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準備探訪天王星和海王星
“冰巨星”探測任務正開展預研工作天王星(左)和海王星(右)合成圖 《新科學家》17日報道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冰巨星”預研組正在積極探討,如何在未來10—20年內,開展太陽系外層行星系統(天王星和海王星)探測任務。 預研組主任艾米·西蒙說:“首選任務是發射對天王星或海王星進行大氣探測的軌道飛行器,它們將提供最高的科學價值,并允許深入研究行星系統的各個方面,包括行星環、衛星、氣氛和磁層等。”目前擬議的四個任務中,包括三個軌道飛行器和一個天王星飛掠探測器。在天王星和海王星軌道器任務中,必然攜帶的三個儀器是窄角相機、多普勒成像儀和磁力計,此外還可能包括等離子體檢測器、紅外和紫外成像儀,以及灰塵檢測儀和微波雷達等。大氣探測器除了測量大氣和重元素含量,還能在飛掠天王星時,用窄角相機呈現其衛星細節。 探測“冰巨星”的科學研究重點,在于確定其組成、內部結構和重元素的豐富度。其他目標包括能源探測、天氣和氣候描述,并了解更......閱讀全文
NASA準備探訪天王星和海王星
“冰巨星”探測任務正開展預研工作天王星(左)和海王星(右)合成圖 《新科學家》17日報道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冰巨星”預研組正在積極探討,如何在未來10—20年內,開展太陽系外層行星系統(天王星和海王星)探測任務。 預研組主任艾米·西蒙說:“首選任務是發射對天王星或海王星進行大
天王星海王星紅外照片公布-似燃燒大火球
這是凱克望遠鏡自適應光學系統拍攝的紅外光波段的海王星圖像這是海王星和它的衛星:海衛一(右下方)這是紅外波段拍攝的天王星。可以清晰看到它的光環,左上角的亮點是天衛五,右側微弱的亮點是天衛十五,而天王星表面看到的亮點則是高空云層 北京時間9月28日消息,位于夏威夷群島上,口徑10米
海王星與天王星或存在巨型液態鉆石海洋
??? 海王星照片。科學家經研究發現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可能被巨大的液態鉆石海洋覆蓋,海上漂浮著巨大的固態“鉆石山”,體積與冰山相當。巨大的液態鉆石海洋能夠解釋海王星和天王星的一些怪異特征。在與海王星相同的環境下,液態鉆石海上會漂浮著巨大的固態鉆石山。 北京時間12月3日消息,據國外
新研究揭示了海王星和天王星的真實顏色
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確認了海王星和天王星的真實顏色為綠藍色,而不是通常認為的深藍色和淡青色。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過去的誤解是由于20世紀拍攝的兩顆行星的圖像都是單色圖像,在后期合成時無法完全準確地實現“真實”彩色還原。而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數
臭到沒朋友!天王星大氣聞起來如同臭雞蛋
北京時間4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天王星四周圍繞著許多難聞的物質。一項新研究指出,天王星上層大氣中的云層主要由硫化氫組成,這種分子正是臭雞蛋臭味的來源。圖為NASA旅行者2號探測器1986年1月24日拍攝的天王星,圖中可看出天王星藍色的冰凍大氣層。雖然旅行者2號曾近距離飛越天王星,但天王星
NASA首次觀測到天王星上的極地氣旋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首次掌握了天王星上有極地氣旋的有力證據。通過檢查從這個冰雪巨人身上發出的無線電波,他們在這個星球的北極檢測到了這種現象。這些發現證實了關于我們太陽系中所有具有大量大氣層的行星的一個廣泛的事實: 無論這些行星主要由巖石還是氣體組成,它們的大氣層在兩極都有漩渦的跡象。美國宇航局的科學
“六星連珠”與世界末日無關-位置相近百年一遇
昨天,美國《時代》周刊網站稱,天空近日出現水、金、木、火、天王和海王“6星連珠”現象,“末日論”又四起。美國宇航局(NASA)官網對此辟謠稱“2012年地球不會發生任何壞事”。對此,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表示,“連珠”一說尚無科學界定,6星目前位置挨得比較近,確實少見,約百年一次,明年將不會再現。
NASA下一重點目標可能是天王星
土衛二,土星的第六大衛星。圖片來源:NASA/JPL/Space Science Institute4月19日,美國行星科學家向美國宇航局(NASA)提出了兩項新的建議:在本世紀30年代初發射天王星探測器,以及在本世紀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發射土衛二軌道飛行器。每隔10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
土星環將在3億年內消失殆盡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發表聲明說:“在土星磁場的影響下,土星環內的水冰被引力拉近土星,星環正以‘最壞情形’迅速消失。”這是對一種名為“環雨”(水被從土星環中拉出并進入土星的中緯度地區)的現象進行調查,得出的最新結論。 但NASA也強調,人們不必擔心,因為星環完全消失需要近3億
