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Genet:研究腫瘤時,小鼠和人到底有多接近?
一項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將幫助回答一個科學家認為十分緊迫的問題:在研究癌癥時,老鼠和人類到底有多接近? 這項研究于近日發表在PLOS Genetics上,揭示了小鼠如何模擬人體乳腺癌及其基因,甚至比之前認為的更接近,同時他們也研究了一些其他的如肺癌、口腔癌及食道癌等。 根據疾病控制中心的統計數據,癌癥是美國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 “和人類乳腺癌一樣,小鼠乳腺癌也分很多亞型,”研究共同作者、生理學教授Eran Andrechek博士說道,他的研究聚焦于癌癥的遺傳學組成。“我們的工作揭示了小鼠和人在不同種類腫瘤中組織和細胞的相似性,表明小鼠腫瘤和其他人類腫瘤也具有很強的相似性。” Andrechek的研究探索了包括所有癌癥亞型的小鼠,并將嚙齒類動物的腫瘤組成、基因作用方式與人類腫瘤進行比較。 他發現不僅在某些乳腺癌中基因發揮作用的方式一樣,其他癌癥中也存在基因相似性。 “肺部、口腔和食道癌中也有成組的基因表達......閱讀全文
將人類癌細胞移入小鼠體內(PDX)改變腫瘤進化
被稱為惡性膠質瘤的大腦腫瘤是在小鼠“替身”中得到測試的若干種癌癥之一。 對 1000 多個小鼠癌癥模型進行的分析,向其預測人類患者對治療作出反應的能力發起了挑戰。 這項日前 發表于《自然-遺傳學》雜志的研究,分析了人類腫瘤被移植進小鼠宿主后經歷的基因變化。這種被稱為人源性異種移植(PDX)的
人類肝臟與小鼠肝臟更接近,還是與人類心臟?
西班牙基因組調控中心的Alessandra Breschi通過鑒定多個物種各個器官的RNA-Seq圖譜,發現一些基因的表達是隨物種而變化,而另一些是隨器官類型而變化。她表示,那些隨物種而變化的基因更可能是看家基因。 在近日召開的2015冷泉港基因組生物學會議(The Biology Of Ge
人類語言基因讓小鼠變“聰明”
美歐研究人員15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給小鼠引入人類版本的語言基因Foxp2,那么小鼠的學習能力將得到提高。這一成果有助于研究人類語言的出現和進化。 Foxp2語言基因是十多年前在英國一個存在嚴重語言障礙的家族中首先發現的,缺乏這種基因的人普遍存在學習障礙和語言組織障礙。這種基因并非人類
“聰明”的小鼠可以追趕人類嗎
20世紀末的一部電影《深海變種》中,科學家為了研制抗老年癡呆癥的神奇藥丸,以古老的生物鯊魚為實驗對象,加大其腦容量,以便萃取更多腦蛋白,卻使得鯊魚越來越強大,最終演變為一場巨大的災難。 誕生高智商動物是科幻作品經久不衰的主題之一。而近日,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將人類大腦細胞注入到小
海龜腫瘤類似人類癌癥
?本報訊 一項研究發現,海龜腫瘤和人類癌癥擁有類似的遺傳脆弱性,這意味著人類癌癥療法或可用于治療海龜腫瘤。 海龜種群目前面臨滅絕威脅,海龜纖維性乳突瘤癥(一種具有潛在致命性的惡性腫瘤)削弱了人類的保育措施效果。人為造成的棲息地惡化等問題促使這種腫瘤病毒和其他新出現的傳染病在野生生物中傳播擴
海龜腫瘤類似人類癌癥
一項研究發現,海龜腫瘤和人類癌癥擁有類似的遺傳脆弱性,這意味著人類癌癥療法或可用于治療海龜腫瘤。 海龜種群目前面臨滅絕威脅,海龜纖維性乳突瘤癥(一種具有潛在致命性的惡性腫瘤)削弱了人類的保育措施效果。人為造成的棲息地惡化等問題促使這種腫瘤病毒和其他新出現的傳染病在野生生物中傳播擴散。 對于該
銅調控小鼠的腫瘤生長
一項研究報告說,長期接觸飲用水中濃度升高的銅能加速一個胰腺癌小鼠模型的腫瘤生長。銅是一種關鍵的微量營養物質;然而,銅不平衡已經與包括癌癥在內的幾種人類疾病聯系在了一起。Douglas Hanahan及其同事研究了被改造成在11到15周齡出現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小鼠的銅攝入水平與腫瘤發展之間的
常見小鼠腫瘤模型特點概述
【干貨】小鼠腫瘤模型那些事兒 嗨,小伙伴們晚上好啊!首先呢,小編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咱們天天掛在嘴邊的小鼠腫瘤模型到底是怎么構建的呢?每種模型的特點是什么?最優秀的模型又屬哪一個?.....其實吧,要說模型佼佼者,當然是越能體現人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就越好,畢竟,“堅持以人為本”才是我們的
常見小鼠腫瘤模型特點概述
嗨,小伙伴們晚上好啊!首先呢,小編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咱們天天掛在嘴邊的小鼠腫瘤模型到底是怎么構建的呢?每種模型的特點是什么?最優秀的模型又屬哪一個?.....其實吧,要說模型佼佼者,當然是越能體現人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就越好,畢竟,“堅持以人為本”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但話說回來,每種模型都有其優劣,沒
胰腺癌DNA損傷療法使小鼠腫瘤縮小90%,1/4小鼠腫瘤全消退
Lantern Pharma公布了與Fox Chase癌癥中心胰腺癌研究所合作研發的胰腺癌治療藥物LP-184的最新臨床前數據。 實驗結果顯示,在胰腺腫瘤異種移植小鼠模型中,LP-184在8周內顯著且快速地使胰腺腫瘤縮小了90%以上,而未治療的小鼠在8周內腫瘤體積增長了11倍以上。 其中,在
用肝癌小鼠模型研究人類HCC,why?
