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要創新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問愈透創更新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籍華裔物理學家……這三個定語后,是“李政道”這個名字。10月30日,錢學森逝世一周年之際,近八十四高齡的李政道站在北京師范大學“首屆創新中國論壇”的講壇上,就創新之道深情寄語大學生。破解“錢學森之問”,告慰老友英靈,并助祖國教育改革一臂之力,這是李政道的一大心愿。 “要創新,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問愈透,創更新”,這是李政道給學生們的建議。 在當天的演講中,李政道回顧了錢學森的成才道路和自己的求學歷程,他認為:老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力更生。 “培養善于創新的人才需要一對一的‘精英教育’。而這一比例,目前我國許多大學都沒有做到。”參照錢學森曾經就讀的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師生比例,李政道得出結論。他解釋,一位教授可以輔導三四位學生,但必須抽出時間實現“一對一”。 “大學生如何培養創新思維、什么樣的師生關系能促進創新能力提升……”演講結束后......閱讀全文
中國—中亞科技創新合作論壇在新疆昌吉市舉行
9月2日,以“共同研發、共同開發、共享成果”為主題的中國—中亞科技創新合作論壇在昌吉市舉行。這是中國—亞歐博覽會舉辦以來,首次走出烏魯木齊在地州召開的論壇,也是論壇活動的承辦方第一次引入了企業。論壇重點圍繞新能源、輸變電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發展展開研討,緊扣“科技創新引領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這一核
第五屆中國創新生物藥高峰論壇
會議時間:2016年7月5日-6日 會議地點:武漢洲際酒店 主辦單位:抗體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光谷生物城 承辦單位: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生物醫藥行業協會/上海商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與會人數:300-350 其他同期論壇請點擊查看:第二屆體外診斷技術與臨床應用高峰論壇、
第十四屆創新中國論壇在西安舉辦
4月14日,由中國科學報社、西北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主辦的“第十四屆創新中國論壇”在西北大學舉辦。本屆論壇以“弘揚科學家精神與加強基礎研究”為主題。 中國科學報社黨委書記劉峰松在致辭中指出,時代各有不同,精神一脈相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更需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倡導優良
中國智能制造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舉行
“數字經濟是推動智能制造的核心動力。”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徐紅星23日說,目前全球數字經濟正呈現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深度滲透、變革速度指數化等新特征,中國要努力適應數字經濟帶來的全方位變革。 5月22日至23日,“院士專家璧山行——中國智能制造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科創中國”企業家創新論壇在騰沖舉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529.shtm12月2日,“科創中國”企業家創新論壇在騰沖召開。云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學勤,保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余明,啟迪控股黨委書記、執行總裁趙東出席論壇并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小云、
李政道受聘李政道研究所名譽所長
4月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2周年紀念大會上,李政道先生正式接受聘任,擔任李政道研究所名譽所長。 91歲的李政道通過視頻表示:“非常高興能夠擔任李政道研究所名譽所長,我將一如既往,為李政道研究所提出建設性、指導性的意見,為擴大李政道研究所的國際影響力作出努力。” 1956年,李政道和楊振寧首先提
李政道獲世界杰出華人獎:繼續為榮耀中華努力
首位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教授11月6日在北京親手接過“世界杰出華人獎”證書及獎杯。 “接受這個獎勵,是我莫大的榮譽”,李政道表示,他將與其他杰出華人一起,繼續為祖(籍)國的強大,為民族的奮起,為榮耀中華努力。 “世界杰出華人獎”由“世界華商投資基金會”于2003年創辦,至今
以錢學森之矛對錢學森之盾
最近任正非的訪談中,又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每次提到中國的教育,“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個“錢學森之問”,總是個躲不過去的大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其實太絕對了,錢穎一后來做了修改: 相對于我們的人口規模,相對于我們的經濟總量,相對于我們的教育投入,從我們的教育體制中走出來的具有
