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濕地治理項目啟動
由國家專項投資550萬元的青海湖濕地治理項目日前正式啟動,今后兩年時間內,青海湖周邊13萬畝沼澤濕地將得到有效保護與恢復。......閱讀全文
青海湖濕地治理項目啟動
由國家專項投資550萬元的青海湖濕地治理項目日前正式啟動,今后兩年時間內,青海湖周邊13萬畝沼澤濕地將得到有效保護與恢復。
青海:濕地保護納入政府考核范圍
《青海省濕地保護條例》已于9月1日起施行。此條例是青海省在全國尚無濕地保護法律、行政法規的情況下,經反復調研論證,創造性出臺的地方性法規。條例的頒布實施,對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青海濕地保護管理,推進生態文明、大美青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青海省已建濕地類自然保護區7
青海濕地面積躍居全國第一
記者從今天結束的青海省十二屆人代會上獲悉:過去5年青海落實濕地保護補助資金共3050萬元,截至目前,青海省濕地面積共816萬公頃,比1997年第一次全省濕地資源調查時增加259萬公頃,躍居全國第一。 近年來,青海不斷加大對濕地資源和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力度,目前建成青海湖、可可西里、三
青海立法保護高原濕地;建補償機制明確政府職責
濕地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樣,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寶庫。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提供水源、補充地下水、調節流量、控制洪水、保護堤岸、清除和轉化毒物、保持小氣候等多種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 我省濕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11.3%,占全國濕地總面積的22.67%。由于濕地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加之
長江源上游水源地青海班瑪打造國家濕地公園
從青海省班瑪縣委宣傳部獲悉,通過5年的建設,班瑪縣瑪可河國家濕地公園通過驗收,且成為具有較高生物價值的基因庫。 地處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班瑪縣屬于三江源保護核心區,也是長江源上游的主要水源地,境內瑪可河林區是青海省面積最大的林場和中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林天然原始林區。 據介紹,班瑪縣境內的瑪可
青海省首項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開工建設
8月28日,“湟水流域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應用及示范研究”項目正式在樂都縣碾伯鎮開工,這是由省環境保護廳資金配套支持、省科技廳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計劃類批準立項的我省首項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應用與示范項目。 “湟水流域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應用及示范研究”項目利用國內外比較成熟的人工濕地污水處
《濕地北京》:沒有濕地就沒有北京城
有幸讀到崔麗娟女士所著的《濕地北京》一書,收獲頗豐。書中《序》描述了關于濕地與北京的關系。“北京城是在古永定河渡口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與其說是水造就了北京城,不如說北京起源于濕地。”這句話精辟地寫出了北京建城與濕地的密切關系。 更精彩的是書中多次用欄目的方式普及了濕地知識,比如,億萬年前北京濕
三江濕地世界典型潮汐濕地公園
三江濕地公園位于浙江省靈江、永安溪、始豐溪三條江的匯合處,不僅是臺州市首個國家濕地公園,也是世界上典型的潮汐濕地公園。 漲潮時,潮水順著靈江從下游慢慢地向上游涌去,當潮水漲至三江村時,則一分為二,一支潮水與永安溪交匯一起,一直涌到楊杜才歇下來;一支潮水與始豐溪
3處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良好
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廳獲悉,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近期對青海湖鳥島、扎陵湖、鄂陵湖3處國際重要濕地進行濕地生態系統評價工作,經測算,目前3處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系統綜合功能等級良好。 根據《濕地生態系統評價指標體系》測算,青海湖鳥島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系統綜合健康指數為5.87,健康等級為中,綜合
山東黃河島濕地公園獲批國家濕地公園
日前,山東省無棣黃河島濕地公園獲批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擬建的黃河島國家濕地公園位于無棣縣東北部的黃河島上,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是濱州市首家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規劃面積695.8公頃。 黃河島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將在山東北部地區形成完善的濕地生態景觀,極大地提升魯北地區濕地品牌
世界濕地日:我國新增國際重要濕地18處
