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有多大?讓基因告訴你生物學年齡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研究者可以根據一個人的基因“指紋”,來確定他/她的生物學年齡,這個生物學年齡可能與他或她的年齡不同。此外,這些研究人員說,一個人的生物學年齡,相對于常規意義上的年齡,是決定個人健康狀況更好的手段。在這項研究中,人們的生物學年齡可以被用來作為分析一個人患有一類疾病的指標,比如生物學年齡和阿爾茨海默氏癥、骨質疏松癥的風險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這項發表在《Genome Biology》雜志上的新研究,分析了健康的65歲老年人的遺傳物質。研究人員試圖尋找一些標記基因,希望這些基因與參與者在老年時仍能夠保持健康存在關聯。科學家們發現了150個基因,并用它們來構建所“健康基因得分”。為了驗證這種得分算法確實能夠預測人們的健康狀況,研究人員在一組70歲的參與者中測試了他們“健康的年齡相關基因得分”的算法。科學家發現,更高的得分確實與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包括認知健康)相關。而且他們發現,確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有較低的......閱讀全文
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年齡是多少?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逐漸發展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通常發生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但也有早發型阿爾茨海默病,發病年齡在40-50歲之間。此外,一些遺傳因素和生活方式也可能影響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年齡。
阿爾茨海默癥
一、什么是阿爾茨海默癥的 阿爾茨海默癥這個病多代表神經系統發生了退行性的病變,患者這時候會隨著不同的分期表現出相應的癥狀,必如執行功能障礙、視空間機能損傷、人格改變、記憶力障礙等等。 二、阿爾茨海默癥的病因 1.遺傳因素 科學研究表明,家族史是該病的重要影響因素,只要家族里有個成員患上此病,
阿爾茨海默氏癥研究獲進展
阿爾茨海默氏癥的并發原因一直是困擾基因組學與遺傳學界的科學難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雷紅星全面分析了國外腦轉錄組的數據,發現在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的腦部轉錄組中,第19號染色體區域(chr19p)是最顯著擾動的染色體區域,并提出了基因組和轉錄組兩方面的證據,來表明該區域在阿爾茨海默氏癥
【阿爾茨海默病】診斷
??? 診斷:??? 美國國立神經病語言障礙卒中研究所AD及相關疾病協會(NINCDS-ADRDA)規定的診斷標準。可能為AD的診斷標準:A加上一個或多個支持性特征B、C、D或E.??? 核心診斷標準:??? A.出現早期和顯著的情景記憶障礙,包括以下特征??? 1.患者或知情者訴有超過6個月的緩慢
阿爾茨海默氏癥新藥進入臨床研究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統計,多達530萬美國人目前有阿爾茨海默氏癥。由于人口老齡化,這一數字預計到2050年將增加兩倍。 辛辛那提大學(UC)研究人員是那些接受緩解阿爾茨海默氏癥疾病負擔挑戰的眾多研究隊伍中的成員。他們正在進行一項研究,以評估新研究性藥物對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記憶和
阿爾茨海默病診療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698.shtm
阿爾茨海默氏癥檢測研究獲進展
復旦大學教授季敏標課題組與哈佛大學謝曉亮課題組、美國麻省總醫院(MGH)Brian Bacskai課題組合作,利用新型受激拉曼顯微成像技術,對富含錯折疊蛋白的淀粉樣斑塊進行無標記成像檢測。11月17日,該成果在線發表于《科學—進展》。 在有關阿爾茨海默氏癥的眾多假說中,淀粉樣肽假說認為大腦中的
阿爾茨海默病會傳染?
一項最新研究首次向人們展現了一類可自我復制的致病蛋白,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的可能。 當人類感染了引發瘋牛病的病毒后,就會患上克雅病,具體癥狀為大腦逐步萎縮退化,導致患者智力迅速減退。從該病已有的案例看,90%的患者會在出現臨床癥狀后一年內死亡。這一疾病的罪魁禍首即為朊蛋白,一種發生錯誤折疊的蛋
如何“對抗”阿爾茨海默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709.shtm近期,我國一例“19歲早發性阿爾茨海默病例”引發社會高度關注,這是目前報道的最年輕病例。為什么年輕人會患上這一“老年專屬”疾病?該案例是否預示著阿爾茨海默病呈現“年輕化”發展趨勢?
