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與一般國家和地區的生態系統相比較,中國生態系統具有以下明顯特征:古老性、多樣性、復雜性、區域性、波動性和脆弱性。總體而言,中國生態系統十分脆弱,一方面,中國生態系統極易出現退化,另一方面,一旦退化就很難恢復,如云南滇池生態系統就是典型例證——這就從反面提醒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系統的保護。 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角度和高度來看,當前中國生態系統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 結構受損。由于礦山開采、道路修建、工廠擴建、水電開發等,造成森林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水體生態系統等多種生態系統結構受損,甚至遭到嚴重破壞。 功能衰退。結構決定功能。由于生態系統的結構遭到破壞,必然影響生態系統功能的發揮。如江南丘陵地區局部水土流失依然嚴重,影響農業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南方部分地區稻田土壤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對稻米品......閱讀全文
中國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與一般國家和地區的生態系統相比較,中國生態系統具有以下明顯特征:古老性、多樣性、復雜性、區域性、波動性和脆弱性。總體而言,中國生態系統十分脆弱,一方面,中國生態系統極易出現退化,另一方面
江西將實施森林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項目
記者3日從江西省財政廳獲悉:由亞洲銀行貸款資助的江西省森林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項目已完成相關法律文本的簽署,步入全面啟動實施階段,預計于2011年4月正式啟動。 據介紹,該項目預計總投資為6639萬美元,其中亞行貸款4000萬美元,氣候變化基金贈款100萬美元。項目建設期為6年,還款期為26
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
經過前段時間的反復爭論和收集建議后,《環境保護法》進入了實質性改寫和增寫條款的操作階段。總體上看,人們都普遍承認《環境保護法》的基礎性地位,認為環保法應該反映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態度和重大取向,把一些重要和比較成熟的提法寫入其中。 在這些重要表述中,環境保護應該遵循哪些基本原則是必須體
可持續發展問道綠色轉型
只要引入市場機制,通過利益驅動讓市場各個主體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時政府加以必要的市場監管,最終我們國家清潔技術的開發應用、引進推廣,以及一些重大創新就會指日可待。 自十八大把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后,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又將綠色發展列為下階段中國五大
關注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
8月21日,第12屆國際生態學大會(INTECOL 2017 Beijing)在京開幕,本屆大會的主題是“變化環境中的生態學與生態文明”。國際生態學大會由國際生態學會于1967年創辦,每四年舉辦一次。本屆大會是國際生態學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 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國際生態學學會主席Shona
可持續發展衛星觀測聯盟成立
在9月6日舉行的2022年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開幕式上,由我國7家單位聯合發起的可持續發展衛星觀測聯盟正式成立,旨在充分發揮空間對地觀測的優勢和潛力,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施提供數據服務和科技支撐。 這7家單位為: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中國
為可持續發展注入創新能量
巴斯夫工藝研究和化學工程總裁Detlef Kratz: 巴斯夫近日宣布,為提升在亞太區的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與汽車行業合作,為化工行業提供新型工藝催化劑,公司在其上海創新園建設了全新研發設施,新設施包括亞太區汽車應用研發中心和工藝催化研發中心,共投資近3400萬歐元,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中
科研高級“藍領”如何可持續發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903.shtm
“喂飽”世界+可持續發展,有機農業能行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13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科學家基于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0億的推測和不同氣候變化的模型認為,有機農業或可以滿足全球的食物需求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但條件是減少食物浪費和肉類生產。 有機農業,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而采用有機肥滿足作
白春禮:用科技創新引領可持續發展
彈指間,距離“里約宣言”已經整20年。人們在不斷實踐并總結可持續發展經驗的同時不禁要問——靠什么來支撐下一個20年乃至100年的可持續發展?對此,在近日舉行的紀念聯合國環發大會“里約宣言”簽署20周年的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給出了答案:科技創新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可持續發展國家報告》發布
記者在今天(6月1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獲悉,《中國可持續發展國家報告》正式發布。 據報告編寫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介紹,6月20日~22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為做好參會籌備工作,2011年4月,中國政府成立了由29個部門組成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
抗生素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我們該如何推動制藥行業研發出對抗耐藥性細菌的新藥呢? 盡管耐藥性細菌感染的患病率出現了驚人的增長,但是在過去十年里獲得審批的新抗生素的數量卻遠遠低于20世紀80年代高峰期時的抗生素數量。而對于嚴重的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而言,情況尤其令人擔憂:現代抗生素已經無法治療某些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了。而無法
棉花怎么種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440.shtm棉花究竟怎么種,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近日,《自然綜述:地球與環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研究中心棉花布局
棉花怎么種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棉花究竟怎么種,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近日,《自然綜述:地球與環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研究中心棉花布局與低碳生產技術創新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2023年中國新疆昌吉棉田收獲季研究人員測產。王占彪供圖 該研究系統
南昌探尋低碳生態可持續發展
六月南昌,樹木蔥蘢。正在全市開展的“森林城鄉,花園南昌”造綠工程,讓這座英雄城綠意盎然,美不勝收。 “綠色崛起離不開科學發展。”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余欣榮說,“不拼資源,不拼環境,不拼短期,力爭GDP中的含碳量低點,含金量高點。實現低碳生態可持續的發展,
站在可持續發展新的節點上
2015年是人類可持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將被載入史冊。 這一年,全球召開了包括第三次發展籌資問題國際會議、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以及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在內的一系列重要會議,實現了從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向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順利過渡,指明了下一個15年人類可持續發展路徑的方向。 這一年,國際社
AZF0100森林生態系統水文過程觀測系統對森林生態系統...
