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醫學上的4大誤會
醫學上的第一個誤會是:把治療和治愈聯系在一起。 有史以來,有文字記載的疾病有幾千種(由于疾病譜的變遷,有些疾病現在已沒有了),真正有確鑿證據治愈的只有42種。這讓我想起在撒拉納克湖畔,特魯多醫生墓碑上的名言:“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醫學本身在認識和方法上的局限性是一些醫生諱疾忌醫的。 醫學上的第二個誤會是:所有的病(甚至癥狀)都需要治療。 這或許是觀念上的問題,或許是醫療市場的需求,總之,醫學發展到今天,附帶著太多的過度醫療。其實,有些病癥沒有必要去治療,也許不治療就是最好的辦法。因為上帝給生物體預備的一些所謂的“癥狀”是保護性的。 醫學上第三個誤會是:醫學與人文的分離。 目前的醫學過于依賴和相信技術,“技術至上”導致醫患距離的增大。其實,醫學從來都沒有與文化分開過。宗教、哲學、教育、社會、經濟等任何能決定一個人生活態度的東西都會對其個人的疾病傾向發生巨大影響。威廉?奧斯勒說:醫學實踐的弊端在于歷史......閱讀全文
精準醫學對自身免疫疾病研究大有潛力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精準醫學計劃”,希望精準醫學可以引領一個醫學新時代。(2015精準醫學壓軸大戲即將上演)中國政府有望在今年3月批準它的下一個五年計劃之后正式宣布該計劃。盡管目前尚不清楚將會投入多少資金——但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會比美國2.15億美元的計劃規模更
自噬轉化醫學與疾病研究進展
自噬(autophagy)是繼凋亡(apoptosis)之后,生命科學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近年來,自噬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成為許多科學家和各種研究基金重點關注的研究方向。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的與自噬相關的項目接近300個。但是,有關自噬性細胞死亡和存活在疾病中的作用仍然存在爭議。生
轉化醫學研究聚焦重大疾病防治
山西腫瘤醫院院長王國平(右一)、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右二)、山西省衛生廳廳長高國順(右三)、山西醫科大學黨委書記王茂林出席分中心啟動儀式。 由山西省衛生廳、山西醫科大學、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辦,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省腫瘤研究所承辦的“2010華夏之源·生命
-深圳成立感染性疾病精準醫學中心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華大基因14日聯合成立“深圳市感染性疾病精準醫學中心”,此舉開創了感染性疾病診療的新模式和先河,將帶來感染性疾病診療的一場新的技術創新。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院長說,華大基因與三院共同建立深圳市感染疾病的精準醫學中心,將首次在國內外開創感染性疾病的診療新模式,一定能夠
淺談精準醫學對自身免疫疾病研究的影響
UT西南醫學中心帶領的一項國際研究,使用新一代DNA測序技術,鑒定了1000多個基因變異,它們影響著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易感性,從而展示了精準醫學的巨大潛力。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eLife》雜志。 本文共同資深作者、UT西南醫學中心免疫學主席Edward Wakeland博士表示
以精準醫學研判心血管疾病成因
日前,一則《女子跑步暈倒不治 家人健身房擺放花圈放哀樂》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為什么有些人在體育鍛煉時會突然猝死?為什么在日漸蓬勃發展的馬拉松運動中總有人會突然倒地不起?是因為運動員在鍛煉之前沒有完全活動開嗎?還是因為一些慢性病沒有被發現而導致如此悲劇產生?“上述原因還不夠準確和全面,一種名為
基因芯片技術的應用醫學疾病診斷
基因芯片作為一種先進的、大規模、高通量檢測技術,應用于疾病的診斷,其優點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度的靈敏性和準確性;二是快速簡便;三是可同時檢測多種疾病。如應用于產前遺傳性疾病檢查,抽取少許羊水就可以檢測出胎兒是否患有遺傳性疾病,同時鑒別的疾病可以達到數十種甚至數百種,這是其他方法所無法替代的,非常有
《自然醫學》:壓力如何會引起心血管疾病?