月亮將牽手群星演繹“星月童話”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記者張漫子)天文科普專家介紹,6月16日過后的十余天內,每天日出前,金星、天王星、火星、木星、海王星、土星將與露出真容的水星,自東向西“連珠成串”,上演“七星同現天空”的罕見奇觀。18、19日起,月亮也將加入“七星連珠”的朋友圈,在夏至后的一周里,牽手火星、天王星、金星和水星
NASA“露西”號將拜訪太陽系最早“化石”
據美國太空網10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露西”號探測器已經通過所有發射前測試,將于美國東部時間10月16日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發射,開啟為期12年的探險旅程,訪問8顆古老的“特洛伊”小行星。NASA稱:“‘露西’將首次向我們展示構成行星的原始天體的多樣性。” 特洛伊小行星
5000℃!超離子水冰首次“現形”
據英國《獨立報》官網6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5000℃高溫下,首次創造了一種奇特的水態,稱為“超離子水冰”。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物質是太陽系中遙遠行星結構的關鍵組成部分,這一成果或有助于研究海王星和天王星的磁場。 科學家早在1988年就預測了這種物質的存在,數學模擬似乎也證明了其存在,這是首次在實
美國科學家成功拍攝到天王星環圖像
8月14日,美國宇航局(NASA)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成功拍攝到了罕見的天王星塵埃環系統圖像。相關論文在線發表于8月23日的《科學》雜志上。?天王星共有13個塵埃環,地面上的天文學家每隔84年才能觀測到這些環的邊緣。2003年,天王星昏暗的外部環曾經出現在哈勃的視野里,但是直到2005年才被天文學家
2012年五大行星將接連“沖日”
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2012年,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五大行星將接連“沖日”。公眾將迎來觀測這五大行星的有利時機。 據介紹,行星沖日是一個天文學術語。太陽系內某一行星于繞日公轉過程中,運行到與地球、太陽成一直線的狀態,而地球恰好位于太陽和外行星之間的一種天文現象叫
變廢為寶!科學家成功將塑料變成鉆石
用強大的激光對塑料進行爆破可以產生微小的鉆石。在行星內部高溫高壓環境下也可能發生類似的過程,這有助于解釋天王星和海王星為何如此怪異。 此前,研究人員已經能夠通過向碳和氫的混合物發射激光來制造納米鉆石,但這需要極高的壓力。美國加州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Siegfried Glenzer和同事
《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海王星具有“溫暖”南極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研究小組近日發現,海王星的南極比它的其它部分要“熱”得多。研究小組9月18日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發表了相關論文,并繪制了第一份海王星大氣層最低部分的溫度分布圖。該圖顯示,海王星溫暖的南極為甲烷從大氣層深處逃逸出來提供了通道。?參與此次研究的機構有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NAS
驚人的美!韋伯望遠鏡拍到史上最清晰海王星光環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紅外圖像中,海王星的光環閃耀著明亮的光芒。圖片來源:NASA,ESA, CSA,STScI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拍攝到的海王星照片,這張圖片是幾十年來最清晰的海王星照片,顯示了該行星的光環、部分衛星和其表面
海王星在被發現165年后首次繞太陽一周
示意圖:從海王星最大的衛星海衛一上空觀察海王星的景象。 北京時間7月13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7月12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12日是海王星被發現后整整“一周年”——海王星年。 海王星距離太陽約28億英里(約合45億公里),圍繞太陽公轉一圈(一年)需要165個地
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令人驚嘆的天王星照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941.shtm一張由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拍攝的天王星照片讓我們對這顆行星有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認識,它的星環和動蕩的大氣層展現在我們面前,展示出光彩奪目的細節。今年4月,JWST利用其
