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可持續發展衛星觀測聯盟成立

    在9月6日舉行的2022年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開幕式上,由我國7家單位聯合發起的可持續發展衛星觀測聯盟正式成立,旨在充分發揮空間對地觀測的優勢和潛力,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施提供數據服務和科技支撐。 這7家單位為: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和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 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主任郭華東院士介紹,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涉及消除貧困、消除饑餓、生態系統保護、人居環境改善等。空間對地觀測獲取的大量數據,對于開展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評估和科學研究,進而助力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可持續發展衛星觀測聯盟是公益性、學術性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團體,將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技術促進機制的框架下,面向全球從事......閱讀全文

    可持續發展衛星觀測聯盟成立

      在9月6日舉行的2022年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開幕式上,由我國7家單位聯合發起的可持續發展衛星觀測聯盟正式成立,旨在充分發揮空間對地觀測的優勢和潛力,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施提供數據服務和科技支撐。  這7家單位為: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中國

    美國地球觀測衛星順利入軌

    NPP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間基地發射升空。  這次終于成功了。  隨著10月28日上午負責向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提供數據的一顆美國宇航局(NASA)的人造衛星發射升空,氣候和天氣研究人員終于能夠松一口氣了。這顆名為“國家極地軌道運行環境衛星系統籌備項目”(NPP)的

    碳衛星獲取首組觀測數據

      記者2月23日從中科院獲悉:中國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已成功獲取首批觀測數據。  碳衛星于2016年12月22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入軌。經過平臺測試、載荷加熱排污等一系列工作后,有效載荷于今年1月12日成功開機,13日轉入在軌觀測任務模式并獲取首批觀測數據。 

    NASA成功發射地球觀測衛星PACE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441.shtm

    全球首顆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升空

      它是人類在地球上活動的偵察員,通過三大載荷“利器”全天時協同觀測,觀察人與自然如何交互作用,精細刻畫著“人類活動痕跡”的點點滴滴。  它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吹哨人”,監控人類“不文明行為”,動態、多尺度、周期性地捕捉地球大數據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豐富信息。  它是服務聯合國《變革我們的世界:

    俄羅斯成功發射天體物理觀測衛星

      俄羅斯航天部門于莫斯科時間7月18日6時31分(北京時間當日10時31分)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成功將“波譜-R”天體物理觀測衛星發射升空。借助該衛星,研究人員可以獲取銀河系內外天體的高精度圖像。  俄聯邦航天署發布消息說,裝載著“波譜-R”天體物理觀測衛星的“天頂-3SLB

    日放棄失蹤的水蒸氣觀測衛星

      日本鹿兒島大學教授西尾正則率領的研發小組8日宣布,用于觀測大氣水蒸氣的“隼人”號小型衛星將于數日內沖入地球大氣層并燃燒殆盡。   西尾正則說,5月21日,“隼人”號衛星與“曉”號金星探測器一起升空,但“隼人”號衛星升空后不久就下落不明,雖然在6月1日接收到了其發射的電波,但是8

    我國成功發射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

    12月9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該星是高分專項天基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高分專項高光譜觀測能力的重要標志,將進一步提升我國高光譜衛星遙感數據的自給率。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發射現場(莊嘉靖/攝)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運行于高度705公里的太

    陸地觀測衛星助力災害救助

      湖南岳陽市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近日出現決口險情,在注重人防、物防的同時,科防也起到作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隨即啟動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響應機制,為救援提供衛星圖像信息,為災害救助提供支持。  為掌握受災區域實時情況,中國資源衛星中心緊急調度在軌衛星,通過開展衛星綜

    日本太陽觀測衛星拍下日環食景觀

    日環食照片   據日本共同社1月7日消息,日本國立天文臺和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公開了一組由太陽觀測衛星“日出”(Hinode)上搭載的X射線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日環食照片和錄像。   該組圖像攝于北極附近距離地面約680公里的上空。4日下午6點8分至23分,月球從右至左通過太陽前方,太空望遠

    歐航局將研制新型對地觀測衛星

      歐洲航天局25日發表公報說,歐航局將從“熒光探測衛星”和“碳衛星”兩個方案中選擇一個,研制新型對地觀測衛星,作為未來研究氣候和環境變化的重要工具。   公報說,去年10月,歐航局開始征集新型對地觀測衛星的設計方案,4個專家小組經過嚴格評審,從31個高質量方案中選擇了上述兩個,權

    法國太陽觀測衛星發回首幅太陽圖像

      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7月28日說,該機構于今年6月發射的“皮卡爾”太陽觀測衛星日前發回了首幅太陽圖像。   國家空間研究中心當天發表公報說,這幅圖像幾乎沒有瑕疵。它是由太陽直徑成像儀與表面測繪儀成像望遠鏡拍攝的,這表明“皮卡爾”的運行一切順利。在未來至少兩年的時間里,觀測衛星還將繼續不斷拍攝太

    德地表立體圖像觀測衛星發射升空

      德國雷達衛星“串聯-X”21日在烏克蘭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顆衛星上首次安裝了三維立體相機,可拍攝整個地球表面的立體圖像,對地球數字三維模型的建立和地球表面精度測量具有重要意義。   “串聯-X”是在當天中歐時間4時14分用俄羅斯火箭發射升空的,半小時后德國航空航天中心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發布