人們常常說:“冷靜下來,否則你會得心臟病。”這是有一定原因的。慢性壓力——如工作、金錢或人際關系問題帶來的壓力,有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目前,研究人員通過對忙碌的醫生和疲倦的嚙齒動物進行研究,從生理水平上,解釋了為什么長期的壓力會危害心血管系統。他們建議,這項研究圍繞著進入血液循環的免疫細
新檢測技術能降低醫學疾病的精密檢查成本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USA)的生物醫學工程師新開發出一種突破性設備,能顯著降低醫學疾病(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萊姆氏病和梅毒)的精密實驗室檢查成本。此設備應用了微流體技術,使患者和科學家更能負擔得起。 此設備打
最新醫學研究成果促進心臟疾病再生治療文章
同濟大學教授首次發現了第一心區特有的標志物:“HCN4”,這一發現對心臟疾病的再生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最新一期國際著名醫學期刊《循環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同濟大學醫學院梁興群教授和孫云甫教授的這一重要研究成果。該論文的題目是:“HCN4
新檢測技術能降低醫學疾病的精密檢查成本
近期,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USA)的生物醫學工程師新開發出一種突破性設備,能顯著降低醫學疾病(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萊姆氏病和梅毒)的精密實驗室檢查成本。此設備應用了微流體技術,使患者和科學家更能負擔得起。 此設備打開
臨床預防醫學:多基因遺傳疾病基因檢測
單基因/染色體遺傳疾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卻只占了所有疾病人口當中的一小部分,然而絕大部分(80%以上)的重大疾病是受到多個基因共同調控的‘多基因遺傳疾病’,包括:多數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痛風、阿茲海默癥(老年失智)、帕金森氏癥、青光眼、黃斑部病變、骨質疏松、憂郁癥、肥胖等等,都是生活周遭
老年重大疾病系統生物醫學協同創新中心成立
本報訊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日漸嚴峻的趨勢下,由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組建的“老年重大疾病系統生物醫學協同創新中心(培育)”近日在北京大學醫學部成立。 據悉,協同創新中心將以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病變等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老年性疾病為主要研究內容,以
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京揭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856.shtm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 毛偉豪)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9日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揭牌。該中心將圍繞延緩衰老和老年疾病領域的重大關鍵問題,整合國內臨床和基礎研究資源,構建全國性
血液系統疾病、血液病檢驗及循征醫學
血液學與疾病的關系??? 血液通過血管循環全身,各種組織都與血液密切接觸。全身各系統的疾病可以反映在血液變化中,血液系統疾病也可影響其他器官和組織的功能。??? 1.非血液系統疾病合并血液病??? 許多非血液系統疾病可以出現血液系統的并發癥。紅細胞異常增高可見于氧交換困難的呼吸系統疾病,也可
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在北大六院揭牌
11月20日上午,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啟動儀式暨首屆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開幕。 啟動儀式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黨委書記陳斌斌主持,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喬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出席并致辭。 陸林在致辭中深入剖析了當今精
轉化醫學研究:芯片和測序之后基于細胞模型的疾病標...
轉化醫學研究:芯片和測序之后基于細胞模型的疾病標志物與藥靶的篩查? ? 基因與疾病網絡 加快基因-疾病-機制-表型網絡測繪速度 ? ? ●?Raff,K.et al. Gen
Nature醫學突破:利用患者干細胞構建芯片上的疾病模型
來自哈佛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聯合干細胞和“芯片上的器官”( organ-on-a-chip)技術,第一次培育出了攜帶一種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的人類功能性心臟組織。這一研究似乎標志著朝著個體化醫療邁出了一大步,其證實了可在實驗室中復制出包含患者特異性遺傳疾病的大塊組織。 這一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
精準醫學時代到來-癌癥真會成為可治愈疾病嗎?
