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9月6日晚7時53分,太陽爆發X9.3級大耀斑,引發太陽質子事件和日冕物質拋射。這是自2005年以來,太陽最強的一次爆發活動,打響了新一輪太陽風暴的第一槍。 本次太陽耀斑爆發,是由一個代號為AR2673的太陽黑子群引發的,該黑子群從9月3日以來,在5天的時間內已經爆發了10余次太陽大耀斑,其中9月4日爆發的太陽大耀斑還伴隨有日冕物質拋射,并直接導致了中等太陽質子事件。 目前已經發生的中等太陽質子事件仍在繼續,可能于明后兩天再次走強。太陽耀斑發生時,會不同程度影響地球上的短波通訊,但由于本次太陽耀斑發生時,我國恰巧正處于夜間,因此對地球短波通訊的影響較小。 該次太陽耀斑爆發伴隨的日冕物質拋射可能于明晚或者后天到達地球,將會引起地球磁層、電離層和高層大氣強烈的擾動,這種巨大的空間環境擾動將可能影響到運行在其中的衛星等飛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比如:高層大氣密度增加,增大了衛星運行......閱讀全文
太陽急劇老化,隨時都有可能膨脹并吞噬地球,地球不得不開啟了一段長達2500年的星際流浪之旅。這是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里程碑的《流浪地球》為我們描繪的場景。那么現實中,太陽真的有可能吞噬地球嗎?這一天離我們有多遠?帶著疑問,中國天氣網采訪了幾乎每天都要和太陽打交道的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工程師韓
太陽風暴 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19日召開,與會學者稱太陽活動進入活躍期,繼本月15日太陽耀斑大規模爆發后,新一輪太陽風暴將襲擊地球,可能致使地球通訊和供電系統受損。 本月15日已爆發了一次 本月15日,格林尼治時間1時56分(北京時間9時56分),太陽
美國航天局公布的由衛星拍攝的8月9日太陽活動照片。 8月1日爆發、8月4日到達的太陽風暴影響地球示意圖。 8月上旬,距地球1.49億公里之外的太陽耀斑等爆發,引發了一場太陽風暴,也在地球高緯度地區上演了一場瑰麗的極光之舞。地球照舊安然無恙,但諸如“
近期,由丹麥奧胡斯大學克里斯托弗-卡羅夫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我國大科學工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數據取得了一項重大研究成果:太陽極有可能噴發“超級耀斑”,一旦發生,將襲擊地球大氣層。該項研究成果已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地球經常
針對有關“數年來最強太陽風暴沖擊地球”的消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季海生8日向記者確認:“7日下午兩點多,我們監測到太陽爆發的M2.5級耀斑,這是近四五年最強的一次太陽黑子活動”,“(太陽風暴)抵達地球后,現在已產生了較強的地球物理效應,對空間產生了一定影響”。 根據規律,太陽黑子變化周期
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的重要標志之一。太陽黑子數量有11年左右的周期變化,稱為太陽活動周期。劇烈的太陽活動是指太陽上的爆發現象,如太陽耀斑、日珥爆發、日冕物質拋射等,被通俗地稱為“太陽風暴”。社會越發達太陽風暴造成的影響越增加 在一個太陽活動周期中,往往發生許多次大大小小的太陽風暴。太陽
銀河系中心不僅有超大質量黑洞,還有一個龐大的核心團 北京時間11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天文學家發現,在一個大質量黑洞的噴流周圍存在著圍繞其運轉的“熱斑”(hotspot),并且表現出特征性的紅外輻射“晃動”,這為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提供了新的證據。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天文學家艾弗里
圖為馬來西亞一座天文臺拍攝的太陽黑子群AR12192精密圖像,時間是10月21日 近日,太陽臉上的一片“青春痘”吸引了公眾的注意力。據報道,近日一個巨大的黑子群出現在太陽表面,面積為24年來最大。太陽表面出現如此大個頭的“青春痘”會對地球產生什么影響?人類是否有辦法預測太陽黑子的出現?記者采訪
人類的未來需要和人工智能合并,否則機器將接管一切,它們會決定如何處理我們! 我提倡將AI“裝進盒子里”,簡單地說,就是把它關進監獄,放在一個可控的環境里,比如當你研究一種電腦病毒時,可以把它放在孤立的系統中,這個系統無法接入互聯網,所以你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了解它的行為。 亞姆博爾斯基是美國路
中國科學家:太陽風暴影響未必嚴重 ――專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太陽活動預報中心首席研究員王華寧 近來美國科學家向世界提出持續警告:2012年是第24太陽活動周峰年,有可能發生“世紀一遇”的“超級太陽風暴”,對地球產生重大影響。“超級太陽風暴”會不會發生?會給人類帶來哪
小學時,我的老師告訴我,物質存在三種可能的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但其實,她沒有提及的是一種特殊的電化氣體——等離子體,這是第四種特別重要的物質狀態。之所以我們較少提及,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很少遇到天然的等離子體,除非你有幸看到過北極光,或者是通過特殊的濾鏡來觀察太陽,又或是像我小時候那樣——喜歡
那個時候,創新藥龍頭恒瑞的市值剛剛突破2000億,有人喊出了“3000億可期,5000億不是夢”的口號;一致性評價工作剛剛取得實質性進展,正大天晴的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率先通過一致性評價,眾多領跑的仿制藥企業都憧憬后面政策紅利的兌現;進口藥的審批無論是速度還是數量上都創下了記錄,很多外資大藥
2010年8月1日,SDO衛星觀測到有兩個CME(日冕物質拋射)向地球方向襲來。 2012年9月22日午夜,美國紐約曼哈頓區上空將布滿五彩斑斕的光幕。幾秒鐘后,該地區所有電燈泡開始變暗并閃爍不定,接著光線在瞬間突然增強,燈泡變得異常明亮。隨后,所有電燈全部熄滅。90