    國家航天局28日發布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包括全球臭氧柱濃度監測圖、全球二氧化氮柱濃度監測圖、亮溫監測圖、海冰監測圖、高光譜數據立方體圖等高光譜數據圖像,展現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在溫室氣體探測、內陸水體水質定量遙感監測、地物精細分類、礦產資源調查等方面的應用情況。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是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237.shtm

    我國雷達衛星海陸觀測能力大幅提升

    4月7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三號03星。 高分三號03星發射入軌后將與在軌運行的高分三號、高分三號02星組網,形成海陸雷達衛星星座,實現1米分辨率、1天重訪,提升我國雷達衛星海陸觀測能力。三星組網 海陸雷達衛星星座形成 高分三號03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577.shtm

    日本成功發射“呼吸”號溫室氣體觀測衛星

      日本今日用一枚H2A火箭將世界首顆溫室氣體觀測衛星“呼吸”號發射升空。衛星將用高精度的傳感器觀測地球上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濃度。本次發射中還有7顆由日本大學和民間企業等研制的小型衛星“搭便車”升空。   日本當地時間1月23日12時54分(北京時間11時54分),世界首顆溫室氣體觀測衛星“

    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首批影像正式發布

       2021年12月20日,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首批10幅影像正式發布,包括我國長三角、山東半島、西藏納木錯、新疆阿克蘇、北京、上海及法國巴黎等多個地區和城市的微光、多譜段與熱紅外成像儀影像。  2021年11月5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SDGSAT-1衛星。該星是

    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首批影像正式發布

      2021年12月20日,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首批10幅影像正式發布,包括我國長三角、山東半島、西藏納木錯、新疆阿克蘇、北京、上海及法國巴黎等多個地區和城市的微光、多譜段與熱紅外成像儀影像。  2021年11月5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SDGSAT-1衛星。該星是世

    美國發射探空火箭-校準太陽觀測衛星

      美國航天局10月21日宣布成功發射了一枚“黑雁”探空火箭,其攜帶的儀器將校準太陽觀測衛星“太陽動力學天文臺”上的極紫外線變化實驗儀。  美航天局介紹說,美國東部時間21日14時(北京時間22日2時),“黑雁IX”探空火箭攜帶校準儀器從新墨西哥州白沙導彈靶場升空,火箭的設計飛行時長為15

    我首顆極地觀測小衛星今年將發射

      北京師范大學和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月9日簽署合作協議并共同發布極地觀測小衛星(研制代碼:BNU-1)實施計劃。該衛星預計于2018年12月15日前后搭載發射,這是我國高校首次面向全球變化研究、特別是極地氣候與環境監測需求所研制的遙感科學實驗小衛星。  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

    “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突破關鍵技術

      日前,由我國科學家提出的國際上第一個對全球水循環關鍵多要素進行同步觀測的科學衛星計劃——“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已完成了主被動協同反演和有效載荷關鍵技術的攻關和試驗驗證,背景型號研制通過驗收,為接下來的工程研制奠定了基礎,也為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十三五”科學衛星計劃的實施做好了準

    日本民企計劃構建覆蓋全球衛星觀測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福岡市的創新企業QPS研究所宣布,該企業已籌集衛星開發及發射經費23.5億日元(約合1.36億人民幣),將在2020年以前發射兩顆小型地球觀測衛星。   該企業表示,其所開發的衛星將能夠全天候對地面進行拍攝。即使在重大天災直升飛機和無人機都無法起飛時,其衛星也可以對現場

    美國地球觀測衛星發射失敗墜入太平洋

      美國航天局3月4日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當天因發射故障而未能進入預定軌道的“輝煌”號地球觀測衛星已經墜入太平洋。  美國航天局發射主管奧馬爾·貝茲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發射故障可能與運送“輝煌”號升空的“金牛座”XL型運載火箭頂部的整流罩未按預期分離有關,他們

    “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數據向全球開放共享

    依托中國科學院建設運行、全球首個以大數據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SDG中心)21日晚向媒體發布消息說,“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數據正式面向全球開放共享。 當地時間20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紐約主持“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部長級

    對地觀測中心--衛星遙感數據分中心項目通過驗收

      4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牽頭承擔的國家電子政務項目——衛星遙感數據分中心的工程建設與數據整改改造合同驗收會在北京召開。驗收會由國家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基礎信息庫項目辦公室組織。   國家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基礎信息庫項目是國家電子政務工程四個基礎信息庫之一,

    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數據面向全球開放共享

    9月21日,記者從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SDG中心)獲悉,中國去年11月發射的“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數據面向全球開放共享,助力各國可持續發展研究和決策。這是我國為落實2030年議程再采取的七大行動之一。“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是全球首顆專門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

    中國科學家提出構建全球變化科學衛星觀測系統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長郭華東13日表示,中國空間對地觀測技術近年來已有長足進步,在大力發展業務衛星的同時,建議以應對人類生存所面臨的全球變化問題為主要科學目標,構建中國的全球變化科學衛星觀測系統。  2014亞太遙感國際會議當日在北京開幕,郭華東在作大會主題報告時有此表述。  根據國

    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成果登場慕尼黑衛星導航峰會

      慕尼黑衛星導航峰會是衛星導航領域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會議之一。2018年3月5-7日,第15屆慕尼黑衛星導航峰會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府慕尼黑舉行,本屆峰會的主題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人工智能的關鍵”。來自中國、歐盟、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共300余人參加了會議,來自中國的20余名代表參

    人体艺术视频