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骨關節病的檢查方式
1.影像學檢查 ①X線片表現為關節間隙不等寬或變窄、關節處的骨質疏松、骨質增生或關節膨大、乃至關節變形,軟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贅形成等。②CT可以清晰顯示不同程度的關節骨質增生、關節內的鈣化和游離體,有時也可以顯示半月板的情況。 2.實驗室檢查 血細胞沉降率、血象均無異常變化,熱凝集試驗陽性。關節液常為清晰、微黃黏稠度高,白細胞計數常在1.0×109/L以內,主要為單核細胞。黏蛋白凝塊堅實。......閱讀全文
簡述骨關節病的檢查方式
1.影像學檢查 ①X線片表現為關節間隙不等寬或變窄、關節處的骨質疏松、骨質增生或關節膨大、乃至關節變形,軟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贅形成等。②CT可以清晰顯示不同程度的關節骨質增生、關節內的鈣化和游離體,有時也可以顯示半月板的情況。 2.實驗室檢查 血細胞沉降率、血象均無異常變化,熱凝集試驗陽性。
關于增生性骨關節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血細胞沉降率、血象均無異常變化,關節液常為清晰、微黃黏稠度高,白細胞計數常在1.0×109/L以內,主要為單核細胞。黏蛋白凝塊堅實。 2.其他輔助檢查 X線平片在早期并無明顯異常,約數年后才逐漸出現關節間隙狹窄,此表明關節軟骨已開始變薄。起初,關節間隙在不負重時正常,承重后
簡述肥大性骨關節病的檢查方法
1、實驗室檢查 除血沉可因原發病增快外,一般實驗室檢查無異常;關節液檢查為少量黏稠液體呈非炎性改變。 2、其他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主要的X線改變是程度不一的長骨及短骨對稱性骨膜新骨形成。 (2)放射性核素檢查 Tc-MDP骨顯像比X線照片更靈敏,往往顯示四肢遠端骨骼對稱性骨鹽代謝增
簡述腦苷脂沉積病的檢查方式
實驗室檢查 1.血液檢查血紅蛋白減低,紅細胞、白細胞均減少測定周圍血組織培養的成纖維細胞中的葡萄糖苷脂酶活力可助診。 2.血漿酸性磷酸酶增高。 其它輔助檢查 1.細胞學檢查骨髓穿刺涂片可找到Gaucher細胞 2.X線攝片長骨皮質變薄頭端增粗畸形。
簡述結節病的血液檢查方式
活動進展期可有白細胞減少、貧血、血沉增快。部分患者血清球蛋白部分增高,以IgG增高者多見,其次是IgG、IgM增高較少見。血漿白蛋白減少。血鈣增高,血清尿酸增加,血清堿性磷酸酶增高。血清血管緊張素轉化酶(SACE)活性在急性期增加,對診斷有參考意義,血清中白介素-2受體(IL-2R)和可溶性白介
簡述囊性纖維病的檢查方式
不同病期可在X線上表現為兩肺支氣管紋理增深或分散的圈形、小片狀模糊炎癥影。也可呈局限性萎陷(肺不張)、支氣管擴張、肺膿腫及肺源性心臟病的征象。 汗液內氯化鈉含量增加是本病的特征。正常兒童汗液內氯含量平均為30~40mmol/L,鈉為60mmol/L。病兒汗內氯含量可高達105~125mmol/
簡述骨關節病的臨床表現
主要癥狀為關節疼痛,常為休息痛,表現為休息后出現疼痛,活動片刻即緩解,但活動過多后,疼痛又加劇。另一癥狀是關節僵硬,常出現在早晨起床時或白天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后。檢查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咔嗒”聲,病情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
肥大性骨關節病的檢查
1.實驗室檢查 除血沉可因原發病增快外,一般實驗室檢查無異常;關節液檢查為少量黏稠液體呈非炎性改變。 2.其他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主要的X線改變是程度不一的長骨及短骨對稱性骨膜新骨形成。 (2)放射性核素檢查 99mTc-MDP骨顯像比X線照片更靈敏,往往顯示四肢遠端骨骼對稱性骨鹽
透析性骨關節病的檢查
血常規檢查補體C5a、C3a和C5b,β2-微球蛋白檢查很有必要。 1.組織學檢查(診斷的金指標) 關節組織的淀粉樣物的沉積呈高錳酸鉀-剛果紅染色陽性,抗β2-微球蛋白染色陽性。電鏡下可見排列彎曲不規則,直徑為8~l0nm淀粉樣纖維。骨活檢示囊性病變中含β2-微球蛋白淀粉樣物質。 2.肌
血色病性骨關節病的輔助檢查
