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鮮小心“副溶血性弧菌”若感染易導致腹瀉
據廈門晚報報道, 夏季高溫高濕易導致食源性疾病,致病微生物是主要原因。這小到肉眼都看不見的有害微生物,實在可恨。本文將主要介紹一種目前極易引發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它們存在于三文魚、金槍魚等冰鮮,以及海瓜子、扇貝、生蠔、蝦蛄等海鮮中;夏季是它們引起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生食或誤食未經煮熟、煮透的海產品,極易造成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發急性腸胃炎。 潛伏期最短1小時,有的可達兩三天 廈門食品藥品質量檢驗研究院主任技師黃建煒說,副溶血性弧菌酷愛有鹽分的環境,屬于嗜鹽性細菌,在海產品中廣泛存在,若在加工、食用海產品時不注意,就容易發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黃建煒說,在廈門的夏秋季,因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導致腹瀉的病例,在食物中毒的案例中占有不小比例。被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平均潛伏期為15小時,最短1小時,有的可達兩三天;主要癥狀為急性胃腸炎,表現為嘔吐、頭痛、腹瀉和低熱等癥狀。 涼拌食物可先在沸水中漂燙或用醋浸泡 “副......閱讀全文
揭秘海鮮市場三大“貓膩”-讓您放心吃海鮮
天氣漸熱,也到了吃海鮮的季節。目前,北京的消費者吃海鮮大多會選擇去相對物美價廉的海鮮市場。親自選購海鮮之后,去旁邊的加工點即時享用美味,甚為便捷。 然而,很多消費者都在海鮮市場有過被攤主欺詐的經歷,分量不足、鮮活變凍貨、染色的海鮮等,種種“貓膩”讓消費者防不勝防。本刊將為您揭
海鮮也能注水?這些海鮮黑幕你遇到過嗎?
夏天是吃海鮮的好時候,皮皮蝦、蟶子、海螺、螃蟹、蝦……都是誘人的美食。近日,網友爆料自己在海鮮市場買的蟶子一煮全是水,問了做海鮮的朋友,才發現了其中的黑幕:低鹽度水浸泡可增重。 5月28日,記者在盒馬武漢店做了一組長達七個小時的現場測試,結果顯示:采用9‰低鹽度水浸泡七小時之后的蟶子和鮑魚分別
海鮮“注水”虛胖有黑幕!
眼下正值休漁期,但擋不住海鮮市場的熱鬧,然而熱鬧背后有著看不到的陷阱。劉小姐近期購買的蟶子上鍋一抄出了半鍋水,在咨詢經營多年水產業的朋友后,曝出行業內幕——海鮮在運輸和養殖過程中人為降低鹽度就可以讓海鮮大量吸水后變得“虛胖”增重,“一斤吸水后能多胖幾兩”。記者采訪業內人士了解到,隨著禁海休漁以及進入
海鮮有冠狀病毒?
最早發現的病例并沒有“人傳人”的跡象。后來出現了一些感染者,他們與“華南海鮮城”沒有直接關聯,但是家里有人先發病,懷疑出現了“人傳人”。 不過,先發病的家屬本身是“華南海鮮城”的攤主,疫源地的病毒也有可能通過衣物等途徑污染家庭環境,所以,“人傳人”并不算實錘。 退一步講,即使存在“人傳人”現
海鮮凍存液氮罐
利用液氮超低溫凍存海鮮是目前**的海鮮凍存技術。超低溫-196度能讓海鮮產品在和液氮接觸時的溫差超過200度,從而杜絕海中微生物的滋生,海鮮凍存液氮罐中液氮的使用瞬間冷凍技術極大的保藏了海鮮產品的新鮮度,使海鮮沒有機會在長期放置的過程中發生腐化變質,鮮嫩口感的喪失,這是海鮮最重要的價值,而海鮮凍存液
海鮮產品“可持續”標識或名不副實
一項研究稱,市場上銷售的貼有“可持續”標識的海鮮產品大約有1/4名不副實。該研究針對兩家海洋生物保護組織——漁場管理委員會(MSC)和海洋之友(FOS)而進行,這兩個組織負責對漁場進行“可持續”認證,并授予這個重要的標識。 在一篇在線發表于《海洋政策》雜志的論文,以及近日在英國愛
一例海鮮過敏病例分析
患者男,30歲,食用海鮮3h后出現周身皮膚瘙癢,伴心悸、惡心、嘔吐來診。既往過敏體質,無心臟病史。體格檢查:血壓 90/60mmHg,周身皮膚潮紅并散在風團,顏面浮腫,雙肺查體未見異常,心率180次/分,無雜音。腹部查體未見異常。心電圖示:室性心動過速(如圖)。查血常規:白細胞 14.06×109/
英國冷凍海鮮市場含水量超標
據Intrafish 2月10日報道:英國一家公共實驗室對西約克郡的冷凍蝦市場進行的調查,結果發現市場內銷售的冷凍蝦中含水量高達50%.不僅僅是冷凍蝦存在摻水,提高利潤的問題,其他冷凍海產品幾乎都有相同問題。 調查顯示,一公斤裝的冷凍蝦中,含稅量達18%,并且大部分冷凍產品的實際重量僅是
紅酒不宜搭配海鮮有科學道理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一些西方美食家主張用紅葡萄酒搭配紅肉,但不宜搭配海鮮。日本研究人員日前發現,這種建議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一些紅酒和魚等海鮮的味道會發生沖突。 由紅酒研究人員田村孝之領導的科研小組在美國《農業化學與食品化學雜志》(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
海鮮配啤酒導致痛風?是真的嗎?
