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太陽系鄰居質量超地球3倍
14日,英國期刊《自然》雜志上發布了一項研究,科學家宣稱在附近一顆恒星的軌道上,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這顆“超級地球”有多大?它的質量超過地球的3倍。那它有多冷?它的氣溫約是零下238度。超級地球一般是質量大于地球的行星,但不像太陽系中海王星和天王星那樣大。 資料圖:2015年7月14日,美國太空總署NASA冥王星探測器“新視野號”傳回一批迄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至此,太陽系兄弟九個終于都有清晰的證件照。 據報道,這顆行星及其恒星在宇宙距離地球30萬億英里的位置。巴納德之星(Barnards Star)是最接近我們太陽系的恒星。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尋找其周圍的行星。而這顆新發現的行星被稱為巴納德b星,是距離地球第二近的已知的系外行星,且是夜空中運轉速度最快的星。 系外行星是指我們太陽系外的行星。西班牙空間科學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伊格納西里巴斯在一份聲明中說:“經過仔細的分析,我們有99%的信心認為這顆行星就在那里。......閱讀全文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首顆適合地球生命居住的星球
一位藝術家想象中的葛利斯581d行星(右),外表呈暗紅色。 據外媒報道,法國巴黎拉普拉斯學院(the Institut Pierre Simon Laplace)的一組科學家近日在太陽系外部發現了適合地球生命居住的星球。 該星球名為葛利斯581d(Gliese 581
全景碳排放數字地球“碳星球”發布
9月2日,中科星圖維天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星圖維天信”)在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發布全球首個高分辨率近實時全景碳排放數字地球產品——“碳星球beta”。 “碳星球”是全球首個具有日尺度分辨率、近實時更新的全景碳排放數字地球產品。該產品充分利用碳數據模型、納入衛星遙感監測數
地球之水或源自太陽系邊緣小行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30.shtm 科技日報北京8月17日電 (記者劉霞)日本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分析了隼鳥2號探測器從小行星“龍宮”收集的稀有樣品后發現,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太陽系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太陽系鄰居-質量超地球3倍
14日,英國期刊《自然》雜志上發布了一項研究,科學家宣稱在附近一顆恒星的軌道上,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這顆“超級地球”有多大?它的質量超過地球的3倍。那它有多冷?它的氣溫約是零下238度。超級地球一般是質量大于地球的行星,但不像太陽系中海王星和天王星那樣大。 資料圖:2015年7月14日,美
外星人難尋-天文學家:人類可能是宇宙惟一的人
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1位首席天文學家日前做出結論說,縱使宇宙中有成千上萬個大小與地球相似,離地球遙遠的星球,但它們的環境無法孕育生命,所以人類有可能是全宇宙惟一的人。 臺灣“中央社”援引英國《每日郵報》(Daily?Mail)報道稱,
太陽系外存在新形式的“超級地球”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消息,科學家確認太陽系外存在一種新形式的“超級地球”,其“地核”并非鐵核,但卻富含鈣、鋁及其氧化物,而且可能閃爍著紅寶石和藍寶石。這也意味著,“超級地球”的構成遠比科學家預期的更加多樣化。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在仙后座,距離我們21光年遠的
巴法科學家發現“抽煙”星球-距地球6000光年
據巴西門戶網站G1報道,巴西科學家近日與法國科學家一起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6000光年的星球,它不停地向宇宙釋放出云狀的塵埃,從遠處看上去就像是在“抽煙”。?巴西北里奧格蘭德州聯邦大學的科學家若澤·赫南·梅代羅斯表示,這顆名為RY Sagitarii的星球位于射手座方向,屬于北冕座R型星,是一種能夠向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都有水(圖)
藝術家繪制的“超級地球”上的天空想象圖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 屬于天蝎座一恒星的宜居帶 距地球僅22光年 有適宜溫度和液態水 科學家稱或存在外星生命 太陽系附近發現3顆“超級地球” 屬于天蝎座一恒星的宜居帶 距地球僅22光年 有適宜溫度和液態水 科學家稱或存
深地幔氪揭示地球太陽系外的“祖先”
