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子刊:高膽固醇瘋狂踩T細胞的剎車他汀有望解圍
人體大約有80%的膽固醇來源于肝臟等組織的合成,稱為內源性膽固醇;有20%來源于食物攝入,稱為外源性膽固醇。飲食習慣如喜食油膩食物、偏愛肉食、經常食用高膽固醇食物等會導致外源性膽固醇的升高,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體內脂質代謝異常。 最近,休斯頓衛理研究所的華人科學家團隊揭露了高膽固醇的又一罪證。他們發現,高膽固醇會使促進T細胞免疫檢查點的表達,使得T細胞更容易被抑制,而失去抗腫瘤功能。值得慶賀的是,該團隊也揭示了高膽固醇抑制T細胞的機制,并找到了拯救T細胞和促進免疫治療的潛在靶點。 此外,他們還發現,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腫瘤中的膽固醇含量,減輕腫瘤對T細胞的抑制,促進免疫治療。相關研究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代謝》上,論文的通訊作者是Qing Yi教授,第一作者是Xingzhe Ma和Enguang Bi兩位博士[1]。Qing Yi教授(圖源:houstonmethodist.org) 其實在2016......閱讀全文
《細胞》子刊:高膽固醇瘋狂踩T細胞的剎車-他汀有望解圍
?? 人體大約有80%的膽固醇來源于肝臟等組織的合成,稱為內源性膽固醇;有20%來源于食物攝入,稱為外源性膽固醇。飲食習慣如喜食油膩食物、偏愛肉食、經常食用高膽固醇食物等會導致外源性膽固醇的升高,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體內脂質代謝異常。 最近,休斯頓衛理研究所的華人科學家團隊揭露了高膽固醇的又一罪證。
降膽固醇治療即將進入“后他汀時代”
降膽固醇治療即將進入后他汀時代?不會,在可預見的將來,降膽固醇藥物的格局不會發生大的改變。所謂“后他汀時代”只是虛幻,三足鼎立的局面也不會出現,他汀一枝獨秀的現狀仍將持續。2015年美國ACC年會即將召開,此間預期將公布關于PCSK9抑制劑的OSLER研究的一些新數據。今天接受一家媒體采訪,請我結合
?高糖腹透液對腹膜間皮細胞分泌VEGF-的影響及氟伐他汀...
高糖腹透液對腹膜間皮細胞分泌VEGF 的影響及氟伐他汀的干預作用武 俠,劉 佳*,劉艷春,徐亞光,趙秀芬,錢 軍,邢昌贏(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腎內科,江蘇 南京 210029)[摘 要] 目的:觀察氟伐他汀(fluvastatin,Flu)對高糖腹透液(high-glucose peritoneal
研究發現新藥與他汀類藥物可顯著降低膽固醇
已經發現一類新的膽固醇降低藥物可以幫助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在一項超過27,000名患者的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每月服用一次稱為evolocumab的藥物,在他汀類藥物上可以將心血管疾病潛在風險患者的膽固醇水平平均降低近60% 。 國際團隊,包括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
李懿:高親和T細胞受體介導細胞治療捕捉病毒免疫逃逸
6月18日,由生物谷舉辦的2016(第七屆)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在武漢歐亞國際交流酒店隆重召開。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李懿教授為我們帶來了《高親和T細胞受體介導的細胞治療捕捉病毒免疫逃逸》的專題演講。 李懿教授一開始用一段生動的視頻為我們簡單展示了T細胞對癌癥細胞的殺滅過程。隨后他介紹,
對小細胞肺癌治療而言,添加他汀類藥物有益嗎?
