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智能算法有望治愈抑郁癥和精神類疾病
近幾年,多個大型而長期的腦研究項目問世,包括投資60億美元的“美國腦計劃(US BRAIN Initiative)”、歐盟投資10億歐元的“人類腦計劃(HBP)”;中國和日本也都在2016年初發布了重大的腦科學項目,希望能通過研究猴子來理解人腦。2016年,“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被“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為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和工程之一。目前,“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作為“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已啟動的4個試點之一,進入編制項目實施方案階段。 5月19日-20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7腦科學與類腦智能學術研討會”,我們有幸邀請到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的馮建峰教授為大家帶來題為《Quantifying your brain and searching the roots in brain diseases with multi-scale data》的精彩演講。 會前生物谷有幸采訪到了馮建峰教授,與大家分享大數據+智能算......閱讀全文
大數據+智能算法有望治愈抑郁癥和精神類疾病
近幾年,多個大型而長期的腦研究項目問世,包括投資60億美元的“美國腦計劃(US BRAIN Initiative)”、歐盟投資10億歐元的“人類腦計劃(HBP)”;中國和日本也都在2016年初發布了重大的腦科學項目,希望能通過研究猴子來理解人腦。2016年,“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被“十三五”規劃綱
類激素藥物與精神疾病
皮質醇(cortisol),也可稱為“氫化可的松”,是腎上腺在應激反應中產生的一種類激素。壓力狀態下身體需要皮質醇來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如果沒有皮質醇。身體將無法對壓力作出有效反應。皮質醇增高會導致庫欣綜合征、胰島炎、妊娠重度、精神病、糖尿病等疾病。 庫欣綜合征(Cushing's Sy
怎么治療精神抑郁癥
抑郁癥的治療目標在于盡可能早期診斷,及時規范治療,控制癥狀,提高臨床治愈率,最大限度減少疾病致殘率和自殺率,防止復發、復燃。治療方式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主要分為以下:1、藥物治療。社會心理咨詢師與醫學類治療的區別點在于醫學類有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適合于輕、中、重度抑郁癥患者,目前臨床一線
談話療法可有效降低自殺率-可用于抑郁癥等精神類患者
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對自殺高風險人群采取談話療法,可明顯降低他們的自殺率。研究人員建議在采取傳統藥物治療的同時,在抑郁癥等精神類疾病患者中推廣這類療法。 談話療法是一種認知治療方式,主要通過給予患者合適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與心理方面的專業人士探討自身困擾,挖掘這些困擾的心理根源,從而
科學家找到3類精神疾病的共同病因
《自然—神經科學》上的兩篇文章從遺傳學和生物化學角度找到證據證明:RNA結合蛋白TOP3β可能是導致精神分裂癥、自閉癥譜系障礙和智力缺陷的一種共同因素。結合之前一些研究認為的精神分裂癥和自閉癥可能擁有共同的遺傳風險因素的結論,這兩項新研究確定了與這些疾病共有的認知缺陷有關的潛在生物過程。
失眠也是天注定?失眠基因與精神類疾病高度重合
你有沒有每周有那么三四天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好不容易睡著了夜里還總是醒個兩三回,還多夢;早上起來不是元氣滿滿,而是頭昏腦脹、萎靡不振、四肢乏力? 如果你有上述癥狀,且都持續不止一個月了。 那么我很遺憾地告訴你,你可能加入失眠大軍了,和全球近8億人共享失眠帶來的痛苦。 失眠已經成為全球范圍
面部與微表情識別實現心理與精神類疾病早發現
我國各類心境障礙和焦慮障礙患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心理與精神疾病已成為制約人口預期壽命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與精神類疾病具有緩慢性、長期性和不易察覺的特點,對于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個人,較難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發現心理與精神類疾病問題。因此,研究面向個人主動健康監測方法與技術,對于實現心理與精神
抑郁癥正成為負擔最大的疾病
隨著經濟發展,抑郁癥、焦慮癥的發病率持續走高。精神心理疾病對國家、社會、家庭、個人帶來的影響巨大。12月16日,在2023環球時報年會“共同·共享·共筑”生命健康分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表示,在所有疾病中,抑郁癥正逐漸成為負擔最大的疾病,已超過癌癥、心血管疾病對人的影響。
抑郁癥:不只是心理疾病
近幾年,一些演藝明星接連因為抑郁癥離世,喚起人們對這種疾病的重視。同時,也讓一些之前對抑郁癥不了解的人,開始正視這個問題。 “抑郁癥是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種心境障礙。如果突然對周圍的事物喪失興趣,無愉快感,并且反復出現睡眠問題,就要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患了抑郁癥。”北京安定醫
