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2-10-18 09:58 原文鏈接: 簡述拇外翻的檢查方式

      1.查體

      站立位評價患者拇外翻程度、其他足趾畸形程度及足弓情況。于坐位時評價前足和后足的形態。拇趾評價包括第一跖趾關節活動度、腫脹程度、內側突起的突出程度和有無胼胝或疼痛性拇囊、足底面是否有局限性籽骨疼痛;其他足趾的評價包括是否有錘狀趾、跖趾關節不穩定或脫位及足底疼痛或胼胝

      2.影像學

      行負重位X線平片,并需要測量如下數據:

      (1)拇外翻角 第一跖骨和近節趾骨干中線之間的夾角,正常值小于15°。

      (2)跖骨間夾角 第一、第二跖骨干中線之間的夾角,正常值小于9°。

      (3)跖骨遠端關節面夾角(DMAA) 第一跖骨頭關節面與第一跖骨長軸的交角:正常為跖骨頭關節面向外側傾斜小于10°。

      (4)關節匹配度 第一跖骨頭和近節趾骨的關節表面是否有半脫位,如果關節的兩側傾斜,關節是不匹配的。

      (5)趾骨間夾角 第一趾近節及遠節趾骨中線間的夾角,正常小于10°。

      3.根據嚴重程度對拇外翻進行分類

      (1)輕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小于30°,跖骨間夾角小于13°。關節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間拇外翻引起。

      (2)中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30°~40°,跖骨間夾角 13°~20°。跖趾關節常不匹配(半脫位),拇趾旋前并常對第二趾造成壓迫。

      (3)重度拇外翻 拇外翻角大于40°,跖骨間夾角20°或更大。拇趾旋前并常常重疊在第二趾之上或之下,跖趾關節不匹配。第二跖骨頭下時常有轉移性疼痛,可能有關節炎改變。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