常規X線平片檢查時,可以發現掌指關節和近側指間關節的關節下有囊腫形成、骨侵襲、關節間隙狹窄和骨贅形成。在腕骨和下尺橈關節亦有囊腫形成和侵襲。關節下囊腫最早出現,通常位于關節近側,關節間隙狹窄不均勻,在關節受侵襲處最為明顯。骨贅形成一般是關節嚴重受累的表現。 部分患者的遠端尺橈關節和尺骨遠端也可
簡述小兒槭糖尿病的檢查方式
1.新生兒期篩查 大多應用Guthrie細菌生長抑制法篩查本病,當血中亮氨酸濃度>4mg/dl(305μmol/L)時,應進一步檢測尿中支鏈酮酸排出量。可防止智力低下的發生。 2.生化檢測 對臨床擬診患兒應進行電解質和血氣分析,如有代謝性酸中毒和陰離子間隙增寬,應進行血和尿液的氨基酸和有機
簡述肥厚性心肌病的檢查方式
1.X線檢查 心臟大小正常或增大,心臟大小與心臟及左心室流出道之間的壓力階差呈正比,壓力階差越大,心臟亦越大。心臟左心室肥厚為主,主動脈不增寬,肺動脈段多無明顯突出,肺淤血大多較輕,常見二尖瓣鈣化。 2.心電圖 由于心臟缺血,心肌復極異常,ST-T改變常見,左心室肥厚及左束支傳導阻滯也較多
關于骨關節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影像學檢查 ①X線片表現為關節間隙不等寬或變窄、關節處的骨質疏松、骨質增生或關節膨大、乃至關節變形,軟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贅形成等。②CT可以清晰顯示不同程度的關節骨質增生、關節內的鈣化和游離體,有時也可以顯示半月板的情況。 2、實驗室檢查 血細胞沉降率、血象均無異常變化,熱凝集試驗陽性。
簡述肥大性骨關節病的臨床表現
杵狀指為最突出的臨床表現之一,指(趾)端呈球狀正常的甲周160度角度減小,手指在甲床基部厚度超過遠端指間關節的厚度,甲床基部周徑大于遠端指間關節的周徑。由于甲床軟組織增生和水腫,指甲觸診有一種“擺動感”。晚期皮膚增厚,指甲變彎,發紺,產生鼓槌樣畸形。部分患者手足增粗變厚,長度不增加而呈鏟狀或獸掌
簡述增生性骨關節病的臨床表現
起病緩慢,無全身癥狀,多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常為多關節發病,也有單關節發病者。受累關節可有持續性隱痛,活動增加時加重,休息后好轉。疼痛常不嚴重,氣壓降低時加重,與氣候變化有關。有時可有急性疼痛發作,同時有關節僵硬感,偶爾可發現關節內有磨擦音。久坐后關節僵硬加重,稍活動后好轉,有人稱之為“休息痛
血紅蛋白病性骨關節病的檢查
實驗室檢查可有血紅蛋白病相關表現。鐮狀細胞貧血X線骨關節表現包括:①骨髓增生改變:髓腔增寬,皮質變薄,骨小梁粗糙不規則,椎體可成杯狀,顱骨板障增厚,小梁垂直如毛發;②局部梗死表現:呈溶骨性損害;③骨髓炎表現:如骨質破壞、死骨形成、骨膜增厚等。
血色病性骨關節病的實驗室檢查
血紅蛋白含量和白細胞、血小板計數,以及血細胞沉降率等均正常。類風濕因子陰性。在周圍血內可見有含鐵顆粒的巨噬細胞。肝功能正常,部分患者表現有輕度溴磺肽鈉排泄量下降。血清鈣、磷含量正常。尿糖和葡萄糖耐量試驗可出現異常。血清鐵含量增高,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增高(正常為30%),有時可高達70%,甚至10
簡述老年性舞蹈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腦脊液檢查可發現氨基丁酸水平下降。 1.遺傳學 是鑒別的重要手段。 2.腦電圖 可有彌漫性異常,無特異性。主要為低波幅快波,尤其額葉明顯,異常率占88.9%。α活動減少或無,波幅降低。視覺誘發電位波幅降低,但首波部分潛伏期正常。 3.影像學 頭部CT或MRI對于鑒別亨廷頓病具有重要的
簡述色盲的檢查方式
色盲和色弱的檢查大多采用主覺檢查,一般在較明亮的自然光線下進行,常用檢查方法如下 1、假同色圖 通常稱為色盲本,它是利用色調深淺程度相同而顏色不同的點組成數字或圖形,色覺障礙者辨認困難,錯或不能讀出,可按照色盲表規定確認屬于何種色覺異常。 2、色線束試驗 是把顏色不同、深淺不同的毛線束混
簡述肺性肥大性骨關節病的診斷依據
SHO特點是胸部或其他臟器患病的同時伴有四肢骨關節疼痛,并發生骨膜下骨質增生。對稱性骨膜炎、關節炎和杵狀指(趾)為本綜合征得主要表現,由于有的患者四肢疼痛癥狀的出現早于胸部癥狀,故早期在臨床上有不少病例誤診為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本病原發灶雖極為廣泛,但絕大多數繼發于胸部疾病。其中惡性腫瘤居多,
