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應物所等發表核酸等溫擴增技術研究綜述論文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樊春海與西安交通大學生命學院教授趙永席應邀在《化學評論》(Chemical Reviews)發表了關于核酸等溫擴增技術的綜述論文: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Nucleic Acids(Chem. Rev., 2015, 115, 12491)。 核酸等溫擴增技術是繼PCR技術之后發展起來的一類新型核酸體外擴增技術,能在恒定溫度下快速、高效地擴增靶標核酸序列。該技術操作簡便、無需依賴專用儀器設備,反應條件溫和,可應用于細胞表面甚至活細胞內部,在生物傳感(核酸、蛋白質、多糖、細胞、小分子及離子檢測)、疾病診斷及便攜式醫療、細胞內成像和測序等多個學科領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 結合研究團隊在核酸等溫擴增領域的系列研究成果,該論文全面系統地總結了相關技術的發展現狀,綜述了此類方法在生化分析、生物醫學、納米技術等領域的多方面應用。作為在相關領域首篇全面系統的綜述,該......閱讀全文
北大教授:現在的碩士論文像綜述,博士論文像專著
論文和專著是學術成果的兩種基本載體,如果說還有第三種的話,那就是教科書。但現在學術界對教科書貶褒不一,教科書在我國過去采取主編制,內容幾乎千篇一律,是所謂公知,即公開的知識或者公共的知識,這是不存在知識產權的知識。因此,對教科書的學術評價較低,認為教科書沒有學術含量。 當然,最近這些年來對教科
我國學者在《物理報導》發表綜述論文
近日,物理類綜述性期刊《物理報導》(Physics Reports)發表了來自杭州師范大學信息經濟研究所呂琳媛教授、張子柯教授,電子科技大學互聯網科學中心教授()及他們與瑞士弗里堡大學、英國阿斯頓大學同事合作撰寫的題為“推薦系統”(Recommender Systems)的長篇綜述論文。
營養所在WIREs-RNA期刊發表綜述論文
7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應浩受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RNA期刊的邀請,在線發表了題為Micro-managers of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 and NAFLD的綜述。該綜述由應浩和劉威、
先進固體核磁共振技術綜述論文
近日,我所固體核磁共振及前沿應用研究組(510組)侯廣進研究員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Yusuke Nishiyama博士、美國密西根大學Ayyalusamy Ramamoorthy教授等聯合發表綜述論文,介紹了超快速魔角旋轉(Ultrafast Magic Angle Spinning,UFMAS)
論文一作“奇葩”回應抄襲舉報:綜述抄襲不算事兒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178.shtm 剛剛過去的10月,法國人Romaric Loffroy陷入了一場麻煩:他在2015年10月發表的一篇綜述被指大段抄襲。 這篇名為《前列腺癌的多參數磁共振成像的當前作用》
中國科大發表空間量子實驗綜述論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581.shtm 論文全面介紹了國際空間量子科學研究近二十年來取得的成就,重點闡述了“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從前期關鍵技術攻關,包括衛星系統、科學應用系統等六大系統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建設和研制
潘建偉等在《現代物理評論》發表綜述論文
記者7月1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日前,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陸朝陽、曹原應邀在國際物理學綜述期刊《現代物理評論》上發表題為“基于‘墨子號’衛星的空間量子實驗”的長篇綜述論文。 論文從量子信息理論的基本概念、早期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相關原理性實驗、面向衛星的地面大空間尺度驗證實驗,以及“
Cell重磅發布:2018年十大最佳論文/綜述出爐
一年一度的Cell最佳系列終于出爐了。 在“Best of Cell 2018”合集中,該雜志從2017年年底和2018年發表的文章中評出了8篇“最佳論文”以及2篇“最佳綜述”。 這些研究主題涉及利用人工智能(AI)鑒別和診斷疾病、用最先進的技術克隆猴子等。 Cell雜志稱,廣泛的研究范圍
Cell重磅發布:2018年十大最佳論文/綜述出爐
一年一度的Cell最佳系列終于出爐了。 在“Best of Cell 2018”合集中,該雜志從2017年年底和2018年發表的文章中評出了8篇“最佳論文”以及2篇“最佳綜述”。 這些研究主題涉及利用人工智能(AI)鑒別和診斷疾病、用最先進的技術克隆猴子等。 Cell雜志稱,廣泛的研究范圍
體外診斷領域功能微納米材料研究綜述論文
多因子生物檢測,即在復雜生物樣本中同時檢測一系列目標物,對于分析生物反應和過程、疾病診斷等方面都比單因子檢測有著明顯的優勢,并對人類健康問題和生命科學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而針對目前多因子檢測領域還存在的一些關鍵性的問題,例如如何增加可分辨的信號數量用于待測物編碼、如何提高整個體系的檢測性能以滿足
天津工生所等發表Bfactor綜述論文
B-factor(又稱Debye-Waller factor或temperature factor)是用來描述X-射線衍射蛋白晶體結構時由于原子熱運動造成的射線衰減或散射現象。由于B-factor所體現的數值(B值)可用于識別蛋白結構中的原子、氨基酸側鏈及loop區域的運動性及柔性,因而廣泛應用
杜江峰等在《現代物理評論》發表綜述論文
5月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及其同事石發展,與南京大學孔熙、德國烏爾姆大學Fedor Jelezko、德國斯圖加特大學J?rg Wrachtrup等,應邀在囯際物理學權威綜述期刊《現代物理評論》上發表題為“基于金剛石量子傳感器的單分子尺度磁共振譜學”的長篇綜述論文。
《現代物理評論》首次發表中國學者實驗綜述論文
5月12日,美國物理學會綜述性期刊《現代物理評論》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增兵、陸朝陽應邀撰寫的《多光子糾纏和干涉度量學》長篇綜述論文。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該期刊上以中國機構為第一單位發表實驗綜述論文。 量子信息科學利用量子力學的疊加原理對信息進
Nature趨勢觀察:綜述論文泛濫引發業內人士擔憂
一位領先的薈萃分析研究者報告稱,科學分析的黃金標準正被快速侵蝕。 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對主題相似的論文進行提煉,旨在形成有關特定主題的權威性觀點—一般是某特定療法在醫學中的效果如何—它們是循證醫學的重要工具。 但是,斯坦福大學的JohnIoannidis表示,“大量多余且存在誤導性和沖突的系統