小細胞肺癌(SCLC)約占新發肺癌病例的 15%-20%,局限性病變患者中位生存期低至 12-14 個月,廣泛性病變患者為 8 -12 個月。過去 40 年,雖然 SCLC 的治療進展很少,但是在其生物學方面取得了不錯的進步,包括 TP53 和 RB1 基因突變,和靶向治療——例如,多聚(ADP
細胞膽固醇分布研究
膽固醇、脂肪沉積在動脈中形成,使通道變窄,這種情況被稱之為動脈粥樣硬化。 循環中的氧化脂質,特別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一些體液因子、細胞因子均可引起單核巨噬細胞表面的清道夫受體表達增加,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大量含膽固醇的脂質,膽固醇流出減少,形成泡沫細胞,并在內皮下聚集,從而促進動脈粥樣
高劑量他汀類藥物增加糖尿病風險
最新研究發現,患有心臟病的人在開始使用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時,如果使用較大劑量可能引發糖尿病。“這不是說要停止使用他汀類藥物,”來自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主要研究者Dormuth如此說。“這些患者需要應用他汀藥物,但問題是,他們應使用較高劑量藥物還是較低劑量藥物?” Dormuth與其共同作者
T細胞介紹
? 一、T細胞主要表面分子 T細胞是由一群功能不同的異質性淋巴細胞組成,由于它在胸腺內分化成熟故稱為T細胞。成熟T細胞由胸腺遷出,移居于周圍淋巴組織中淋巴節的副皮質區和脾白髓小動脈的周圍。不同功能成熟的T細胞均屬小淋巴細胞,在形態學上不能區分,但可借其細胞膜表面分子不同加以鑒別(表8-1)。 在
淺析-γδ-T-細胞
淺析 γδ T 細胞——T細胞中的“特種部隊”要說目前最火熱的細胞療法,都知道非CAR-T莫屬,而這個T,指的是αβ T細胞,那么問題來了,另一類T細胞-γδ T作何用處呢?今天呢,咱們就來好好扒一扒這類不太熱門的T細胞。 γδ T細胞簡介 T細胞根據TCR不同而分為αβ T細胞(如CD4、CD8等
Nat-Immunol:膽固醇天然衍生物能夠抑制T細胞活化
T細胞的主要功能在于識別外源性的病原體,同時對內源性的抗原物質保持耐受的狀態。而T細胞的抗原識別特異性主要由TCR的序列決定。TCR是一類多亞基的跨膜蛋白,其中包括識別抗原的TCRa/b異源二聚體,以及下游緊鄰的三個CD3二聚體(CD3er, CD3ed,CD3zz)。以上八個亞基均為I型跨膜蛋
PCSK9抑制劑不能取代他汀降膽固醇作用
? 近期先后公布的多項臨床試驗初步論證了PCSK9抑制劑的降膽固醇作用,結果表明此類藥物降低LDL-C的幅度可髙達50%以上。這一降幅相當于大中劑量的強效他汀。與此同時,現有研究也顯示此類藥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至此,PCSK9抑制劑已經具備了作為優秀降膽固醇藥物的基本條件。然而,在血脂異常干
他汀可降低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兒冠心病風險
? 達拉斯——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開始接受他汀治療后約10年,一組荷蘭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FH)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已較其受累父母在相同年齡的水平顯著降低。??? 當前的歐洲和美國指南中建議,對于有FH分子學或臨床診斷且膽固醇水平升高的患兒,應于8歲或10歲開始給予他汀治療。制定這些指南的依據為
細胞毒性T細胞簡介
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是白細胞的亞部,為一種特異T細胞,專門分泌各種細胞因子參與免疫作用。對某些病毒、腫瘤細胞等抗原物質具有殺傷作用,與自然殺傷細胞構成機體抗病毒、抗腫瘤免疫的重要防線。 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又稱殺傷性T淋巴細胞,是機體抗腫瘤機制的重要環節,也是腫瘤免疫過繼療法主要效應細
細胞毒性T細胞的細胞試驗
該試驗測定被特定抗原攻擊后抗原特異性CD8+T淋巴細胞的裂解或者引起的炎癥反應。用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測試細胞介導免疫需要成功的抗原呈遞,以及隨之產生的細胞因子、細胞接觸依賴的信號轉導來產生記憶T淋巴細胞,這是T細胞應答的基礎。CTL試驗曾用于小鼠和大鼠,也用于大型動物模型,但標準的臨床
T細胞受體結合的方向決定T細胞免疫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T細胞需要以特定的方向識別病原體,以接收到強大的激活信號。 這項由猶他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和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上,題為“Canonical T-cell receptor docking on peptide–MHC i
淺析-γδ-T-細胞——T細胞中的“特種部隊”
Hello, 小伙伴們大家下午好啊~又到了一周一度漲知識時間了哈~ 要說目前最火熱的細胞療法,都知道非CAR-T莫屬,而這個T,指的是αβ T細胞,那么問題來了,另一類T細胞-γδ T作何用處呢?今天呢,咱們就來好好扒一扒這類不太熱門的T細胞。 γδ T細胞簡介
癌癥研究新發現!他汀類藥物或能讓癌細胞餓死
超過3500萬美國人每天都在服用他汀類藥物來降低其機體的血脂水平,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在實驗室對人類細胞進行研究后發現,他汀類藥物或能幫助
簡述瑞舒伐他汀的藥理作用
1.瑞舒伐他汀的降血脂作用 羅伐他汀降血脂作用明顯 , 一般他汀類藥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的水平為 17% ~ 54%。而羅伐他汀的Ⅱ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 劑量為80 mg時, 其降 LDL-C達 65%, 是目前他汀類藥物中療效最好的。羅伐他汀可以增加 LDL受體的數量。
高膽固醇飲食與癌癥有關,原來是“干細胞”在搗鬼!