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再新增北京延慶野鴨湖、黑龍江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江蘇淮安白馬湖等18處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82處;面積764.7萬公頃,居世界第4位。 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為:濕地修復。2日,我國在浙江杭州西溪舉辦主場宣傳活動,并發布了2022年度
研究人員揭三江源濕地退化機理-生態修復精準化
新華社西寧11月6日電(記者王大千)冬日的鄂陵湖濕地,陽光在已經枯黃的草甸鍍上了一層金光。大小湖泊之間,鳥兒倏忽飛過,藏野驢踏過結冰的灘涂低頭覓食。 這是記者近日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區的瑪多縣黃河源頭鄂陵湖濕地看到的美景。得益于青海大學和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共同完成的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三江源濕地類
青海湖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100%
記者日前從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獲悉,青海湖推進生態保護、國家公園創建、綠色發展等重點工作,青海湖生態系統保護明顯加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青海湖水體面積達到4625.6平方公里,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100%。今年以來,青海湖持續推進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標準化建設,成立中科
世界濕地日|濕地應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恢復為輔
今天是世界濕地日,主題是“濕地恢復”。這一主題強調了優先恢復濕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采取措施恢復和復原退化的濕地。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然而,由于人類活動的過分干擾,一些濕地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濕地功能明顯退化。據相關資料顯示,自1970年以來,已有超過35%的濕地退化或
中國高寒濕地首次開展泥炭沼澤碳庫調查
記者7月26日從青海省林業廳獲悉,目前該省已啟動泥炭沼澤碳庫調查,這也是中國高寒濕地首次開展泥炭沼澤碳庫調查。 據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曹廣民介紹,泥炭地是世界上分布最為廣泛的一種濕地類型,占全球沼澤濕地面積的50%至70%,占全球陸地面積的3%,而它儲存了全球30%的土壤碳。
山東新增10處國家濕地公園-白云湖濕地等上榜
記者從林業部門獲悉,全國新增85處國家濕地公園,其中我省10處。 我省新增10處國家濕地公園分別為:濟南白云湖濕地公園、黃河島濕地公園、東明黃河濕地公園、濰坊白浪河濕地公園,沐河濕地公園、莒南雞龍河濕地公園、東阿洛神湖濕地公園、曲阜孔子湖濕地公園、王屋湖濕地公園和萊州灣金倉濕
青海礦業技術展|2024青海礦業裝備展
2024中國青海國際礦業技術與裝備展覽會時間:2024年8曰23-25日? ?地點:青海國際會展中心主辦單位: 青海省礦產開發學會(擬邀 )承辦單位: 北京眾信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展會簡介隨著國家變革經濟增長方式、推進供給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礦業領域也贏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要求,堅持綠色化、節能
遙感監測表明青海三江源等地各項生態指標穩中向好
“根據遙感監測顯示,2000年至2010年10年間,在強化生態保護和氣候暖濕化過程的共同作用背景下,青海省域層面各類生態系統格局和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趨勢向好。”青海省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中心副主任葛勁松20日表示。 葛勁松介紹說,青海省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中心以2000年為調查評估基準年,2005年為
為何專門立法保護濕地?濕地保護法有哪些亮點?
濕地保護法近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并將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次專門針對濕地保護進行立法。 為什么專門立法保護濕地?濕地保護法有哪些亮點?如何推動落實? 冬日的江西鷹潭信江國家濕地公園,一片片淺灘濕地引得水鳥駐足棲息。“濕地公園沿信江及其支流而建,開闊的水域、大
北京初審濕地保護條例-濕地撿鳥蛋最高或罰5000
到河邊撿鳥蛋、采挖野生植物可能會面臨5000元的罰款。昨天,市人大常委會第33次會議對《北京市濕地保護條例(草案)》進行初審,本市擬對“地球之腎”濕地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并建立濕地生態補償機制,市人大農村委員會還建議將“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明確為對市區政府的考核標準之一。
我國首次專門針對濕地保護立法-法治守護濕地之美
濕地保護法近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并將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次專門針對濕地保護進行立法。 為什么專門立法保護濕地?濕地保護法有哪些亮點?如何推動落實? 冬日的江西鷹潭信江國家濕地公園,一片片淺灘濕地引得水鳥駐足棲息。“濕地公園沿信江及其支流而建,開闊的水域、大
拿什么拯救城市濕地?