我國科學家發表基于MXenes傳感器綜述論文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單光存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團隊合作在Materials Today: Physics發表了關于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MXenes)及其在傳感器中的應用的長篇綜述。 2011年,美國德雷塞爾大學Yury Gogotsi等人制備成功新的二維家族MXen
大連化物所發表光催化生物質轉化的綜述論文
近日,我所生物能源化學品研究組(DNL0603)王峰研究員團隊受邀發表綜述,系統介紹了光催化生物質轉化過程中自由基反應的挑戰和進展。 生物質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可再生碳資源。發展高效的催化體系可將生物質資源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化學品和燃料,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光催化可利用光能作為驅動力,
上海應物所發表DNA納米結構生物應用的綜述論文
DNA納米技術利用核酸分子的強大識別能力來設計和構造功能納米結構,這種新型納米生物技術近年來獲得了快速發展和廣泛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學研究室樊春海和黃慶課題組應邀在化學綜述雜志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以Physical and Bi
大連化物所發表銠催化碳氫鍵活化的綜述論文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金屬合成與分子活化研究組李興偉研究員及成員應邀在Chem. Soc. Rev.上,以Critical Review形式發表了三價銠(Rh(III))催化的C-H鍵活化及氧化官能化的綜述論文。 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官能化是構建C-C、C-O、C
上海生科院發表關于精氨酸甲基化的綜述論文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黃超蘭受邀在蛋白質組學國際期刊Expert Review of Proteomics上發表綜述文章。黃超蘭與博士彭超(該文第一作者)撰述的The Story of Protein Arginine Methylation: Charac
大連化物所發表光催化生物質轉化的綜述論文
近日,我所生物能源化學品研究組(DNL0603)王峰研究員團隊受邀發表綜述,系統介紹了光催化生物質轉化過程中自由基反應的挑戰和進展。 生物質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可再生碳資源。發展高效的催化體系可將生物質資源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化學品和燃料,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光催化可利用光能作為驅動力,
山西煤化所應邀撰寫金屬氧化物界面調控綜述論文
近日,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覃勇團隊應美國化學會期刊ACS Catalysis 邀請,撰寫的綜述性論文“Interface Tailoring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b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已在線發表(Bin Zhang, Yo
學術界熱議:“奇葩”論文一作大膽回應綜述抄襲不算事兒
剛剛過去的10月,法國人Romaric Loffroy陷入了一場麻煩:他在2015年10月發表的一篇綜述被指大段抄襲。 這篇名為《前列腺癌的多參數磁共振成像的當前作用》的綜述文章發表在《醫學與外科定量成像》(QIMS)雜志上。法國第戎大學介入放射學教授Loffroy是這篇綜述的第一作者兼通訊作
我所發表固體核磁共振重耦技術及其應用綜述論文
近日,我所固體核磁共振及催化化學創新特區研究組(05T5組)侯廣進研究員團隊受邀發表綜述,系統介紹了固體核磁共振中的偶極重耦與化學位移各向異性重耦技術,及其在生物體系結構與動力學研究中的應用。 固體核磁共振作為一種無損的表征手段,廣泛用于研究生物分子、聚合物、無機材料中原子分子層面的結構及動力
關于不同類型層狀材料拉曼散射光譜的綜述論文
由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張昕和譚平恒撰寫的關于不同類型層狀材料的拉曼散射光譜的綜述論文,近日在Nanoscale 發表(Xin Zhang, Qing-Hai Tan, Jiang-Bin Wu, Wei Shi and Ping-Heng Tan, Nanos
上海應物所等發表核酸等溫擴增技術研究綜述論文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樊春海與西安交通大學生命學院教授趙永席應邀在《化學評論》(Chemical Reviews)發表了關于核酸等溫擴增技術的綜述論文: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Nucleic Acids(Chem. Rev., 2015, 115
學者發表可降解聚合物基超級電容器綜述論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71.shtm
我國科學家發表關于植被光譜不變理論研究的綜述論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187.shtm
南海海洋所發表三大洋相互作用綜述論文
近期,氣候變化研究學術期刊Climate Dynamics 在線發表了三大洋相互作用及其對氣候變化影響的綜述性文章,文章作者是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研究員王春在。 海洋-大氣相互作用是全球和區域氣候變化的重要驅動力。過去20-30年的研究表明,熱帶海洋-大
科學家發表園藝作物育種中的基因編輯技術綜述論文
10月8日,Horticulture Research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中心郎曌博研究組題為Genome Editing for Horticultural Crop Improvement 的綜述論文。 該文系統總結了不同的基因編輯技術特別是CRI
半導體所發表二維材料層數相關光學性質的綜述論文
二維材料的平面內化學鍵非常強,而兩層以上二維材料的層間相互作用則非常弱,一般為范德瓦爾斯相互作用。這使得二維材料可以通過機械剝離方法從其相應體材料制備而成。多層二維材料可能有多種層間堆垛方式,例如石墨烯存在AB,ABC甚至轉角的堆垛方式。二維材料按照晶格結果或堆垛方式又可以劃分為各向同性(以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