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蝴蝶化石揭示喙的進化
如果讓你畫一只蝴蝶,你會怎么下筆?用像舌頭一樣的喙在花朵上吸取甜甜的花蜜。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多虧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蝴蝶化石,研究人員如今估計,在開花植物出現之前,生長著喙的蝴蝶就已經在這顆星球上遨游了。 科學家一直很感興趣:地球上是先有蝴蝶還是先有花朵?一個國際科研小組新近發表報告說,對昆蟲翅膀鱗片化石的分析顯示,早在開花植物即被子植物出現之前5000萬年,就有了原始的蝴蝶和蛾類。 許多蝴蝶和蛾類的成蟲有著能彎曲、伸長的喙,適宜伸進花朵底部吸食花蜜,它們在分類學上屬于鱗翅目昆蟲的有喙亞目。科學界先前認為,這類昆蟲是在開花植物出現之后才進化出來的,時間大約是1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早期。然而近年來,研究人員通過脫氧核糖核酸(DNA)差異推演進化歷程,認為鱗翅目昆蟲出現的時間比這早得多。 由于昆蟲很難留下化石,可供研究的完整化石非常稀少。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從位于德國北部的巖石中挖掘出這些珍貴的化石遺跡,隨后他們在一種......閱讀全文
最早蝴蝶化石揭示喙的進化
如果讓你畫一只蝴蝶,你會怎么下筆?用像舌頭一樣的喙在花朵上吸取甜甜的花蜜。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多虧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蝴蝶化石,研究人員如今估計,在開花植物出現之前,生長著喙的蝴蝶就已經在這顆星球上遨游了。 科學家一直很感興趣:地球上是先有蝴蝶還是先有花朵?一個國際科研小組新近發表報告說
中國始喙龜化石落戶三亞-首次與公眾見面
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研究員李淳研究員發現的,距今約2.28億年的有喙龜類“中國始喙龜”化石,日前,在海南三亞首次與公眾見面并永久收藏于籌建中的三亞海洋古生物博物館。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在會上說,世界級中國始喙龜化石落戶籌建中的三亞海洋古生物博物館有著特別的意義,博物館
中國始喙龜化石落戶三亞-首次與公眾見面
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研究員李淳研究員發現的,距今約2.28億年的有喙龜類“中國始喙龜”化石,日前,在海南三亞首次與公眾見面并永久收藏于籌建中的三亞海洋古生物博物館。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在會上說,世界級中國始喙龜化石落戶籌建中的三亞海洋古生物博物館有著特別的意義,博物
科學家發現昆蟲呼吸新機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346.shtm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系教授韋齊和、研究助理教授江淼與美國肯特州立大學教授Matthew Lehnert在仿生研究方面進行合作,研究蝴蝶和天蛾時發現新的昆蟲呼吸機制,相關研究
距今約2.28億年的中國始喙龜化石首次與公眾見面
由我國科學家發現的、距今約2.28億年的有喙龜類“中國始喙龜”化石,近日在海南三亞首次與公眾見面。 當天公開的中國始喙龜化石體長超過2米,出現于距今約2.28億年的三疊紀晚期海相地層中。雖然是目前已知最早有喙的龜類,但其上、下頜的后部仍保留有牙齒,呈現出龜類早期演化過程中“牙齒退化、角質喙產生
糞化石中的秘密:揭示最古老蝴蝶和蛾類的蹤跡
大約2.5億年前,在如今的阿根廷西北部,有一頭體型如河馬般的食草動物蹣跚而行,大快朵頤各類植物,同時吞入混雜其中的真菌、昆蟲和其他小生物。最終,這只動物排泄出一堆糞便,機緣巧合下形成化石。在8月份即將發表在《南美地球科學雜志》上的一項分析研究顯示,這些糞便中包含著有史以來最古老的蝴蝶和蛾類存在的證據
早期鳥喙研究獲進展
?研究揭示恐龍向鳥類的過渡比預期的更為復雜。圖片來源:《自然》 鳥類的頭骨與其恐龍祖先的頭骨存在明顯差異。現代鳥類鳥喙較大,沒有牙齒,腦殼也較大,閉頜肌肉較弱,頭骨鉸接更明顯,擁有活動上顎和懸頜。但是,一直以來人們卻難以確定這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是按什么順序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鳥類頭
蝴蝶都去哪兒了
