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桿菌介紹(一)
志賀氏菌屬(Shigella)是一類革蘭氏陰性桿菌,是人類細菌性痢疾最為常見的病原菌,通稱痢疾桿菌。 一、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與染色 大小為0.5~0.7×2~3μm,無芽胞,無莢膜,無鞭毛。多數有菌毛。革蘭氏陰性桿菌。 (二)培養特性 為兼性厭氧菌,能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在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上形成無色菌落。 (三)生化反應 分解葡萄糖,產酸不產氣。VP試驗陰性,不分解尿素,不形成硫化氫,不能利用枸櫞酸鹽作為碳源。宋內氏志賀氏菌能遲緩發酵乳糖(37℃3~4天)。表9-3志賀氏菌屬生化反應分類 (四)抗原構造與分類 有K和O抗原而無H抗原。K抗原是自患者新分離的某些菌株的菌體表面抗原,不耐熱,加熱100℃1小時被破壞。K抗原在血清學分型上無意義,但可阻止O抗原與相應抗血清的凝集反應。O抗原分為群特異性抗原和型特異性抗原,前者常在幾種近似的菌種間出現;型特異性抗原......閱讀全文
痢疾桿菌介紹(二)
? (五)抵抗力 本菌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較其他腸道桿菌為弱。對酸敏感,在外界環境中的抵抗力能以宋內氏菌最強,福氏菌次之,志賀氏菌最弱。一般56~60℃經10分鐘即被殺死。在37℃水中存活20天,在冰塊中存活96天,蠅腸內可存活9~10天,對化學消毒劑敏感,1%石碳酸15~30分鐘死亡。 (六)變
痢疾桿菌介紹(一)
? 志賀氏菌屬(Shigella)是一類革蘭氏陰性桿菌,是人類細菌性痢疾最為常見的病原菌,通稱痢疾桿菌。 一、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與染色 大小為0.5~0.7×2~3μm,無芽胞,無莢膜,無鞭毛。多數有菌毛。革蘭氏陰性桿菌。 (二)培養特性 為兼性厭氧菌,能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形成中等大
痢疾桿菌檢測檢查作用
痢疾桿菌檢測對痢疾有診斷意義。陽性見于急、慢性細菌性痢疾,我國流行較廣的為福氏痢疾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及志賀氏痢疾桿菌。
痢疾桿菌如何引起癥狀?
痢疾桿菌引起癥狀的方式是通過侵入腸道黏膜并釋放毒素。痢疾桿菌感染后,會在腸道內繁殖并釋放毒素,這些毒素會破壞腸道上皮細胞,導致腸道炎癥和潰瘍形成。這些病變會引起腸道收縮和蠕動增強,從而導致腹瀉、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癥狀。此外,痢疾桿菌感染還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和營養不良等并發癥。因此,及早診斷和
痢疾桿菌的形態描述
大小為0.5~0.7×2~3μm,無芽胞,無莢膜,無鞭毛。多數有菌毛。革蘭氏陰性桿菌。 直桿菌,形態似其他腸桿菌科的種。革蘭氏陰性。不運動。兼性厭氧,具有呼吸和發酵兩種類型的代謝。接觸酶陽性(只一個種例外)。氧化酶陰性。有機化能營養型。發酵糖類不產氣(除了少數種產氣外)。不利用檸檬酸鹽或丙二酸
痢疾桿菌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與染色大小為0.5~0.7×2~3μm,無芽胞,無莢膜,無鞭毛。多數有菌毛。革蘭氏陰性桿菌。(二)培養特性為兼性厭氧菌,能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在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上形成無色菌落。(三)生化反應分解葡萄糖,產酸不產氣。VP試驗陰性,不分解尿素,不形成硫化氫
痢疾桿菌所致疾病有哪些?