最新一期《福布斯》展望了未來15年影響世界的五大技術——新型計算機架構、基因組學、納米技術、儲能技術以及機器人技術。文章說,隨著這些技術相輔相成,共同發展,人類將開始掌控物理世界。其中關于“基因組學”的解釋為:2003年人類基因組首次被解碼,其相關開支超過30億美元。到2030年,人類基因組測序
腎內科疾病診治中與檢驗醫學溝通的重要性
? ? ? 吳杰博士的報告分為慢性腎臟病(CKD)簡介、CKD診治中與常用檢驗指標的溝通、CKD診治中新的檢驗指標的開發及腎臟病臨床醫生對未來檢驗指標的期望等四個方面。吳博士首先介紹了慢性腎臟病、GFR的定義及相關計算公式,包括CKD的分期。 慢性腎臟病(CKD)在全球范圍內它的發病呈現逐步增
上海交大醫學院最新研究解析罕見疾病基因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Profiles of 44 Patients with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
游戲癮被世衛組織列為疾病-醫學界看法不一
世界衛生組織17日發布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把“游戲障礙”、即通常所說的游戲成癮列為疾病。 【是“病”】 根據世衛組織的定義,游戲障礙是一種游戲行為模式,包括玩數碼游戲或視頻游戲,特點是對玩游戲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戲,以至于其它興趣和日常活動都須讓位于游戲,即使出現負面后果,仍然繼續玩
醫學專家指出:神經系統疾病應以預防為主
醫學專家在維也納世界神經醫學大會上提出,人類對待癡呆、帕金森氏癥等神經系統疾病的戰略應當有所調整,以預防為主代替過去的治療為主。 2013年世界神經醫學大會23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本次大會的主題是“全球化時代的神經醫學”。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約8000名神經醫學領域專家學者與會。
首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正式啟動-涉及6類疾病
今天(29日),科技部、衛生計生委、總后衛生部在京聯合啟動首批13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首批中心涉及惡性腫瘤、心血管病、神經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慢性腎病、代謝性疾病6個領域。 國家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和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
復旦大學疾病研究精準醫學知識庫構建項目啟動
? 今天,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重點項目“疾病研究精準醫學知識庫構建”日前在該校正式啟動。據悉,這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將力爭在5年后構建出具有標準規范、信息全面、開放共享、用戶友好、動態更新等特點的精準醫學知識庫。該項目將形成“精準醫學本體和語義表示標準”“精準醫學知識庫
檢驗醫學與感染病學(一)——感染性疾病常規檢驗概述
感染是病原體以某種傳播方式從傳染源傳播到易感者,并在宿主體內生長繁殖、釋放毒素或導至機體內微生態平衡失調的病理生理過程,大多數病原體是由外界侵入的,受病原體侵襲力、致病力及宿主免疫狀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破壞人體內的微生態平衡后機體產生各種不同的感染狀態,出現感染性疾病。?為了確定感染的發生及其性質
世衛:新版《國際疾病分類》有助于中醫融入主流醫學
世界衛生組織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草案首次將傳統醫學納入分類系統。世衛組織發言人塔里克·亞沙雷維奇告訴新華社記者,此舉有助于包括中醫在內的傳統醫學融入主流醫學。 《國際疾病分類》是世衛組織制定的國際標準,今年早些時候發布了第11版草案。其中關于傳統醫學的章節專門提到了起源于中國古代,
華大基因聯手深圳三院共建感染性疾病精準醫學中心
華大基因研究院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作成立的“深圳市感染性疾病精準醫學中心”14日在深圳啟動。該中心擬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精確尋找靶點,對感染性疾病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以提高疾病診治與預防效益。 記者采訪了解到,華大基因是基因組學研發機構,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是以傳染病為特色的綜合
美國醫學會稱肥胖是疾病-促將治療列入醫療開銷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0日報道,美國醫學會正式把肥胖列為疾病,并且提出多項應對建議。美國醫學會此舉將鼓勵醫療界更注意此病,并呼吁保險界把肥胖治療列為醫療開銷。 美國醫學會19日在芝加哥舉辦的年會進行表決,該醫學會指出:“過去二十年,肥胖的成年人加倍,肥胖的兒童也在一個世代就加了兩倍。”
2015(第二屆)自噬轉化醫學與疾病研討會
?? 時間:12月17-18日 ?? 地點:上海 主辦單位:生物谷 大會形式:嘉賓演講、互動答疑 背景: 自噬是繼凋亡之后,生命科學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近年來,探討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已成為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尤其是細胞自噬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密切關聯更引起人們的重視和研究興趣。 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