太陽直徑 139.2萬千米“黑子怪獸”直徑 10萬千米近日太陽日面出現超大黑子。(圖片來自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網站) 地球直徑:1.2742萬千米 最近一段時間,太陽的“臉上”長出了個巨大的“黑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太陽黑子。”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張旸主任昨天告訴揚子晚報記者
12月16日,國際天體物理學雜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博士研究生陳何超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利用澄江撫仙湖一米新真空望遠鏡(NVST)和太陽動力學衛星(SDO)的多波段結合觀測,發現了太陽爆發磁繩足點存在動力學遷移的新現象。 日
2月25日,俄羅斯聯邦水文氣象和環境監測局應用地球物理學研究所發言人宣布,他們于莫斯科時間25日4時50分觀測到強度為X5級的太陽耀斑活動,這是自2012年3月9日以來天文學家觀測到的最強的一次太陽耀斑活動。 該發言人介紹,發生太陽耀斑的位置并非正對地球,故此次太陽耀斑引發的太陽風暴不會飛
嚴俊坐在中國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運控大廳里,桌上擺了一個閃閃發亮的衛星模型。此刻,這位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和他心愛的嫦娥二號,相隔150萬公里。 6月9日,嫦娥二號衛星飛離月球,飛往日地拉格朗日L2點,開始了新的使命。 在人類127次探月活動中,嫦娥二號不是最早的一次,卻是走得最遠的一
近日,霍金針對人類與地球的相依關系再次發出警告: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的年限僅剩下100年。在未來的100年內,人類必須離開地球,到外太空尋找可能居住的星球,否則將面臨滅亡的命運。 如果有朝一日人類終將離開地球家園,會以哪種方式告別? 十萬年前,莫納羅亞火山的部分山體從夏威夷島斷裂并沉入太平洋,
(八)臨時社交網絡:讓信息閱后即焚 隨著人們隱私意識的逐漸覺醒,以Snapchat為代表的新型應用憑借著非永久性數據分享模式異軍突起。這些服務所分享的數據帶有“朝生暮死”的特性,信息能閱后自毀,不僅可以更好地保護人們的隱私,極大地緩解人們對隱私被泄露的擔憂,還可以讓人們更自由暢快地交流,因
曾經大賣的美國電影《2012》設想世界末日的場景:在2012年的某個時刻,“地球物質調整”開始,特大地震接連發生,人類瀕臨毀滅。去年3月11日9級的日本大地震爆發,使得電影《2012》的描述顯得更加逼真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奔流不息的時代浪潮中,科技成就始終扮演著“萬花筒”的角色——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不變的多彩紙片,稍加晃動,就能轉出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14年,細胞遺傳學、大腦科學以及計算機科學仍然是熱門領域,航空航天作為大國實力較量的焦點從未停歇,科學倫理和危機應
數值模型網格系統和太陽風暴事件擾動傳播示意圖 太陽風暴從爆發到最終影響地球,需要三四天時間。按照過去的模擬計算模型和計算機運算速度,在人們計算出太陽風暴對地球影響的結果前,太陽風可能早已到達地球了。 如何提前幾小時或幾天,快捷有效地預報空間天氣,不僅是空間天氣研究的重要課題,
名稱:溫室效應 英文:Greenhouse effect 來自IPCC術語表中對溫室效應所做出的定義的中文版。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磁場重聯對日冕物質拋射動力學影響的數值解 日冕物質拋射(CME)是太陽大氣中最猛烈的爆發現象之一,同時也是空間災害性天氣事件的最重要驅動源之一。 在人類大力發展航天活動的趨勢下,研究CME的觸發、形成以及傳播演化過程,對于深入理解日冕、行星際空間天氣過程,預報CME的空間天氣效應
太陽風暴是當前國內外普遍關注的空間天氣現象。出席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以“超強太陽風暴和太陽周異常行為”為主題的第S12次香山科學會議的專家指出,如何理解太陽風暴的形成機制和對地球的影響和危害,如何預報和應對超強太陽風暴是亟待研究的重大空間科學問題。 危害是客觀存在的 太陽風暴是指劇烈的太
據美國《連線》雜志報道,日前,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太陽表面磁場氣體的流動將解釋為什么太陽處于“睡眠”之中。 太陽表面磁場氣體的流動將解釋為什么太陽處于“睡眠”之中 從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令科學家迷惑不解的是太陽黑子、耀斑和太陽風暴現象非常稀少,并且11年太陽活動周期末期
摩爾和自己的中國座駕騎行在北師大校園。 租住在鼓樓胡同里的英國科學家摩爾教授(John Moore),每天清晨都騎著自行車、穿過護城河,來到北師大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下稱“北師大全球院”)上班。 今年是摩爾來北師大全職工作的第四年。2009年,作為國家“千人計劃”的引進學者
太陽風暴(CME)及其激波可以產生地磁暴、高能粒子(SEP)、射電暴,是空間天氣研究和預報的主要對象。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劉潁團隊在此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確定CME驅動的激波的三維結構、運動學以及與其在日球空間效應的關聯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在這方面的認知仍然很模糊。團隊結合多
日冕暗化(coronal dimming)和極紫外波(EUV wave)是太陽物理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問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助理研究員張擎旻和團組首席研究員季海生、研究員宿英娜首次在耀斑發生前發現了日冕暗化現象。研究成果最近以Pre-flare coronal dimmings(《耀斑前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