圍繞年輕恒星形成行星(藝術家繪圖)。地球深處氪同位素測量顯示,水、碳和其他揮發物融入地球的時間比以前認為的更早。圖片來源:歐洲南方天文臺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從冰島和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質熱點中收集到的地幔中的氪,更清晰地揭示了地球是如何形成的。這項研究12月16日發表在《自然》
太陽系外發現可能有水的“新地球”
美國航天局等研究機構18日宣布,開普勒天文望遠鏡已觀測到太陽系外迄今“最像地球”的行星,這一發現使“人類向找到一個類似家園的地方又走近了一點”。 研究人員當天在《科學》雜志上報告說,有兩顆行星位于一個名為開普勒-62的行星系統的“宜居帶”中,這里溫度條件適宜,理論上其表面可保有液態水,甚至
地球“最不可思議”石頭或含非太陽系物質
圖為只有幾厘米寬、分成碎片的“海巴夏”石 圖片來源:《大眾機械》雜志網站 有塊石頭,根本不遵循太陽系物質的基本配方。據美國《大眾機械》雜志在線版近日消息稱,被稱為地球上“最不可思議”的、名為“海巴夏”(Hypatia)的石頭,已證實源自地球之外,但它甚至在外星物質中都獨一無二——科學家經最新分
距地球127光年外發現迷你太陽系-擁有7顆行星
藝術想象圖:恒星HD10180及其行星系。距地127光年:這是地面拍攝的恒星HD10180附近區域。 北京時間8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天文學家日前在距離地球127光年處發現了一個擁有7顆行星的“太陽系”。這一發現被認為是迄今確認的太陽系以外最大行星系。目前,天文學家已經確認
太陽消亡后什么樣?星系將變成巨大發光“泡沫”
中新網5月8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科學家們在《自然天文學雜志》刊文稱,太陽消亡后,我們的星系將會變成一個由塵埃和氣體構成的巨大的發光“泡沫”,而這個“泡沫”將會存在幾千年后消失。 ? 圖片來源:NASA
霍金:地球遲早要毀滅-移居外星球是唯一出路
霍金:地球遲早要毀滅,移居外星球是唯一出路。 北京時間8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在接受BigThink網站采訪時表示,地球遲早要毀滅,而人類繼續生存的唯一機會是移居外太空。 霍金說他是樂觀主義者,而他在接受BigThink網站采訪時,卻并未讓我們
鈣帶來地月系統形成的線索
近日,《自然》發表了對內太陽系多件天體的鈣同位素組成的分析報告,該報告為地月系統的起源提供了新見解。鈣是一種形成石塊的關鍵礦物質,因此可以提供形成太陽系內巖質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材料的線索。 太陽系內的各天體中同位素組成的差異可以被用來研究隕石和巖質行星的關系。該研究方法通常默認同
霍金預言200年后地球毀滅-人類面臨嚴重生態危機
據報道,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接受美國網站BigThink訪談時稱:“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而人類要想繼續存活只有一條路:移民外星球。”霍金表示,人類如果想一直延續下去,就必須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遲早會滅亡。至于這個時間期限,霍金預言:兩個世紀。他又
美科學家首次發布外星天氣預報-氣溫達232度
星球大小比較示意圖。從左到右依次為地球、被發布天氣預報的GJ 1214b星球、海王星和GJ436b星球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日報道,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天文學家們已經能夠研究其他行星上的大氣情況。美國科學家日前首次公布了外星天氣預報,這顆星球距離地球40光年。 這顆星球名為GJ 1214b,
太陽系外首次發現含水行星殘骸-含水量遠超地球
天文學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顆白矮星周圍的巖石碎片發現,它們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顆行星留下的殘骸。這是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含水行星的殘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類似地球的宜居行星。 英國劍橋大學和沃里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11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及設在夏威
太陽系外發現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
美國航天局12月20日公布的名為“開普勒-20e”(左一)和“開普勒-20f”(右一)的兩顆行星與地球(右二)和金星比較的假想圖。 據《自然》雜志網站12月20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這也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發現的最小類地行星。這一
水星北極發現有機物或解釋地球生命起源與進化
