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re Dame大學和Indiana大學的科學家們對酒精性脂肪肝進行研究,揭示了肝細胞生物鐘與這種疾病的潛在關聯。文章于一月十六日發表在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
脂肪肝(Hepatic steatosis)是指肝細胞中出現了異常的脂肪累積,這通常是由于肝臟的脂肪代謝受到了破壞。過度飲酒會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進而發展成為更為嚴重的疾病,例如肝炎或者肝硬化。在長期大量飲酒的人中,10%到35%會患上酒精性的肝炎,這種疾病也是西方國家中的主要肝病類型。
為了深入研究酒精性脂肪肝,研究人員建立了長期飲酒(四周)并發生肝臟脂肪變性的小鼠模型。他們發現,在酗酒引起肝臟病變的同時,肝臟細胞的正常生物鐘系統也受到破壞。更重要的是,這種肝細胞的生物鐘紊亂,獨立于大腦中的生物鐘系統。
生物鐘負責調解機體和細胞的生化、生理和行為節律。生物鐘的正常運作需要與外部世界正確同步(特別是晝夜循環交替),這對于機體的健康狀態非常關鍵。研究人員指出,生物鐘紊亂與精神疾病、代謝性疾病(包括肥胖和糖尿病)甚至癌癥的發展有關。
肝臟在機體中負責許多重要的功能,包括調控代謝、儲存和釋放能量分子以及解毒作用。“肝臟功能在一天中的節律性改變,應該與進食行為和機體的能量需求相協調。舉例來說,我們活動和休息時需要的能量不同。” Notre Dame大學的副教授Giles Duffield說,他與Indiana大學的Suthat Liangpunsakul共同領導了這項研究。“這些節律性變化受到肝細胞生物鐘的調控,如果調控機制受到破壞就會引發疾病。”
為此,研究人員深入研究了脂肪肝對肝細胞生物鐘的影響。他們發現,在酒精性脂肪肝的小鼠模型中,生物鐘基因和生物鐘調控基因的表達發生了改變。此外,甘油三酯、膽固醇、膽汁酸,以及NAD/NADH的節律性合成也發生了改變,而這些物質都是生物鐘調控的基礎。
研究人員強調,在酒精誘導的脂肪肝中,控制節律的生物鐘系統受到干擾,而這種影響會進一步推動脂肪肝的發展。這一發現,無疑為治療相關疾病帶來了新的寶貴線索。
對于熱衷于高糖和高脂肪飲食的人來說,其大腦可能就在悄悄地失去記住路線的能力。近日,科學家首次將不健康飲食與位置記憶受損聯系起來,表明高脂肪、高糖(HFHS)飲食對人類大腦功能有負面影響。相關研究論文發......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學習和記憶是大腦的“獨門絕技”。然而,美國紐約大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身體中的神經組織和腎臟組織細胞也具有類似記憶能力。相關論文日前發表于《自然·通訊》。無獨有偶,瑞士和美......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王林杰課題組在Nature旗下期刊《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Biology)上發表研究論文。動物棕色脂肪組織(BAT)通過非顫栗性產熱調節體溫,解......
據《自然》18日發表的一項小鼠和人類細胞實驗表明,在減重以后脂肪組織通過細胞轉錄和表觀遺傳變化,保留著肥胖“記憶”,從而增加了體重反彈的幾率。這些發現或有助于解釋節食或其他減重策略后經常出現的體重反彈......
今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援引《柳葉刀》雜志刊發的一則研究報告引發許多人的關注:從1990年到2022年間,全球患肥胖癥的成年人增加了一倍多,患肥胖癥的兒童和青少年(5~19歲)更是增加了約3倍。這可不妙......
中新網湖北新聞9月11日電(常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教授陳勇帶領團隊研究發現Sortilin在米色脂肪細胞激活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其對脂肪組織脂肪酸氧化的調控機制,為治療代謝性疾病提......
雪花牛肉因其口感佳風味濃而廣受歡迎。其實,豬肉也有“雪花”,它實質是脂肪沉積到肌肉纖維之間形成明顯的紅、白相間狀似大理石花紋的“雪花”樣。簡單來說,雪花肉就是肌肉組織中肌內脂肪含量豐富后表現出肉眼可見......
近日,《細胞報告醫學》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與低糖飲食相比,低碳水化合物的生酮飲食雖然能減少更多脂肪,但會提高膽固醇水平。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其熱量來源不再依賴碳水化合物中的葡......
記者6月6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康君副教授團隊研究發現,辣椒中辣味成分主要來源——辣椒堿,可激活胃內抗氧化系統,預防酒精所致的急性胃黏膜損傷。此外,該團隊發明的由白蛋白包被的辣椒堿納米制劑......
日升月落,晨昏交替,這些自然節律深刻影響著地球生命,形成了晝夜節律,即俗稱的生物鐘。生物鐘最早于1970年代發現,是生物為了適應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更替而形成的一種節律性生命活動,這個無形的“時鐘”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