錢學森23年前的這封回信,預見了中國力“量”
12月11日是錢學森誕辰110周年。就在不久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將錢學森23年前的一封回信捐贈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這封信中,當時已87歲高齡的錢學森預見了中國力“量”。 “您近日來信及所附材料都收到,我很同意您說的我國應統一組織全國力量攻克量子信息系統的技術問題。”
中國石油化工發展創新論壇將在上海舉行
??????? 今天,記者從中國石油化工發展創新論壇2016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以“綠色創新助力化工企業轉型升級”為主題的2016中國石油化工發展創新論壇將于6月2日-3日在上海舉行。 據悉,本屆論壇將重點圍繞“石油化工‘十三五’規劃推進情況分析、中國石油化工產業布局及國際化進程、中國新材
中國科協舉辦中小企業國際創新合作發展論壇
11月7日,中小企業國際創新合作發展論壇在京線上線下舉行。作為第三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本次論壇匯聚國內外產業界、科技界、投資界嘉賓,圍繞“開放·信任·合作”主題開展深入研討,搭建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平臺,促進產業科技投資跨界融合,助力中小企業國際創新合作,攜手共同應對
沉痛悼念李政道先生|訃告全文
據“李政道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名譽所長李政道,于當地時間2024年8月4日凌晨2時33分,在美國舊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周歲。以下為訃告全文。訃告享譽全球的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
丘成桐:創新來自對學問的真正尊重
從人類生存和人類文明的高度出發作出的研究,才有可能真正達到文明意義上的創新,進而實現有益于民族與世界的成就 中國正在進入一個創新的時代。從一個學者的視角看,大學的創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這是因為,創新從根本上而言是一個文化問題。大學作為追求真理、生產文化的場所,理應是創新的源頭
浦江創新論壇量子科技專題論壇舉辦
9月9日,以“未來之光:量子計算和量子器件的科技創新”為主題的浦江創新論壇量子科技專題論壇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舉行。10余位全球量子科技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共同探討量子科技的前沿發展與未來應用。論壇由華東師范大學、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共同承辦。論壇現場。“在量子計算和模擬領域,我們計劃在未
浦江創新論壇首次設立“科技倫理專題論壇”
9月7日,第十七屆浦江創新論壇開幕。本屆浦江創新論壇首次設立的“科技倫理專題論壇”,以“科技倫理治理與負責任創新”為主題,由復旦大學承辦。9月8日,“科技倫理專題論壇”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順利舉行。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委員金力主持了“創新與責任:構筑未來科技的倫理框架”的互
浦江創新論壇首次設立“科技倫理專題論壇”
9月7日,第十七屆浦江創新論壇開幕。本屆浦江創新論壇首次設立的“科技倫理專題論壇”,以“科技倫理治理與負責任創新”為主題,由復旦大學承辦。9月8日,“科技倫理專題論壇”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順利舉行。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委員金力主持了“創新與責任:構筑未來科技的倫理框架”的互
李政道與楊振寧觀點相左,是否影響中國科技戰略制定?
核心觀點 改革開放以來,李政道和楊振寧對中國科技發展戰略有著不同的觀點和建議。李政道針對特殊歷史時期對基礎研究的否定以及改革開放后功利主義的盛行,極力主張中國要重視基礎科學研究,并支持中國建設高能加速器;楊振寧針對中國科技和工業落后的現實狀況,極力主張中國要更加重視應用科學研究以滿足國家建設的
李政道逝世|他全方面推動了中國科教事業發展
美國當地時間2024年8月4日凌晨,世界杰出科學家、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在美國舊金山逝世,享年97歲。李政道,物理學家,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中國上海,原籍江蘇蘇州。1944年至1946年他先后就讀于浙江大學、西南聯合大學,1950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7年,31
今天,緬懷錢學森!
? ? 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 “兩彈一星”元勛? ? 美國人曾說他抵得上五個師? ? 寧可槍斃也不讓回國? ? 他在香煙紙上寫下求助信? ? 輾轉寄回國內? ?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 他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 ? 他就是錢學森? ?