帝王蝶的遷徙 每個夏天,雌性帝王蝶會來到北美洲北部的繁殖地,搜尋花蜜、伴侶和一種乳草屬植物,它們會將卵產在這種植物上。而且,帝王蝶還有忠實的“觀眾”。數千志愿者會定期前來觀察這種魅力非凡的黑色和桔色昆蟲,以便幫助科學家追蹤這些蝴蝶種群的發展趨勢。當然,也有人在它們南方的家園等著這些蝴蝶。現
木蝴蝶的介紹
木蝴蝶,中藥名。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種子。常生長于海拔1000 以下的山坡、溪邊、山谷或灌木叢中,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苦、甘,涼。有清肺利咽,疏肝和胃之功效。常用于肺熱咳嗽,喉痹,音啞,肝胃氣痛。
蝴蝶遷徙可飛越撒哈拉
?? 小小蝴蝶能飛多遠?一項新研究顯示,小紅蛺蝶每年在歐洲與非洲之間來回遷徙,其間兩度飛越撒哈拉沙漠,總里程最長達1.2萬公里。 小紅蛺蝶是一種世界多地常見的蝴蝶,翼展5至7厘米,翅膀背面呈橘紅色或褐色,帶黑色斑點;翅端黑色,帶白色斑點。 此前研究發現,歐洲南部的小紅蛺蝶在秋季會大批遷徙到非
木蝴蝶的分布范圍
該種原產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云南。在越南、老撾、泰國、柬埔寨、緬甸、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爪哇)也有分布。生于海拔500-900米熱帶及亞熱帶低丘河谷密林,以及公路邊叢林中,常單株生長。[1]
木蝴蝶的生理特性
木蝴蝶為蝶形薄片,除基部外三面延長成寬大菲薄的翅,長5~200px,寬3.5~112.5px。表面淺黃白色,翅半透明,有絹絲樣光澤,上有放射狀紋理,邊緣多破裂。體輕,剝去種皮,可見一層薄膜狀的胚乳緊裹于子葉之外。子葉2,蝶形,黃綠色或黃色,長徑1~37.5px。氣微,味微苦。常生長于海拔1000
木蝴蝶的形態特征
直立小喬木,高6-10米,胸徑15-20厘米,樹皮灰褐色。大型奇數2-3(-4)回羽狀復葉,著生于莖干近頂端,長60-130厘米;小葉三角狀卵形,長5-13厘米,寬3-10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近圓形或心形,偏斜,兩面無毛,全緣,葉片千后發藍色,側脈5-6對網脈在葉下面明顯。總狀聚傘花序頂生,粗
木蝴蝶的臨床應用
1、治咽炎。取麥冬、玄參、菊花、金銀花、木蝴蝶、甘草適量,加胖大海兩枚,冰糖兩塊,用開水沖泡代茶飲。(選自《健康報》) 2、秋季治療慢性咽炎。雙花、麥冬、木蝴蝶、胖大海、生甘草各3~5克,開水沖泡頻服。
Nature:基因組測序解析這種與恐龍同時代的動物
喙頭蜥(tuatara)是新西蘭標志性的陸生脊椎動物,從三疊紀到現在一直沒怎么進化,被人稱為爬行動物中的“活化石”。在2.5億年前,這種動物還有不少親戚,但只有它們活到了現在。因此,對喙頭蜥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羊膜動物的進化。近日,新西蘭奧塔哥大學、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EMBL-EBI)等機構
泰國洪災的“蝴蝶效應”
10月30日,一名市民趴在泰國曼谷被洪水淹沒的街道上。 原本預計最嚴重的洪峰在10月29日并沒有出現,泰國首都曼谷暫逃一劫,但這兩天還會有洪峰,更惡劣的考驗還在后面。泰國權威部門發出的消息,洪災將會在11月改善。但由于泰國在全球經濟產業鏈中的地位,這場洪
鱗翅讓蝴蝶飛得更高
航空工程師經常尋找方法讓飛行變得更加有效。現在,他們從自然界發現了一種實現這一目標的特殊技能:蝴蝶翅膀上的鱗。這些極小的鱗約0.1毫米長,像屋頂的瓦片一樣排列在翅膀上,使它變得有點粗糙。但在此之前,無人知曉這種粗糙感如何影響飛行。 一個工程師團隊錄制了11只自由飛翔的帝王蝶的視頻——首先是讓它
木蝴蝶的主要價值
木蝴蝶是金沙江干熱河谷特色樹種。該種花果美麗,是夏、秋季理想的觀花和觀果植物;種子似白色蝴蝶,可用作花卉工藝品。 該種種子和樹皮可供藥用,味苦、甘、性涼,入肺肝、胃經 ,有清肺利咽止咳、舒肝牙口胃之功效。主治肺熱咳嗽、喉痹、音啞、肝胃氣痛、瘡口不斂。種子亦可泡茶,從中提取制備有效成分,添加到卷
精準醫學掀起“蝴蝶效應”
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一項精準醫學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會產生什么樣的“蝴蝶效應”呢?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在國內成立了首個精準醫學學科二級學科。這個落地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的學
藥物改造也有“蝴蝶效應”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徐玉泉研究組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伊斯萬·莫納(Istvan Molnar)教授團隊合作,在真菌氧甲基轉移酶的理性設計和結構改造研究上取得突破,成功開發出一種能夠定向改造氧甲基化生物催化元件的技術,在藥物研發和活性改良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助于實現藥物的工程化生
