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開放獲取是中國科技出版新機遇
任何國家的科研成長和發展都與研究經費的投入成正比。近年來,我國對科學研究的經費投入越來越多,已經占到全球科研投入的20%,數量僅次于美國。僅2015年,我國在研發方面就投入了1.4萬億元人民幣,占GDP的2.1%。同時,我國還擁有370多萬全職科研人員,絕對總量已經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不斷攀升的科研經費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大量優秀研究論文涌入學術出版體系,發表論文愈加成為一種剛性需求。但現實情況卻是,只有少數被挑選的“高影響力”期刊在吸收研究論文,這遠遠滿足不了研究者的發表需求。研究論文之“眾”與科研期刊之“寡”正日漸成為一個突出的矛盾。 科學出版的情況并非沒有改善。目前全球科學出版物的數量增長很快,自2008年來增加了23%。來自中國的出版物數量在5年內增加了近一倍,占世界總量的近20%,而這一比例在10年前僅為5%。但是,這仍然無法滿足科研人員發表論文的需要,在過去4年中,中國是向世界頂級科學期刊投稿情況改善最多的......閱讀全文
潘云鶴:我科研經費投入存在“跛腳”現象
潘云鶴院士建議設立國家工程科技創新基金? ???? 我國的“863計劃”主要是投向高技術領域的研究,“973計劃”主要是在投向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但是很遺憾,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項大的“計劃”或“基金”投向工程科技領域,而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是需要一系列的工程科技來完成的。為此,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中國科研高投入低產出困局待解-經費投入首破萬億
北京商報訊 全國研究與實驗發展(R&D)經費增長18.5%,首破萬億元大關,經費投入總量位居全球第三……一系列看似亮眼的數據背后,卻存在著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隱患。在本屆政府定位靠創新、靠科技力量推動高質量的GDP增長之際,科技投入與產出的嚴重矛盾已經成為經濟轉型的一大障礙。 國家統計局、科
科研單位頻發貪腐-科技經費投入方式引關注
近些年,一批諸如廣州科技和信息化局系統科研單位頻發貪腐,引發各方對科技經費投入方式的廣泛關注。而事實上,過去數年間,全國科研經費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發的,60%都用于開會、出差等。 全國各級政府對科研的財政投入都是不小的。而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為主體的格局尚未形成。至于科研經費如何使用
楊衛: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更要加強管理
楊衛指出,希望在新學科源頭的締造方面,我國能夠有一席之地。在新學科熱點與前沿領域方面,到2020年,我國每年能出現四五項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成果,具有沖擊學術大獎的能力;在每年全球100個熱點研究中占4~5個。 隨著國家對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科研經費的管理問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
云南新規整治科研腐敗:研發經費先投入后補助
為改變以往一些單位把爭取科研經費作為目標,實際項目實施效果并不理想的現象,云南省日前出臺新規,實行科技研發經費先投入后補助,從“重立項”向“重結果”轉變,以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率。 據悉,這一由云南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統計局共同下發《云南省研發經費投入補助實施辦法(試行)》,是該省近
報告指出歐盟的投入科研經費顯著增強歐洲競爭力
歐盟委員會25日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在2007年至2013年,即歐盟第七個科研框架計劃實施期間,歐盟投入的科研經費顯著增強了歐洲科研實力,改善了歐洲各行業創新能力,并增強了競爭力。 由獨立專家組完成的報告顯示,第七個科研框架計劃實施的7年間,歐盟共計投入550億歐元,大量中小型企業等私營行業的
2022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突破3萬億-經費投入排第一的是…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18日消息,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發布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22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投入強度持續提升,基礎研究投入取得新突破,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 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情況 2022年,全國共投
《自然》:跨學科研究獲經費幾率較小
6月30日發表于《自然》的一項研究顯示,跨學科程度越高的研究項目獲取經費的幾率越小。 雖然跨學科研究通常被認為是創新的沃土,并且經常會從政策層面獲得支持,但常規觀點認為,與針對狹窄領域的研究項目相比,跨學科研究更難獲得科研資助方的經費支持。然而,此前這一觀點沒有經過大規模的系統調研。 澳大利
研究分析如何成功獲得眾籌科研經費
當Maria Zatko是華盛頓大學的一名博士生時,她在接受眾籌資助的研究項目中用上了這臺質譜儀。 圖片來源:LAUREN EASLEY 2014年,當大氣科學家Maria聽到一個彌補其關于地面臭氧研究缺陷的絕佳機會時,她已經接近于完成關于這種大氣污染物的論文。 Zatko和來自美國華盛
科研經費“更好用”,研究人員“才放心”
科研項目經費中用于“人”的費用可達50%以上;擴大預算調劑自主權之后,買醬油的錢也能用來打醋了;項目結余資金全部留歸項目承擔單位繼續使用……“這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涉及從科研經費預算到使用、結題的全過程。不僅人頭費增加了,設備費的規定也放寬了。原來計算機是不能算設備的,現在能夠做在設備費中。”
《清潔空氣研究計劃》啟動-5年投入經費10億元
今天,北京的空氣質量是“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細顆粒物(PM2.5)。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說,在這樣的空氣質量下,環保部啟動《清潔空氣研究計劃》顯得尤為重要。該計劃將破解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底數不清、機理不明、技術不足”等問題,針對PM2.5、臭氧等區域性環境問題,建立適合我國國情
科研經費需要捍衛
經費削減阻礙發展創新;科學家積極行動尤為重要 11月26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社論——《保護美國科研資助》(Protect U.S. Science Funding),討論科研經費削減的影響以及科學家應起到的作用。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當前的經濟形勢使得美國政府在考慮如何進行一次大的
“危險”的科研經費
科研不端行為,集中發生在項目申請階段,發生比例約為80%。科研不端行為包括信息弄虛作假、重復發表、抄襲剽竊、偽造、篡改、違反評審規定等幾種情況。 “人品太差,做出這樣的事情很惡心。”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在庭審時這樣評價自己的索賄行為。幾天來,這句話被媒體廣為傳播,同時,張曙
河北省科技經費投入繼續增長
日前,河北省科技廳、統計局、財政廳聯合發布統計公報,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省科技經費投入繼續增長。2014年,全省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314.2億元,比上年增加31.7億元,增長11.2%;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為1.07%,比上年提高0.07個百分
本輪教育經費投入有何不同
11月30日,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發布的2020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顯示,2020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約為5.30萬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約為4.29萬億元,占GDP比例為4.22%。這是自2012年以來連續第九年做到“不低于4%”,也意味著“十三五”期間持續做到了“不低于4