如今,朋友圈流傳著很多與食品安全、健康疾病相關的消息,這類傳言往往帶有“致癌”“有毒”等夸大性等詞匯,不少網友表示:太難辨別了!今天,央視新聞再次為您梳理兩條近期流傳較廣的消息。 潔廁塊污染自來水會致癌? 近日,一條“請不要往自己家馬桶的水箱里放藍色潔廁塊,害人害己”的消息瘋傳,消息稱:
美國FDA利用DNA條碼技術鑒別海鮮造假
食品伙伴網訊 據美國食品安全新聞網消息,針對嚴重的海鮮造假行為,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正嘗試利用DNA條碼技術進行鑒別。 據報道,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FDA便開始用蛋白質法鑒別海鮮,然而由于方法模式僵化,只能檢測標準的樣品。由于技術缺陷,美國FDA不得不重新選擇鑒定方法。
海洋變暖-海鮮毒素增加-吃蟹黃需注意
西海岸螃蟹漁民在10日結束了他們長達11天的罷工。而威脅漁民和消費者的首要問題是更難以解決的海洋變暖。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研究成果表明,海洋變暖導致危險毒素進入海洋生物體內。這種叫多磷酸(Domoic Acid)的毒素可導致食客腹瀉,嚴重時
小心!美國研究稱海洋變暖海鮮變“毒”
美國最近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海水變暖,導致有毒海鮮數量攀升。這些海鮮一旦進入人體,可導致癲癇、記憶減退和消化系統疾病。 俄勒岡州立大學主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分析最近20年相關海洋數據,發現海鮮中軟骨藻酸毒性大小和海洋水溫關聯緊密。水溫越高,軟骨藻酸毒性越大。 軟骨藻酸是由擬菱形藻屬硅藻產生的一
海鮮加工廢水處理設備工藝優化
山東奧清環保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海鮮加工廢水處理設備工藝優化 海鮮加工廢水處理需要綜合考慮工藝選擇、設備配置、運營管理和技術創新等多個方面。 1.工藝優化 -預處理簡化:通過優化預處理流程,減少不必要的設備投入和運行成本。 -生物處理強化:采用生物處理技術,如MBR(膜生物反應器),提高處
新型冠狀病毒與海鮮有關嗎?
近期爆發的冠狀流感病毒引起網民熱議,相傳此次爆發的流感病毒與海鮮似乎有著莫大關系,但截至目前扔未有相關證據可以做出進一步的論證... 1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下稱世衛)官網消息,泰國公共衛生部(MoPH)報告了該國發現的第一例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暴露史,這是該病毒在武漢被發現后首個確診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來源是海鮮嗎?
針對近期沸沸揚揚的“冠狀病毒”事件,本文著重圍繞“不明原因肺炎”進行了解讀。 一、事件緣由 2019年12月12日,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患者。 2019年12月30日,武漢醫療機構接診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經過調查發現,多數病例為武漢市江漢區華南海鮮城經營戶。 2019年12月31日上午中國科學
分光測色儀在海鮮領域的應用
對蝦的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很高,一直以來受到人們的喜愛。隨著近年來國內外對對蝦類產品的需求量增大, 促使對蝦類養殖業快速發展,養殖面積不斷擴大,產量逐年增加。在國內市場,不同鮮度的蝦每千克的差價為人民幣10元左右,而出口產品的價格差別更大。中國對蝦出口整體價位低,備受反傾銷困擾,很大原因就在于中國
“日本核輻射海鮮”再掀核污染陰云
2011年3月,一場9級地震引發的海嘯襲擊了福島第一核電站,這場災難導致六座核反應堆中有三座出現事故。不出所料的是,2011年的這場核事故 向周圍地區擴散了大量的輻射物。為了測定核事故帶來的持續影響,2014年,科學家們進行了蝴蝶實驗,發現福島核電站周邊污染嚴重,動植物飽受摧殘。 2014年,
海鮮水分測定儀的正確操作方式
海鮮水分測定儀是一種常用的檢測儀器,在多個行業中都有一定的應用。可以應用于反應食品平衡狀態下的有效水分、穩定性和生物繁殖的可能性,還可以衡量微生物忍受干燥程度的能力。水分活度主要反應食品平衡狀態下的自由水分的多少,反應食品的穩定性和微生物繁殖的可能性,以及能引起食品品質變化的化學、酶及物理變化的情
機器人“下海”-在獐子島“抓”海鮮
高一點、低一點、抓住別掉!”盯著小屏幕上機器人抓手的開合,船上每個人的心都跟著起落。半小時后,機器帶著漁獲出水,數量雖不多,個個來之不易。九月初的大連海區,這場“水下機器人目標抓取大賽”比日頭更火熱。 大賽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大連市人民政府主辦,今年第二屆,30支隊伍及個人參加。經過
專家:海鮮水果同食會中毒實際很難發生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網上流傳的“食物相克論”讓小伙伴兒們都驚呆了:牛肉和西紅柿搭配會讓人消化不良、海鮮和水果一起搭配會中毒、韭菜與牛肉同食也易中毒……那么,這些平時大家都熟悉的食物真的會相克嗎?食物相克理論到底可信嗎? 記者試著在網上輸入“相克食物”幾個關鍵字后,大量的相克食物列表就彈了
海鮮重金屬超標,還能放心吃嗎?