流星彗星迎新年星星相吸聚天宇-火星與海王星接觸
2015年即將到來,流星雨、水星大距以及月掩星等天象將逐一上演,一顆新近發現的彗星將成為觀看的熱點。 象限儀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它較大的每小時天頂流量、亮流星多、漂亮的掠地流星,吸引著公眾不顧冬季的寒冷而守候。按照預報,2015年象限儀座流星雨將在1月4日達到極大。但北京天文館館長
美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可能曾有五顆巨行星
美國得克薩斯州西南研究院天文學家戴維·內斯沃爾尼認為,太陽系可能曾經有第5顆巨行星,但可能在宇宙動蕩中被甩到銀河深處。 內斯沃爾尼通過研究“凱珀帶”的星體數量和遺留在月球環形山的歷史印記,從而得以拼湊出有關太陽系早期的線索。冰冷的“凱珀帶”位于海王星外,由小行星組成。 內斯沃爾尼發現
驚人的美!韋伯望遠鏡拍到史上最清晰海王星光環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拍攝到的海王星照片,這張圖片是幾十年來最清晰的海王星照片,顯示了該行星的光環、部分衛星和其表面的熱帶。 由于海王星大氣中存在甲烷氣體,海王星在可見波長中呈現藍色,而甲烷會吸收JWST觀測到的紅外光,所以在這些波長中,海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太陽系鄰居-質量超地球3倍
14日,英國期刊《自然》雜志上發布了一項研究,科學家宣稱在附近一顆恒星的軌道上,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這顆“超級地球”有多大?它的質量超過地球的3倍。那它有多冷?它的氣溫約是零下238度。超級地球一般是質量大于地球的行星,但不像太陽系中海王星和天王星那樣大。 資料圖:2015年7月14日,美
“韋布”拍到驚人天王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91.shtm近日,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捕捉到了驚人的天王星光環圖像,并拍攝到它的云層和極帽。 JWST觀測到的天王星。圖片來源:NASA、ESA、CSA、STSc
-木星土星內或漂浮大量“鉆石山”
圖為《外星海洋》中的插圖,顯示機器人手伸出來抓住鉆石,收集并運回地球。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0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行星科學家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在木星和土星大氣深處,它們液態的氫/氦洪流中可能漂浮著大塊的鉆石。 木星和土星都屬于氣體巨行星,主要成分是氫和氦。加利福尼亞專業工程行星科
半水合氨分子結構到完全離子化結構相變路徑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與英國愛丁堡大學等合作,利用金剛石對頂砧加壓裝置研究高壓下半水合氨的物性,首次在半水合氨中發現壓力誘導的分子晶體至完全離子結構相變,相關研究成果以Ionic Phases of Ammonia-Rich Hydrate at High Densit
科學家再現超級地球內部極端環境
美國和德國科學家最近合作進行了新的激光驅動沖擊壓力實驗,在實驗室再現太陽系外超級地球和巨行星深內部的極端環境,以及類地行星誕生時的混亂環境,利用超快光學測量技術揭示了構成行星的重要物質性質,這些物質決定了行星的形成和演化過程。相關論文發表在1月23日的《科學》雜志上。 石英(SiO2)是組成巖
行星掩星技術研究先鋒詹姆斯·艾利奧特逝世
詹姆斯·艾利奧特(圖片來源:MIT) 天王星環系以及冥王星大氣層發現者、麻省理工學院(MIT)行星天文學與物理學教授(James Ludlow Elliot)因癌癥并發癥于3月3日不幸逝世,享年67歲。 艾利奧特曾在MIT學習物理學,并于1972年獲得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博
距地120光年系外行星或存在海洋和生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380.shtm 根據科學數據模擬的系外行星K2-18b的樣子。圖片來源:NASA官網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1日宣布,在一顆距離地球120光年的巨大
Nature-Physics:超離子態研究方面取得最新成果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孫建教授和王慧田教授等人利用晶體結構搜索和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模擬等方法預言了氦和水在高壓下可形成穩定化合物,并發現這些化合物在高溫高壓極端條件下會出現多個超離子態。他們的發現將為進一步研究氦的化合物,以及行星內部結構提供重要的理論參考。相關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