2006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
附表2.? 2006年地方財政科技撥款情況 地區 地方財政科技撥款 (億元) 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 (%) 全? 國 678.8 2.22 北? 京 60.5 4.66 天? 津 18.3
201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
2012年,我國科技經費投入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力度加大,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進一步提高。 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情況 2012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0298.4億元,比上年增加1
1.3億科研經費打水漂?科技投入的賬不能這樣算
近日有媒體報道,某省區一高校獲1.31億元科研經費,但科研成果轉化率為零。這則新聞引發了熱議,人們本能地猜測,該省區科技界是否處于尸位素餐或“躺平”狀態,白白浪費了科研基金?甚至會進行更廣泛的猜想——這是否代表了中國科技界的普遍現象? 在此,有兩個概念需要澄清。其一,某高校的1.31億元科技
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出爐,全年投入超2.2萬億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8月28日,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三大部門聯合公布了《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數據表明,2019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22143.6億元,比上年增加2465.7億元,增長12.5%;R&D經費投入強度為2.23%,比上年提高0.
歐盟科研投資巨大-嚴格經費審批服務科學研究
擁有28個成員國的歐盟家大業大,但在各類經費使用方面卻規章制度明確,而且從頭管到底,不僅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不必要的經費開支,減少浪費,也從各個環節堵塞可能產生的腐敗和欺詐行為。 歐盟經費的審計工作始于1975年,由總部位于盧森堡的歐洲審計院負責,其主要職責是審計歐盟及其所屬機構的賬務以及財政收
海南2023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增速全國第一
R&D經費及其投入強度,是國際上廣泛使用的、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自主創新投入規模及水平的重要指標。2023年海南研究與試驗發展(以下簡稱R&D)經費投入再創新高,達89.8億元,比上年增加21.43億元,同比增長31.3%,增速位列全國第一。2023年海南R&D經費投入增速快于全國平均水平,連續四
“十三五”期間我國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增長1倍
2月26日,在今年兩會到來之際,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面支撐新發展格局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會上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5年1.42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預計2.4萬億元左右,研發投入強度2020年預計會達到2.4%左右,其
我國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位居世界第四
記者近日從國家統計局了解到,我國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010年達到5802.1億元,排在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后,位居世界第四。 “我國已經步入科技投入大國的行列。”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司副司長察志敏在解讀第二次全國R&D資源清查主要數據時表示,我國科技投入在世界各國的排位
2011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近9千億
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10月2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力度繼續加大,投入強度即經費投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再創新高。 2011年,我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8687億元,比上年增長23%;經費投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1
2011年全國科普經費投入首破百億
科技部日前發布2011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社會科普經費籌集額105.30億元,自統計以來首次突破百億元。2011年,全國共有科普人員194.28萬人,比2010年增加10.93%;共出版科普圖書0.57億冊,占全國圖書出版總量的0.74%;舉辦科普(技)專題展覽超過1
科技經費投入達歷史最高水平
九省市研發經費支出超過百億元? ???? 光明日報北京9月12日電(記者張玉玲)據國家統計局、科技部和財政部今天聯合發布的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 示,2006年我國科技經費投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總支出達到3003億元,比去年增加553億元,增長22.6%,達到歷史最
《2015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發布
國家統計局 科學技術部 財政部 2016年11月10日 2015年,我國科技經費投入保持增長,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及國家財政科技支出持續增加,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穩步提高。 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情況 2015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
王志剛:“十三五”期間我國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增長1倍
2月26日,在今年兩會到來之際,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面支撐新發展格局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會上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5年1.42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預計2.4萬億元左右,研發投入強度2020年預計會達到2.4%左
1.31億科研經費-862個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率為0,投入全部“打水漂”了嗎?
近日," 高校 1.31 億科研經費成果轉化率為 0" 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7 月 25 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廳長羅海山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作了《關于 2022 年度自治區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其中指出,高校科技成果存在市場轉化率低的問題,1
保障科研經費:恒產者恒心與回歸科研
某實驗室最近為了迎接課題結題審查,整理實驗室,意外找到一臺10年前的電腦。電腦很新,當時買得并不便宜,研究員沒舍得用,一直放在實驗室儲物柜里。再被翻出來,它已成了古董。 這是當年課題即將結題時,科研人員突擊花錢買的一件設備。10年間,有很多實驗設備搬進搬出,除了自然損耗,也產生了不少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