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深部資源探測裝備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中國提出“向地球深部進軍”的國家戰略,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批中國科學家經過4年攻關,拿出8套“利器”,為國家“地下4000米地球透明計劃”奠定技術基礎。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項目“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6月19日在北京順利通過驗收,標志著中國在深部資源探測裝備技術領域獲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底青云說,為保障資源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國家實施“立足國內,找礦增儲”的資源保障戰略。地球物理探測技術是“透視和照明”地球內部的主體手段,亦是“攻深探盲”的關鍵所在。 長期以來,中國大型地球物理探測裝備和核心軟件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在中國科學院和財政部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從2013年開始組織國內優勢研究團隊,打磨“利器”,并依據“攻深探盲”勘探流程中靶區優選、礦區勘查、礦體詳查三個層面的技術需求遴選出8個子項目。 這些深部資源探測裝......閱讀全文
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成功
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19日在北京通過驗收,標志著我國在深部資源探測裝備技術領域有了重大突破性進展,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水平,部分裝備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資源能源安全保障體系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
2017中科院亮點: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通過驗收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7年6月,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順利通過驗收,成功研制出衛星磁測載荷、航空超導全張量磁梯度測量裝置、航空瞬變電磁勘探儀、探礦重力儀、多通道大功率電法勘探儀、金屬礦地震探測系統、深
中國深部資源探測裝備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中國提出“向地球深部進軍”的國家戰略,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批中國科學家經過4年攻關,拿出8套“利器”,為國家“地下4000米地球透明計劃”奠定技術基礎。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項目“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6月19日在北京順利通過驗收,標志著中國在深
地球變“透明”了-我國深部資源探測裝備技術獲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悉,由該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6月19日順利通過驗收。這一項目的成功驗收,標志著我國在深部資源探測裝備技術領域有了重大突破性進展,多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水平,部分裝備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我國資源能源安全保障體系提供了強有
總經費超3.7億-中國自主研制“攻深探盲”八利器
2017年6月19日,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驗收會2017年6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順利通過驗收2017年6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深部資
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正式啟動
日前,由國土資源部組織,以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引進的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黃大年為首席專家,吉林大學牽頭聯合國內相關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多個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國家公益性項目“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中的第九項,即“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等項目任務書簽字儀式在北京舉
揭秘中國深部探測計劃:資源短缺成最大動因
編者按 在7月剛剛公布的中國“科技十 二五”中,強調了對“三深”、“三極”的科學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極、北極、青藏高原,這些過去只能在科幻書籍中研讀的領域,正吸引著中國科學 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會上指出的,“空間、海洋和地球深
吉大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獲檢查
8月4-5日,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專項管理辦公室組織檢查小組對吉林大學負責的“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的進展情況、財務管理以及招標采購執行情況進行了全面中期檢查。專項負責人董樹文研究員以及各類技術和財務專家共十人認真聽取了吉林大學的有關匯報,并到研發現場進行了細致考察。 該項
我國成立地球深部探測中心-致力于發展深部探測技術
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深部探測中心29日成立。該中心將致力于發展深部探測技術,創新地球科學理論;開展深部地質調查,拓展能源、資源和國土資源利用空間;搭建深部探測平臺,培養人才,促進國際交流。 據介紹,該中心的五大任務包括:海陸深部地質調查與深部過程理論創新;深部礦產資源、能源富集區
深部探測關鍵儀器研發獲突破
記者從2月15日在京召開的“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2011年度成果匯報交流會上獲悉,我國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自主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 該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地震勘探系統和電磁探測系統實現了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掌握了磁芯材料和低頻微弱信號檢測等
深部探測關鍵儀器研發獲突破
記者從2月15日在京召開的“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2011年度成果匯報交流會上獲悉,我國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自主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 該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地震勘探系統和電磁探測系統實現了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掌握了磁芯材料和低
航空天然場源電磁法高原首飛完成填補國內空白
近日,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在青海省石頭坑德-五龍溝地區進行的航空天然場源電磁法(ZTEM)試驗飛行獲得圓滿成功,創造了高海拔區航空天然場源電磁法探礦的世界紀錄,填補了國內航空天然場源電磁法探礦技術的空白,為我國高海拔山區、厚覆蓋森林區等特殊地區,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物探方法技術。 航測遙感中心在成
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交付使用-合成不確定度達到3微伽