細菌性痢疾是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夏秋兩季患者最多。傳染源主要為病人和帶菌者,通過污染了痢疾桿菌的食物、飲水等經口感染。人類對志賀氏菌易感,10~200個細菌可使10~50%志愿者致病。一般說來,志賀氏菌所致菌痢的病情較重;宋內氏菌引起的癥狀較輕;福氏菌介于二者之間,但排菌時間長,易轉為慢性。
關于痢疾桿菌的分類介紹
有K和O抗原而無H抗原。K抗原是自患者新分離的某些菌株的菌體表面抗原,不耐熱,加熱100℃1小時被破壞。K抗原在血清學分型上無意義,但可阻止O抗原與相應抗血清的凝集反應。O抗原分為群特異性抗原和型特異性抗原,前者常在幾種近似的菌種間出現;型特異性抗原的特異性高,用物區別菌型。根據志賀氏菌抗原構造
痢疾桿菌對人類的危害
人和靈長類是志賀氏菌的適宜宿主,營養不良的幼兒、老人及免疫缺陷者更為易感。據報道,每年約有14000例志賀氏菌病,但估計發病人數為30萬人。據FDA統計,1997年美國加州等5個州食源性疾病共為8051例,其中由志賀氏菌引起的為1263例,志賀氏菌引起的細菌性痢疾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根據宿主的健
痢疾桿菌的生物學性狀
痢疾桿菌生物學性狀:(一)形態與染色大小為0.5~0.7×2~3μm,無芽胞,無莢膜,無鞭毛。多數有菌毛。革蘭氏陰性桿菌。(二)培養特性為兼性厭氧菌,能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在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上形成無色菌落。(三)生化反應分解葡萄糖,產酸不產氣。VP試驗陰性,不分
痢疾桿菌檢測的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進行糞便的細菌學檢測,一方面可以對腸道菌群檢測,預防菌群失調;另一方面可從腸道大量的細菌中檢出病原菌,這樣有助于臨床對腸道疾病病原學的診斷和治療。 陽性見于急、慢性細菌性痢疾,我國流行較廣的為福氏痢疾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及志賀氏痢疾桿菌。 需要檢查人群:腸道疾病類群體。
痢疾桿菌檢測的注意事項
檢查前禁忌:無。 不合宜人群:因為嬰幼兒不容易一次取到足量的檢體,若需要分次收集時,請將檢體暫時置于冰箱冷藏保存,以避免細菌滋生。 檢查時要求: (1)、采集時請避免挖取沾到馬桶內尿液及自來水的部分;同時也請勿將糞便直接置于衛生紙或擦手紙上。 (2)、為避免干擾檢驗結果,請勿使用棉花棒挖
痢疾桿菌的預防措施介紹
志賀氏菌病常為食源性疾病爆發型或水源性疾病爆發型。和志賀氏菌病相關的食品包括沙拉(土豆、金槍魚、蝦、通心粉、雞)、生的蔬菜、奶和奶制品、水果、面包制品、漢堡包和有鰭魚類。志賀氏菌在擁擠和不衛生條件下能迅速傳播,經常發現于人員大量集中的地方如餐廳、食堂。食源性志賀氏菌病流行的最主要原因是從事食品加
痢疾桿菌感染可能導致哪些癥狀?
腹瀉:痢疾桿菌感染最常見的癥狀是腹瀉,通常伴隨著腹痛和腹脹。 發熱:感染后會出現發熱,體溫可能高達39°C。 惡心和嘔吐:有些人可能會出現惡心和嘔吐的癥狀。 便血:痢疾桿菌感染會導致便血,通常是鮮紅色的血液。 脫水:由于腹瀉和嘔吐,可能會導致脫水,出現口渴、干燥的口腔和皮膚等癥狀。 肌
痢疾桿菌檢測的檢查過程
分析引起林周縣中學學生腹瀉的病原菌及其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為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據方法:標本采用常規方法分離培養進行病原菌鑒定和藥敏試驗。結果:引起學生腹痛、腹瀉、發燒的病原菌為福氏志賀痢疾桿菌。本菌對頭孢噻肟、頭孢他啶、氨曲南最敏感。
痢疾桿菌的致病物質的介紹
(1)侵襲力:志賀氏菌的菌毛能粘附于回腸末端和結腸粘膜的上皮細胞表面,繼而在侵襲蛋白作用下穿入上皮細胞內,一般在粘膜固有層繁殖形成感染灶。此外,凡具有K抗原的痢疾桿菌,一般致病力較強。 (2)內毒素:各型痢疾桿菌都具有強烈的內毒素。內毒素作用于腸壁,使其通透性增高,促進內毒素吸收,引起發熱,神
痢疾桿菌的潛伏期是多久?
痢疾桿菌的潛伏期一般為1-3天,但也有可能長達7天。潛伏期是指從感染病原體到出現臨床癥狀的時間間隔。在潛伏期內,病原體在人體內繁殖并擴散,但尚未引起明顯的癥狀。因此,在潛伏期內,感染者可能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了痢疾桿菌,也有可能傳染給他人。如果出現腹瀉、腹痛、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就醫并進行檢查治療。
痢疾桿菌的分離培養與鑒定診斷
標本 在用藥前取糞便的膿血或粘液部分,標本不能混有尿液。如不能及時送檢,應將標本保存于30%甘油緩沖鹽水或增菌培養液中。中毒性菌痢可取肛門拭子檢查。 分離培養與鑒定 接種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37℃孵育18~24小時,挑取無色半透明的可疑菌落,作生化反應和血清學凝集試驗,確定菌群和菌型。如
痢疾桿菌的免疫性的介紹
病后免疫力不牢固,不能防止再感染。但同一流行期中再感染者較少,即具有型特異性免疫。痢疾桿菌菌型多,各型間無交叉免疫。機體對菌痢的免疫主要依靠腸道的局部免疫,即腸道粘膜細胞吞噬能力的增強和SlgA的作用。SlgA可阻止痢疾桿菌粘附到腸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病后三天左右即出現,但維持時間短,由于痢疾桿菌