簡述退行性骨關節病的臨床表現
主要癥狀為關節疼痛,常為休息痛,表現為休息后出現疼痛,活動片刻即緩解,但活動過多后,疼痛又加劇。另一癥狀是關節僵硬,常出現在早晨起床時或白天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后。檢查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咔嗒”聲,病情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
煙霧病的檢查方式
1.實驗室檢查 (1)一般化驗檢查一般化驗檢查包括血常規、血沉、抗“O”、C反應蛋白、黏蛋白測定、結核菌素試驗以及血清鉤端螺旋體凝溶試驗等。血常規多數患者白細胞計數在10×109/L以下;血沉可稍高,多數正常;抗“0”可稍高;若患者系結核性腦膜炎所致,結核菌素皮試可為強陽性;若為鉤端螺旋體病引
血色病的檢查方式
1、外周血 多正常晚期合并嚴重肝硬化可出現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2、血清鐵(SI) 早晨空腹血清鐵在正常人為60~180μg/dL(11~30μmol/L),而HHC在180~300μg/dL(32~54μmol/L)。血清鐵水平的升高還可見于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鐵對篩查HHC沒有轉
透析性骨關節病的發病機制及檢查
發病機制 透析膜的生物不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是指生物材料與血液組織及器官接觸時有無反應在血液透析中由于膜表面的非惰性,再加上血透是個反復進行的過程,每次血膜間相互作用最微小的反應,最終也會導致重要的臨床后果。 這些后果包括: 1.生物不相容性可導致激活補體旁路途徑,產生C5a、C3a和C5
退行性骨關節病的相關檢查介紹
1.影像學檢查 ①X線片表現為關節間隙不等寬或變窄、關節處的骨質疏松、骨質增生或關節膨大、乃至關節變形,軟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贅形成等。②CT可以清晰顯示不同程度的關節骨質增生、關節內的鈣化和游離體,有時也可以顯示半月板的情況。 2.實驗室檢查 血細胞沉降率、血象均無異常變化,熱凝集試驗陽性。
血紅蛋白病性骨關節病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實驗室檢查可有血紅蛋白病相關表現。鐮狀細胞貧血X線骨關節表現包括:①骨髓增生改變:髓腔增寬,皮質變薄,骨小梁粗糙不規則,椎體可成杯狀,顱骨板障增厚,小梁垂直如毛發;②局部梗死表現:呈溶骨性損害;③骨髓炎表現:如骨質破壞、死骨形成、骨膜增厚等。 診斷 根據患者有血紅蛋白病病史,骨關節病
簡述黃體囊腫的檢查方式
1.目檢 多為單側,直徑一般不超過4cm,偶可達10cm。早期可似血腫,待血液吸收后,則所含為透亮或褐色漿液。囊壁為淺黃色。 2.光鏡檢查 囊腫形成的早期,黃體細胞仍存,且富含類脂質,僅囊壁內層纖維化,可見黃素化粒層細胞和卵泡膜細胞,囊內有或無血液;后期時囊壁纖維化伴有程度不等的透明變。
簡述肌肉萎縮的檢查方式
1.肌電圖(EMG)。 2.神經傳導速度,包括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感覺神經傳導速度、F波、H反射。 3.誘發電位,包括腦干聽覺誘發電位、視覺誘發電位和上、下肢體感誘發。 4.徒手肌肉力量檢查。 5.肌張力檢查。 6.肌肉圍度測量。
簡述闌尾感染的檢查方式
闌尾感染一般都會出現腹部疼痛的臨床表現。 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白細胞數可輕度或中度增加,白細胞總數多在10109/L以上,中性粒細胞常在80%以上,若發生穿孔出現腹膜炎,常可升到20109/L以上,大便和尿常規可基本正常。 胸部透視可排除右側胸腔疾病減少對闌尾炎的誤診,立位腹部平片觀察膈
簡述拇外翻的檢查方式
1.查體 站立位評價患者拇外翻程度、其他足趾畸形程度及足弓情況。于坐位時評價前足和后足的形態。拇趾評價包括第一跖趾關節活動度、腫脹程度、內側突起的突出程度和有無胼胝或疼痛性拇囊、足底面是否有局限性籽骨疼痛;其他足趾的評價包括是否有錘狀趾、跖趾關節不穩定或脫位及足底疼痛或胼胝 2.影像學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