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腦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簡稱高血壓腦出血,發病年齡主要發生在50至60歲之間的高血壓患者中,占非創傷性腦出血病因的50%左右。其死亡率是非創傷性腦出血的第一位。高血壓性腦出血是由高血壓引起的顱內動脈、靜脈或毛細血管破裂引起的腦實質自發性腦血管疾病,它是高血壓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高血壓腦出血起病快,死亡率高,恢復緩慢,常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 1. 高血壓腦出血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長期高血壓導致腦內微小動脈結構的慢性改變,可引起腦動脈透明變性,首先使心內膜下基質腫脹,內膜下脂質沉積。在內膜和內彈性層之間形成非結構化物質,彈性降低,脆性增加。血管壁張力喪失和纖維蛋白壞死,導致局部動脈在血壓的影響下錠狀或隆起,也就是說,粟粒狀動脈瘤,血液也可以侵入管壁,形成夾層動脈瘤。當血壓突然升高時,動脈瘤破裂會導致出血。粟粒動脈瘤, 也稱為微......閱讀全文
臨床好發疾病之一為腦血管疾病,最為常見疾病類型為顱內動脈瘤,該病臨床發病率僅次于高血壓腦出血、腦梗死,常見臨床癥狀表現為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SAH)。臨床相關統計學結果顯示,該病每年發病率達到6~10/10萬人,傳統治療措施為開顱動脈瘤夾閉術,但缺點為損傷大、術后并發癥多等,而血管內介入治療則
神經外科學是目前發展最為活躍的學科,能否準確定位和定性一直是神經外科手術的難點。目前廣泛應用于神經外科手術中有CT、MRI和多普勒彩色超聲。CT、MRI可明確顱內病變的部位和性質,并對病變的大小進行粗略估算;但其設備龐大,不利于術中及床邊的快速應用,且CT具有放射性。術中超聲為神經外科醫師提供了
微創、痛苦小、療效好,這是神經內鏡技術的幾個“關鍵詞”。 近10年來,該技術治療范圍迅速拓展至幾十種病。其中,腦積水和垂體瘤是神經內鏡手術的兩個良好適應癥,同傳統手術相比,內鏡手術操作更加精細,損傷更輕,患者術后痛苦小,療效更好。 神經內鏡可以說是神經外科醫生的一雙“慧眼”。中國神
三叉神經痛(TN)是功能神經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患有三叉神經痛的患者普遍表明,生活在對不可預知的疼痛發作的恐懼中,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最近研究表明,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的面部疼痛類型,在面部疼痛綜合征中,總的TN年發病率在12.6/10萬~27/10萬之間保持不變。不同性別患者,TN的年發病
嚴匡華北醫碩士、中國協和醫大博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博士后 Understanding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 taking control.了解ITP乃為征服ITP的第一步。 ——這是鄙人編寫此
夜班越來越不好值,急診越來越讓人捉急。 哪怕去洗手間五分鐘,也不敢鎖門就走,一定要貼“大夫去洗手間”的標簽,因為很可能在你出門后的第一分鐘,就有急診患者來就診,而TA很可能因為四分鐘的漫長等待做出過激反應。 為加強醫患溝通,減少暴力流血事件,今天,我就給各位客官解釋一下關于急診的幾個問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20.SHR/ola:(1)遺傳背景:①起源:源于東京遠交系Wistar大鼠,1963年K. Okamoto(Kyoto大學醫學部病理系)培育。用群體動物中患有自發性高血壓的一只雄鼠(血壓值為 145-175mmHg)與一只血壓升高的雌鼠(血壓值為130-140mmHg)交配繁殖,之后進行兄妹連續
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24項,三等獎47項 新春逢盛會,杏林吐芳蕊。全國醫療衛生行業的最高科技獎——中華醫學科技獎評審結果2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揭曉。 在由中華醫學會主辦、揚子江藥業集團協辦的中華醫學科技獎(2007)頒獎大會上,80項研究成果獲一、二、三等獎。 中華醫學
目前神經內鏡手術可分為:單純神經內鏡手術、神經內鏡控制手術、神經內鏡輔助手術,以及近幾年新提出的內鏡觀察手術。CPA是后顱窩病變集中高發區,病變位置深,重要神經血管豐富,手術并發癥多。近年來,國內外顱底外科醫生將神經內鏡輔助顯微外科手術運用到CPA手術中,減少了手術并發癥。 1.橋小腦角應用解
隨著MRI技術的發展,彌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得到廣泛應用,不僅可以通過多個數據參數進行量化評估各疾病相關纖維束的損傷類型和預后;還可通過纖維束示蹤技術(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DTT)在活體上以三維
記者日前從重慶市西南醫院獲悉,西南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經過多年科研終于證實,尿激酶在治療腦出血中具有特殊作用。此項科研成果已在國際權威期刊《神經外科雜志》上刊載。 目前,在微創治療腦出血手術中,最常用的纖溶藥物是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tPA),它可使腦內淤血形成的“血塊”很快消融,以便醫生將其盡快清
記者日前從重慶市西南醫院獲悉,西南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經過多年科研終于證實,尿激酶在治療腦出血中具有特殊作用。此項科研成果已在國際權威期刊《神經外科雜志》上刊載。 目前,在微創治療腦出血手術中,最常用的纖溶藥物是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tPA),它可使腦內淤血形成的“血塊”很快消融,以便醫生將其盡快清
自發性腦出血(sICH),是指非外傷(Non-traumatic)引起的顱內動脈、靜脈或毛細血管自發性破裂所致的腦出血。自發性腦出血約占所有卒中患者的13%-30%,有很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圖片來源于網絡 血腫的擴大是自發性腦出血急性期發生神經功能惡化的一個主要因素,也是腦出血患者早期病情發生