近日,研究人員在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上有了驚人大發現,根據望遠鏡觀測到的證據表明,在這顆星球的北極存在被冰凍的汞和有機物質。據科學家介紹,它們很可能是一些類似于煤炭的物質,也許是數百萬年前彗星在撞擊小行星是形成的。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星科學家大衛?佩奇說:“這是我們完全沒有想到的結果,
火星、隕石、地球的鈣同位素報告出爐
英國《自然》雜志3月21日在線發表一項行星科學研究成果,歐洲科學家發布了一項對內太陽系多個天體的鈣同位素組成的分析報告,該報告為地月系統的起源提供新見解。 巖質行星是指以硅酸鹽巖石為主要成分的行星。由于地球正是一顆巖質行星,所以這一類行星的起源與我們息息相關。而鈣是形成石塊的關鍵礦物質,科學家
80萬年前墜落地球隕石中發現有機物質
科學家在數十萬年前的玻璃球狀隕石中發現了有機物質,這一證據暗示生命或起源于太空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地球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各個時期的隕石殘骸,并在其中發現了多種奇怪的物質,比如在大約80萬年以前,一顆大小接近100至160英尺,大約為30至50米的大隕石擊中了西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撞擊
古老巖石最初像棉花糖一樣松軟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7日報道,科學家在27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志上撰文指出,太陽系中最古老的巖石最初并不像現在這樣堅硬,而是更像軟糯的棉花糖,這些“棉花糖”經過無數次撞擊后,變得越來越硬,直到磨練成現在的巖石。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和其他國際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基于計
NASA:火星大氣存在永久性金屬離子層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科學家在10日出版的《地球物理學研究通訊》雜志發表論文,公布其“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任務”(MAVEN)探測器最新結果:火星大氣上部存在金屬離子層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種與地球大氣電離層類似的永久存在。這是第一次有確鑿證據表明金屬離子持久存在于地球以
科學家稱“超級地球”不可能向外擴散生命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0日報道,雖然科學家相信所謂的“超級地球”格利澤(Gliese)581d所在的系統上可能存在適合生命存在的條件,但是美國普渡大學研究人員于3月20日在德克薩斯召開的第43屆月球與行星科學大會上稱,超級地球在其星系內不太可能將生命轉移到其他行星。 2007年,
66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來自外太陽系
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物種大規模滅絕(藝術圖)。圖片來源:《自然》網站科技日報北京8月19日電(記者劉霞)6600萬年前,一個天體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這個龐然大物究竟來自何處一直是未解之謎。在一項最新研究中,德國科隆大學科學家通過分析位于墨西哥希克蘇魯伯撞擊點的地球化學證據,揭示
美科學家稱太陽系外可能隱藏著超級地球
藝術想象圖:圍繞開普勒-9運行的兩顆土星大小的行星 根據美國宇航局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一個新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中可能隱藏著一個“超級地球”。 開普勒空間望遠鏡于去年3月升空,其設計旨在幫助尋找太陽系外行星。其工作原理是“掩星觀測法”――當
地質地球所揭示太陽系早期熾熱小行星之間的撞擊作用
在太陽系早期,類地行星、月球和小行星上發生的撞擊作用是非常普遍又極其重要的地質過程。撞擊過程產生的巨大能量曾被認為是行星和小行星進行熔融分異的主要熱源之一。但是,對來自小行星的隕石研究卻發現:隕石(例如,普通球粒隕石)即使遭受高達60 GPa以上的強烈沖擊,也只產生微米至毫米級寬度的熔脈或熔融囊
木星:在保鏢與刺客間搖擺
如果木星的質量只有現在的一半,那么地球的處境將非常危險。但要是沒有這顆巨行星,地球上的生命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天文學家在8月24日于德國波茨坦市召開的歐洲行星科學大會上公布了這一驚人的研究結果。新的計算機模擬結果揭示了木星是如何影響撞擊地球的彗星數量的。英國米林基那斯市函授大學的物理學家Jonat
類地球行星首度“現身”-搜尋新地球迎突破
美國《時代》雜志日前刊文,題為:美國航天局星球探索,向發現第二個地球進發。 過去的兩年中,美國宇航局的開普勒軌道望遠鏡一直不間斷的觀測著560光年外“天鵝座”羽翼上15萬顆小行星的動向。探測器一直在搜尋細微的、亮度驟降的圖景,因為這可能預示著有小行星正穿越恒心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