精神神經疾病的研究取得進展
當前,全世界約有7000萬至1億人患有早期阿爾茨海默病,10億人正遭受精神障礙困擾。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的新藥創制迫在眉睫。 6月16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兩項“背靠背”研究成果。一篇題為《代謝型谷氨酸受體mGlu2和mGlu4與G蛋白復合物結構》,另一篇題為《人源mGlu2和mGlu7同源和異源
低頻突變在復雜疾病中的研究——精神疾病
目前的全基因組測序或全外顯子測序的研究重點越來越集中在有害的Rare variant上。相比common variant來說,rare variant對疾病的發病機制更有影響。Rare variant 的頻度遠低于common variant。但Rare variant多表現為致病突變,并且是高
肺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的簡介
主要是由于各種肺部疾病引起呼吸生理學、血液學和腦代謝等多方面的改變,產生呼吸功能不全導致腦缺氧而致精神障礙,其發生與血液酸堿度降低、高碳酸血癥及缺氧有密切關系。 肺性腦病(pulmonary-encephalopathy)是指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引起肺功能不全,出現的精神障礙和神經癥狀,又稱呼吸性
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的介紹
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是指由于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各種軀體疾病,如感染、內臟器官疾病、內分泌障礙、營養代謝疾病等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所導致的精神障礙的總稱。由于本障礙是在原發的軀體疾病基礎上產生的,精神障礙為軀體疾病全部癥狀的一個組成部分,故又稱癥狀性精神病。
病例分析:疑似精神疾病的低鈉血癥
俗話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醫學中的疾病類型也是一樣,有很多看似怪異的疑難雜癥,實際上是一些常見病所引起來的,但是因為表現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很容易出現誤診、漏診,從而給病人帶來一些不必要的繁瑣。今天就講一個懷疑精神病的低鈉血癥患者。記得2017年1月的一天下午,春節剛過,接到調度員電話:去鄰近的縣中
專家找到誘發精神疾病“新兇手”
此前,科學界一般主要認為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疾病的“元兇”在中樞神經系統本身,較少關注生物體的其他組織器官在此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近日,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靳津實驗室研究發現,CD4+T細胞嘌呤合成代謝功能紊亂在慢性應激誘導的心理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相關成果于10月31日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el
德國醫院唱歌治療精神疾病
德國一家醫院內,大約20名患者跟著音樂治療師弗倫茨?伯溫德唱道:波波梅爾,舒舒瑪雅。歌聲越來越大,神情越來越放松。 伯溫德所在醫院位于施韋因富特的韋爾內克堡,專注于精神病、心理疾病治療和身心調養。 一些參與唱歌治療的患者起先覺得不好意思張嘴,低頭盯著地板,小聲哼唱,逐漸適應后開始放聲
如何診斷肺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礙?
診斷原則為臨床上表現為意識障礙、智能減退或遺忘綜合征者,均應考慮到器質性精神障礙的可能,但單憑精神障礙不能作為器質性精神病的定性或定位診斷,必須要做出病因學、分類學的診斷,診斷的確立必須具備有以下幾點: 1.有軀體疾病的依據。有確診為慢性肺部疾病引起肺功能不全或嚴重呼吸衰竭,具有呼吸困難,
嚴重精神疾病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通過對320多萬嚴重精神疾病患者的國際研究顯示,相比于普通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 由倫敦國王學院領導,研究表明,患有嚴重精神疾病(SMI),包括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和重度抑郁癥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比健康對照組高53%,與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高78%。他們死于這種疾病的風險也比
華海藥業兩精神類藥品申報臨床
國家食藥監總局(CFDA)網站信息顯示,華海藥業(600521.SH)兩個精神類藥物奧氮平氟西汀膠囊和富馬酸喹硫平緩釋片臨床申報獲受理。 華海藥業主營普利和沙坦類原料藥,國內制劑是公司由原料藥向制劑轉型的重要抓手,公司規劃到2016年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批文數量是決定
危重疾病過后精神疾病診斷及用藥風險會增加
芝加哥 – 據3月19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則研究披露,接受呼吸機治療的危重患者在之前有精神病診斷的比率較高,且他們在出院后出現新的精神病診斷及藥物使用的風險也會增高。 隨著醫療服務的最新進展,更多的病人能夠挺過危重的疾病。危重病人會承受應激壓力,其中包括疼痛、呼吸窘迫及譫妄
神經疾病與精神疾病,一樣嗎?有關系嗎?