痢疾桿菌微生物學診斷
(一)標本在用藥前取糞便的膿血或粘液部分,標本不能混有尿液。如不能及時送檢,應將標本保存于30%甘油緩沖鹽水或增菌培養液中。中毒性菌痢可取肛門拭子檢查。(二)分離培養與鑒定接種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37℃孵育18~24小時,挑取無色半透明的可疑菌落,作生化反應和血清學凝集試驗,確定菌群和菌型。如遇非
痢疾桿菌致病性與免疫性
(一)致病物質1.侵襲力:志賀氏菌的菌毛能粘附于回腸末端和結腸粘膜的上皮細菌表面,繼而在侵襲蛋白作用下穿入上皮細胞內,一般在粘膜固有層繁殖形成感染灶。此外,凡具有K抗原的痢疾桿菌,一般致病力較強。2.內毒素:各型痢疾桿菌都具有強烈的內毒素。內毒素作用于腸壁,使其通透性增高,促進內毒素吸收,引起發熱,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痢疾桿菌檢測介紹
痢疾桿菌檢測介紹: 標本采集應在病人急性腹瀉期或用藥前采集,取病人新鮮糞便的膿血或黏液部分,成形便等約蠶豆大小送檢。痢疾桿菌檢測正常值: 未檢出痢疾桿菌。痢疾桿菌檢測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進行糞便的細菌學檢測,一方面可以對腸道菌群檢測,預防菌群失調;另一方面可從腸道大量的細菌中檢出病原菌,這樣
病原體檢測方法痢疾桿菌檢測介紹
痢疾桿菌檢測介紹: 標本采集應在病人急性腹瀉期或用藥前采集,取病人新鮮糞便的膿血或黏液部分,成形便等約蠶豆大小送檢。痢疾桿菌檢測正常值: 未檢出痢疾桿菌。痢疾桿菌檢測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進行糞便的細菌學檢測,一方面可以對腸道菌群檢測,預防菌群失調;另一方面可從腸道大量的細菌中檢出病原菌,這樣
痢疾桿菌檢測的臨床意義及注意事項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進行糞便的細菌學檢測,一方面可以對腸道菌群檢測,預防菌群失調;另一方面可從腸道大量的細菌中檢出病原菌,這樣有助于臨床對腸道疾病病原學的診斷和治療。 陽性見于急、慢性細菌性痢疾,我國流行較廣的為福氏痢疾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及志賀氏痢疾桿菌。 需要檢查人群:腸道疾病類群體。
關于痢疾桿菌的抵抗力和變異的介紹
抵抗力 本菌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較其他腸道桿菌為弱。對酸敏感,在外界環境中的抵抗力能以宋內氏菌最強,福氏菌次之,志賀氏菌最弱。一般56~60℃經10分鐘即被殺死。在37℃水中存活20天,在冰塊中存活96天,蠅腸內可存活9~10天,對化學消毒劑敏感,1%石碳酸15~30分鐘死亡。 變異 (1)
痢疾桿菌檢測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未檢出痢疾桿菌。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進行糞便的細菌學檢測,一方面可以對腸道菌群檢測,預防菌群失調;另一方面可從腸道大量的細菌中檢出病原菌,這樣有助于臨床對腸道疾病病原學的診斷和治療。 陽性見于急、慢性細菌性痢疾,我國流行較廣的為福氏痢疾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及志賀氏痢疾桿菌。 需
痢疾桿菌檢測的注意事項及檢查過程
注意事項 檢查前禁忌:無。 不合宜人群:因為嬰幼兒不容易一次取到足量的檢體,若需要分次收集時,請將檢體暫時置于冰箱冷藏保存,以避免細菌滋生。 檢查時要求: (1)、采集時請避免挖取沾到馬桶內尿液及自來水的部分;同時也請勿將糞便直接置于衛生紙或擦手紙上。 (2)、為避免干擾檢驗結果,請勿
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的血平板實驗現象
用半固體穿刺接種法檢定細菌的動力。無鞭毛的細菌在半固體培養基中沿穿刺線生長,為動力陽性;有鞭毛的細菌在半固體培養中呈擴散生長,為動力陰性。 大腸桿菌和傷寒桿菌都有鞭毛,而痢疾桿菌則沒有。 所以大腸桿菌有動力,傷寒桿菌有動力
扁蓄的抗菌作用
在試管內,扁蓄對須瘡癬菌、羊毛狀小芽胞菌有抑制作用;對痢疾桿菌的抑菌作用較弱,25%濃度時能抑制弗氏痢疾桿菌Ⅵ型及宋內痢疾桿菌的生長;對其他痢疾桿菌的抑制作用不明顯.但臨床治療效果尚令人滿意,與其在試管中的抑菌效果并不相符.動物實驗證明對葡萄球菌、福區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及皮膚霉菌等都有抑制作用。
細菌的耐藥性變異——-R因子傳遞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應用具有鏈霉素R 因子的大腸桿菌作為供體菌,對鏈霉素敏感的痢疾桿菌作為受體菌。經共同孵育后,由于供體菌與受體菌間的接合,供體菌的鏈霉素R 因子轉移給受體菌,而使痢疾桿菌獲得耐鏈霉素的特性,因此能在含鏈霉素的S-S平板上生長。由于痢疾桿菌不分解乳糖而呈無色半透明菌落。大腸桿菌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