日前,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引力中心團隊在量子重力儀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研制出實用化的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并于近日成功交付給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經過市區、郊區和野外臺站等多個點位的雙盲測量評估,以及來自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中科院等多家單位的專家綜合評定,該儀器精度已經達到微伽水
我國深部探測計劃取得系列成果
董樹文在解讀深部探測計劃部署圖 “嫦娥”奔月見證中國航天科技自主創新重大突破;“蛟龍”入海見證海洋科技深度下潛;隨著國力增強,中國“入地”計劃也于兩年前拉開序幕。曾經追蹤歐美國家深部探測計劃的中國地質學家,開始自主主持大陸深部探測專項計劃,已有多項科學成果開始吸引世界的目
我國深部探測關鍵儀器研發獲突破
記者從2月15日在京召開的“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2011年度成果匯報交流會上獲悉,我國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自主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 該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地震勘探系統和電磁探測系統實現了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掌握了磁芯材料和低頻微弱信號檢測等
我國深部探測關鍵儀器研發獲突破
記者從2月15日在京召開的“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2011年度成果匯報交流會上獲悉,我國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自主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 該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介紹,我國自主研發的地震勘探系統和電磁探測系統實現了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掌握了磁芯材料和低
“深部巖體力學與開采理論”獲立項-提升深部資源獲取能力
作為煤炭開采和消費大國的中國,“不科學”開發帶來的淺層煤炭資源“枯竭”的問題日益突出。如何更好地向地球深部要資源?近日通過立項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部巖體力學與開采理論”項目,將致力于在開采新理論與新技術方面實現創新突破,為未來全面提升我國深部資源獲取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該項目由四川大學牽
中國啟動“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
地質學家堅信,解決人類日益緊迫的資源、環境問題與挑戰,只能立足地球,向地球深部汲取資源。眾多科學之謎,也只有開展深部探測才能解決:千山萬壑起之何因?金銀銅鐵源自何處?地震能否預報?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急切地渴望了解地球深部。 “地殼探測工程”是我國科學家歷時6年構思、策劃的重大科學計劃
揭秘中國深部探測計劃:入地中國夢
1864年,科幻小說作家凡爾納發表科幻小說《地心游記》,描寫了人類由地面到地下,經過一番探險最終回到地面的故事。 如今,夢想照進現實。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前蘇聯、美國、德國等世界各國紛紛加入地球深部探測的行列。2008年,中國一項關于地球物理的重大的科技專項計劃也正式拉開序幕—
新疆人大代表呼吁提高礦產資源探礦門檻
“在卡特里西銅鋅礦的成礦帶很可能出現類似于甘肅白銀一樣的超大型礦藏。但目前,在100多公里的成礦帶上,竟然有100多個礦權,平均每家企業只有1公里,絕大多數礦權捏在小公司手里。這就導致了:大企業想做大,資源不夠,小企業捏著資源卻因資金不足遲遲不能投產”。
3.26億深部探測關鍵儀器項目有重大進展
1月26日,由吉林大學承擔的“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以下簡稱SinoProbe-09)舉行2012年度成果交流會。會上,SinoProbe-09首席科學家、吉林大學“千人計劃”專家黃大年介紹了項目總體情況。各課題負責人就課題完成情況、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匯報交流,并對研究過程中遇
我國首次深海保溫保壓取樣海試成功
9月23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領銜的深圳大學與四川大學團隊自主研制的深海沉積物(天然氣水合物)保溫保壓取樣裝備海試成功,這也是國際上首次獲得保溫保壓的深海沉積物(天然氣水合物)原位保真樣本。由謝和平主持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深部巖石原位保真取芯與保真測試分析系統”歷經數年攻關,成功自主研制
我國首次深海保溫保壓取樣海試成功
9月23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領銜的深圳大學與四川大學團隊自主研制的深海沉積物(天然氣水合物)保溫保壓取樣裝備海試成功,這也是國際上首次獲得保溫保壓的深海沉積物(天然氣水合物)原位保真樣本。 由謝和平主持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深部巖石原位保真取芯與保真測試分析系統”歷經數年攻關,成功
李乃勝:深海探測與工程裝備
四月的海南,艷陽高照,姹紫嫣紅。習近平總書記于百忙中視察了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全國海洋界倍受鼓舞。總書記的視察既是對海洋事業的關心關懷,又是對走向深海、經略海洋的指導鞭策,高屋建瓴,催人奮進。 南國邊陲,一個年輕的海洋科研機構,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深海滑翔機、“海斗”號深
巖石圈深部探測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
近日,巖石圈深部探測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中、美、加、德、澳、意等國的深部探測計劃首席科學家悉數出席。 “國際上深部探測計劃的首席科學家能夠云集中國,反映了全球發展需要大家一起合作的動向,也顯示了中國地質科學的號召力。”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說。
“深部巖石原位保真取芯與保真測試分析系統”成果發布
12月1日,國家重大科研儀器“深部巖石原位保真取芯與保真測試分析系統”成果發布會在深圳舉行,45位兩院院士以及相關領導和專家共1000余人出席成果發布會。會上,“深部巖石原位保真取芯與保真測試分析系統”成果發布。發布會現場發布會前一天,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在深圳組織了專家評價委員會對該成果進行評價。評價
國土部“十三五”科技規劃:將啟動地球深部探測
國土資源部近日印發《國土資源“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向地球深部進軍,全面實施深地探測、深海探測、深空對地觀測戰略,爭取2030年成為地球深部探測領域的“領跑者”。 “咱們國家領土之下3到10公里的資源,咱們只要取2%,就可以供咱們用5000多年。”在昨天舉行的全國
深部巖體復雜力學響應關鍵實驗技術與裝備研究獲進展
9月2日,由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聯合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的科研成果“深部巖體復雜力學響應關鍵實驗技術與裝備”通過2018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公告(技術發明獎)。該項成果由武漢巖土所周輝、胡大偉、張傳慶科研團隊歷時7年完成,通過原始創新、繼承創新和集成創新
深圳首次獲批領取嫦娥五號月壤樣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178.shtm8月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深地科學與綠色能源研究院院長謝和平代表深圳大學前往國家天文臺領取了100毫克的月球樣品,這是深圳市首次獲批領取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據了解,我國月球樣品于
王焰新委員:重視深部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05.shtm我國地熱資源儲量豐富,“令人略微遺憾的是,我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總量居世界首位,但主要以中淺層地熱的直接利用為主,也就是溫泉洗浴、地源熱泵等直接取熱方式。對能源結構調整和雙碳目標實現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