他是中國科技界的不朽豐碑-——中國科協紀念錢學森
12月13日,在中國科協召開的紀念錢學森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錢學森之子、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深情憶父親:“我認為錢學森為什么“能”?他和別的科學家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他對系統科學的造詣比別人高。” 1990年,錢學森在《自然雜志》刊發約萬字的論文《一個科學新領域——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及其方法
中國營養與保健食品原材料論壇關注原材料創新
11月9日,在山東禹城召開的中國營養與保健食品原材料創新及應用高峰論壇,呼吁業界積極貫徹《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促進營養與保健食品原料創新、產品創新。 國務院參事、中國保健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秦小明指出,中國的健康產業正在迎接新的歷史性發展機遇,也正在面臨各種艱巨的
第三屆中國生物識別產業創新論壇在京召開
10月30日,第三屆中國生物識別產業創新論壇在中科院自動化所召開,來自生物識別領域企業界、學術界以及政府部門、用戶單位、金融投資的200多位代表參加了論壇。本次論壇由生物識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中科院自動化所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山西中科博杰科技有限公司和北
2017中國科技外交官青島科技創新論壇舉辦
“2017中國科技外交官青島科技創新論壇“于11月29日在青島成功舉行。本次論壇是“2017青島國際技術轉移大會暨鰲山歐亞科技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 論壇邀請了中國駐瑞典、以色列、德國大使館和美國休斯敦總領館的科技參贊,以及數位前任科技外交官代表,與青島企業分享了與瑞典、以色列、德國、美國、
陳十一:錢學森之問核心是高教能否培養創新人才
“‘錢學森之問’的核心,是中國高等教育能否為國家民族培養出真正的創新人才。”全國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8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曾有過“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思索。“錢學森之問”背后的中國教育之困,引起中國教育界乃至社會的反思。
錢學森:系統工程中國學派蔚然成林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名字,因“兩彈一星”而彪炳史冊;直指學校教育與杰出人才關系的“錢學森之問”,持續激勵我國人才培養體制改革。鮮為人知的是,這位科學巨匠晚年用力最勤、牽念最深、成就最大的研究,是一個今天已為人熟知的概念:系統工程。 40年前的9月27日,錢學森發表學術文章《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
2007感動中國人物揭曉-錢學森閔恩澤獲獎
2007年度“感動中國”2008年02月17日晚頒獎 由中央電視臺評選 科學家錢學森和國家科技大獎得主閔恩澤入圍 “嫦娥一號”研發團隊獲“特別致敬” 由中央電視臺評選的2007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揭曉,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與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閔恩澤入圍,“嫦娥一號”研制開發團隊獲“
“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今日啟幕
2023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今天在合肥啟幕。包括院士、專家和國際航天界知名人士在內的約1200名嘉賓齊聚合肥,共襄盛會,共同推動中國航天事業發展。 本屆“中國航天日”主題是“格物致知 叩問蒼穹”,意在秉承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時代北斗精神,積極構建外空領域人類命運共同
學界追思李政道:為中國科技發展培養大批后備人才
中新網北京8月11日電(記者孫自法)李政道先生追思會8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所)舉行。中國學界代表緬懷認為,李政道先生使中國高能物理事業走到國際前沿,更為中國基礎研究和應用科學發展培養大批后備人才。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基礎研究局副局長魏志祥指出,李政道先生一直關心和支持該院基礎研究
中國實驗室儀器創新發展高峰論壇-論文題目公布
論壇名稱:中國實驗室儀器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主 題:科技、創新、發展 時 間:2011年4月26日 9:15-12:00 地 點:北京展覽館(5號會議室) 主辦單位: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 以下是論文題目:序?號作?者?姓??名單????位論?文?題?目1范世福天津大學精密儀器
“中國中東歐國家科技與創新合作論壇”在渝成功舉辦
由科技部、重慶市人民政府、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主辦,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承辦的“中國-中東歐國家科技與創新合作”的專題論壇于2013年7月3日在渝成功舉辦。 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靳曉明、重慶市人民政府代表以及來自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家的中外嘉賓出席論壇并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