什么是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癡呆;65歲以后發病者稱老年性癡呆。絕大部分的流行病學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該病的危險因
【阿爾茨海默病】病因分析
??? 病因??? 該病可能是一組異質性疾病,在多種因素(包括生物和社會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發病。從目前研究來看,該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說多達30余種,如家族史、女性、頭部外傷、低教育水平、甲狀腺病、母育齡過高或過低、病毒感染等。下列因素與該病發病有關:??? 1.家族史??? 絕大部分的流行病學研
阿爾茨海默病的謎團
筆者在上一篇文章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研發困局中寫過阿爾茨海默病的歷史,三種主流的假說,以及主流藥物的研發歷程。本文將重點介紹最近幾年內阿爾茨海默病領域的理論和新藥研發進展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過這樣幾段話: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意識到失眠癥已經侵入鎮子,于是便召
基因讓老年女性更易患阿爾茨海默氏病
近日,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神經內科學》上的新研究顯示,男女性別差異可能導致阿爾茨海默氏病發病風險不同。 載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APOE)是晚發型阿爾茨海默氏病的主要遺傳風險因子,而其女性攜帶者會比男性更易患阿爾茨海默氏病嗎?一個流行觀點是,攜帶APOE拷貝的女性患阿爾茨海默氏病的風險
-Nature:阿爾茨海默氏癥研究重大突破
一個創新性的實驗室培養系統第一次成功地再現了阿爾茨海默氏癥形成全過程的一些事件。利用他們開發的這一系統,來自麻省總醫院(MGH)遺傳和衰老研究部門的研究人員現在提供了首個明確的證據支持這一假說:即大腦中β-淀粉樣斑塊沉積是導致這一破壞性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級聯反應的第一步。他們還確定了一種酶在這一過
Cell:阿爾茨海默氏癥研究啟示錄
阿爾茨海默氏癥臨床研究中的一些令人失望的結果,讓某些醫生和科學家們打消了繼續研究?-分泌酶(?-secretases)以及可能的治療方法的念頭。在著名期刊《細胞》(Cell)雜志上,阿爾茨海默氏癥專家Bart De Strooper表示,這些研究并非毫無意義,而是表明了下一步應該為阿爾茨海默氏
關于阿爾茨海默病的基本研究分析
2023年5月,極其罕見的可對抗阿爾茨海默病的基因,終于在第二名患者身上發現。一名男性身上一個新識別出的RELN基因罕見遺傳變異,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阿爾茨海默病(autosomal dominant Alzheimer's disease,英文縮寫ADAD)超過20年的復原力有關。
阿爾茨海默癥研究獲重大突破
3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對外發布消息,該研究院分子神經科學和藥物創新研究孔雀團隊(稱謂由深圳引進高技術人才項目“孔雀計劃”而來)在阿爾茨海默癥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針對中國的患病人群首次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與疾病發生發展有密切關系的新風險基因位點,揭示了人體免疫系統失調與阿爾茨
美國推動阿爾茨海默癥變革性研究
日前,在由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部與國家老齡化研究所聯合召集的“美國阿爾茨海默癥研究峰會 2015:治療與預防的路徑”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布了阿爾茨海默癥研究議程框架建議,與以往研究議程相比,新的研究議程框架更具大膽性、更具變革性。 該備受矚目的框架建議,要求學術界、生物制藥產業界和政府部門在
阿爾茨海默氏癥藥物試驗失敗
70歲健康老人的大腦(左)和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癥的70歲老人的大腦(右) 一種藥物在針對輕度癡呆患者開展的大型試驗中失敗了,而它曾被視為對阿爾茨海默氏癥背后的主流理論進行的重要檢驗。“淀粉樣蛋白假說”的批評者抓住該結果作為其存在弱點的證據。該假說認為,阿爾茨海默氏癥是由大腦中淀粉樣蛋白的逐漸累積觸發
阿爾茨海默癥與蛋白修飾
阿爾茨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簡稱AD)俗稱老年癡呆癥,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引發患者的認知障礙和記憶能力損害,導致患者日益惡化的生活能力減退和死亡。已故的美國前總統里根,英國的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等名人均受此病困擾和折磨。 AD的主要病理特征為腦內分布有大量的β-
概說阿爾茨海默癥的介紹
阿爾茨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期癡呆的最常見形式。該病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減退、認知能力下降、行為和情緒異常等癥狀。 阿爾茨海默癥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確,但研究表明,與遺傳、環境、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有關。其中,β淀粉樣蛋白(A
讓阿爾茨海默病盡早“現形”
默病盡早“現形”?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科學家發現,通過檢測血液中的生物標志物,能在阿爾茨海默病(AD)癥狀出現前,捕捉到患者大腦內的病理變化。鑒于此,全球眾多科研團隊正競相開發精準的血液檢測方法,以期讓AD盡早“現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郁金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讓阿爾茨海默病盡早“現形”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科學家發現,通過檢測血液中的生物標志物,能在阿爾茨海默病(AD)癥狀出現前,捕捉到患者大腦內的病理變化。鑒于此,全球眾多科研團隊正競相開發精準的血液檢測方法,以期讓AD盡早“現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郁金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血液檢測方法具有
讓阿爾茨海默病盡早“現形”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科學家發現,通過檢測血液中的生物標志物,能在阿爾茨海默病(AD)癥狀出現前,捕捉到患者大腦內的病理變化。鑒于此,全球眾多科研團隊正競相開發精準的血液檢測方法,以期讓AD盡早“現形”。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教授郁金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血液檢測
阿爾茨海默病新成因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102.shtm
阿爾茨海默病的基本介紹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癡呆;65歲以后發病者稱老年性癡呆。 2022年3月,自然雜志子刊《自然?結構和
分析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
該病可能是一組異質性疾病,在多種因素(包括生物和社會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發病。從研究來看,該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說多達30余種,如家族史、女性、頭部外傷、低教育水平、甲狀腺病、母育齡過高或過低、病毒感染等。下列因素與該病發病有關: 1.家族史 絕大部分的流行病學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該病的危險因素
阿爾茨海默癥是什么病
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老年癡呆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經專家研究定論得出:RSHWHO渡氧腦細胞平衡營養改善老年癡呆最先提出大腦保護補劑平衡營養學說:針
牙周炎竟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
日本國立九州大學齒學研究院武洲準教授和中國吉林大學口腔醫學院周延民教授的研究小組,首次在牙周炎患者牙齦組織中巨噬細胞內發現腦內老年斑成分——淀粉樣蛋白β(Aβ),他們還證實,在腹腔注射牙齦卟啉單胞菌(Pg菌)的中年小鼠肝臟內巨噬細胞中,也誘發了Aβ。Pg菌是牙周病主要致病菌之一,被認為是導致成年
阿爾茨海默癥是什么病
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老年癡呆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經專家研究定論得出:RSHWHO渡氧腦細胞平衡營養改善老年癡呆最先提出大腦保護補劑平衡營養學說: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