57歲的趙某在工地干活時不小心被鋼筋刺入顱內,意識昏迷,生命危急。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專家緊急施救,經過3個小時的手術,終于將趙某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趙某日前已康復出院。 據該院神經外科專家李立宏介紹,刺入患者顱內的鋼筋長約30厘米,當患者被送到唐都醫院后,意識已處
日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9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完成一臺伽馬刀手術,為飽受三叉神經痛十年折磨的患者老李,驅除了不定時發作的“疼痛魔鬼”。手術的成功,再次印證了伽馬刀是一種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理想方法。 三叉神經痛:“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經痛被很多人稱為“天下第一痛”。它屬于臨床上的極重度疼痛,一
目前,在我國腦出血微創外科治療領域,手術死亡率已從30%降至19.3%,人均醫療費下降7981元,達35.4%。中國神經外科能夠達到新的水平,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系主任趙繼宗教授的努力密不可分。得到國際同行贊賞 有資料顯示,中國出血性腦卒中占全部中風病人的21%~4
腦卒中是指因大腦供血異常所引起的腦損傷,通常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兩類,前者即腦梗死,后者即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腦卒中占70%以上。2019年10月29日是第14個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預防為主,遠離卒中”;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腦卒中領域的臨床研究成果,分享給大
美國 遺傳學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機制;細胞研究讓多種細胞互換“身份”;再生醫學造出多種器官組織。 田學科 (本報駐美國記者)在遺傳學研究領域,杜克大學模仿人體細胞內復雜的基因調控過程,模擬出多種蛋白質如何通過復雜相互作用調控一個基因。 斯坦福大學設計出一種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體管——
2018年,食品健康行業事件眾多,各種謠言也隱藏其中“興風作浪”。如人可以感染豬病毒,大蒜能驗地溝油等。盡管這些謠言極具迷惑性,但出現后很快就得到了各方及時辟謠,將它們的危害扼殺在了襁褓中。 食品 大蒜可以檢驗地溝油? 謠言:6月,有人將大蒜放進兩杯“食用油”中。其中一杯的大蒜發黑、發霉
垂體腺瘤是顱內常見的良性腫瘤,根據腫瘤有無功能,可分為功能型和無功能型垂體腺瘤;根據腫瘤生長方式,可分為侵襲性垂體腺瘤和非侵襲性垂體腺瘤,部分侵襲性垂體腺瘤可向鞍旁侵襲海綿竇;對于這部分累及海綿竇的垂體腺瘤,可表現為內分泌異常的癥狀或腫瘤占位效應所引起的癥狀,其對海綿竇的侵襲累及重要血管及神經是
三、心血系系疾病的動物模型(一)動脈粥樣硬代模型常選用兔、豬、大鼠、雞、鴿、猴和犬等動物。常用的復制方法有下面幾種(包括高血脂模型):1.高膽固醇、高脂肪飼料喂養法:是目前比較常用的方法,特點是死亡率低,可長期觀察,但費時久。一般在家兔、鴿、雞等,經數周喂養就可產生明顯的高脂血癥,經數月就能形成早期
心血系系疾病的動物模型 (一)動脈粥樣硬代模型 常選用兔、豬、大鼠、雞、鴿、猴和犬等動物。常用的復制方法有下面幾種(包括高血脂模型): 1.高膽固醇、高脂肪飼料喂養法:是目前比較常用的方法,特點是死亡率低,可長期觀察,但費時久。一般在家兔、鴿、雞等,經數周喂養就可產生明顯的高脂血癥,經數月就能
近紅外激光器產生的激發光比白光具有更深的組織穿透性,即使更深層、更小的目標也能夠檢測到,而且細胞和組織的自發熒光在近紅外波段最小,因此在檢測復雜生物系統時,近紅外染料能提供更高的特異性和靈敏度。近紅外染料以及近紅外成像成為了這一近幾年迅速發展的新興領域。而放射性核素成像、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單光子發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于2018年12月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指南共分為10個章節,并對重要章節和段落進行了要點總結。現將指南所有的要點匯總如下,供廣大讀者在最短時間內學習和了解新版指南的核心內容。 要點1 我國人群高血壓流行情況 -我國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趨
“腦微出血(CMBs)”是放射學概念,主要是描述含鐵血黃素或吞噬含鐵血黃素的巨噬細胞沿血管周圍間隙[PVS,亦稱Virchow-Robin間隙(VRS)]沉積的現象,提示顱內小血管曾發生局部破裂、紅細胞漏出,但不能反映局部潛在的小血管形態改變的病理學基礎。 腦微出血的檢出僅能依靠對含鐵血黃素敏
由于高血壓和腦外傷等引起的腦出血損傷是嚴重的中樞神經損傷之一。生存下來的腦出血損傷病人大都會伴隨后遺癥,生活質量因而受到嚴重影響。中樞神經再生是再生醫學的研究熱點之一。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戴建武研究員領導的再生醫學實驗室將腦出血形成的凝血結構的主要成分纖維蛋白作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
5月份即將結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Science:重磅!開發出延緩癌細胞生長的新方法 doi:10.1126/science.aai9372 癌癥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疾病,但是它的定義是相當簡單的:細胞發生異常和不受控制
在我國,隨著患者就診率和診出率的提升,55歲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患病率已經接近1%。遺憾的是,科學家對于這種疾病究竟為什么發生、如何發生、怎樣預防均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 今年4月11日是第18個“世界帕金森病日”,這種疾病本身并不致命,但會終身伴隨,嚴重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在已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