近日,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核外源性受體CAR與β catenin共同激活能夠誘導小鼠已分化肝臟細胞的增殖,導致細胞增殖失控,發生肝癌。這項研究成果證明了肝癌小鼠模型與人類HCC具有直接關系,因此利用肝癌小鼠模
人類干細胞使截癱小鼠再次移動
據外媒報道,現在有一些截癱的小鼠能夠再次行走,或者至少接近這樣做,這多虧于人類干細胞。人類干細胞基本上幫助彌合了科學家們在動物脊髓研究領域的空白。這項研究由以色列理工學院Shulamit Levenberg博士領導的一個小組進行。 人類干細胞.jpg 研究人員通過從人類志愿者口腔粘膜
小鼠模型不能很好模擬人類炎癥疾病
數十年以來,在進行人體試驗之前,實驗小鼠模型一直被用于確認和測試候選藥物,但是一項研究發現這些模型不能準確地代表人類對炎癥疾病的響應。 Junhee Seok及其同事研究了創傷、燒傷和來自例如大腸桿菌等細菌的毒素是如何影響病人的遺傳應答的。這組作者將觀察到的模式與在小鼠模型中觀察到的模
藻酸鹽包裹小鼠腫瘤細胞實驗
實驗概要本實驗介紹了藻酸鹽包裹小鼠腫瘤細胞實驗操作流程。主要試劑藻酸鈉,CaCl2,FITC標記的葡聚糖(FITC-Dextran)主要設備移液器,磁力攪拌器,超凈臺,解剖臺,注射器,熒光酶標儀,離心機實驗材料小鼠腫瘤細胞,免疫小鼠實驗步驟1. 將藻酸鈉溶于無菌生理鹽水,終濃度為 1.5%;2. 收
人類腸道微生物改變了小鼠的代謝
據一項新的研究披露,接受來自胖人腸道細菌的無菌小鼠會比給予來自瘦人腸道細菌的小鼠增加更多的體重并積累更多的脂肪。這一發現——它證明了身體與代謝特征可通過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進行傳播——由該類嚙齒動物的飲食所決定,而有關的研究人員提出,它可能代表了朝著研發個性化、基于益生菌的肥胖癥療法所邁出的重要的
人類胚胎干細胞移植恢復小鼠記憶能力
近日,復旦大學張素春團隊首次將人類胚胎干細胞成功轉化成特定的神經細胞,并將轉化后的中間細胞注入到小鼠大腦中,使已喪失學習和記憶功能的小鼠恢復了學習和記憶能力。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最新一期的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業內專家認為,該成果對治愈各種神經功能缺陷疾病有重大意義。 據介紹,張
人類還在糾纏長生不老,小鼠已經實現返老還童
今天的《細胞》雜志發表了一篇哈佛、MIT、賓大科學家合作揭示衰老機制的文章。毛細血管密度下降和組織供血不足是衰老一個明顯標志,這篇文章利用組織特異性敲除、敲入技術發現小鼠上皮細胞中一個叫做SIRT1的酶缺失導致肌肉毛細血管密度和運動量下降,而過度表達SIRT1則增加細胞對肌纖維VEGF敏感度而延緩這
給予一段人類-DNA,小鼠大腦變大了
科學家發現,將一段僅存在于人類基因組中的遺傳片段插入小鼠體內后,它們的大腦會長得比通常情況更大。該段遺傳代碼像“旋鈕”一樣,調控著某些基因表達強度的DNA區域,主要通過增加小鼠神經元前體細胞的生成量,使其大腦的外層體積擴大。這可能部分解釋了為何人類的大腦相較于靈長類近親要大得多。5月14日,相關
最新研究發現,生活在人類附近可馴化野生小鼠
從狗松軟下垂的耳朵到豬卷曲的尾巴,被馴養的動物和它們的野生近親相比呈現出不同的面貌。科學家推測,這是人類干預導致的。如今,一項關于野生小鼠的最新研究表明,它們在幾乎沒有任何人類影響的情況下也能表現出進化的跡象——皮毛上白色的斑塊以及短鼻子。此項研究表明,小鼠能自我馴化,同時像狗一樣的其他動物可能
中國首家“小鼠醫院”建成-有助解讀人類生老病死
記者3月29日從上海市科委獲悉,中國首家“小鼠醫院”正式在滬建成。在這里,科學家們將通過“由鼠及人”的方式,解讀有關人類生老病死的無窮秘密。?據上海《文匯報》報道,這座國際先進的“小鼠醫院”里,設施一應俱全。它擁有手術室、產房(3969個“床位”)、病房(15183個“床位”)、檢驗科、病理科、放射