眾所周知,不健康飲食會增加患各種疾病的風險。其中,高膽固醇飲食被證實與結腸癌風險升高有關。那么,這背后的機制是怎樣的呢?來自美國的一個科學家小組于近日找到了答案! 圖片來源:Cell Stem Cell(DOI: http://dx.doi.org/10.1016/j.stem.2017.
這種膽固醇代謝產物“劫持”免疫細胞,讓癌癥擴散
很多人都知道,脂質分子膽固醇(cholesterol)在人體動脈血管里的聚集會導致心肌梗死和中風等疾病,但對于它的其它危害,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近日,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研究人員發現:膽固醇的代謝產物27羥基膽甾醇(27-hydroxycholester
關于阿托伐他汀鈣膠囊的藥理毒理介紹
藥效學 阿托伐他汀屬于HMG—CoA還原酶抑制劑。 阿托伐他汀是HMG—CoA還原酶的一選擇性、競爭性抑制劑,HMG-CoA還原酶為一限速酶,該酶將3-羥基-3-甲基-戊二酰基輔酶A轉化為甲羥戊酸(包括膽固醇在內的固醇的前體)。甘油三脂和膽固醇在肝臟內合并成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并釋
長期追蹤顯示他汀療法對遺傳性膽固醇疾病患兒有益
據9月10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則研究披露,對因一種遺傳性膽固醇疾病而服用他汀類進行治療的兒童的為期10年的跟蹤顯示,它對動脈粥樣硬化的某項檢測指標顯示有益處,盡管低密度脂蛋白濃度提示更強力的或更早開始他汀治療可能是有必要的。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FH)是一種流行性(占人群的1/
兩種新型膽固醇藥物可以打敗他汀類藥物,但價格高昂
新研究發現兩種注射藥物對膽固醇水平的降低比他汀類藥物更多,具有阻擋心臟病或中風發作的潛力。 然而,服用其中一種藥物一年需要花14000美元(約合人民幣96000元),有些心臟專家提出疑問,這兩種昂貴的藥物是否具有值得為之花掉高昂費用良好表現。 這兩種藥物是, evolocumab (Repa
簡述瑞舒伐他汀鈣分散片的藥物相互作用
瑞舒伐他汀鈣分散片是一種選擇性竟爭性的HMG-CoA還原酶抑制劑HMG-CoA還原酶是-羥--甲戊二酰輔酶A轉變成甲羥戊酸過程中的限速酶甲羥戊酸是膽固醇的前體動物試驗與細胞培養試驗結果顯示瑞舒伐他汀被肝臟攝取率高并具有選擇性肝臟是降低膽固醇的作用靶器官體內體外試驗結果顯示瑞舒伐他汀能增加細胞表面
另辟蹊徑!阿爾茨海默癥新靶點發現——膽固醇酯!
阿爾茨海默氏癥(AD)是最常見的一種癡呆癥,其特點是在胞外形成β淀粉樣蛋白 (A?) 斑塊以及由于 tau 的過度磷酸化在胞內形成神經元纖維纏結 (NFT)。目前的研究以去除Aβ沉積為主,但多于臨床前階段折戟,使得AD的研究一度難以繼續。近日,來自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另辟蹊徑,通過對
“細胞食物”揭示T細胞代謝途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46.shtm 科技日報北京2月20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美國密歇根大學羅杰爾癌癥中心最新研究發現,一種特定類型的T細胞功能的代謝途徑與之前認為的不同。這一發現背后的關鍵方法發表在最新一期《科
淋巴免疫細胞:T淋巴細胞
T淋巴細胞即胸腺依賴淋巴細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亦可簡稱T細胞。來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細胞(胚胎期則來源于卵黃囊和肝)。目前認為,在人體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細胞或前T細胞遷移到胸腺內,在胸腺激素的誘導下分化成熟,成為具有免疫活性的T細胞。成熟的
免疫細胞之T淋巴細胞
T淋巴細胞即胸腺依賴淋巴細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亦可簡稱T細胞。來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細胞(胚胎期則來源于卵黃囊和肝)。目前認為,在人體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細胞或前T細胞遷移到胸腺內,在胸腺激素的誘導下分化成熟,成為具有免疫活性的T細胞。成熟的
T-細胞及B-細胞的分離
將淋巴細胞懸液通過尼龍棉柱,B 細胞粘附于尼龍棉上,T細胞則不粘附,先用RPMI l640 培基洗脫尼龍棉柱,流下的細胞懸液含有豐富的T 細胞。然后用力反復擠壓尼龍柱、擠出粘附在尼龍棉上的B 細胞,并用少量的RPMI l640 培基洗脫,此細胞懸液含有豐富的B 細胞。尼龍柱(塑料管)的長短和尼龍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