠體內的一個“切換開關”,其可以顯著促進脂肪燃燒。研究結果現在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子刊:酒精性脂肪肝與生物鐘紊亂
Notre Dame大學和Indiana大學的科學家們對酒精性脂肪肝進行研究,揭示了肝細胞生物鐘與這種疾病的潛在關聯。文章于一月十六日發表在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 脂肪肝(Hepatic steatosis)是指肝細胞中出現了異常的脂肪累
《細胞-代謝》-宋保亮小組-膽固醇代謝調控新機制
日前,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發表了我國科學家關于膽固醇代謝調控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宋保亮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鑒定出一個新的gp78結合蛋白Ufd1,并發現:Ufd1蛋白與gp78蛋白結合,增強了gp78的
上海生科院發現胰島素調控肝臟生物鐘的分子機制
8月31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劉浥研究組的最新研究論文Insulin post-transcriptionally modulates Bmal1 protein to affect the
英研究發現生物鐘“第二齒輪”-或來自新陳代謝機制
生物鐘控制著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它的“驅動齒輪”是基因。而英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獨立于基因的生物鐘機制,這種與新陳代謝有關的機制構成了生物鐘的“第二齒輪”。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報告說,首次發現人類血液紅細胞中也存在生物鐘。與其他細胞擁有脫氧核糖核
加拿大發現生物鐘功能紊亂內部機制-或可基因調控
乘坐跨時區過夜航班或是經常倒夜班,常常會讓人徹夜難眠。據最新一期《神經元》雜志報道,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研究人員日前發現,該現象與蛋白合成這一基本生物學過程密切相關。這一發現將有助于治療因跨時區旅行和倒夜班造成的睡眠障礙,以及抑郁癥和帕金森氏癥等慢性疾病。 地球自轉產生白天和黑夜,給眾生賦予了
中科院植物所發現生物鐘調控葉片衰老新機制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王雷率領的團隊以模式植物擬南芥為研究對象,發現了植物生物鐘參與調控葉片衰老過程的有關機制。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的《分子植物》雜志上。 在擬南芥中,一個名叫“夜晚復合體”的組分是其生物鐘的核心組分,由3種蛋白復合而成。研究人員發現,當“夜晚復合體”中任
中科院發現胰島素調控肝臟生物鐘的分子機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劉浥研究組,揭示了胰島素通過調節生物鐘核心轉錄因子Bmal1影響肝臟生物鐘發生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 在分子水平上,生物鐘主要由正調控因子Bmal1和Clock,以及負反饋因子Cryptochrome(Cry1、Cry2)、Perio
研究發現生物鐘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節律的新機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87.shtm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黃巍團隊聯合中山大學教授肖仕和德國馬普學會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教授Bernd Mueller-Roeber,研究發現生物鐘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節律的新
研究發現生物鐘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節律的新機制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黃巍團隊聯合中山大學教授肖仕和德國馬普學會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教授Bernd Mueller-Roeber,研究發現生物鐘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節律的新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于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細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