AZ-F0100森林生態系統水文過程觀測系統對森林生態系統水文要素的時空規律研究1?引言森林水文調節功能是森林所實現的重要服務功能之一,可是由于森林資源被無節制的開采利用,導致人們不斷遭受森林破環所帶來的各種災害。因此關于森林生態水文功能研究已成為生態學和水文學的研究重點之一。近年來,國內外從森林的
生態恢復的標準有哪些
生態恢復的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恢復目標:生態恢復的首要目標是恢復和改善受損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以達到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生物多樣性:生態恢復要盡可能地恢復和維護受損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完整性,促進野生動物和植物的繁榮和保護。 3.生態服務:生態恢復應當考慮
海洋快速酸化威脅北極生態系統
日前公布的一項國際調查表明,北極生態系統一直承受著冰川以空前速度消融的壓力,而現在又面臨著另一個潛在威脅――海洋的快速酸化。 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該調查報告稱,因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轉為以碳酸的形式進入海洋且濃度越來越大,導致海洋酸化,使得貝類和蟹類難以形成它們的外殼,并
生態系統“減排固碳”有多強
說到生態系統固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路徑,人們最先想到也是最熟知的一定是植樹造林。事實上,“基于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以下稱NCS)遠不止這一種手段。 然而,草地恢復與放牧管理、農田氮肥管理、水稻田排水管理、濕地恢復等路徑,在提升生態系統的凈碳匯能力方面一直沒有進入主流視野。 目前,國際學術
海洋酸化可造成生態系統退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8日報道,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海洋酸化可能造成的影響類似對海洋生態系統的滅絕。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版上。 以往的研究發現,海洋酸化不僅可以降低個別物種,而且還會使整個海洋生態系統退化。這導致在均質海洋群落中,
生態系統越復雜越容易穩定
新華社東京7月21日電 (記者藍建中)日本龍谷大學20日發表一份公報說,其研究小組通過數學方法證實,生態系統依靠不同物種間的互利和敵對等多樣化的關系來調節生態平衡,生態系統越復雜,生物的個體數越不會出現大的變動,越容易維持多樣性。 自然生態系統中存在多樣化的生物物種,但很少出現某個物種
西藏將投資保護濕地生態系統
西藏自治區林業局負責人近日向媒體介紹,為保護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和濕地資源,西藏將投入3.18億元保護濕地生態系統。 據悉,西藏的瑪旁雍錯、麥地卡、班公錯、然烏湖、洞錯濕地、昂拉錯――馬爾定下錯濕地、扎日南木錯、桑桑濕地、日喀則城郊濕地、馬泉河流域濕地等11處濕
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定義
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化以及生態系統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變化的多樣性。生態系統是生態學上的一個主要結構和功能單位,對生態系統的研究不僅要關注組成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與非生物成分,還需要重視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同時,生態系統是一個動態的系統,
生態系統“減排固碳”有多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609.shtm ■本報記者 胡珉琦 說到生態系統固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路徑,人們最先想到也是最熟知的一定是植樹造林。事實上,“基于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以下稱NCS)遠不止這一種手段。
新疆生態系統服務及其與人類活動復雜關系分析
在干旱區,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服務造成的影響尤為明顯,同時,生態系統也對人類社會發展造成了一定的約束。當前對生態系統服務及其人為影響因素的研究更多是考慮單向的、單一指標的,較少采用多指標綜合,考慮雙向間的影響。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區、生態脆弱區,由于其脆弱性和敏感性,更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新疆生態
科學家《自然》發文:呼吁關注海洋生態系統服務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呂永龍研究組于9月1日在《自然》上發表文章,提出應該提升海洋資本在推進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作用。 文章指出,海洋具有提供食物和原材料、維持生計、休閑娛樂等功能,了解海洋如何提供這些生態系統服務可以幫助根除貧困并促進經濟持續發展,指導人類更好地向適應全球
國際科技合作澤被農業可持續發展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年度大會12月3日~7日在京舉行 世界最大國際農業研究中心聯盟——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年度大會于12月3日~7日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向大會致信祝賀,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可持續農業的科技進展”。 近年來各國取得的一批農業研究成果亮相2007國際
全球能源界關注清潔能源可持續發展
第二屆迪拜全球能源論壇15日在迪拜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來自世界各國的政府官員、商業和學術領域專家將就新能源項目投資和技術革新等議題展開討論。 本屆為期三天的論壇主題為“清潔能源的可持續發展”,與會專家將集中討論可再生能源、核能在中東地區的投資潛力、如何通過影響消費者行為減少能耗、太陽能的利用
全球首顆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升空
它是人類在地球上活動的偵察員,通過三大載荷“利器”全天時協同觀測,觀察人與自然如何交互作用,精細刻畫著“人類活動痕跡”的點點滴滴。 它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吹哨人”,監控人類“不文明行為”,動態、多尺度、周期性地捕捉地球大數據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豐富信息。 它是服務聯合國《變革我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