濕地是“城市之腎”,對生態環境起著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凈化環境等重要作用。依水而居,擇綠為鄰,越來越成為身居繁華都市中的人們的愿景。 然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蠶食了大量城市濕地,工業及生活污水也使得城市濕地的生態功能不斷退化。伴隨濕地的消失和退化,我們的城市屢屢面臨內澇、水源污染、熱島效應等
吉林多項措施保護濕地
記者從吉林省政府了解到,吉林將在今年開展多項活動促進濕地保護。 據記者了解,今年吉林將成立濕地專家委員會,研究討論“吉林省濕地保護‘十二五’規劃”。同時,將召開濕地保護管理會議,與國家科研及高校部門簽署“省院共建”“省校共建”濕地保護協議,建立濕地保護的科研支撐體系。還將開展濕地科學研究與技術
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制度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并列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類型。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林業廳廳長閻鋼軍說,當前濕地保護面臨較大壓力,建議國家盡快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制度,并把鄱陽湖濕地納入國家濕地生態補償試點。 閻鋼軍介紹說,由于濕地生態補償機制未建立,濕地區域群眾為保護濕地所遭受的損失得不到補
保護濕地需重點推進
廣西壯族自治區近日公布《廣西壯族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向群眾征求意見。意見稿明確提出,要對濕地實行分級分類保護,建立濕地執法協作機制,在受保護濕地內禁止擅自開墾、填埋以及撿拾、破壞鳥蛋等。 濕地不僅能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還起著調節氣候、控制污
濕地水鳥研究獲進展
為深入開展基礎性、創新性和前瞻性的理論前沿探索與科學技術體系創建,進一步推進學科交叉合作,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聯合東北師范大學開展協同創新,擬共同籌建“濕地生態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濕地水鳥研究”是“濕地生態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框架中重要研究領域之一,在2015年12月28日
長江源頭濕地群土壤沙化速度驚人-亟待保護
長江源頭當曲流域分布著面積達14300平方公里的沼澤濕地群。然而,受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影響,這片海拔在五六千米左右的雪域圣地,正在呈現斑塊狀退化,而且速度驚人。 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勘察院高級工程師辛元紅說,從2005年起,國家先后組織了數支科考隊對長江源頭的生態環境進行系統調
青海克魯克湖獲5000萬元國家生態保護資金
記者近日從青海省環境保護廳了解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的克魯克湖,已被環境保護部、財政部列入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項目,并下達專項資金5000萬元,用于消除現有及潛在污染源,恢復流域生態環境。 “克魯克”在蒙古語中意為“水草茂美的地方”。該湖位于海西州柴達木盆地北緣,屬微
世界濕地日評論:濕地修復是為了提高生態系統質量
新春伊始,杭州西溪濕地的梅花悄然吐蕊,一年一度的探梅節在大年初一拉開帷幕,300畝梅林靜候游客“曲水尋梅”。擺脫高強度開發帶來的陣痛,盤活動植物資源,再現綠水青山,西溪濕地成為我國第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用20年的實踐開創了濕地保護和利用雙贏的“西溪模式”。
我國濕地面積大幅減少-恢復濕地就是發展生產力
從國家林業局獲悉,近10年來,我國喪失濕地達200多萬公頃,濕地面積減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仍在繼續。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說,像森林和其他生態系統一樣,濕地為人類提供的生態服務功能,是不可或缺的、非常珍貴的,如不采取斷然措施進行搶救性保護,這一彌足珍貴的“自然資本” 還將會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