小鼠皮下接種腫瘤細胞,轉移瘤怎么觀察
就是沒有長,或者肉眼看不見。。。。并不是癌細胞接過去就會得腫瘤。
?小鼠腫瘤特異生長因子使用注意事項
小鼠腫瘤特異生長因子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標本中小鼠腫瘤特異生長因子/腫瘤相關因子(TSGF)水平。用純化的小鼠腫瘤特異生長因子/腫瘤相關因子(TSGF)抗體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體,往包被單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鼠腫瘤特異生長因子/腫瘤相關因子(TSGF),再與HRP標記的鼠腫瘤特異生長因子/腫瘤相關因子(
關于myc基因人類腫瘤的基本介紹
myc基因定位于染色體8q24、IgH、IgK、Igλ鏈的基因位點分別在14q32、2P13和 22q11,在BL細胞中往往出現C-myc基因位點與Ig基因位點之間的易位,即C-myc易位 到Ig位點的高活性轉錄區,從而組成一個高轉活性的重排基因,啟動C-myc轉錄,使 C-myc表達增強,促進
Nature重磅:人類臍帶血讓衰老小鼠更聰明
2014年,斯坦福大學神經學家Tony Wyss-Coray發現,反復輸入年輕血漿能夠使老年小鼠的大腦變年輕。4月19日, Tony Wyss-Coray的團隊在Nature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進一步證明了年輕血液的抗衰老效應。研究發現,人類臍帶血中的蛋白質TIMP2可以改善老年小鼠的大腦功能
人源化小鼠模型在人類疾病研究中的應用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人源化小鼠模型在人類疾病研究中的應用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研究用激光驅動質子源治療小鼠腫瘤
一項試驗性研究報道了一種穩定、緊湊型激光等離子體加速器產生的質子對小鼠腫瘤的照射結果。研究結果證明了該技術或能用于以改善癌癥放療為目標的相關研究。相關結果3月15日發表于《自然—物理》。使用傳統加速器質子束的放射療法已被用于治療不同類型的癌癥。近期研究顯示,使用比當前臨床標準還高好幾個數量級的超高輻
溶瘤病毒可延長腦腫瘤小鼠存活時間
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8日發表的一項癌癥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利用病毒靶向癌細胞——利用一種溶瘤病毒成功延長了兩種不同類型兒童腦腫瘤模型小鼠的存活時間。這些發現促使研究人員利用該病毒展開了一項長期臨床試驗。 兒童腦腫瘤如高級別膠質瘤和彌漫內生性腦橋膠質瘤難以治療,而且與成人腫瘤相比,具有
居住溫度可能影響實驗室小鼠的腫瘤生長
一項研究發現,在多數動物研究機構小鼠生活的地方的溫度可能扭曲癌癥免疫療法研究的結果。小鼠天然地尋找溫暖的巢環境從而讓產熱代謝活動的能量開支最小化,并且已知健康的小鼠喜愛30到31攝氏度的環境溫度。然而,大多數動物研究機構的實驗室小鼠生活在20到26攝氏度的環境中,這部分是為了減少對籠子清潔的要求
MicroCT檢測小鼠體內腫瘤組織實驗報告
概述:7月7 -9日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分別對小鼠顱內神經膠質瘤、乳腺癌肺轉移模型、以及胃癌的肝轉移模型的裸鼠進行micro-CT造影以觀察腫瘤模型制備和轉移情況。實驗結果表明中科愷盛的ZKKS-MCT-III型micro-CT系統可以清楚地在體、無創、連續動態地觀測到腫瘤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