生蠔、基圍蝦、三文魚……美味的海鮮總讓人垂涎三尺。但是,總有人說海鮮容易富集重金屬,吃了有害健康。 海鮮中真的有重金屬嗎?事實上,即使生活在深海中的海鮮,也會存有重金屬。因為,海產品中的重金屬多數是生物從海洋環境中通過食物鏈的富集吸收而來。也就是說,海洋的微生物攝入了含有重金屬的食物,它被大魚
走私“輻射海鮮”流入國內-檢驗檢疫嚴格把關
近日關于走私“輻射海鮮”的報道,讓一些市民對于市售的進口水產品產生了許多顧慮和擔憂。從天津口岸進口的海鮮質量如何呢?為此,記者走訪了天津檢驗檢疫局。據了解,今年,天津口岸未進口日本水產品。對于經天津口岸進境的水產品,天津檢驗檢疫都采取了嚴格的監管措施,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順利通關,堅決防止“輻射海
如何科學地攝入魚類及海鮮類食物
魚類及海鮮等水產品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菜肴,富含蛋白質、脂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 其中蛋白質含量為15%~22%;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低,約1.5%;脂肪含量為1%~10%;魚類及海鮮中也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肝臟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D含量豐富;另外,
新型冠狀病毒是非典嗎-海鮮能吃么
在我國非典最早于2002年11月爆發于廣東順德,但首例有報告病例的患者是2002年12月在廣東河源市發現患病的。該患者于2003年1月康復出院,后被認定為中國首例非典型肺炎報告病例。非典在全球導致了超過8000人感染,超過900人死亡,成為許多人心中不可磨滅的陰影。 什么叫新型冠狀病毒? 是
中國對越南海鮮進口量大幅增加
越南海鮮出口商和生產者協會透露,2019年7月份,越南主要出口海鮮市場有所恢復,尤其是向中國市場出口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51%。 據悉,向中國出口鯰魚正強勁復蘇,在2019年7月份增長71%。此外,對其他市場的出口情況不樂觀,對歐盟的出口下降16%,對東盟的出口也下降14%。 出口企
核電站周邊能放心游泳吃海鮮嗎?
大亞灣的漁民核電站一公里范圍內的海域是核電員工親海的樂園大亞灣核電站自1994年投產以來,當地測得的輻射劑量與以前沒有變化,對周圍環境沒有造成影響。 Q:核電站要用大量的水進行冷卻,會不會對周邊帶來影響? A:通常情況下,用于冷卻的海水不會有放射性,附近的淡水水源不會受到污染。核電站定期對周邊環
昆明:海鮮“加水注氧”保鮮-實為掩蓋缺斤短兩
記者連著積水將裝有鮮蝦的袋子放在公平秤上稱量,重量為0.44公斤將袋內積水倒完,換成普通塑料袋稱重僅剩0.34公斤 海鮮價貴眾所周知,遇上缺斤短兩,更讓人煩心。家住西山區的吳女士前幾天到篆新農貿市場買海鮮發現,商家在給顧客打包海鮮時,會利用給海鮮“加水注氧能保鮮”的伎倆,掩蓋缺斤短兩的事實。“海鮮
深圳市金桃海鮮酒家咸肉粽檢出硼砂
端午將至粽飄香,為保障粽子吃得安全,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了深圳食品生產、流通和餐飲服務環節的145批次粽子產品,發現一批次粽子不合格,該批次不合格的粽子生產廠家為深圳市金桃海鮮酒家有限公司,其銷售的咸肉粽被檢出非食用物質硼砂(含量達215mg/kg),該案已第一時間移送公安部門,并追
亞洲肉類海鮮需求增長或將對環境造成壓力
新加坡一家咨詢公司的一份報告顯示,未來30年,亞洲肉類和海鮮需求量將增長78%,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和食品中使用的抗生素大幅增加。 亞洲研究與參與有限公司(Asia Research and Engagement Pte Ltd.)指出,從2017年到2050年,隨著用于滿足對海鮮和肉類需求的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