鱗翅讓蝴蝶飛得更高
航空工程師經常尋找方法讓飛行變得更加有效。現在,他們從自然界發現了一種實現這一目標的特殊技能:蝴蝶翅膀上的鱗。這些極小的鱗約0.1毫米長,像屋頂的瓦片一樣排列在翅膀上,使它變得有點粗糙。但在此之前,無人知曉這種粗糙感如何影響飛行。 一個工程師團隊錄制了11只自由飛翔的帝王蝶的視頻,首先是讓它
氣候變暖擾亂蝴蝶飛行季節
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很多蝴蝶在一年中的飛行時間是根據氣溫變化有所調整的,因此隨著全球變暖,它們的飛行季節也隨之改變。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調查了200多個蝴蝶種類的飛行,并且查詢了130多年來的氣象數據。結果發現,蝴蝶對氣溫變化非常敏感。 研究人員表示,隨著
我國首次啟用蝴蝶監測環境
在眾多生物中,蝴蝶被公認為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指示物種之一。近年來,我國雪災、干旱、龍卷風等極端氣候現象頻繁出現。從長遠看,這些氣候變化現象或許可以用生物監測來預警。近日,環保部首次啟用了蝴蝶監測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生物多樣性觀測。有著“蝴蝶教授”之稱的李朝暉近日在接受本報獨家采訪時指出,蝴
木蝴蝶的生長習性
木蝴蝶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干旱,不耐寒,耐貧瘠,喜生于溫暖向陽的山坡、河岸,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良好,在貧瘠土壤亦能生長,但較緩慢。
木蝴蝶的功能主治
潤肺,舒肝,和胃,生肌。治咳嗽,喉痹,音啞,肝胃氣痛,瘡口不斂。治干咳不止常配夏枯草。 ①《云南通志》:"焚為灰,可治心氣痛。" ②《滇南本草》:"定喘,消痰,破蠱積,除血蠱、氣蠱之毒。又能補虛,寬中,進食。" ③《綱目拾遺》:"治心氣痛,肝氣痛,下部濕熱。又項秋子云,凡癰毒不收口,以此貼
木蝴蝶的功效與作用
潤肺,舒肝,和胃,生肌。治咳嗽,喉痹,音啞,肝胃氣痛,瘡口不斂。治干咳不止常配夏枯草。 ①《云南通志》:“焚為灰,可治心氣痛。” ②《滇南本草》:“定喘,消痰,破蠱積,除血蠱、氣蠱之毒。又能補虛,寬中,進食。” ③《綱目拾遺》:“治心氣痛,肝氣痛,下部濕熱。又項秋子云,凡癰毒不收口,以此貼
我國中生代鳥類化石中首次發現肺部結構
2018年10月22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中國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鄒晶梅、周忠和等,臨沂大學王孝理、鄭曉廷等,約翰內斯堡大學John N. Maina,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泮燕紅等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報道了在一件距今1.2億年前的原始鳥類上保存的肺部結
揭秘龜類祖先:我不是進化史上的“怪胎”
一項最新研究打破了多年來龜類研究的僵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李淳領銜的國際合作團隊,在我國貴州發現了最早出現“喙”的原始龜類化石——中國始喙龜,這為人們了解龜類演化彌補了“缺失的一環”。 該成果已于前不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該雜志特邀審稿人評論稱: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發
“忍者神龜”的祖宗是誰?
拿武士刀的達·芬奇、使雙叉的拉斐爾、耍雙節棍的米開朗琪羅、用木棍的多納泰羅……動畫片《忍者神龜》里的4只所向無敵的烏龜,是很多“80后”“90后”心中難忘的回憶。 龜是人們熟悉的動物。但是,關于“忍者神龜”的起源和演化歷史,卻一直是古生物學中最大的謎題之一。 8月23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
貴州關嶺發現重要早期龜類化石
龜是人們熟悉的動物,但其演化歷史卻是古生物學中最大的謎題之一:它們究竟是獨立起源于無孔類(眼孔后面的頭骨上沒有其他開孔),還是與蜥蜴、鱷魚和恐龍(包括鳥類)等一起,從雙孔類(眼孔后面的頭骨上還有兩對顳孔)祖先演化而來?龜的身體結構與其他四足動物截然不同。它的軀干部分很短,并且被封閉的甲殼(背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