從2014年翻譯知名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生、諾貝爾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自傳開始,到《我們時代的神經與精神疾病》這本書擺在讀者面前,整整10年過去了。我業已翻譯了3本與坎德爾有關的書,它們映照著坎德爾的三重人生:自傳《追尋記憶的痕跡》講述他作為神經科學家的畢生奮斗,《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畫?》分享他從畢
神經疾病與精神疾病,一樣嗎?有關系嗎?
從2014年翻譯知名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生、諾貝爾獎得主埃里克·坎德爾自傳開始,到《我們時代的神經與精神疾病》這本書擺在讀者面前,整整10年過去了。我業已翻譯了3本與坎德爾有關的書,它們映照著坎德爾的三重人生:自傳《追尋記憶的痕跡》講述他作為神經科學家的畢生奮斗,《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畫?》分享他
多種精神疾病竟與小腦結構變化有關!?
患有焦慮,抑郁或精神分裂癥中任何一種精神疾病都足以令人痛苦不堪。但許多研究都表明,一半以上的精神疾病患者同時還會伴隨一種或多種其他類型的精神疾病。因此,越來越多研究人員試圖尋找這些精神疾病背后的共同機制及風險因素。近日,一項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首次發現多種類型的精神疾病都存在小腦結構上的差異。
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的發病機制
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出現的精神癥狀并非取決于原發軀體疾病的種類,而是與以下因素有關[1]: 1.身心障礙 是指對于軀體疾病產生的心理反應,如患了某種軀體疾病后的焦慮、抑郁、易激惹、多疑、孤獨感等。 2.精神障礙是有軀體疾病產生的生物因素直接造成,如能量供應不足(腦供血不足、腦缺氧等)、毒素作
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的診斷方式
診斷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可依據以下幾點: 1.有軀體疾病的依據,并且已有文獻報導這種軀體疾病可引起精神障礙; 2.有證據顯示精神障礙系該軀體疾病導致,如軀體疾病與精神障礙在發生、發展、轉歸等方面有時間上和程度上的密切關系。但有時精神癥狀較軀體疾病早出現,如抑郁癥狀可發生于診斷胰腺癌之前;
分析肺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的病因
引起肺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的原因眾多,除肺部慢性疾病外(慢性肺氣腫、慢性氣管炎、肺纖維癥、肺結核等),其他影響呼吸功能的疾病如側索硬化、肌萎縮、脊髓灰質炎、重癥肌無力、脊椎側彎癥、心力衰竭、顱壓增高癥和特發性肺泡換氣癥等也可引發。感染是重要的促發因素。其中支氣管哮喘所致精神障礙的原因為: 外源性
預防肺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的簡介
由于本病基本的病理生理改變是CO2潴留、CO2中毒、CO2麻醉、pH降低、呼吸性酸中毒、腦缺氧導致精神障礙的發生,故積極治療原發病,預防和糾正呼吸功能不全,改善血氧濃度,提高腦氧量,對預防精神障礙的發生至關重要。 由于冬春季節一般發生呼吸道感染的人次較多,易使上呼吸道黏膜受損,其非特異性免疫力
遺傳和環境因素或引發精神疾病
抑郁癥等精神疾病被認為與發育期的心理壓力有關,但人們對此一直不知其所以然。研究人員1月18日發表論文說,動物實驗表明,發育期心理壓力導致的精神疾病,主要由基因變異和生長環境雙重因素決定。 日本名城大學藥學系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18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報告說,這一發現將有助于開發出治療精神疾
氣溫異常或將影響精神疾病發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055.shtm
氣溫異常或將影響精神疾病發作
近日,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可控因素與重大精神心理疾病研究團隊在《自然-心理健康》上發表了題為《COVID-19疫情前后氣溫變化與精神障礙急診關聯》的研究論文。 據研究顯示,COVID-19全球大流行期間,人群精神健康問題突出,僅2020年全球新增重度抑郁癥病例和焦慮癥病例高達53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